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_分节阅读_第75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872 KB   上传时间:2014-08-11 14:24:01

  年初黛玉欲携着林智去上学,方先生忽然向林如海告假一月,黛玉本是个女孩儿,功课不限多寡,去岁春天黛玉病了一回将近两个月没有上学,方先生如今年纪大了,更爱这份清闲恬淡,因此他家中有事时,林如海立即答应不提。

  林智已满五岁了,经由黛玉自小陶冶教育,数千字在腹内,按林如海和贾敏的本意,仍旧请方先生教导,林智因黛玉之故已经跟方先生上了一二年的学,方先生极喜他,早就答应了,只是若要好生教导,须得等他回来。

  如此一来,现今黛玉和林智便由林睿教导。

  林如海白天上班,时值年下,贾敏又忙碌不堪,各处的租子人情往来等等都需她劳心费力,林睿想到自己在姑苏求学,不曾照料弟妹半分,听林如海的话,自然乐意之至。

  此书房并非是林如海的书房,而是黛玉的。他们年少时都曾出入林如海的书房,毫无避讳,近因年纪大了,林如海的书房重地寻常便不许他们独自去了,唯有林如海在时才带他们去,故另辟了三间内外书房,外书房是林睿在家时用,内书房则给了黛玉。

  黛玉书房中的笔墨诗书皆锁得极严实,只剩案上的书籍,林睿翻看了几页,忽然从中掉下一张书签来,落在案上,乃玉竹所制,薄薄一片,上面绘以山水人物,十分精雅,笔墨精巧,布局转折之间隐隐带着一丝妩媚,似是出自女子之手。

  黛玉虽爱诗词文章,也喜音律,但是亦懂丹青,不过丹青才学几年,尚未有此功力,一看便知非黛玉手笔,林睿不禁暗暗诧异,难道天底下还有人比黛玉的才气更好不成?

  他不动声色地将书签重新夹在书籍中,笑问林智道:“智儿,你知道你姐姐时常都和人一起在书房里论诗书么?”黛玉的书房轻易也是不请人过来的,寻常待客,或是花厅,或是偏厅,亦或是卧室,非极有交情者,绝不请入书房。

  林智背对着他生闷气,闻言,转过身来,道:“哥哥问这些做什么?姐姐不叫我说。”

  林智年纪小,常常跟着黛玉仍旧在姐妹们中顽耍,但是那些姐妹们年纪都比黛玉大,现今都十分注重闺阁名声,黛玉多次嘱咐林智,所见所闻皆不许告诉外人,免得传出去对她们不好,她们闺阁中的笔墨轻易都不肯示人呢。

  林睿倒也明白,笑道:“就是问问,我在这里看书,怕见到别人的笔墨东西。”

  林智想了想,向林睿伸出两根手指,道:“哥哥答应我两件事,我就告诉哥哥。”林睿是他哥哥,虽然没有姐姐那么疼他,但是也是很好的。

  林睿点头道:“你说,哪两件事?”

  林智道:“以后我要跟姐姐出去,哥哥不许拦着我,我要保护姐姐不叫人欺负。”

  林睿听了,顿时一笑,道:“好,咱们做哥哥弟弟的,本就该多疼你姐姐些,咱们将来都是能建功立业的,旁人轻易不敢相欺,你姐姐就不同了,闺阁女子被人欺负了,比不得人家的权势,少不得只能忍气吞声。”

  林智撇了撇嘴,道:“哥哥说得好听,方才怎么不叫我跟姐姐一起出去呢?第二件事,姐姐想看外面原野映晚霞的景呢,哥哥有空带我们出去走走。”

  林睿一口应承下来,夸赞道:“智儿是个好孩子,处处都替姐姐着想。”

