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心无大志_分节阅读_第24节
小说作者:那C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73 KB   上传时间:2014-11-10 18:21:49

62

“是啊,我就和你爸私底下里面说了说而已。是不是你们瞎说给你奶奶听到了?”董妈也觉得奇怪。

“哪有,我和董初都不知道的,还是你刚刚讲的我才知道。”董末赶紧撇清,自己虽然早知道,但是那是偷听来的呀,更也没有和谁提及的。

“真的,你不讲的话我还真忘了。那天说着说着就说道买院子的事情上来了。我婆婆那叫一个大包大揽。”董妈对着二姨说。

“是不是你们小两口讨论的时候被别人听墙角了。呵呵,想想也真还有这个可能,你们现在住的那个屋子,中间只隔着一间。”

“不会吧,可能是文君跟他妈提过吧。算了算了,计较这个做什么,反正我是高兴了,终于有地儿了。之前就没弄好,原先的空地起了小屋子做买卖,结果拆的时候反而不好弄的。唉,过个一两年那屋子不能用了又得花钱重新盖。”

“算了,哪家不是这样子的,说不准过个几年你们就不在那里住了。”

“不在那里住,在哪住啊?我们盖房子就是为了以后舒坦些的。”

“哎呦,有钱了去住楼房了,比院子里清净好多。”

“我可不愿意,院子多舒服啊,就是冬天供暖麻烦些,夏天楼房多热啊。像你们家小虽然不小了,但我还是觉得憋屈,好像手一够就能抵到天花板。”董妈撇了撇嘴,表示不喜欢楼房。

“嘿,真有钱了,就买一套楼房放着,冬天冷了进去住几个月,夏天会自己家院子里避暑。春天和秋天的话看心情住。”二姨打趣说。

“是呀,等有钱了就这么干!”

妈呀,您的这个志向还真是和很久以后的一段真像,不过还是比较切实际滴,董末想着。

不管怎么样,买院子风波很顺利结束了。董妈顺利的拿到了土地使用证和村子里面的证明,一心着手准备盖房子事宜,要盖个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格局,以至于董妈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开始到旁人家里面闲逛,到处打听着那家的货儿做的精细。

董爸对自己老婆的行为有些无奈,这未免也太早了吧,现在才秋天,真正要动工的时候要等到来年春天土化开的,半年多的时间呢。不过董爸也没有制止董妈出去闲逛的这种行为,因为如果董妈不出去的话就会拉着全家人一起构思新房子。大家说一两次还比较兴奋,说多了还真没趣儿。

董末继续做着乖学生,虽然不被班主任喜欢而已。最近班里面不知道为什么兴起一股风气——划三八线。这个学龄期必做好像提前上演了。董末记得上世划三八线的时候是三四年级的事情了。那时候开始一些第二性特征的发育了,大家懵懵懂懂的,开始注意男女之防,只是表现其实有种奇怪。董末自己看来,这更像是大家互相抢地盘的动作,最甚的甚至拿着尺子在量的。不过现在他们刚刚一年级而已。

董末的同桌被换掉了,不再是董初了。原因是,班主任觉得他们亲兄妹坐在一起会影响学习。好吧,那我和张铮坐也可以,起码是熟人,开个小差,看个闲书总有个打掩护的主儿。什么,不行。好吧,随便吧,其他人也就是那样半熟不熟的状态。

就是这样一随便,董末发现自己悲剧了。她的同桌换成了他们班喊队的那个女孩。这个女孩嘴巴特别甜,很会说话那种,但是也很讨厌,一直秉承着“告老师”这个宗旨。刚刚坐在一起,董末就被告状告了几次,一次是上课走神,一次是在课桌里面藏着闲书,最扯的一次是和男同学打闹。好吧,和董末打闹的男同学是她哥哥和张铮······董末整个人都无语了。

“喂,你不要越过这个三八线来。”

董末被推了一下,才发现她们两个的课桌之间有了一条用彩笔画的三八线。董末当下满头黑线,大姐我们是同性,这个用得着么·······不过董末也懒得和这个奇葩计较了。

忘了说,新同桌叫做王竹秀,嗓门蛮大的,加上嘴巴比较甜,家长也和班主任走的比较勤,所以人家是喊队还是小队长。

说起来,王竹秀同学还真是狠,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越过三八线的话要用笔扎。虽然现在用的是铅笔,写一会字儿就不尖了,但是衣服上面那一个个铅笔点还真是难看。董末下学后的娱乐就是和董初、张铮他们分享今天又被扎了几次。董初比较调皮,换的同桌也是个厉害的,所以扎的次数也不少。张铮就安全很多,他的小同桌比较腼腆,每次都用本书推过去就好了,不够也是,张铮那张板着的脸还真是让人不敢轻举妄动。董末每次都觉得他白长了那么一张正太的脸,太不可爱了。

