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872 KB   上传时间:2014-08-11 14:24:01

  薛姨妈已看完了王夫人的书信,也没什么要紧,无非就是些家务琐事,道:“打好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句话儿錾在上头,已经给宝丫头戴上了。真真和尚是有些来历的也未可知,倒和宝玉的那块通灵宝玉上的字是一对儿。”

  薛老爷一怔,登时想起,早就听说通灵宝玉来历十分奇异,上面有许多字迹,只是不知道小儿之口如何衔着美玉而诞,似乎确实和金锁上的画是一对。

  薛姨妈想起王夫人屡次提出二宝之事,忍不住道:“说不定真是姻缘呢。那和尚说这金锁遇到有玉的才能正配。姐姐家的宝玉有玉,咱们家的宝丫头有金,又有和尚那样的话,可不就是天赐良缘?老爷你看如何?姐姐的门第是极好的,宝玉又得老太君的宠爱,将来家业都是宝玉的,若是宝丫头进了门,姐姐必然不会苛待她,且也能帮衬着蟠儿。”

  薛老爷皱眉道:“若说门第根基富贵,自然是极好的,何况又有那和尚的话,只是他们家老太君既这样宠爱宝玉,能答应早早定下这门亲事?”

  薛姨妈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太君到底隔了一层儿。”

  薛老爷寻思了半日,随即狐疑道:“宝丫头今年才六岁,宝玉也不过四岁,如何就提到亲事上头了?宝丫头生得好,人又十分聪颖,说不定她的造化并非是这个呢。”

  ☆、第049章:

  薛姨妈听了丈夫的话,不觉也笑了,道:“瞧我这记性,正是呢,咱们宝丫头才六岁,急什么,便是过个八、九年再说此事也不迟。不过,除了通灵宝玉,别的竟想不起还有谁有玉了,何况那上头的话乃是一对,可见是有神佛的。”

  薛老爷却道:“天底下也未必只有宝玉一个人有玉。”薛老爷目光灼灼,女儿胜过儿子十倍,才气逼人,他如何不对之寄予厚望。虽然他知道荣国府是极恰当的人家,但是说不定女儿还有更好的前程,此时不宜说定。

  薛姨妈怔了怔,再无言语。

  女儿年纪虽小,心性却高,儿女皆是丈夫陶冶熏陶出来的,薛姨妈如何不知道。

  对于宝玉,薛姨妈未见其人,已闻其名,心里爱得不得了,今年才多大年纪,已经认得几千个字了,灵慧聪颖,又是荣国府老太君的心头肉,老太君将来的梯己都是他的,从王夫人信中说起旁人对宝玉的赞誉,都说他如宝似玉,可见模样儿也是一等一好的,这样根基、门第、富贵、才华、模样都齐全的人,若是错过了,真真是天理难容。

  薛姨妈对宝玉十分满意,她原是仕宦名家之女,素日结交的都是官宦家的小姐,若不是因王家看中了薛家的财气,她如何能低嫁到薛家,导致她如今应酬的多是生意上的人,若遇到官宦人家,都得卑躬屈膝地去行礼,即使他们争相奉承也难掩心中失落,为此,她和往日的手帕交都没有什么来往了,恐她们看自己的笑话。

  虽然她娘家权势极高,但到底是夫贵妻荣,薛老爷并没有替她挣个诰命,薛姨妈迫切地希望宝钗嫁入达官显贵之家,相对他们家的身份来说,嫁到荣国府真是再好不过了。

  薛姨妈叹了一口气,揉了揉额头,近日丈夫重病,长子胡闹,使得她疲惫非常,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现今想这些太早了些,竟是先放着罢,横竖和尚早说了,唯有遇到有玉的方可正配,既然和尚这般说了,必然是天赐良缘,咱们竟是听从得好。”

  薛姨妈最信僧道,不肯违拗半分。

  薛老爷点点头,咳嗽了几声,喝了一口茶润喉,放下茶碗,摩挲着拐杖,问道:“也是,先配好宝丫头的药要紧,有了药,想是这病根儿也能去了。姨太太打发人来,说了什么?”