  林智大是得意,那是当然了,姐姐最疼他,他当然也要疼姐姐。他和哥哥带姐姐出门最好,才不要看俞恒特特画什么山水景儿来讨姐姐的欢喜。林智愤愤不平地想起了上回俞恒在自己家叫自己丑儿小兄弟,后来又送了很多画作,姐姐欢喜得不得了。

  林睿早就听俞恒说过一回,见状,道:“如此你就告诉我谁来过书房罢。”

  林智道:“姐姐的书房不是谁都能进来的,至今为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俞家哥哥,他是个坏人,一个是曾家的姐姐。”

  林睿寻思良久,方想起曾姓何人。

  他从姑苏回来也有些日子了,曾经跟着贾敏去曾家拜见,曾太太是文德郡主,亦极恬静安然,他曾对林如海和贾敏说过,既然曾明娶妻文德郡主,何以那许飞仍旧敢于针对曾明,林如海方告诉他曾明是在其后被老北静王看中,以女许之。老北静王极聪明,挑了无法做官的曾明为婿,到水溶之父,更是早早交出了兵权,只当个富贵闲人。

  他见过曾明的儿子曾冼,亦知曾明尚有一女,名唤曾净。

  林睿重新翻开书籍,看了看书签,莫非是曾明之女所留?随即,他哑然失笑,黛玉酷爱和人联句作诗,平素不是没有收集他人之物,未必是曾明之女。

  不过,看着眼前的书签,林睿只觉得才气不俗,丹青极妙。

  林智好奇地问道:“哥哥在看什么?”

  林睿忙掩卷道:“看书,你以为书里有什么东西让我看?”

  林智嘻嘻一笑,摇头晃脑地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林睿弹了他额头一下,恰巧黛玉回来,笑问道:“丑儿在说什么?我早说过多少回了,别把这话儿正经当真,读书乃为明理,又不是为了名利富贵。存着这样的心思读书上进,也便俗了,有什么趣儿?还不如耕种呢!”

  林智挨了林睿一下子,急急忙忙地跑到黛玉跟前告状,随后加油添醋地道:“哥哥还问我谁来过姐姐的书房。”

  黛玉看他一眼,道:“你说了?”

  林智顿时低下了头。

  黛玉不忍责怪弟弟,但仍旧道:“亏得是哥哥,若是旁人,可怎么好?丑儿你如今也大了,礼数顾着些,咱们自家人说话论事不外传倒无妨,外人知道了,难免说你不知礼,再说咱们爹娘的不是,那才有的瞧呢。”

  林智摇了摇黛玉的手,道:“姐姐,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听姐姐的话,姐姐怪哥哥罢!”

  黛玉叹了一口气,看向林睿,眼波流转,似有询问之意。

  林睿笑道:“你别怪他了,怪我,原有些好奇,怕不小心看到了你们闺阁中的诗词笔墨。”

  黛玉拉着林智走到案前,细细看了一遍,并没有别的东西,道:“哪有什么闺阁诗词笔墨?前几日俞哥哥过来之前,我就把我们平素做的诗词文章丹青笔墨收起来锁在匣子里了。这里也只有我看的几部新书并些笔墨纸砚法帖字画罢了,别无他物。”

  林睿指了指眼前的书,道:“听你这么说,书里何以有所遗漏呢?”

  黛玉一愣,松开林智的手,翻开书,果然看到了夹在其中的一枚书签。她蹙了蹙眉头,道:“我找了好些时候不见,怎么在这里?”说着,拿起放回旁边的抽屉里。

  林睿道:“若是不让人进来,放着也就放着了,若是让人进来,好歹收拾干净了。”

  黛玉点头称是,道:“哥哥放心,我心里明白。这一枚书签是上回我们自己特特绘制出来的,当时未干,就放在了案上,后来随手夹在书里,倒忘了。”

  林睿奇道:“都是自己做出来的?你做的呢?让我看看。”