“我今天被扎了3次,末末你呢?”董初一脸兴奋,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因为这个兴奋。

“呃,一会数数胳膊上的点点就知道了。我就郁闷了,为毛我和一个女的坐在一起都会有三八线。”董末怨念,好怀念和董初一起坐的日子。各种有人罩着,各种不会被告状,各种舒坦啊。唉,多么美好的曾经啊~

“我来数数,1、2、3、4,4个,比我还多一个。”

“这边还有一个,是5个。”这个张铮,你每天顶着一张臭脸到底在做什么呀,这个是你应该关心的么·····臭脸主儿不应该是目无下尘的么。

“话说,末末你还真可怜。那个王竹秀真讨厌,班里面女的和男的坐在一起才划三八线呢,一边的女女坐一起关系都很好的。不然末末你做男生吧,反正你现在的待遇也和男生一样。”董初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意的说道。

“······”董末无语了,这个性别还真不是我能够自主选择的。

“就是,你平时都不和那些女孩子一起跳皮筋的。我同桌都说你很怪。”张铮继续插话。

“······”怪?!不会吧,我什么时候被打上了这样一个标签,我只是懒得出去而已,外面操场里面每天尘土飞扬的,有什么好玩的。董末心内泪流满面,原来我表现的这么不合群啊。

“就是就是,末末,你不喜欢和女孩子一起玩,和我一起玩吧。我是哥哥,我带你玩,我罩着你。”董初拍拍不怎么结实的小胸堂说。

董末鄙夷的看了眼董初的那二两排骨,转换话题说:“张铮,明天来我家吧,我妈说好久没见你过去了。明天我妈做你爱吃的素馅饺子。”

“恩,我今晚上和爷爷说一声,可以的话,我明天下学就和你们一起回去。”张铮点点头。这种事情也不是一两次了,大家都很平常了。

董妈很是心疼这个离开父母在这边上学的张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张铮喊到自己家里面去,给他做些好吃的。董妈每次都觉得自家母上大人母爱泛滥了。她不知道的是,人家隔两周的周末就会去一趟T市,好好滋润一把才回来的。不过次数多了,董末也就习惯了,董妈其实是闲了,每天看着自家不着调的两个孩子还真的喜欢张铮这种小大人。明天又是周末,董妈又可以见见她心目中乖孩子的化身了。

这段对话是在他们下学排队出校门以后进行的。他们所在的学校里面有个规定,每天放学都要先整好队伍,然后带出校门分成南北两路,继续排队,中途到家了或者家长来了从队伍里面出来,后面的接着排着。董末第一次听到这个规定,觉得学校老师的脑袋抽筋了。这是在做什么,虽然说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但是还真不是一点的怪异。大家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就一起回家了,为毛要排着队。这项规定实施了一个星期后,大家就不遵守了。他们现在的校区在东校区,出了校门要走出一条小巷子才能走到平时大家常走的大路上面,大家一般在巷子里还排着队,一出巷子就一哄而散了。

今天来接他们的还是董爸,董妈觉得自己一下子带着两个孩子有些吃力,所以接孩子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一直由着董爸肩负着了。所幸董爸现在的工作也不用老值夜班了。天气渐渐变冷了,风也越来越大,每天下学时候还好,顺丰顺路的,可是上学时就纠结了。遇上个下雨天,更是不好弄了。

最近,董爸单位上面一个主任买了辆摩托,董爸见了,也动了心思。董爸想买个八零,现在街上有一少部分人骑上了摩托了,董爸觉得很是方便,起码上路不需要自己出力了的。董妈觉得可以买个小的,女的骑得那种,比较轻便她也可以骑。董末却想说,老娘老爹直接买个小汽车多好。95年,这边一辆摩托价格是6000块,算得上是很高了,一般人家还舍不得买的。不过一辆汽车,当时很流行的夏利,也就是个1万多的样子。最近家里面在讨论到底买什么。董末据理力争买汽车的各种好处,董末记得没过几年摩托就降价了,而且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并不长,再加上汽车摩托一样要考驾照,麻烦事根本避免不了。暂时这件事没有定论,家里人自然是知道买汽车的好处多多,但是那笔钱还是个大数目,一下子拿出来买个小汽车还真的舍不得,更不用说以后养车需要的各种费用。

