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872 KB   上传时间:2014-08-11 14:24:01

  贾敏再次撇开心中所思,问道:“你说了什么?我才想到一件事,竟未听见。”

  黛玉不满地道:“妈,下回咱们说话,你可别出神了。我问的是妈妈知道元春姐姐的心思,怎么却不点破呢?我最不喜旁人用这些心思对自家人了。既然是亲戚,什么话不能开门见山地说?不管是否顺心如意,到底坦荡些才是君子。”

  贾敏笑道:“世间哪里那么多的君子?背地里算计人的时候多着呢。元春也算命苦的了,好好的女孩儿家,在深宫中这么多年,没个着落。不管怎么说,她是你姐姐,是我娘家的内侄女,何况她没开口,我便当做不知,抢了先机说话便堵住了她的嘴。何况,我即使明白了,她开口相求了,我先前也说得极清楚,出宫我能帮忙,别的,我不插手。”

  眼见着太子妃将来是皇后,又是和自己家交好的俞家长孙女,她怎能不顾及两家的交情,反替元春筹谋?不管高低贵贱,为姬妾为丫头都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她和林如海情深意重二十多年,如何能心无挂碍地举荐姬妾丫头给太子妃?不是活打了自己的脸?

  黛玉问道:“我看元春姐姐想出宫倒是实话,竟不能么?”

  贾敏道:“她想出宫的确是真心实意,并非虚话,她也明白自己命中注定了的,难以出宫和骨肉团聚,因此左右为难。你二舅舅二舅母在你姐姐身上寄予厚望,好容易才送进宫,又被选到皇后娘娘身边,如何愿意她出宫?你珠大哥已经没了,剩下一个宝玉不喜读书,只在内闱厮混,极是顽劣,在他们心里,除了让你姐姐博个富贵,还能如何?”

  黛玉嫌恶道:“男儿不争气,靠女儿家做什么?竟要学杨国忠不成?”

  贾敏心里亦如此想,可惜娘家总是看不透儿孙才是一门之根基,一味纵容子孙,没有林如海的话,还不知道贾琏如何呢!想来因为贾珠用功太过一病没了,贾母和贾政夫妇也不敢逼迫宝玉太过,导致今年九岁了仍旧不大去上学。

  黛玉见状,略一思忖,心里便明白了,暗暗庆幸自家兄弟能撑得起门户。林睿不必说了,早早就中了秀才,做的文章比举人做的不差,若不是年幼,今年就能参加秋闱了,可惜林如海让他再等三年去考,不然今年乡试上定有林睿之名。林智虽然淘气些,比自己资质略差一分,但是五岁上起始读书,亦已念完四书了,渐渐少了身上的孩子气。

  她叹了一口气,道:“元春姐姐倒有些可怜。”

  贾敏幽幽地说道:“天底下,有谁不可怜呢?谁都不是事事顺心如意的。父母出身不能自己做主,如何行事却看自己心意,是善是恶,一念之间,自己的命运不能一味责怪他人。”

  黛玉闻言,默然不语。

  贾敏见她如此,也便不再说话了。

  母女二人回到家中,换过衣裳,喝了早就熬好温着的姜汤,驱除身上的寒气,又略进了一碗燕窝汤。行宫中设宴,用的都是淮扬一带的名厨,能给圣人做饭,那是几辈子修不来的福分,个个施展十八般武艺,然而他们做的菜肴固然好,可是送到席面上时已经凉了,只皇后嫔妃并诸皇子妃们桌上是热的,黛玉和贾敏都不曾吃好。

  用完,林如海父子仍未回来,贾敏见黛玉等得焦虑,忍不住劝道:“你父亲和你兄弟还得过一会子回来,你先去歇息,明儿个还有的忙呢。”

  黛玉心里挂念着林如海和林睿林智,强睁着眼睛,道:“明儿个哪有我们忙的时候?倒是妈妈,明日必定要去陪皇后娘娘,游玩的时候也得相陪,竟是先去睡的好,我一个女孩儿不做事没有什么要紧,等爹爹和哥哥弟弟回来。”

