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_分节阅读_第67节
小说作者:寻香踪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09 KB   上传时间:2014-10-23 13:46:39

  “这是上海货,质量非常好好,还带羊毛的,牛皮鞋,非常耐穿,三十二元一双。”售货员说。北京到底还是大地方,售货员的素质也是与时俱进的,这要是早几年,估计没谁会主动介绍商品,你爱买不买。

  赵明月咋舌,相当于好多人一个月的工资呢,她拉了一下沈旭跃的胳膊,沈旭跃说:“那麻烦你帮我包一下吧。”说着就从口袋里掏钱。

  赵明月看见沈旭跃掏钱,连个钱夹子都没有,便想着一会儿给他买个皮夹子去。她压低了声音跟他说:“好贵啊。”

  “不贵,这是必需品。”沈旭跃说。

  赵明月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这算什么必需品。

  沈旭跃帮赵明月提着鞋子,赵明月拉着他转了几圈,终于见到有卖皮夹子的了,赶紧过去:“我送你一个钱包,你挑一个自己喜欢的。”

  沈旭跃说:“要这个干嘛,不是有口袋吗。”

  赵明月心想,沈旭跃肯定不知道,钱夹和皮带在以后会被称为男人的脸面,她要从现在开始维护他的脸面。“选一个吧,我送你的礼物。”

  沈旭跃看着赵明月:“明月,你是不是觉得我送你东西,你觉得不好意思,就一定要给回礼?”

  赵明月眨着眼看着他:“据说在西方国家,钱包就是一个男人的脸面,我想让我的男人有脸面些。”

  沈旭跃听见她说这话,立即不反对了,便说:“那你帮我挑选一个吧,我都喜欢。”

  赵明月在玻璃柜台前看了一下,然后选中了一个款式简约的黑色钱包。卖钱包的生意显然不如别的,这个年代,大部分人还没有用钱包的意识,觉得花那么多钱买个皮夹子来装钱,真是奢侈到家了。

  售货员看见有人终于买东西,赶紧过来招呼:“您要这一款是吧?眼光真好,这是上海产的钱包,您看看,这质量多好,牛皮的。”

  赵明月打开来看了看,做工果然精细:“多少钱一个?”

  “十六块。”售货员说。

  沈旭跃一听价格就拖着赵明月的手肘,准备拉她走,赵明月不动:“行,您给我拿一个新的吧,我买了。”

  沈旭跃在她耳边悄悄地说:“一个这么小的东西,又不实用,还这么贵,别买了,太浪费。”这要赵明月给人做多少件衣裳才能赚得回来啊,太奢侈了。

  赵明月笑眯眯的付了款,将钱包递给沈旭跃:“拿着吧。我看过,这钱包做工非常精细,车线都非常好,你别看这东西小,做起来可费时间了。值这个价的。”

  沈旭跃说:“我要是钱包丢了,估计里头的钱还不值这个钱包贵重。”

  “那你就好好保管吧,沈旭跃同志。”赵明月伸手挽住他的手臂,“我们去买点东西吧,过几天要去喝干女儿的满月酒了,咱们这做干爹干妈的,一定要送点礼物才成吧。”

  沈旭跃笑眯眯地点头,完全没有反驳她的话,其实他们俩现在还没结婚呢,还不能认干女儿。

  赵明月拉着沈旭跃到了首饰专柜,早几年这些东西是没有的,随着WG的结束,改革开放的发展,这些东西又开始悄悄兴起来了,不过买卖首饰的人还是非常少的,毕竟这些东西比较贵重,能有闲钱消费得起的人不多。而且大家的观念里,戴首饰都是小资产阶级的专利,很多人的观念还没转换过来。

  赵明月说:“给冬冬买对银手镯,还是买个玉坠?”

  沈旭跃说:“手镯吧,总觉得女孩子跟银比较贴切。”

  “那就买手镯。你看哪一款比较好看?”赵明月低头看柜台。

  沈旭跃终于还是提醒赵明月了:“明月,咱们俩现在还没结婚,按理来说,还不能当干爹干妈,咱们现在就送了,到时候正式认的时候,咱们是不是还得再买?”

  赵明月顿时羞红了脸:“可不是吗?”不可能到时候空手啊。

  沈旭跃在她耳边悄声说:“其实我倒希望咱们现在就能送。”

  赵明月的耳朵都红了。

  最后他们只买了一对虎头鞋,又买了一件小披风,至于那些礼物,还是等以后他们结了婚后正式收干女儿的时候再说吧。

  回来之后,宿舍的姐妹们看见赵明月的高跟皮鞋,都艳羡得很:“又是老沈给你买的?”