其实董家现在还真不缺这点钱了,一方面是二姨那边年底的分红,早年的生意就是好做,竞争对手少,再加上家私这一块大家以前就是买买电器而已,其他的东西都是请木匠做的,现在家私城里面什么都有,做的还漂亮更不用费时费时,给钱了还送货上门,所以利益相当客观。董妈在二姨这边做的是会计的活,顶着的却是财务经理的职位,二姨已经对于她的家私城已经有了那种公司化管理的理念,福利待遇什么的都很好的。其中也不乏董末在一旁的不时小意见的。董爸提干了,工资也上涨了,住在村里面日常开销并不大,所以董妈还是攒到了不少钱的。只是这时候人们的观念还是很传统的那种,有钱我就攒着,放在银行涨利息,很少赶拿去投资的。董末平时也给董妈灌输看很多,钱会贬值的观念,但是董妈就是不怎么开窍的样子,反而有时顺带着的二姨听了不少减去。董末有时候想这就是差距啊,差距,所以二姨的摊子才能做大。

“末末,你中午记得喊张铮一起回来啊!”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他们准备上学去了。今天是周六,大家都很开心,董爸全天休息了,董妈也上午去转转就可以了。最开心的还是他们两个小的,终于可以摆脱学校一天半了。

☆、64六十三章

63

“张铮,快点~”当不怎么招人喜欢的班主任臭着一张脸(这个纯属董初个人感觉)说放学后,董初就开始很欢乐的叫喊着。

“知道了。”张铮也显得心情很好,因为平时在家里面,虽然有爷爷奶奶陪着,但是还是感觉一个小孩蛮寂寞的。张铮很羡慕董末和董初,也清楚自己家的这种情况根本没有弟弟妹妹的可能性。平时又不好意思老去麻烦别人家,所以每次董妈的邀请都让张铮觉得很雀跃。

董末装好自己的书本,站在班级门口等着他们。董末颠了颠自己轻飘飘的书包,看着其他还在努力装书本的其他人,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习惯着把所有的书背着来然后再背着走的,可能是一种惯例吧,上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知道初中书本多的实在背不动了才作罢。董末暗暗叹一口气,其实这才是真真的自己虐待自己,正是长个子的大好时光,可惜肩膀上的负担已经那么重了,怪不得当时背背佳那么流行的。

大家欢喜的排着队出了校门,找到了已经等在那边的董爸董妈。董爸载着董末和董初,董妈载着张铮一路上说说笑笑回家去了。张铮现在和董家人熟极了,甚至家里面放了一套他的小睡衣(记得他第一次住董家就嫌弃没有睡衣的)。

三个小的回去以后院子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加上一个董鑫,大家扎堆在院子里玩闹着。最近天气已经开始慢慢变冷了,一天最舒服的时光变成了中午这段时间,暖暖的太阳,风也比较小。最近小孩子里面流行开跳一种单脚的皮筋,不管男孩女孩都玩的比较疯狂。在董家院子里大家绷着一根董爸用旧轮胎剪的皮筋在轮流跳着,不是大叫着,这个跳坏了的,那个脚脱筋了。

这种单脚皮筋其实还蛮有难度的。单脚撑着,单脚跳,中间要从一根皮筋上跳到另一根上面,然后在一起压着等等各种复杂,大家为了增加难度还规定两个人一起的时候不可以相互扶着的。所以吵吵闹闹的很,董鑫的小脸都红扑扑的。

董妈在厨房里做着香香的好吃的,香味飘满了院子。董爸在院子里面丈量着什么。最近隔壁的事情解决的差不多了,可是院子还是没有划开的。主要是隔壁的那位奇葩大婶说,院子买个你们了,但是我们家的猪就没地方养了,要等快过年的时候猪出栏了以后才可以重砌墙。对于这个董爸和董妈只能无语加无奈。不过最近董爸不知道在量些什么,董末也懒得去问,八成是盖房子的事情问了也是白问,因为不懂--!。

中午吃到了香香的饺子外加各种美味菜肴,吃的四个小肚子圆圆。吃完饭,董鑫被领回去睡午觉,可是小孩子图热闹,赖着不愿意走,说要和哥哥姐姐一起睡觉。但是未果,因为董二婶说要压着他睡午觉他才能睡着,董鑫不像董初他们对睡午觉很是排斥。