  贾敏道:“咱们娘儿都去歇息,不等他们。”

  一语未了,就听说林如海父子回来了,忙迎进来,一面催促下人端上姜汤,又命人送些吃食上来,又问彼此在行宫里经历的事情,忙碌得不堪。林智扯着黛玉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等黛玉走后在行宫中的见闻,黛玉打起精神细听。

  见状,等一双儿子吃完,忙忙地催促他们和黛玉都去歇息,贾敏方对林如海抱怨道:“圣人见睿儿智儿还罢了,怎么也见了玉儿?”

  不管怎么说,黛玉是女孩子家,按理,能见皇后,却不能见宣康帝。

  林如海已换了衣裳出来,听到贾敏这么说,若无其事地道:“你忘记玉儿抓周时圣上赏赐了许多东西?我疼玉儿也不是一年两年,谁不知道?你当圣人对臣下家眷一无所知不成?谁家有儿女,谁家有亲戚,心里都明白,因此玉儿被召见乃是必然。”

  贾敏叹道:“就怕玉儿在风头浪尖,成了众矢之的。”

  林如海却笑道:“怕什么?咱们还护不住玉儿?我自有道理。如今得圣人召见,玉儿是头一份,将来玉儿行走在外,谁还敢欺负她?”

  贾敏横了他一眼,灯光下,虽已中年,仍旧风韵犹存,道:“老爷就不怕圣人惦记着咱们玉儿的终身?到时候若是圣人起意赐婚,老爷才有后悔的时候呢!当初老爷那般挑剔女婿的想法也都成了流水。”

  林如海笑道:“放心罢,没有这样的事儿。”

  贾敏听了,却不信。

  林如海解释道:“咱们和曾家结亲,圣人看在眼里,如何不明白?玉儿的婚事,即便圣人插手,也得问问我的意思。圣人并不是一意孤行的人物,结亲也不是结仇,总得两厢情愿才好。再说,咱们玉儿还没有那么大的体面,能让圣人赐婚。皇家虽有和玉儿同龄的皇子皇孙,可是为了太子将来,圣人难道让人有咱们这一门岳家不成?”

  贾敏登时放下心来。

  林如海轻笑,他这样疼黛玉,打定主意给黛玉挑一门能让她清清静静过日子的亲事,怎能让别人替自己做主?就是宣康帝也不行。

  次日,夫妇二人早起,去行宫各自给帝后请安。

  他们忙着伴驾,林睿也常被叫去,几家官宦公子都在,黛玉便带着林智在家里,关门闭户,倒也相安无事。但是黛玉终究得过宣康帝的宣召,别人家的女孩子谁有这份体面?故络绎不绝地过来,都问她圣人是何等模样等等。

  各家父母都是早出晚归,这些女孩子无人管,愈加自在逍遥。

  黛玉终于明白了母亲何以如此担忧自己了,每日的帖子都能收到一摞,林智见状,立时装病卧在床上,嚷着让黛玉照料,藉此推脱。

  林智早就大好了,丝毫瞧不出他和黛玉一样先天不足,黛玉不禁啼笑皆非。说来大夫都觉得古怪,一样的症候,林智调养得倒好,黛玉依旧娇弱。他们家都忌讳这些,黛玉近几年好容易养得好些了,他们从来不让黛玉自己托病。

  如此一来,姐弟二人方渐渐清闲下来。

  黛玉坐在林智房里的紫檀大案边,专心致志地做针线活儿,一晃十几日过去了,再过两日就入夏了,她见林如海的扇套旧了,故做个新的。而在外人嘴里生病的林智却是面色红润,精神抖擞,正躺在榻上翘着腿吃果子,披散着头发,只着一件单衫。

  林智吃完果子,坐起身拿着帕子擦手,道:“姐姐什么时候也给我做个扇套儿?”

  黛玉抬头看着他,哼了一声,道:“不知道前儿谁拿走了我身上用的一条半新汗巾子,现今又来要扇套儿?当我是给你做活的不成?”

