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疯临天下_分节阅读_第10节
小说作者:童归宁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09 KB   上传时间:2014-12-21 20:54:37

她一下从被窝里跳起,只着单衣大喊着“我想到了!想到了!”,把大虎小虎也吵醒,连叫下人备马,天还未亮便一骑绝尘冲回来台城,等到慕容傀发现马厩里爱马失了踪影,早已追之不及了。

  ☆、第十六章

集贤阁位于徽音殿后方,左右共四处厢房,往上二层是排云书库。

排云书库亦是秘书监的往来重地,与西汉兰台、东汉东观大抵作用相似,专为编撰、收藏和出版图书的机构。秘书监内对供职官员的文化素养要求极高,历任秘书监莫不是当代的饱学之士。虽因尚书台的崛起,秘书监渐渐远离了权力中枢,但是以太子太师王攸为首的秘书监元老们,仍是天下学子敬仰的云端人物。

太子洗马管理东宫图书典籍,亦是秘书监关涉的职务,王慕之今日特地赶早来拜见太子太师王攸,也是打着同僚之谊的目的。

至于同来的舍人陆参,看中的乃是王攸兰陵侯的身份,书库外守夜值扫的小黄门打着瞌睡,连书库进了三个人也不知道。无怪他,此刻寅时,外面漆黑一片,连太阳都没有出来呢。

曹致自登基之日起,历时三年,使人编出图书目录《中经新簿》,把库书分为甲乙丙丁,甲部为六艺及小学等书,乙部位诸子百家,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及杂事,剩下的丁部则是诗赋与图赞,四部共计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图书。

而东魏初年,因战乱致江左仅遗书三千多卷,可见曹致及秘书监诸官在检校书籍上做出的努力之巨大。

陆参漏夜即起,不过是不想待在家中。陆茂卧病在床,姬妾在床榻前争风吃醋、不得安宁,正房里乱作一团。

羊氏自那日陆亭君被台城里的贵人送回家,就害怕遭人耻笑而足不出户,日日窝在房中焚香画符,出门便是找天师道的卢掌教洒遍银钱。至于小妹陆亭君,对那日的事缄默不言,饶是陆参怎么问也不开口。然当日太子身边的黄门亲自伴她归家,众人还以为她入台城一日便要做了凤凰,谁知太子无从表示,还亲自在一家老小面前赐了陆亭君“八窍”之名。

陆家人口复杂,陆八窍之名一日里便经了下人的口传遍华亭,如今谁人不知太子金口玉言暗讽陆家女郎心眼子多,还不顾情面地将其赶出台城。

羊氏原本以为女儿此生贵不可言,就算王家不合适,说不定还能攀上太子。如今两头走空,江左还哪有青年才俊愿向陆八窍求亲。这女郎如今年已十四,她母亲挑拣无度,本身又心系王慕之,做着南北联姻的无望之梦,慢慢年龄大了,如今被皇家羞辱,已是悔之莫及。

陆参心里愤懑,不过是个小小公主,竟把自家折腾的一团乱。陆参不愿待在家中,寅时便出了门,和王慕之一道在集贤阁等待太师王攸,因天实在是冷,二人便入了排云书库等候。

陆参不耐烦和王慕之一样慢慢翻着丙部的史书,天色还早又四下无人,他索性直接开了口:“慕之,你我相识多年,说是亲兄弟也不为过了。亭君如今这般,就算是冲着往日情谊,你也要照拂一二罢!”

书阁幽深,黎明时分一丝声响也无,间或有房梁上野猫的咕噜声,端的碜人。陆参细眉长眼,相貌清秀,却在这昏暗的场所里透出一种难言的阴郁来。

王慕之平日家教甚严,洁身自好之说并不是假的,相反陆参反而要浪荡纨绔不少,见过的世面多了,心也就更狠,王墓之想起那日父亲所言,直觉不能应承这事,便微皱着眉头道:“亭君暗地里所说的话,都落进我妹妹神爱的耳朵里。神爱平日都不大出门,可见这流言在建业流传之广,如今连我父亲都知道,如何还能在家尊面前为她说话?”

“哼!冠冕堂皇的敷衍之词!”陆参踢了一脚木质的书架,野猫似被惊到,又“呜呜”了几声。

这书架几乎与房顶等齐,堆满了车载牛拉的竹简、布帛和绢书之类的文卷。又因是史记部,历代传下的竹简便尤其多,陆参一脚上去,那沉重的书架岿然不动。

王慕之无奈,挂上一副为难的郁郁之情,让人心生怜惜,可惜陆参是个男人:“陆兄又缘何为难我,亭君貌美多才,乃是建业的好女子,于我则是把她当做妹妹一般。”

陆参才不信这番鬼话:“我陆家自是不得配你王家,琅邪王氏就是作配皇室也是绰绰有余,何况那曹家出身寒门、又是阉宦之后,可惜这满台城的人都知道你父亲太能干,以后不是太子娶你的妹妹,就是你去做公主的驸马。”