董末看着撒娇卖萌无用的董鑫觉得很欢乐,小孩还是很老实,不像上世的董末,装着睡着了,等董妈一走就开始看各种闲书,下午上课再打瞌睡。不过这一世,董末很早级习惯了睡午觉,对于其他的课外书的渴望也没有上世的那么强烈了。这一点还是沾着重生的光,张铮和董初就很嫉妒她这一点,平日里她看的书也不是很多,但是说起个什么都能插上话,说的还是头头是道的。而且更打击他两个的是董末最新买的书本是关于中药的,他们悲愤的发现自己根本读不懂,董末被打上了妖孽的标签在两个人的眼里。董初甚至偷偷监视过董末是不是平时趁着他睡着时候偷偷看书的。董末却是不知道的,幸好是董初的耐性有限,不然真的会被发现什么。

董妈看着三个并排睡得香香的孩子,眼里盛满了笑意。她和董爸收拾完以后也小憩了一会。这种秋日里,可以午睡闲闲的生活真是愉快。

下午,董妈让他们在一起写作业,并应承了明天带着他们去赶集。赶集这个词对于张铮很是新鲜,下午还专门打电话回去表达了自己想要留在董家的强烈愿望。原本说好的是晚上就送他回去的,结果张爷爷、张奶奶又要继续没有孙子在的无聊日子。最后张奶奶也掺了一脚说要一起去。在当地,一些大的村子里面有自己的集市的,一般都定在初一十五之类的日子里面,也算的上是一种传统,跟古时候那种定时开的小地方市集的感觉。他们所在的村子比较小,一般赶集的话都是几个连着的村子一起的,一般没什么节日之类的基本不会办,因为几个村子要协调比较麻烦。当地的赶集并不是只有单纯的买卖而已,有时候还会搭台子唱戏、演皮影等等。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很欢喜,但是这种大型的赶集一般一年每个地方也就是那么一两次而已。所幸的是这次的集会就办的比较大,好像是由于今年几个村里面上了七十岁的老人比较多,大家凑份子钱一起办的。董末他们也很久没有参加这样的赶集了,一来比较少,二来对上周末的时间就更少了。

赶集对于小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各式各样的小吃,各种花样的小玩具,还有被抹得花花绿绿的唱大戏和提着个小箱子瘦瘦的演皮影师傅,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遇上演木偶戏的人。当地的虽然没什么古迹留下来,但是流传下来很多手艺,木偶、皮影和当地的一种唱腔都是在附近很出名的。由于集会比较大,所以出门之前大家都为嘱咐了很久。董末他们听的直翻白眼,这次在自己村子里面办,怎么会走丢的,就算走散了,自己也找得到回家的路。至于拐子什么的,这个地方基本没出现过,拐子在他们小孩子的印象里面只是大人吓唬小孩的一个名词而已。

“哇,你看木偶!”张铮难得活泼,一路上就属他最吵了。一般大家都喜欢形容村里面人进去大城市各种囧样,可是董末看来,大城市里面的人来到这种带有传统色彩小镇里面绝对只能傻眼。张奶奶笑眯眯的给张铮普及着各种农村加传统知识。

集市上面买什么的都有,就像是各种市场的大混合,卖菜、卖衣服什么的已经不是主流了,各种农具、厨具还有各式各样日常用品才成为了大头。有很多东西只能在这种集市上面找的到,因为有很多事手工制品。正途董妈和董奶奶在看着的月饼模子,都是手艺人自己刻的。月饼这种东西其实各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的,只是后来人们变得懒惰了,市面上常见的就是各种广式月饼而已。这个时候,一般中秋时节,家里面都会自己准备月饼的,很少那种包装好的月饼的。而且月饼的形状也不是单纯的圆形或者方形的,还有各种动物形状、月牙、如意、寿桃等等各种形状,而且家里面的每个人吃什么形状的月饼还是有讲究的。今年的中秋虽然过去了,但是这种模具对于董妈他们是可以不可求的,一下子两个女人站定不动了,开始和商贩讨价还价了。虽然手艺风还没有兴起来,但是这种纯手工的东西现在就很贵了。张铮在一旁看了很久也觉得没意思了,跑去和董末他们一起吃隔壁摊子上面上的麻辣串去了。