  林智嘻嘻一笑,道:“我不就是见汗巾子上绣的花儿奇巧么?好姐姐,赏我一个罢!”

  黛玉放下手里的针线,翻动针线筐,挑出一件来扬手掷到林智怀里。林智拿起一看,竟是一个才做好的扇套,湖绿锦底,绣着白莲,精巧非常。林智爱不释手,把玩片刻,跳下罗汉榻,朝黛玉作揖,逗得周围丫鬟们都笑了。

  黛玉虽已学了几年针线,平素极少做,除了给家人作几件小东西外,余者从不沾手。

  黛玉于深秋至初春之际从不动手,嫌冷,近日天暖,父母兄长都忙,先生也忙,不必上学,她才偶尔放下诗书,做了些针线,但是姐弟二人也没清静了几日,正在房中商讨什么花样奇巧,就听说九皇子妃打发人来请黛玉和林智赏花。

  九皇子随驾南巡,九皇子妃亦然,他们夫妇现今以太子马首是瞻,颇有体面,当日在行宫时黛玉没能同九皇子妃说上话,贾敏时时过去,母女二人早见了几回,说了许多梯己话,如今赵安想见弟妹,便打发人来请。

  彼时贾敏仍在行宫,独黛玉和林智在家,闻言,忙命请进来。

  赵安打发了四个嬷嬷,依次向黛玉姐弟二人恭恭敬敬地请了安,满脸堆笑,道:“上回初至扬州,虽见过姑娘,却不曾说话,皇子妃心里亦惦记着二公子,可巧行宫中园内花开正好,故命我等来接姑娘公子过去。”

  听了这话,黛玉笑道:“姐姐如此盛情,何敢辞之?暂且稍后,容我们换件衣裳。”

  四位嬷嬷俱是一笑,恭敬应是。

  上回黛玉进宫时,未曾带丫鬟跟随,都是林家的长随小厮并林如海的亲兵在外面跟着的,今日既要过去,少不得带两个丫头。雪雁最是贪玩,闻听消息,忍不住喜笑颜开,跟着姑娘去行宫走一趟,何等体面,回来人人都羡慕她呢。

  黛玉见雪雁如此,便挑了雪雁和白鹭跟着自己去,林智身边倒不必。

  外面管家媳妇得知九皇子妃来请,早就命人备好了马车与两个丫头乘坐,黛玉自有九皇子妃命人驾来的马车。黛玉吩咐了一回,带着林智并两个丫鬟随嬷嬷过去,她坐在车内,林智却是骑了一匹温驯的小马。

  姐弟及至到了行宫门口,早有人引进去,到了九皇子夫妇所居殿阁。

  嬷嬷请二人坐下,又有小宫女捧茶上来,尚未吃,便见一群宫女太监簇拥着一位女子笑盈盈地过来,黛玉和林智连忙站起,上前见礼,道:“该当我们拜见姐姐,怎劳姐姐亲自过来?”说话间,黛玉留心打量,却见赵安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圆脸杏眼,明眸皓齿,浑身上下一团和气,只着半新不旧的常服,却愈发有一种雍容气度。

  黛玉常听贾敏挂念着赵安,今见她如此,情不自禁地心生亲近。

  赵安一把拉着黛玉,不叫她拜,打量黛玉一番,笑道:“怪道义父义母疼得很,我见了也喜欢得很呢!好妹妹,咱们姐弟还讲究什么虚礼?上回在皇后娘娘那里见到你,偏生人来人往的,咱们没能说上一句话,今儿来了,咱们好生聚一聚。”

  又拉着林智的手,上下看一回,道:“和睿兄弟一般模样,任谁见了都知道是嫡亲的兄弟,睿兄弟已经中了秀才,智兄弟在家可也读书了?”