  薛家如今全仰仗着王家和贾家两门亲事,来往自是十分密切。

  提起王夫人的书信,和周瑞家的言语,薛姨妈自恃娘家势大,倒不在意贾敏不肯答应的事情,只是觉得面上过不去,道:“哪有什么事,不过是报喜的,二姐家才娶的媳妇儿已有孕了,今年就能抱到大孙子呢。还有,就是二姐向咱们家道谢的,说咱们照顾珠儿周全。”

  薛老爷恍惚想起去年贾珠南下金陵参加秋闱,便是住在自己家,只是时运不济,那样文雅俊秀谈吐不凡的外甥,竟然落榜了,只得黯然回京。

  想到贾珠,难免想到自己独子,薛老爷一肚子气,道:“虽说珠儿不曾考中举人,但是他才多大年纪?这读书上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你回信劝着姨太太家。倒是咱们蟠儿该好生教养了,珠儿在他这样年纪的时候,四书只怕都念完了。宝丫头现今也上了一年学,认得字倒比他多,咱们家就这么一个独苗儿,哪能不学无术呢?”

  薛姨妈抱怨道:“咱们家便是不读书也比读书的人强,我原是没见识的妇道人家,如何教导蟠儿?老爷竟是将教导宝丫头的工夫多花些在蟠儿身上,想必不几日便知道上进了。”

  薛老爷正欲开口,忽听外面通报道:“老爷,太太,姑娘来了。”

  听了这话,薛老爷眉头舒展,忙命进来。

  薛姨妈见状,只得住了嘴。薛蟠是她求神拜佛好容易才得的,虽然知道溺爱不妥,但是他乃薛家长房的孤根,何况他们家富贵无匹,一见到薛蟠撒娇撒痴,大哭大闹,不肯去上学便软了心肠,哪里舍得十分管教。

  却见帘栊打起,宝钗已走进来了,圆脸杏眼,翠眉朱唇,不沾半点脂粉,天然一段矜持,颈中戴着黄金灿烂珠宝晶莹的璎珞,下缀薛姨妈口中新打的金锁,银粉撒花的衫子更衬得她肌肤如玉,小小年纪,已经能看出将来必是牡丹一般的天香国色。

  又看女儿行礼,举止端庄,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薛姨妈愈加得意了几分,遍观金陵上下若干贵贱女子,再没有比宝钗模样生得更好的姑娘家了。

  薛老爷招手叫宝钗到跟前,关切地问道:“昨儿的功课做完了?”

  宝钗忙笑道:“父亲放心罢,昨儿晚上就做完了,今儿又看了两篇文章,倒觉得十分有理,正要请教父亲呢。”

  薛老爷听了,忙问是何书,又带她去书房里讲解。

  不知不觉到了晚间,薛姨妈料理完家务,命人赏了周瑞家的一干人等好酒好菜,正欲打发人请薛老爷用饭,忽见薛蟠身边七八岁的小幺儿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道:“太太,大爷在外头打了人,被人扣了下来,叫老爷太太拿钱去赎呢。”

  那小幺儿鼻青脸肿,嘴角还有一点血丝,衣襟也撕了一道口子,形容十分狼狈,薛姨妈眉头倒竖,喝道:“怎么一回事?谁敢扣了大爷?”至于薛蟠惹事,早已是家常便饭,薛姨妈自恃财势,毫不在意,横竖每一回都是别人畏惧自己家而息事宁人。

  小幺儿吓得跪倒在地,拼命磕头,道:“是新任应天府知府大人的公子。”

  薛姨妈乍然闻得竟是本地父母官,不觉一怔。这倒不好了,他们家和新任知府家没什么来往,若是旁人还罢了,不由得问道:“怎么被知府大人家的公子给扣了?”牵扯到知府公子,薛姨妈亦不敢做主,一面说,一面忙吩咐人去请薛老爷过来。

  薛老爷听到此消息,登时勃然大怒,到来时,正听小幺儿道:“谁也没想到知府大人家的公子竟在醉仙楼里宴客,见大爷闹事,便讽刺了几句,大爷年轻气盛,便喝令麾下下人去打,哪知知府公子身边竟跟了三四个少年,人多势众,咱们的人打不过,他们便扣了大爷。”

  宝钗跟在薛老爷身边一起过来,闻言,眉头微微一蹙。

  薛老爷气得大咳,问道:“你这刁奴,还不快快说实话,因为什么一言不合打了起来?”