  黛玉没听出林睿话里的用意,笑道:“我和曾家姐姐各自绘制了十二枚,玉竹是父亲替我打磨出来的呢,上面的画儿是我和曾姐姐绘的,曾姐姐拿走了我做的六枚,留下了她做的六枚,留下来那些我自己做的书签早就给父亲用了。”

  林睿闻听是曾净绘制,默然不语。

  晚间一家五口吃完饭在房中说话,贾敏问起白日杨茹过来一事,黛玉如实说了,道:“也没什么要紧事,见了面,说几句话。”杨茹自以为聪明,把别人当傻子,总是打听哥哥的事情,殊不知她都听在耳中,愈加厌恶,也不好说给贾敏听,但是贾敏定然明白得很。

  杨茹常受本地千金排挤,皆是她自己之过,曾净也是新来的,怎不见旁人如此?

  贾敏长叹一声,向林如海道:“我看,咱们竟是早些定下来要紧。”当初他们夫妇对外都说林睿十五岁后说亲,彼时正月未尽,二月未至,但是年初,林睿已有十五岁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想着从那几家中挑媳妇。

  当着儿女的面,贾敏不好继续多说,不知怎地,黛玉忽然福至心灵,笑将在书房中的事情说给父母听,又问林如海道:“我做的书签爹爹用得可好?”

  林如海和贾敏蓦地眼前一亮,不觉相视一笑。

  他们都想到了曾净,曾净常和黛玉一处,贾敏极熟悉,品德性格无可挑剔,而林如海因和曾明交情甚深,乃是长辈,亦曾见过曾净,他家权势已经极重,虽说讲究门当户对,却很不必联姻大家,倒是清闲些的好,免得让上头忌讳。

  不同于黛玉和林智,他们姐弟二人尚不解事,林睿见到父母这等神情,不觉脸上一热。

  诗词书画可观其人品性,林睿虽未见过曾净之容,亦未听过其音,识过其诗,但小小书签上的丹青妙笔却令他心中有所触动,再者黛玉的性情她极为了解,能让黛玉如此结交引入内书房者,势必不俗。

  贾敏又多想了一层,她是做婆婆的,自然要选个称心如意的,曾净言谈举止,既温柔娴静,又觉得干净爽利,其行事她亦觉得十分满意,而且文德郡主和自己交好,说来算去,曾净的性子倒比妙玉还强几分,不必自己再调、教便是贤内助。

  最难得的是,曾净和黛玉林智情分都好,也不会和他们生了龌龊之心。

  贾敏想着林睿比黛玉林智年长太多,等到媳妇进门,黛玉和林智还得好些年方各有嫁娶,平常相处,总不能让他们如自己和王夫人一般,因此择媳极看重此处。

  林如海想其门第父母,贾敏思其为人处世,林睿慕其才气品格,一时间,竟是四角俱全的了,心中各自有意,林睿鉴貌辨色,心中暗喜,陪着林如海和贾敏说了一回话,先送弟妹回房,方辞别回去,难得遇到合适的,自己唯有静待佳音。

  望着天边残月,林睿微微一叹,若能成,固然好,若不成,也只能藏于心中了。

  ☆、第065章:

  林如海和贾敏心中皆中意曾净温柔娴静的性子,父母哥哥都是极,竟是再妥当不过的亲事了,贾敏当即便和林如海商议,然后去了俞家,说道:“今儿来见老夫人,有一件事情求老夫人,还得劳烦老夫人替我们说合。”

  俞老太太近来大愈,正无所事事,闻言忙问乃是何事,贾敏便将求娶曾净一事说了。

  文德郡主也是俞老太太看着长大的孩子,自居扬州起始,时常见面,亦曾见过曾净多次,知曾净为人,笑道:“这两个孩子倒是匹配,难为你们怎么想起来?”

  贾敏笑道:“老夫人也觉得好?”