  林智笑道:“刚念完四书。”

  赵安眸光一闪,眉目生动有致,顾盼神飞,夸赞道:“果然是家学渊源,将来又是一个连中三元的才子呢!”她心里感激北静王妃和贾敏,若没有她们,自己又不得娘家看重,焉能有今日,也是有了林如海的势,别的妯娌对她都不敢太过。

  姐弟二人都谦逊非常。

  赵安道:“咱们是姐弟,虽未见,心里却记挂着,好容易才相会,今儿别太生分了。”

  黛玉听了,和林智抿嘴一笑。

  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走到赵安跟前,躬身笑道:“殿下听说林姑娘和林二爷来了,请二爷过去呢。”

  听闻此语,黛玉和林智讶然,赵安却向那小太监问道:“殿下几时回来的?不是和明郡王、七皇子等人陪着圣人游湖去了?”

  小太监笑道:“圣人有事情交代殿下,故打发殿下先回来了。”

  赵安听说,便命人送林智过去。林智早见过宣康帝,也和九皇子说过话,心里倒无所畏惧,看了黛玉一眼,见她轻轻颔首,方随着赵安派的几个嬷嬷宫女太监过去。行宫守卫森严,赵安行事亦小心,打发七八个人陪着他,不到九皇子跟前不许离开。

  黛玉看在眼里,暗觉赵安精细,亦放下心来。

  赵安拉着黛玉坐下说话,细问家常琐事,不知不觉说到女儿身上,她进门后至今只生了一女,好在他们年轻,倒不急,道:“才满一岁,因行程太远,不敢带她出京,已托给太子妃照应了,不知道咱们下回几时再见呢,你也见见才好。”

  黛玉道:“一南一北的,得等我们回京才能见。”

  赵安笑道:“圣人都说了,叫义父依旧管盐政,想来一时半会你们回不得京城,倒是日后定然能回京,义父总有进京述职的时候。”

  黛玉点头称是,不过她倒觉得在扬州甚好,平素没少听父母兄长说起京城诸事。

  一时又有太监来回说酒席已备,赵安便携着黛玉出了居所,到了园内。彼时四月下旬,百花争艳,次第绽放,浓香清冽,十分好看,倒是桃花已到花期尽时,一阵风吹,顿时落红无数,沾在众人衣襟上,挥之又来。

  赵安笑道:“人家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咱们这是桃花雨。从前久居京城,不来江南,不知江南园林景色之美,果然是天下少有。这一路行来,停驻了不少地方,还是以扬州富庶第一,也是义父的功劳。听说,都是本地盐商大贾出力建的行宫?我还听你姐夫说,这里原本是一片园林,年初连成一片,有了今日秀美之色。”

  黛玉听了,笑道:“确实都是本地官商出钱出力,并没有动用国库银子。”

  赵安道:“怪不得你姐夫说,天下富庶在扬州,当真不错,两三个月就建出了行宫。我记得他们从前出了不少财物粮食赈灾济贫,这会子又这样,圣人都看在眼里。不知道你可听说了,前儿设宴,圣人赏赐了御膳给那几家呢。”

  黛玉道:“不止他们得了御膳,我们家还得了圣人御笔亲题的匾额呢。”

  宣康帝抵达扬州已有半月,自非游玩而来,而是巡查各处,格外优待老人,常叫百姓到跟前询问,倒比在别处知道的多些,前日还去了俞家祖宅,抚慰俞老太太,在其宅游玩时,赐下一块匾额,一副对联,都是御笔。从俞家出来后,宣康帝就去了盐运司,又去林家所居的官邸小坐片刻,林如海极得宣康帝之意,自然少不得宣康帝赐给林家的匾额,只是宣康帝并未宣召,她和林智在屋里未出。除了他们家,别家也有。

  赵安道:“你们若不得,谁家该得?”

  拉着黛玉坐到花树下,酒水齐备,杯盘罗列,用的仍旧是淮扬名厨,其中倒有一些长安名菜,赵安笑道:“此行跟了好几个御厨,一个跟着我们殿下,我叫他们做了几样京城的佳肴上来,你尝尝可好,若是喜欢,明儿就留一个御厨给你们使唤。”

  黛玉犹未答话,忽然有人说宣康帝游湖时遇刺了。

  闻听此消息,赵安大惊失色,连忙站起,问道:“出了什么事?圣人可平安?”