  原本他正在担心新任知府的到来,不知如何对待本地官员商贾,正想着准备厚礼登门拜见,哪里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和知府家的公子打了起来。他们家虽然不在乎区区一个知府,但是知府却是父母官,许多生意都得官府照应着,贾家王家鞭长莫及,因此每年都得花费极大的银钱打点上下官员,当然了,更多官员畏惧贾家王家之势,对他们趋之若鹜。

  宝钗上前扶着父亲,柔声道:“父亲莫急,且听小幺儿如何说,再责骂不迟。”

  小幺儿眼里登时闪过一丝畏惧,忙道:“大爷听说醉仙楼新来了淮扬一带极有名的厨子,做得一手好淮扬菜,便要去尝尝,不想去的时候座无虚席,雅间儿都有人了,大爷气愤不过,责骂了醉仙楼的掌柜几句,让他立时腾出雅间来。不妨知府公子正在楼上宴客,听了去,便出言讽刺咱们家好大的威风,竟倚仗权势,逼迫他人让位。大爷天生的性子,老爷知道,受不得激,又见知府公子居高临下,顿觉受辱,便打了起来。”

  说话间,小幺儿心里暗暗叫苦,自己年纪小,不过是给薛蟠取笑逗乐的小幺儿,这会子陪他出门遇到这样的事情,老爷太太必然不会责备自己的亲儿子,只怕自己要受苦了。小幺儿一阵沮丧,都说老爷太太是慈善人,可事及薛蟠,便成了怒目金刚。

  听完来龙去脉,薛老爷浑身颤抖,宝钗道:“父亲莫及,妈也别恼,竟是快快预备一份厚礼,送到知府家赔礼道歉罢。不管怎么说,原是哥哥的不是,咱们家赔礼方是上策。”

  薛姨妈本自六神无主,听了女儿的话,又有丈夫在跟前,登时静下心来。

  薛老爷看了女儿一眼,到底比薛蟠强了十倍,伶俐得很,不禁赞许地道:“宝丫头说得不错,咱们赶紧预备一份厚礼送到知府大人府上。咱们既去赔礼道歉,想来知府大人不会因为蟠儿小孩子家胡闹就怪罪了咱们家,到那时,蟠儿自然就回来了。”

  薛姨妈忙道:“我这就去打点,织造府才送过来的几匹刻丝正好用得上。这知府才来了没两日,倒是听说连带家眷一起来了,咱们家进上的脂粉宫花也预备些。”

  薛姨妈说完,匆匆便去打点,剩下薛老爷看着小幺儿,道:“你说实话,知府公子扣下大爷为的是什么?我不信只是因为打架。”

  小幺儿踌躇了片刻,嗫嚅道:“大爷叫人打架的时候没留意,坏了醉仙楼许多桌椅,又打坏了不少酒菜,惊扰了许多客人,知府公子问掌柜的损失了多少,几达百两,因此便让我来跟老爷太太说拿一百两银子去赎人,不然便扭送到衙门去,治大爷一个扰民之罪。”

  宝钗听到这里,皱眉道:“大爷身上便没短过银子,一百两银子竟值得这样大张旗鼓地要?撂给他们便是。再说,若是打发人来,怎么着也不该是你。”

  和薛蟠身边的奶父奶兄并小厮相比,小幺儿的年纪太小了些。

  小幺儿低头道:“不知道知府公子和其他人是怎么商议的,说跟着大爷的其他人都打了人,不能轻饶,就叫我一个人回来报信儿。至于大爷身上的银子,早在打完架后被知府公子带的人拿下时搜罗了干净,赏给那些下人吃酒了。”

  宝钗闻言,不禁道:“这知府家的公子,未免太目中无人了。”

  小幺儿无言以对,心道:“知府家的公子已是极慈善了,若是身边那位穿宝蓝衣裳的公子做主,只怕早就扭送衙门了。”直到此时,他仍旧对知府公子身边身着一青一蓝的两位公子十分畏惧,尤其是蓝衣公子,那眼神儿比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大人都凌厉。

  薛老爷不以为然,道:“新来知府,等知道了咱们家的厉害,便不会如此了。”

  宝钗想了想,的确如此,自己从小到大,有不少官员人家都奉承自己家呢,不得自己家意的,许多都坐不安稳。原先应天府知府的太太还几次三番地奉承自己母亲,听说就是自己的舅舅保本,举荐了他们家高升,所以他们对自己家感恩戴德非常。

  别看宝钗年仅六岁,但是她自小跟着薛老爷读书识字,又因胜过兄长,更得薛老爷十分看重,读了极多的书,颇有几分薛老爷的性子,早已明白世事了。

  在薛姨妈打点礼物的时候,薛老爷命管家拿了二百两银子随着小幺儿去醉仙楼带薛蟠回家,自己却换了衣裳,递了帖子去知府家。

  各位看官,你道新任知府是谁?却是林如海的同科,曾经到云南做官的探花程胜。

  程胜在云南因一直有沈雪照应着,本身办事又精干,倒也平安,后来沈雪从五品升到了四品,去了山东做知府,如今又连任巡抚,他却在云南熬了好些年,好容易升到了沈雪原先的同知之职,又过六年,才升到现今的应天府知府。

  程胜早在云南定下来时,便接了妻儿团聚,如今一家同至金陵,因想着离扬州颇近,正交代妻子送礼去林家,听说金陵薛家老爷来拜,微微皱眉,道:“这么晚了,来做什么?”