  俞老太太点头道:“好!好得很。只是文德郡主虽然是郡主,毕竟北静王府是异姓王,他们家没有官职,儿子年纪轻,又没有功名。再者,曾家虽有些家业,但是多年无人做官,比不得你们家,总要留给儿子多些,将来曾姑娘的嫁妆比不得你当初出阁时的十里红妆。”

  曾明因父亲名讳不得科举,曾冼将来亦是如此,避祖父讳,恐也止步于贡生了,不过当今举人便能做官,何况曾冼,若正经想做官,还是能的。

  当初曾明不做官,是本性作祟罢了,须知道宣康帝都要让他直接做官的呢。

  贾敏失笑道:“难道我们还在意那么一点子嫁妆不成?又不是靠媳妇的嫁妆吃饭穿衣。说句不好听,我们家几辈子祖宗攒了百年的家业,哪里还在意三五万的嫁妆?我知道老夫人的担忧,怕我们将来见了曾姑娘的嫁妆,看轻了她,只是老夫人有所不知,我们求亲曾家也是有几节缘故的。头一层,自然是曾姑娘的品行才华性格,俱是一等一的好,二则,曾家虽没有做官,曾老爷却和我们老爷交好,我和文德郡主年轻时也都是常来往的姐妹,彼此情性深知,都不是惹是生非的,我们家已经握着江南大半的权势,很不必再寻一门显赫的亲家,后者人多势众,自然良莠不齐,若生事连累了我们,才有后悔的时候呢!”

  除此之外,最要紧的是曾净和黛玉林智都十分亲密,不是那种调三窝四的人物,进了他们家的门,不会闹得阖府不安宁。林如海生性豁达,不同于俗流,在自己自己来之前,夫妇二人都问了林睿的意思,林睿对曾净虽不曾有倾慕之心、必娶之意,却也觉得曾净才气极佳,亦考虑到了曾净和黛玉交好的事情,较之别家小姐和他们家更契合些。林如海和林睿乃为父子,脾性都有些仿佛,都喜欢琴棋书画都能谈得来的。

  听了这一番话,俞老太太沉吟片刻,点头笑道:“我原说你们是极有见识的,果然不错。等我和文德郡主说了,她必然也是愿意的。还能挑出比睿哥儿更好的?”

  贾敏喜笑颜开,道:“那就有劳老夫人费心了,等这件事成了,叫睿儿来磕头谢媒。”

  俞老太太道:“咱们一家人还说什么两家话?这些年,我们托你们的福,恒儿才有今日的前程,近来哥儿俩在扬州,都是林大人带着他出去,我心里感激得不得了,能帮你们一点子,我心里欢喜得很,你再说这些,可就生分了。”

  贾敏亦喜俞恒,看着他长大到如今考取了功名,情分非比寻常。

  贾敏忽又道:“还有一件事,好叫老夫人知道,替我们在郡主跟前说几句好话。我们老爷和我商议过了,我们家的子孙从此不纳妾,若是无子,端的看子孙如何,不肯纳妾的过继嗣子承继宗祧,想要儿子的年过四十方许。”

  贾敏乍然听林如海说这话时,心中悲喜交集,悲者恐子孙单薄,喜者却是同为女子,自己和林如海夫妇情深,也不愿意她们和寻常妇人一样,陷身于妻妾之争、嫡庶之斗。

  俞老太太一脸惊讶,随即叹道:“谁做了你们家的媳妇,真是几辈子修不来的福分。”

  贾敏笑了笑,神情坦然,道:“搁在一二十年前,指不定我也和世人一样,偏生我们老爷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事无愧于人才好,我是得了我们老爷的福,才有今日,谁不羡慕?我这样,哪能非得要求媳妇受罪?因此,老夫人只管把我的话告诉郡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虽非君子,却也愿意行君子之事呢。”

  俞老太太笑道:“你放心,我定会一五一十地跟她说。”

  又叹道:“我竟是没有福气的,若是跟前有孙女,我便只想着自己家的了,哪里还会让给曾家的小姑娘?曾家倒是有福,这事必成。”