  赵明月点头:“嗯,他说我脚生冻疮了,买双鞋子保暖。”

  李春梅说:“怕只怕到时候脚一暖和,然后就奇痒无比。”

  赵明月满脸窘迫,可不是这样嘛,不过这也是沈旭跃的一番心意,痒就痒吧,也是甜蜜的折磨。

  马上就要毕业了,最后一个学期还有几门课要修,剩下的就是写毕业论文了。大家的心都有点躁动起来,虽然工作不愁,但是大家对分配也都是有些惴惴不安的,他们是第一届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怎么分配,大家心里都没有谱。除了像唐卫华这样的极少数要求回到原籍工作的,大部分人都想留在北京,毕竟北京的条件比别处好太多了,能够留在北京,以后自己的子孙后代就全都是北京人了。

  师范类学校都是国家培养的,工作分配都得服从国家的安排,师范生的原则是哪里来回哪里去,而且无从反抗。但现在的情况是,北京各学校也亟需补充师资力量,所以大家都期盼着能够留在北京。

  赵明月心里对工作分配并不特别紧张,她估摸着,大家基本上都能留在北京,因为跟全国各地一样,北京也呈现出严重的人才短缺,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大学集合了全国的精英,这自然首先当然要满足北京的需求。而且沈旭跃肯定不会让她分回原籍的。

  他们这群天之骄子,就好像是试验田里的第一批作物,到底会是结什么果,大家都只能焦急又耐心地等候着。毕业论文答辩过后,大家还依旧按部就班地学习着,每天不学到半夜是不会有人去睡觉的,因为一旦离开学校,就再也没有这么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赵明月虽然无心做学问,但是这四年多时间里,在这样浓重的学习氛围下,也看了不少书籍,史籍、哲学、文学等等,她的文化素养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不夸张地说,她现在也是满腹诗书了。

  某天上午,大家接到通知,要宣布毕业分配去向了。他们宿舍就只有钱斯盛不用担心这个,因为她已经定下来去英国留学了,她是最早从毕业去向的焦虑中解脱出来的。班里还有四名同学考上了学校的研究生,所以也无需担心分配去向。

  大家都去了教室里等待,老师拿着名单在讲台上念,念一个人的名字,然后后面则是毕业去向。先公布的是分配到外地的学生,唐卫华的名字是第一个,她是早就跟西安的那所学校联系好,那边学校发函过来要求的,毫无悬念。

  接下来有五名同学分配到外地,基本上都是回原籍,剩下的同学则是分配到了北京市的各单位,有文史研究所的,也有各重点中学,高东方去了北京四中,李春梅和毛剑兰都去实习的学校,赵明月的名字却迟迟没有出现,直到最后,赵明月才听见了自己的名字,居然是留校。她对这个结果非常意外,自己的成绩在班上顶多算是中等,怎么会留校呢,难道是沈旭跃家里人活动的结果?

  不过既然是留校,那也好,好歹是留在北京了。结果一公布,只有极少数两个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余下的人都解脱似的松了口气。

  高东方说:“我还以为小赵也会跟我一起去四中呢。”

  赵明月说:“我倒是想呢,不知道怎么给我留校了,我也没拿过奖学金什么的。”

  “你不是系里宣传部的吗,大概学校老师觉得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就留下来了。”唐卫华说。

  赵明月想起来这茬,这两年她确实在宣传部做事。

  李春梅笑着说:“留校多好啊,大学老师,说起来可比中学老师威风多了。”

  赵明月摊手说:“其实我都没打算做学问。”

  “也不一定就让你教书了,也可能是分管学生工作。总而言之,能留在北京就最好不过了。”钱斯盛伸出胳膊揽住她的肩,虽然她不用分配,但也替宿舍姐妹们操心着,所以也跟着去开会了。

  赵明月点点头:“对,能留北京就好。”至少不用担心分居两地,也不用想着辞了工作招沈母白眼。

  第七十九章 毕业

  赵明月接到分配通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沈旭跃。沈旭跃听说她留校,一把抱起她,开心地转了一个圈:“太好了!这下我们就高枕无忧了。”

  赵明月看着他:“这事不是你家里给我办的,我怎么就留校了呢?”

  沈旭跃摇摇头:“当然不是,我让我爸找人打听了一下,说你已经定下来被分在北京了,然后我爸就没管了,他觉得反正只要是在北京就好了。可能学校觉得你表现突出,所以给你留校了。”

  赵明月不由得“噗嗤”笑出了声,这老爷子还真是心宽:“那你呢,什么时候分配单位?”

  沈旭跃说:“过两天就分配了吧。马上就要毕业了,咱们什么时候结婚?”

  赵明月说:“这个嘛,得问问我爹妈,看看他们的意见,我估计得九月份以后了。”

  “太久了吧,越早越好啊。”沈旭跃做了快三十年和尚了,这下终于可以结婚了,巴不得早一点美人在怀了,但是却听来这么一个消息。

  赵明月笑起来:“急什么,你不信回去问问你爸妈,肯定也不会让这个时间结婚的。这种事都有讲究的,五、六、七几个月是不能结婚的,要入秋以后才成,你看谁家办喜事是挑这几个月的?”

  沈旭跃平时很少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皱着眉头一想:“那我哥和小蕊都是五一结的婚啊。”

  赵明月说:“说的农历五、六、七三个月,天气太热了,不好办喜事,所以都避开这段时间。”

  沈旭跃点点头,似乎觉得也有理,便说:“那也好,我们也有时间好好准备一下。”

  两人凑在一块,感觉好不甜蜜,沈旭跃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咱们从认识到现在,都有七八年了,要算上那之前从未交流的年头,都有十几年了,没想到咱们的缘分这样深。”

  赵明月捧着腮看着沈旭跃,嘴角深深往上扬,自己认识他何止十几年呢,都有好几十年了,这辈子真像是做梦一样啊。

  沈旭跃说:“到时候咱们住单位的房子,还是自己去外头租房子?”