最近麻辣串涨价了,不再是之前的一毛五串了,现在只有三串了,董末他们吃了一点点就不吃了,张铮却是吃了不少。

“以前在我家院子里面卖这个东西的时候,你到我家的次数少,后来又回你爸妈那去了,其实我家的做的比这个要好吃。”董初对张铮炫耀着,一边盯着摊主炸鸡排。

“哈,你真不够意思,哈,现在就不卖了,哈哈,不然我还是可以蹭着吃的。哈哈,好辣好辣。”张铮吃的头上都开始冒汗了。摊主因为今天人多,蘸料并不像董末当初那样是淋在每个小碗里的,而是你要多少数好后直接按在蘸料里的,同时为了保障蘸料的味道,下的调料也是相当重的,比如辣椒。

董末一旁感慨,还是人家会做买卖,这样子省的不是一点两点蘸料啊。

“你们兜里面的那几张小票子是不是准备今天都花掉啊。一个不注意就吃上了。”董妈他们买完东西发现小的都不在了,结果在隔壁摊子上面找到了他们。

“张铮啊,少吃点这些东西。”张奶奶毕竟是生活精致的人,对于这种路边摊很是排斥,但是也不会搅坏了大家的兴致,只是提点了一两句。

“奶奶,就这一两次而已啊~”更难见的张铮撒娇发生了。

董末和董初看着那个拽着张奶奶衣角摇晃的张铮觉得眼睛都脱窗了。难道他们今天的起床方式不对?这还是张铮么?!

董妈看着两兄妹的傻样子,一人给了一个爆栗。大家接着逛,中途站在那儿看了一会皮影戏。因为人流比较大,皮影戏也演的比较短,大概十来分钟的样子,剧情也是比较老套的武松打虎,但是却不影响观看者的驻足。董妈知道今天会买蛮多东西的,拿了个大背包,可以背着走。可是张奶奶就不同了,没拿任何包,只拿了个小小的钱包,所以一路过来已经提了几个塑料袋了,董妈只得帮衬着拿着。趁着小孩子们看皮影的功夫,两人坐在汤圆摊子上面吃了碗酒酿,顺便歇歇脚。

☆、65六十四章

赶集绝对是个体力活,越接近中午的时候人流越多,大家前进的速度严重受阻,不过两旁的小贩看到这场景确实很开心。大家的速度放下来了,自然看东西也看的比较细了。平时可能这是简单扫一眼,现在因为走的慢看的很细,摊子边边角角上的东西都有人买的。同时董妈他们的负担也就加重了。尤其是张奶奶很少这样赶集,所以看到这个东西不错,那个拿回去正好做削面吃,买的不是一丁点。

大家龟速前进着,原本计划着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就先回家吃饭的,下午休息会在出来看戏的。结果等董末他们随着人群挪动出去的时候,已经是两点多了。董妈背着自己的大包,手里拿着七八个袋子,张奶奶也差不多,就连他们三个手里面也拿着不少轻一些的东西。因为一路上大家也吃了不少东西,所以并不是很饿。

等回到董家院子里面的时候,大家都一副快要累瘫掉的样子。董妈再三挽留也没挽留下张奶奶,张奶奶说家里面张爷爷还等着的。董妈无奈只好让董爸送他们回去。张奶奶年纪大了,但是还好些,能够跟着走回去,张铮就只能趴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面了,两只小腿那个颤啊。董爸就推着车子,驮着张铮和东西,一路上和张奶奶走一会歇一会的回去了。

话分两头,董妈这边也没歇着。董妈回家后打水让董末他们洗漱了,然后凑着董爸中午剩下的菜做了简单地疙瘩汤,大家舒舒服服的喝了一碗,就爬到床上去相依而眠了。

董爸送完张奶奶他们回来以后迎接他的场景是:没刷的锅和碗,被扔在墙角里面东西已经溢出来的大包,床上睡得东倒西歪的三个。无奈,董爸只得先把睡得相互压着的董末和董初分开,给董妈搭了个毯子,然后转身去收拾剩下的东西。

等他们醒来的时候都快可以吃晚饭了。董末揉着眼睛,带着咕噜噜叫着的肚子去厨房找吃的。虽然上午在集市上吃了不少,但是大多数都是不耐饿的,中午回来被太阳晒过更是没什么胃口只喝了一点点,睡了一觉醒来,那叫一个饿意汹涌。