  贾敏扑哧一笑,随即听出了俞老太太话里的伤感。

  俞老太太不是没有孙女,连重孙女都有了,只不过剩余两子都不在跟前,俞老太太又不喜那两家的为人处世,不愿意让他们祸害了林家去。

  送走贾敏,俞老太太次日便去曾家,说明来意。

  彼时文德郡主一身素服,闻言讶然道:“我们才住在扬州多少日子?我们家没权没势的,怎么就看中了净儿?杨家那姑娘的根基门第富贵权势才貌都比我们净儿强几倍。”

  住在扬州,时常有人来拜见,她也出门应酬,从贾敏处难免知道些消息。

  俞老太太道:“你别太自谦了,你们姑娘怎么就比别人差了?依我看,杨家姐儿可比不得你们家的。林家不是那等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的,看中的还不是你们家的门风人品性格?若是重权势,凭着睿儿的本事,什么公侯王府的女儿娶不得?”

  说实话,林如海掌管盐政,现今又加封了尚书衔,既掌地方实权,又有京官清名,林睿眼见就是龙驹凤雏,目光深远看中他的人多着呢,单是俞老太太知道的就有不少人家,连自己的儿子都打着林睿的主意,何况别人。林家真心实意帮了他们家许多,尤其是太子有今日,据太子妃私下说,离不开林如海的提点,俞老太太自然一心帮忙。

  俞老太太见文德郡主面有踌躇之色,遂将贾敏的话都告诉了她。

  文德郡主听完,忍不住有些失态,问道:“林太太当真这么说?不嫌我们老爷身上无职,也不嫌我们儿子没有功名,女儿嫁妆单薄?”

  林睿何等出色,人品、容貌、性格、才华、门第、富贵、权势无可挑剔,文德郡主素有耳闻,亦曾亲眼所见,心里也常说这样的孩子非池中之物,早晚扶摇直上,但是她从来没想到他们家会求娶自己的女儿。她有自知之明,公公做到了三品,今已不在,曾明只有贡生的功名,没有官职,自己虽有郡主的封号,娘家空有爵位无兵权,还不如南安王府在西海沿子,而林家则是日益繁荣,绝非自己家所能匹配的。

  俞老太太莞尔道:“她的性子你不明白?向来说一不二,没有哄我的道理。”

  文德郡主满脸激动之色,急迫之下,竟觉得喉间发痒,连声咳嗽了三四次,好容易止住,面上仍旧有些潮红,道:“林太太这般郑重其事,许下如此诺言,竟是我们净儿的福气了,天底下哪里找出比这更好的人家?”

  文德郡主随着曾明走遍大江南北,膝下唯有一双儿女,早就忧心儿女的婚事了,自己家没有官职,说亲不容易,没想到竟有这样的缘分。

  俞老太太安抚道:“你别急,千里姻缘一线牵,是你们的,就是你们的,别人夺不走。”

  文德郡主不禁叹了一口气,道:“说起来,自然是一门极好的亲事,求都求不来,只是世人讲究门当户对,我们家如此,一没权,二没势,祖宗基业也不比林家丰厚,我却担心我们高攀了林家,将来净儿不好做人。”

  世人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终究还是讲究门当户对,两家门第相差不远,联姻联势,差得太远,于各家都没有好处,鲜少有人愿意如此。

  因此,对于林家的求亲,文德郡主有些受宠若惊。

  俞老太太目露赞许,道:“可见你疼女儿,若是别人,早就答应了。我早说过了,林家便是看中了你们家简单,哪里会嫌弃你们?你细想想林太太的话有道理没有,他们家风头正盛,很该避开,不必更进一步了。你们家又哪里差了?原是书香门第,不过就是你们家老爷时运不济,得罪了小人,不然,未必比林家差。”

  文德郡主听了,不禁沉吟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林如海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