  赵明月摆摆手:“等你的工作定下来再说吧。”

  “也对。”沈旭跃内心已经按捺不住雀跃之情,开始规划他俩结婚的事了。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这样甜蜜,临近毕业,工作分配下来之后,也有少数人没能像预期的那样留在北京,而是分配回了原籍。现下的分配情况是这样的,一般由高校统一分配,但是有的地方单位会向某高校引进人才,向有关部门打申请之后,高校就会推荐来自该地的毕业生过去。学生碰到这样的情况,也不得不去,你要是不去,那就是不服从分配,学校也不会再给你安排接收单位,而且也不会给你开介绍信,没有介绍信,就入不了职。这年头的大学生是没有择业自由的,安排你去哪儿就得去哪儿。

  于是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些毕业生被分配到了自己不想去的单位和地方,没有办法,不去也得去。有不少在学校谈恋爱的情侣就被迫要分开,毕竟工作不在一个地方,以后就几乎不可能会在一起了。

  宿舍的姐妹们都在恭喜赵明月和李春梅,唐卫华说:“老二、老三和老幺终于修成正果了,毕了业就能结婚了,可惜,喝不上你们的喜酒了。”

  钱斯盛说:“我估计也喝不上了,等离校的时候,我们大家去聚个餐吧,好好喝一通,把喜酒提前喝过来,对了,把你们那一半都叫过来。”

  但是高东方却有些郁郁寡欢,赵明月看出她的情绪有些不对:“怎么了,二姐?”

  高东方看着她,眼圈儿都红了:“老秦要去石家庄。”

  “啊?”大家都吓了一跳,“不是说分在北京吗?”

  “他们那省里有个单位来要人,系里就把他推荐上去了。”高东方说到这里,眼泪都下来了。

  所有人都静了,这要怎么办,虽然石家庄离北京不远,但也有两百多公里,他们也不可能就这么分居两地啊,赵明月小心翼翼地问:“那你们怎办?”

  高东方抹着眼泪:“我也不清楚,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坐四五个小时的车呢。”

  大家都同情地看着她,她和老秦年纪都大了,两人难得志趣相投,毕了业差不多就三十岁了,早就打算一毕业就结婚的,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

  毛剑兰小心翼翼地说:“能不能调动单位呢?”

  赵明月想到,调动单位的话,从北京调去石家庄可能比较容易,但是从石家庄调回北京,恐怕就比较难了。

  赵明月说:“二姐,你别难过,如果你们真的感情牢固,就是距离也隔不开的,这人是活的,可以调动的。大不了先分居两地个一两年,到时候想办法调到一起去就好了。”

  李春梅说:“二姐,你不是有寒暑假嘛,在一起的时间还是会有的。”

  高东方叹了口气:“我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些,要是都分在北京,就没这么多麻烦事了,要调动工作,那得多难啊。”他们一个礼拜才休息一天,想要周末团聚,那是不可能的了。如果真的在一起,那就只有寒暑假的时间,此外就是老秦平时自己积攒的假期,总之,聚少离多是免不了的。

  因为有了高东方的事,宿舍的人也高兴不起来了。

  同时因为恋爱关系也闹出了很多事来,他们学校有个化学系的毕业生,毕业分配之后,被分配在了北京。因为他没有回家乡,他原来在老家的对象就找来了,结果跑来一看,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另外找了对象。老家那个对象是在考大学之前找的,本来打算结婚了,后来听说可以考大学,女方便支持他考大学,约好毕业后就回去结婚的。结果事到临头变了卦,人家姑娘等了他四五年,人都等老了,他却琵琶别抱了。

  他那对象也是个性子刚烈的,跑到他们系里去闹,说他忘恩负义、始乱终弃,学校觉得这个事影响恶劣,便将这个学生的介绍信给扣下了,延迟毕业。

  大家对这件事唏嘘感叹不已,有说女方太冲动、男方很无辜的,又说男方太薄情寡义、咎由自取的,说法莫衷一是。

  赵明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各有各的立场,这种事恐怕只有当事人知道苦楚了,外人怎么议论也枉然。

  赵明月在食堂碰到于有清,这才想起来问他的分配单位,于有清告诉她,自己分配在原来实习的单位了,赵明月一听:“那就是和我们宿舍的剑兰在一个学校了?”

  于有清脸上有着几不可见的红晕:“她也分在师大附中了?”

  “对啊,你们还挺有缘分的。哎呀,太好了,你也留在北京了,以后可算有个人可以一起说说家乡话。我留校了。”赵明月高兴地说。

  于有清表现得并不诧异:“我知道了。”

  赵明月说:“你怎么知道的?”

  于有清说:“我听、听你的同学说的。”

  “你听我哪个同学说的?”

  于有清含糊其辞:“忘了叫什么了,就是你们宿舍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1页  当前第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7/10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