  程太太道:“想是有要紧事,老爷见是不见?”

  程胜叹息道:“怎能不见?为官多年,别的没学到,就这份圆滑世故的工夫愈加好了,听闻金陵薛家是金陵护官符上头四家之一,不见,指不定将来又如何呢!”

  又道:“天也晚了,打发人去瞧瞧,辉儿怎么还没回来。”

  程太太听了,不禁笑道:“林哥儿和俞公子听说随着先生到金陵游学,可巧叫咱们遇到了,辉儿又是个年轻心热的性子,虽比林哥儿和俞公子年纪大,却不如他们见多识广,他们在外面酒楼里吃饭,再热闹些,又要送林哥儿和俞公子回去,难免回来晚些。”

  程辉乃是程胜之次子,今年十八岁,本性伶俐,旧岁才中了秀才。程胜的长子名唤程耀,今年二十三岁,比程辉更聪明清秀,可惜体弱多病,见不得风,至今尚未娶亲。因此便由程辉去陪俞恒和林睿等人,后者二人随着先生来的,亦非他二人,二三十个人早都拟定在林家旧宅居住,林睿和俞恒过来拜见了一回,昨日已在他们家用过宴了,至今日午间则是程辉在外面设宴请他们品尝淮扬菜,早说了,等他们用毕送他二人回去方能归家。

  程胜道:“好歹叫人留心着,莫要太晚了。”

  程太太答应一声,程胜方换了见客的衣裳,往前厅走去。

  来的只有薛老爷一人,拄着拐杖,不到四十岁的年纪,两鬓却略有斑白,瞧着比四十多岁的程胜显得更加苍老憔悴些。

  程胜暗暗打量完,又见他备了厚礼,不悦地道:“送这些礼做什么?”

  薛老爷陪笑道:“小儿淘气,得罪了府上的公子,还请大人宽恕。”

  程胜听了,眉头紧皱,忍不住道:“这是几时的事情?怎么本官倒未听说?再说,犬子今日在醉仙楼宴客,如何和令公子起了争执?”说到这里,蓦地站起身,满脸严峻之色,自己儿子也还罢了,可是今儿宴上可有林睿和俞恒两个呢!

  程胜常得林如海照应,心里对林如海十分感激,多年来不曾断了书信往来,那俞恒又是太子妃的胞弟,若是被冲撞着,自己如何向俞家、林家交代?

  因此,程胜即刻命人道:“速速去打探,二爷惹了什么事情,另外几位公子可平安。”

  下人答应一声,飞快地跑去醉仙楼,不想竟在半途遇到了程辉,薛家已领了薛蟠回去,程辉送了林睿和俞恒等人方回来。这下人忙与程辉说明缘故,跟在程辉身后回了家,程辉听说薛家来人,略一沉吟,便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不由得一声冷笑,直接到前厅给程胜请安。

  见程胜面色沉静如水,程辉倒无忐忑之色,只是看了薛老爷一眼。

  彼时程胜已从薛老爷口中知晓了来龙去脉,薛老爷原本赔礼之后便欲告辞,不想程胜非要等儿子回来问清楚,因此静坐吃茶,看到程辉,只听程胜喝道:“孽障,还不跪下!”

  程辉二话不说,跪倒在程胜跟前,口内却道:“父亲有什么话教导儿子,只管说,儿子洗耳恭听。只是儿子才送了客人回去,竟不知惹了什么事,令父亲如此生气?”

  程胜道:“我命你好生待客,哪里想到你们竟和人打架,你可有话说?”程胜素知自己儿子的脾性,又有林睿俞恒在侧,想来不会自己惹事,反倒是薛蟠名声不佳,最是言语奢侈性情傲慢无礼的人,他虽然言辞严厉,心里却不认为是儿子之过。

  程辉笑嘻嘻地道:“这么快便传到父亲耳朵里了?父亲放心罢,他们要打儿子和林、俞两位兄弟,偏生不如我们人多,因此林兄弟和俞公子都不曾受伤。”

  薛老爷听了,连忙站起身,道:“都是小儿无状,怨不得公子。”

  程胜却道:“薛老爷请坐,等我仔细问完罢,若是犬子之过,必叫他上门给令公子赔不是。辉儿,我问你,林公子和俞公子可曾吓到了?明儿我带你亲自去赔礼,他们好好儿地去吃淮扬菜,竟遇到这样的祸事,我如何向这两家交代?”

