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驸马无情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钱塘自古繁华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91 KB   上传时间:2014-12-05 15:02:38

  见到明轩时,他背对牢房铁栏,似乎在凝望牢房上方的一扇小窗。虽然明知李超不会对他动真正的大刑,但他背后衣衫上的道道血痕仍叫人觉得有些触目惊心。

  听到狱卒向我行礼的声音,他的脊背微微一动,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他在刻意压抑着什么。

  看住他的背影时,我心中居然可以做到无波无澜,无爱无恨。或许我已将另一个自己留在了公主府堆成山的奏折后,站在这里的只是轩辕皇族的继承人。

  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身朝我行了君臣之礼,膝头隔着衣衫敲击在牢房地面上时发出沉闷的响声。他本是桀骜不驯之人,越是危急时分这种本质越是显现,此刻他顺服的行为不象是一贯的作风。

  他抬眼瞧我时,有一股热切的火焰在眼眸间一掠而过,须臾又归于平静。这眼神虽然短暂,却也不象是他一贯清冷的眼神。

  今日的他不同往常,不知他是否也觉得今日的我亦不同往常,我们似乎已经历了从熟悉到陌生,又到熟悉,到现在又趋于陌生。

  “我给将军带来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他笑了笑,打断我道:“好消息是家宝没死,坏消息是我目前还不能见他,我猜的可对?”

  我听闻他一向料事如神,倒也没有太吃惊,只是奇怪他是如何猜到的。既然猜到,为何神情还能这般平静自若。

  他不等我发问已回答了我的疑惑:“你去宫中的当晚凌大夫便来过,他看出家宝未死,只是服用了特殊的药物,将生命迹象减弱到让人不易察觉的程度。说来,常齐公主确是个天才。你那里有没有她的遗物?和药理有关的东西可否赏赐给凌大夫,以便他研制那些失传的药物?”

  我点头:“这个没有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毒这一物,于为善者之手也能救人。”想了想又道,“目前暂时不能让你见家宝,此事实在抱歉。”

  他摇头:“在其位谋其事,你不必抱歉。家宝和骆家族人是我的软肋,若不将他们作为人质软禁在襄城,朝中那些大臣们又怎能放心。”

  我眉梢一跳,虽然来此地之前,对于他主动求见的目的已经明了,但此刻听他这般说,他不但已猜到了我和许相的计划,连计划中的部分细节也了如指掌,或许某些细节根本就是他自己的提议。

  他接着道:“家宝和骆家族人在你手中倒反安全些。”

  我仔细审视他的双眸,迟疑地问道:“你可知……家宝的真实身份?”

  他稍稍一愣,随后大方一笑:“我一直当家宝是我骆家后人,公主即将君临天下,一切尽管凭良心做事。”

  除非迫不得已,他不愿我公开家宝的身份,依然把家宝当做骆家人,这一点倒是与我的想法一致。

  这时他稍稍前倾上身,目光灼灼地问道:“公主因何不问有关兵变之事?”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疑问,自怀中掏出五卷加急文书:“这是今早收到的五份紧急文书,一份是池州告急,其余几份是包括平南王在内请求撤回池州援军的加急文书。大周将领们已失去斗志,只求自保。我不关心兵变的事,池州若是失守,无须任何人兵变,大周已成一盘散沙,覆灭在即。

  “我不是皇兄和太皇太后,我不认为自己代表了大周,我和将军你一样,只不过负有守护大周、守护百姓的职责。大周若在,我即便苟延残喘也要活下去;大周若亡,我辜负了自己的使命,死不足惜。骆家三代忠良,将军的祖父、父亲、兄弟,皆为了这个职责而战死沙场。

  “我来,是想要将军的一句话:将军为了肩上这个职责,究竟能牺牲到何种程度?”

  这不是许相与我事先拟好的说辞。虽然明轩之前已派心腹找过许相,表明过自己的想法,但许相依然坚持让我先试探,确定其中并无阴谋后再做决定。

  但当我对上他越来越热切的眼神、握紧的双拳、起伏的胸膛、和只有驰骋过真正的战场才有的凌然气势时,突然就觉得,我心里想的一定便是他心里想的。我们从未如此陌生,却又从未如此了解彼此。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开诚布公地问,为什么还要躲躲闪闪权衡轻重。大周的存亡牵此一线,还有什么不能抛开,还有什么可以畏惧。

  牢房的四壁还在回响着我的余音,他已接口道:“本将军可为大周粉身碎骨,只看公主可有这个魄力。”

  他突然双膝跪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一字一字地道:“镇国将军骆明轩,请奏出战池州,击退东阾,不胜不归!”