厨房里面,董爸已经煮上小米粥了,早一点醒来的董妈正在做饼子。董末说饿,董妈找了找没什么干粮可以给她吃,只得给她在灶口上煮了两个鸡蛋。

等了十几分钟,董末才吃到煮鸡蛋,这时候董妈的饼子也快熟了。董爸张罗着在厨房里面摆下小桌子。天气冷了,一家子就开始挤在这个小厨房里面吃饭了。不过好在人不多,而且一半还是小孩子,还是有一定活动空间的。董初这时候才从屋子里面出来。

“你起的真是时候。”董末打趣自己哥哥,“是不是梦里面闻到饭香味了,才醒过来的。”

“你怎么知道!”显然刚刚醒来的董初智商比较低,完全没有听出董末话里面打趣的意思,听完还一脸震惊的看着董末。

“呵呵”大家都笑了,董初才后知后觉,作势要打董末。

“好了,好了,乖乖坐下来吃饭。小初,洗手了么?”董妈分开两个,这个地方这么小,打打闹闹的,一不小心就是个磕碰的。

董初抓起一块饼子直接嚼着,顺便点着头。

“我说,不就是赶个集么?你们娘三怎么回来是这幅样子。”董爸向来对这种人挤人的活动没有兴趣,所以上午去单位溜了一圈,中午自己做饭吃了的。

“你不知道,张阿姨那个能买啊。我自己背了个大包没多累,关键是帮她拿东西了。你想想我本来背着的就不轻松了,手上还提了那么多,连带的几个小的也跟着在拿东西。”董妈边吃边说。

董爸想到自己中午送张奶奶回去后,往上面拿东西都走了两遭儿的,“那不是说在集市上吃饭再回来的么?我看你们中午回来还吃了疙瘩汤的,怎么还饿成这个样子?”

“今天史无前例的人多,一开始人不多的时候还吃了点小吃,后来人多的都挤不过去了的。往出走都走了好久的。” 董妈抱怨着,两个小的则在专心的吃着东西。

“呵呵,你们还是身板不行。那一会儿早点睡吧,他们两个明天还要上课的。我可不想再去跟人家老师说,我家孩子玩脱力了,在家休息一天再上学。上次你们那个班主任就放脸色给我。”董爸说着摇摇头,其实在他的观念里面,他们才一年级落下个一两天的课程也没关系的,而且自己家的孩子的水平绝对一年级毕业都可以了的。可是那个老师一副诡异的表情看得董爸都发毛。

一夜无话,第二天继续上课。平平淡淡的日子还在继续,天气却越来越冷。进了11月后的某一天,董爸突然开回来辆八成新的桑塔纳,把一家人给稀罕的。

“爸,你什么时候学会开车的?”董末一脸惊奇,今天接他们的是董妈,结果他们前脚回来没多久董爸就开车回来了。

“想想你爸当初当兵的时候虽然空军没当成,后来去修飞机了,对这些机械还是很熟悉的。当时年亲气盛,偷偷摸摸和一个老乡学的。当时他混的补给那边的,有大把机会开成出去拉补给的,当时私下的时候偷偷摸过几次。”董爸谈到当年一脸感慨。

董末不知道修飞机和开车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是自己家提前十几年步入有车一族还是觉得很开心的。

“你不是说过两天买夏利么?”董妈皱皱眉头,“怎么开会来个桑塔纳?”

“这也是碰了个机会。之前我跟我们头说想要买个夏利开着,冬天接送孩子、上班什么的都方便些。结果我们头儿就问说是愿不愿意买个二手的。他那边一个亲戚想要换车,想把原先的先处理掉的。我问了问价钱和车型,觉得还可以,就应下来了。本来以为还要几天了,前几天回来我也忘了讲了,结果今儿就开过来了。嘿嘿,其实还是我逮着便宜了。”

“爸爸,我要坐着!”董初在汽车开回来的时候早就围着转了两圈了的,接着就嚷嚷着要进去。

董爸为他们打开车么,让大家看个够。

“我说老大啊,你这车买了多少钱啊?”这是周围的邻居。

“因为是二手的,不多的。”董爸自知道财不外露,也没说具体数目。

董奶奶也满肚子问题,但是没有当着这些外人问的,只是笑呵呵的应承着周围人说她有福气云云的。董妈也是一脸喜气,她是知道董爸的,当初说好的最多花2万的,不然盖房子的钱就紧了的,按这样算的,应该就是两万多吧。董妈虽然不懂这些汽车,但是还是知道桑塔纳绝对比夏利好的,两个不是一个级别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8页  当前第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心无大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