  程辉笑道:“不曾受委屈,俞公子身边有两个太子殿下给的侍卫,功夫厉害着呢。”

  听到这里,薛老爷顿时大吃一惊,才坐下的身子复又站了起来,太子殿下给的侍卫?那位俞公子是什么来历?薛老爷行商多年,见多识广,顿时就想起了太子妃的娘家姓俞,难道竟是俞家的公子?不知道另一位林公子是哪一家的公子,连程胜都说不好交代。

  薛老爷不及多想,便听程胜道:“亏得你们平安无事,不然我岂不是愧对林大人和俞老夫人?”

  又见程胜对着自己微笑,道:“薛老爷有所不知,这两位公子,一位是两淮盐运使林家的长公子,一位是太子妃的胞弟,因林大人和我是同科,两家有些来往,两位公子近日到金陵游学,闻得我至应天府上任,便来拜见了一回。因此,听了此事,未免担忧些。”

  薛老爷脸上颜色一变,原本他还想着以自己家的财势,谅程胜也不敢如何,唯有平息一途,不曾想,竟是林如海的儿子和太子妃的兄弟。他当即诚惶诚恐地道:“原来竟是这两家的公子,真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我该亲自去请罪才是。荣国府政老爷原是我们家的连襟,也是林大人的内兄,说起来,倒是有一点子亲戚关系。”

  程胜笑道:“原来还有这样的缘故?这就更好了,想来林公子和俞公子不会怪罪令公子。况今日之事也有犬子之过,明儿我带犬子去给令公子赔罪。”

  薛老爷连称不敢,忙道:“是小儿不是,如何能劳大人如此?委屈了公子了?”

  程辉跪在地上,低着头,暗暗撇了撇嘴。薛家和贾政是亲戚,但是和林家可半点瓜葛没有,在这里攀亲带故做什么?薛家恐怕还想倚仗权势,让自己家息事宁人,没料到得罪的人身份尊贵,不然定然不会藉送礼为由,到自己父亲跟前说这么些话。程辉因大哥体弱多病,自己要担负一家门楣,跟程胜见过许多同僚,心机手段都不缺,哪里能不晓得薛家打的是什么主意,无非是想先送了礼,堵住父亲的嘴,不再追究薛蟠先挑事打人的事情。

  程胜道:“犬子既有过,理当如此,哪里说得上是委屈?”

  转头问程辉道:“薛家的公子现今可送回去了?今儿暂且记下,明儿跟我去赔礼,若是打坏了薛公子,有几个你才能赔得起?”

  程辉如何不知自己父亲的心思,薛家既想仗势,企图压倒父亲就任的气势,自己父亲做官多年,自然懂得如何反击,言谈之间说起林家和俞家,便是让薛家知难而退,不要以为薛家有权势,那些险些被薛蟠打了的公子来头更大,说什么仗势欺人,无非比的就是谁的权势更大,遂低头顺眼地道:“回父亲,并不曾伤了薛家的公子,只是破费了一百两银子罢了。”

  程胜松了一口气,只要没伤人便好。

  程辉眼里闪过一丝狡黠,是没伤薛蟠,不过打了他却是真的,只打无伤,真真俞恒身边的侍卫厉害,打得那样狠,一点儿伤都没有。

  薛老爷心里却苦涩非常,若单程家公子他们不怕,偏偏牵扯到了林家和俞家,只能再三赔礼,只说是薛蟠的不是,该当自己赔罪,又要去给林睿和俞恒赔不是。

  程胜道:“不过吃一顿饭,你让薛公子一回又如何?何必讽刺薛公子,惹出这等事端?”

  程辉目光一转,望了薛老爷一眼,随即讶然道:“这话从何说起?儿子素来不惹事,哪会无缘无故地讽刺薛公子?薛公子做了何事,值得儿子出口?父亲竟是同儿子说得明白些才好,不然儿子一头雾水的,心里觉得冤枉。”

  薛老爷心中顿觉不妙,难道小幺儿所言非真?他说给程胜听的,自然是小幺儿之语,未曾删改半分,只一味向程胜赔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林如海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