  我心中一阵涌动,这是骆家最后一个子嗣,他背负众臣对其参与兵变的质疑,请求出战,请求以粉身碎骨的代价挽救正在沉沦的大周。

  “准奏。”我道,勉力压住趋于不稳定的声音,“我自当全力支持将军,击退东阾。”

  ……

  第二日朝会上,有关明轩挂帅出征池州的事出奇的顺利。许相办事效率极高,朝会一开始便陈上朝中三分之一官员联名的折子,举荐明轩。

  而我惩办宁胜、夺回兵权的强硬态度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整个朝会上,宁国舅脸色铁青、不发一言,对许相的提议不置可否,却也没有出声反对。

  其余官员在皇兄的暴戾统治下苟活多年,早已精于见风使舵,偶有一些反对声,顷刻间就被一片赞同声和颂美之词压了下去。

  明轩挂帅领兵的事算是敲定了,但朝中的权力制衡还需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现在,武有明轩、林若、李超,都算是可靠的人选,只是文臣中尚无我可以完全信得过的人。看来是时候将史清召回襄城,玩弄权柄他最为擅长,即便在皇兄压制平南王势力的鼎盛时期,他每每回襄阳替父述职时也是游刃有余。

  明轩在军中的威望果然无与伦比,而宁国舅此次也颇为卖力。只三日时间,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十万大周最精良的士兵,带着充盈的军饷物资,整装待发,而我亦在第四日的凌晨,收到来自池州的又一次告急文书。

  兵力尽出,大周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便在此一战。

  出征这一天午时,当凤辇经过通往南城门的官道时,一向热闹繁华的襄城冷清得象一座孤城。除了我的仪仗队,街上不见一人一马,户门紧闭,街市荒凉,似足大战前萧条的池州。

  前世的大周被东阾打得节节败退时,皇兄曾下令紧闭城门,不许襄城百姓出逃。我不想做第二个皇兄,三日前,我下令大开城门,若是襄城百姓出城避难,守城军士皆予以放行。或许是因为对城破的恐惧,百姓们能逃的都逃了,不能逃的也都躲在家中祈祷太平吧。

  这就是我出生、成长的襄城,和前世一样,无论战打到何种程度,我都会在这里,生与死都在这里;不一样的是,这次我将竭力支持前线将士,支持我名义上的夫君抵御东阾,胜则生,败则亡。

  走上南城门城头时,百官已聚集在城门内等候。与朝会上的千姿百态不同,此刻人人面色凝重,自我下辇至随我走上城头的过程中无一人说话,甚至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城下便是明轩和他的十万精兵,任谁面对这样的场面,都会感受到战争的重压,怎还会有说话的心思。

  登上城头,眼前豁然开阔,我瞬间屏住了呼吸,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襄城百姓竟然全在这里,就在南城门下,黑压压跪了一片。虽然距离遥远,但我分明感受到了他们眼中的期望。

  “长公主殿下,襄城百姓已经在南城门下跪了多时了。”护在我身边的林若小声道。

  我想对襄城百姓说些什么,但最终什么都没说。我的主将已整装待发静立于十万精兵前,没有什么比他手里泛起寒光的玄铁长枪更能表达我击退敌军的决心。

  远处,副将庞一鸣正最后一次指挥各部清点人数。各级军官将本部的人数、准备情况逐级上报,直到庞一鸣报至明轩处时,最后的时刻便已来临。

  明轩策马上前行至城头下,依惯例向我请求出征,我亦依惯例予以应允。与曾经一次次的分别一样,他并未有半点留恋,催马回身,沿着中央通道飞马直奔队尾,背影决绝而孤傲。

  十万士兵齐刷刷转身,队尾变队首,刀戟盔甲翻转时反射出的光泽让人无法直视。这时已在队首的他突然转身朝向我,高举玄铁长枪,声音高亢:

  “不胜不归!”