  无人应答,自是不知。

  瞬息之间,行宫内外包括瘦西湖一带全部戒严,赵安顾不得宴请黛玉赏花吃酒,带着到了殿阁,恰巧碰到九皇子打发人送林智过来,吩咐人告诉赵安道:“静等消息,不许随处走动,等圣人平安回来,再打发人送弟妹回去。”

  赵安站着听完,忙问九皇子的去处。

  那太监却是九皇子的心腹,名唤戴权,躬身道:“殿下已经带人赶往瘦西湖了。”

  瘦西湖上的画舫和歌舞女子皆是本地盐商孝顺的,他们平素争相斗富,如今更是不甘示弱,烟花无数,画舫无数,佳肴亦无数,宣康帝巡查完各处,方得空游湖,其中皇子皇孙并官员都陪着,皇后等人倒不在。瘦西湖早在御驾未临之前检查了几次,一个闲杂人等不许出现在瘦西湖畔,谁承想竟有人混在乐户中,意图刺杀。

  来的人数不多,却个个身手矫健,幸而宣康帝四周本就守卫森严,来人还没冲到跟前便被就地格杀,血流满地,不料宣康帝身边的太监竟是刺客,趁着众人都留心外面的刺客时,假装捡起刺客的武器呈给宣康帝看,顺势刺向了宣康帝,他离宣康帝极近,宣康帝猝不及防之下,武器已近身前,可巧四皇子在旁边,飞身替宣康帝挡住了,肩胛处受了伤。

  赵安听完,微一蹙眉,道:“明郡王爷真真孝顺忠心。我且问你,圣人可平安?”

  戴权道:“来人说是平安无事,殿下赶去迎圣人。”

  赵安微微放心,面上仍有几分担忧。

  黛玉听了,心中情不自禁地生出一丝疑惑来。但凡呈到御前的乐户戏子里里外外都经过检查一遍,他们带的乐器、行头、衣裳鞋袜等等,就算是盐商孝敬的人,也有大臣兵士仔细检查,他们的武器怎么带到画舫上的?还有就是,能被选中到御前唱戏歌舞的人,姓名来历都得查得清清楚楚,没有祖宗父母的皆不能入选,怎么就有了刺客呢?

  对于四皇子的事情,她早听林如海说过,宣康帝遇刺,身边哪个不是忠臣孝子?那日她见宣康帝时便发现了,四皇子虽有爵位,但是皇长孙离宣康帝最近,难道皇长孙不如他?

  因宣康帝遇刺,整个行宫人心惶惶,坐立不安,里里外外都被重兵把守。

  宣康帝龙颜大怒,命人彻查。

  原本献媚的一些盐商缙绅都骇然失色,这些人都是他们本地选上来的,遇到这种事,岂不是他们的罪过?个个胆战心惊,皆被带走查问。

  扬州上下无不风声鹤唳。

  黛玉和林智从行宫中回来,贾敏业已归家,说起此事,都暗暗忧虑。

  扬州一带事务都是林如海做主,接驾一事更是林如海的职责,在他任上麾下所辖之地出了这样的事情,少不了一个失察之罪。

  林如海一连三日都没有回来,母子三人都担心非常,吃睡不安。

  外面不断地查探刺客来历,宣康帝却在行宫中园里亭内招呼林如海喝酒,悠闲非常,命人将跟前的菜挑了两碗送到林如海身边,道:“难怪人人都说淮扬菜天下一绝,名不虚传,等朕回宫了,这几个现今做菜的厨子随朕进京罢。”

  林如海起身谢恩,方又重新坐下,笑道:“陛下看重,是他们的福分,求都求不来。”那些厨子在行宫中十分用心做菜,没有不想得宣康帝重用的,因此林如海方有此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林如海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