  虽然相隔甚远,那声音却依然如金釜破空,穿过十万精兵的整齐队列,穿过披挂重甲的战马,穿过一排排凌厉雪亮的刀尖,带着铿锵有力的毅然,毫无迂回地传到我耳朵里。

  他策马前行几步,驻足朝我遥遥凝望。记忆中他从未有哪此凝望与我相隔这般遥远,亦从未有哪次凝望如这般热切深沉,似乎倾注了他所有的生命与期待。

  我低低回应:“大周必胜。”

  “大周必胜!”身后离我最近的护卫凝香、林若和李涛抑制不住心潮澎湃,首先附声高呼。接着城头上的群臣、城下的士兵乃至百姓也一遍遍跟着高呼,潮水般的呼声一浪接一浪冲向天际,不能停息……

  我默然望住远处那个傲然挺拔的身影,那一刻,他灿烂而笑,而我双眼模糊。他在我潮湿的视野里决然转身,再没有回头。他的身后,精兵战马踏起滚滚黄尘,那景象,天地相连没有交界,似地狱,亦似天堂。

作者有话要说:  我好象把一篇虐言写成了热血文……

  还记得将军番外最后那里的一段话吗:

  “出门时他转头望向将军府那块金字大匾,他一定会被关押,接下来的计划若不能成功,他或许会死在狱中,即便不死也定然不能活着回到这里来;若能成功,他终将为大周一战,那将会是他生平最艰险的征战,那一战后他也未必能活着回到这里来。”

  这就是将军的计划:先束手就擒,让公主对他的忠诚放心,然后暗地里派人说服许相,去公主面前举荐他出战池州。

  如果说服许相的计划不成功,或者许相说服公主的计划不成功,他都可能被斩,或者死在狱中。如果计划成功,那么他就要为大周出战,在兵力悬殊的状况下,他很可能会战死。

  因此从不回头的他离开将军府时才会回望,无论这个计划成功与否,他都未必能回得来。他即将迈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死亡的步伐。

  ☆、终结篇 - 只影向谁去(四)

  自明轩出兵后,我整个人象是换了一个人般,无悲无喜,已没有什么事再能打乱我的心绪。

  宁胜等一批挪用国库钱银的官员因证据确凿,被我打入死牢,期间宁国舅求见过几次,无非是想替宁胜等宁姓罪臣求情。

  我凉凉地瞧了眼书桌前跪着的宁国舅,摆手让李超递给他一份长长的名单和宁胜的口供。他只看了几眼,额间便沁出一层细汗。

  “宁胜等罪名已定,证据确凿,本公主在朝堂上已讲过,求情者以同犯处置,望国舅不要以身试法。至于国舅手上的这些东西,李大人尚未将其公布于众,看在国舅这段时间筹粮筹款办事幸苦的份上,本公主暂且不追究名单上其余人等的罪责。这份名单和口供便交由国舅处置,李超不必再管。”

  李超拱手领命,宁国舅立刻咚咚咚地磕了一连串的响头,抬首正要说什么,我挥手打断道:“如今战事吃紧,国库空虚,本公主不想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军饷粮草方面,不必多言,总之若有闪失,军法处置!”

  见他额头细汗化作涓涓细流,我朝他安抚性地笑了笑。多日不笑,这一笑起来,面皮还真觉得有些紧。

  “凭国舅的手段,本公主深信,军饷粮草方面国舅是定不会让本公主失望的。对了,如今的情况,本公主再叫‘国舅’似乎与礼不符,若是称‘宁尚书’,又显得你我之间生疏,不如……称‘宁爱卿’何如?皇兄皇嫂虽已不在,本公主又岂是薄情寡义之人,你我之间的亲情还是依旧如故的。”

  宁尚书一口气憋在喉间,咽又咽不下,吐又吐不出,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反复几次后,才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闷声道:“公主说的是。臣遵公主旨。”

  宁尚书离去后,一直在我身边服侍的凝香终于憋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竖起大拇指道:“公主英明神武,国舅,哦不,这宁尚书才大半月功夫便服服帖帖的了。”

  我摇了摇头:“不过是拿捏住了他宁家的把柄,他被我打了个措手不及,暂时安分一些罢了。他虽胆小怕死,却也不是可以随便乱捏的软柿子。现在看起来虽然服服帖帖的,暗地里必定对我嫉恨在心,看吧,过几日等他调整过来,一准给我使绊子。”

  说起来,由于我准了许相的折子派明轩出战池州,同时又把宁尚书压制得死死的,朝中许多文臣们见风使舵,已纷纷倒向许相。看起来似乎是我在朝中的权利斗争中获胜,但实际上朝中原本的权利的平衡被破坏,许党气焰大涨,许相羽下的大臣们结党营私严重,从稳定局势的层面来看并不是一件好事。

  武将方面,因为我提拔李超、林若,收回兵权并交与明轩,武将中已有不少我的心腹,相对来说对文臣的掌控却是很吃力,因而当下我最需要的是笼络有能力的文臣,培植自己的势力。

  我转向站在另一边的林若,自明轩出兵后,除了每日早朝,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公主府的书房里,左有凝香、右有林若护卫已成了习惯。

  “将军出兵已有十日,我让他带去我的旨意,召回史清、许遣之,如今这两人可有消息?”

  林若回道:“史世子和许将军今日午时刚到襄城,现下已在门外等候。两人尚未用饭,许将军还来不及见过家人,只匆匆换了身朝服便来求见公主了。”

  我将手中正在翻阅的奏折一扔,提起裙裾便往外走:“怎不早说!”

  史清和许遣之果然跪在门外,两人都面庞消瘦,清减了许多。虽然已换了干净衣衫,但衣衫下多处鼓起,想必每日苦战,近一月下来早就浑身是伤了。

  我的目光最终停在许遣之身上,走到他跟前俯下身将手按在他肩上。原本许多话想说,但最后只说了四个字:“不负所托。”

  当日离开池州时,他曾在军前亲手斩了欲引起军中哗变的义弟,以表自己死守池州的决心。我也曾在他面前立下誓约,救出被皇兄囚禁的他的妻儿、说服皇兄增派援军。如今这两个看来不可能实现的誓约竟然都已兑现,我终于可以在他面前说一句“不负所托”。

  望见他眼底的潮湿,我微微一笑,追问道:“你呢?可否继续效力与本公主?”

  他毫不犹豫地磕了一个头:“肝脑涂地!”

  我心中感动,一边吩咐林若领他去看望朝思暮想的妻儿,一边缓步走到史清面前。近一月不见,他形容疲惫,单膝跪地,一只手搁在膝头,手臂上的衣衫绷紧,想是臂部受伤。

  我轻握住他的伤手将他拉起,在他愕然的目光中问道:“你在池州时曾说过,若是从前,你会选择和我一起跳下漩涡,但那时,你已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将我拖出来。如今我一意孤行身陷泥沼,你可还愿意陪我一起跳下去?”

  此刻我并未屏退左右,凝香、侍女、太监们都在,我说这番话时却是平常音量,因而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真切。

  他愕然转头瞧了瞧周围,又看住我,目光中暗潮涌动,什么都没说,双颊却逐渐微微泛红。

  我顺着他的目光也扫了扫身边左右,笑道:“你也曾说,关心好友最是光明正大之事。如今本公主光明正大邀你入朝辅政,你倒小家子气来!”

  他看住我的目光先是疑惑,慢慢的越来越清澈,忽地眉毛一扬,道:“定不负使命。”

  我哈哈一笑,索性拉着他的伤手往书房里拖:“那还磨蹭什么,快给本公主看奏折去。没日没夜地看了大半个月,困倦得要命。你看奏折,我且打个盹儿,有事叫醒本公主,无事继续看。”

  他想是被我拖着牵动了伤口,皱着眉忙不迭道:“慢点,慢点。”眉头皱得紧,声音却透着笑意,“还没吃饭呢,怎的每次来见你都来不及吃饭。”

  我朝忍俊不禁的凝香招了招手:“把本公主吃剩的午膳给世子送来。”

  说是“吃剩的”,其实根本没动过,夜以继日地批阅奏折,每日有顿完整的晚膳就已不错,哪里来的时间和胃口吃午饭。但说也奇怪,似乎每次见到史清,我的胃口都会好许多。

  史清为我带回来的不止是协助我整治朝纲的希望,同时还有池州的捷报。

  明轩一改被动为主动,突袭东阾军后方成功,使池州大半月来一味死守的局面变作现下的有守有攻。明轩的奏折还写道,待池州战况稳定后,他计划改守为攻,逐渐收回皇兄在位时失去的城池,而后大周的兵力和粮饷若能跟上,他将率军南下攻打东阾。

  “明轩要为大周收复东阾么?”我有些不可置信地问。

  史清叹口气道:“收复东阾不是一年两年的事,甚至不是五年十年的事。即便是定远侯未叛时,东阾也只是名义上受大周管辖,实权是掌握在慕容家族手里的。以大周目前的实力,能守住现在的边界已经很不错,至于收回已失的城池,也只有明轩敢这样想、这样做。”

  我点点头:“我明白,此事不易,兵力、粮饷供给不断这一条就很难办到。”

  说到兵力粮饷,我和史清都沉默不语。这件事,仅仅靠目前大周的力量必定是做不到的,也只有这件事,史清无法帮到我,总不至于让他去反了自己的父亲夺取平南的兵权,更何况史家的嫡子也不止他一个,若逼急了平南王,换一个儿子做继承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你自己可以调动的兵马约为多少?”我问。

  “两万。有半数已经在池州,另外的一半我正在安排。”他回答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0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5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驸马无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