说起公主,王慕之眼前就闪过一抹修劲的剪影,不过十岁的年纪,腰身已比弓弦柔韧。那双眼睛明明单纯净澈,他却总有种望在己身上脉脉含情的错觉。

可惜太过悍烈狂妄,他想起自己几乎到手的状元,还有父亲毫不留情的斥责话语,反对曹姽更深厌恶起来,就连那点曹姽展露人前的无伤大雅的倾慕,也似十恶不赦。

听到二人话题和自己有关,曹姽趴着往书架外边凑了凑。

衔蝉奴妖异的双眼在夜凉如水的魅黯里如两簇鬼火,曹姽之前嘘它不成,这畜生硬是赖着不肯走,仿佛吃定曹姽不敢出声。此刻曹姽一手按着它脖子,一手扒着书架边沿,心里暗暗期待王慕之能反驳陆参,衔蝉奴挣脱不得,喉咙里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皇家的事都是国事,陛下不下旨意,”王慕之事不关己道:“我等怎能妄自揣测?且我观太子与二位公主进学也颇为勤奋,寒族也并非不出俊杰才女。”

“陛下让子女列席进兵巴郡的朝议,这是在铺路呢!太子是独苗苗,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陆参刻意压低声音,阴险的眼里不掩恶意,沙哑地恨恨道:“上头已经坐了个雌货,莫不是下一任还来个小雌货。我等堂堂男子,竟也俯首帖耳?你王郎君,可是以为自己做了驸马,以后还得共享天下?”

王慕之本便对曹姽不满,这只言片语间又被陆参挑起怨恨来,但他终究有所保留,只冷冷哼道:“小雌货多行不义,君临天下或者与王家结姻,我看她没这个命!”

门外小黄门打了个哈欠,二人遂不敢再说,却不知头顶上话里所说的“小雌货”正把牙齿咬得“格格”直响。

她曹家祖上是宦官没错,然大长秋曹腾侍奉东汉四帝,历三十余年,进达贤能,史书上都无所毁伤。

武帝曹操更是一世枭雄,至死也保住了凋零的汉室。她母亲曹致不过一介破国家亡的女子,也可坚守谯国的祖业,又南下江左,创立不世功业。

这底下二人,陆参也就罢了,不过无耻小人。而他王慕之,曹姽心中清楚,什么见鬼的善诗赋、善丹青、善书法、善玄辩、善六艺诸法,除却这些,这个才绝江左的郎君却在自己全盘纵容的情况下,连造个反都成不了。此等小人自己没本事,只会拿家族往脸上贴金!

他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自己、看不起曹家,甚而侮辱自己的母亲?他二人出自王陆大族没错,可观他们言行,王陆二族的豪大显耀却和这两个小人有甚关系!

曹姽怒极,原本抓着衔蝉奴的手不由自主地就使了大力。

衔蝉奴被惊吓到,只觉脖子一紧,曹姽几乎要把自己扼死。它本能地就朝曹姽挠了一爪子,正抓在曹姽钳制它的右手上。

曹姽吃痛,惊呼一声放开了衔蝉奴,这猫几个起落,灵巧地就消失在排云书阁完全望不尽的黑暗中。

这下是藏不住了,曹姽微微直起身往下看,陆参、王慕之一副见鬼的表情仰首望着自己,瞪眼张嘴得好不可笑。

曹姽突然就释然了,见不得人的可不是她,可她绝不会这样放他们走。

她摸摸手背上的血,雪白的脸像是讨债的恶鬼,阿爷告诉她狭路相逢勇者胜,下不了手的是怂蛋,她使出浑身力气把周身的竹简都挥下去:“敢说本公主是雌货,我就雌给你们看!”

一大卷《农政梗要》像块石砖一样砸到陆参头上,当即就几乎把他砸晕过去,紧接着是像惊雷一样的倾覆声,吵醒了整个台城。

在门外值守的小黄门被从睡梦里吓得跳将起来,拿着笤帚喊了几句“地动了!地动了!”

一会儿他又发现不对,便悠悠伸了个懒腰。举着笤帚小心翼翼往书阁里走,一只不知打哪里来的野猫踩着他的纱冠跳出去,又把他吓了好大一跳。

因书阁内忌火,小黄门不得点灯,好不容易才发现大堆倾覆的竹简和一个空落落的书架。借着夜色,一个白影从书架后窜了过去,当即把小黄门吓得一个趔趄,差点绊倒在书简堆上。他嘴里骂骂咧咧地扶正歪了的帽子,对闻声而来的两个禁卫表示没有大碍,几人便开始清理书简,还不足一个时辰秘书监就要来人了,若不清干净,便只能认罚。

未想到,书简还未清理几册,倒清出两个人来。

小黄门又差点吓了个倒仰,所幸身边有两个带刀大汉,他不至于无状。再细一打量,那两人不过是十五、六岁少年,哀哀痛吟着,脸上有血流淌煞是可怖,一时分辨不出是谁。

倒是其中一个禁卫认出了他们头上的进贤冠以及身上紫色官服,恐怕是这次新进授官的及第才子,想来赶早来拜见大儒也在情理之中,却不知遭了此等无妄之灾。

小黄门连忙禀告了上头,那年长些的侍中一眼认出二人身份,想着事情恐怕可大可小,便招了值夜的医官看诊,天明便将二人送回了家。因二人身份敏感,就连太子宫也被惊动了,曹修一早面见了母亲之后,便特地去了王陆二府探访自己的属官。

与此同时,东宫的禁卫却在进出集贤阁的夹道上抓到一个了不得的人,手上有伤,身上有血,再联想到那两位受伤的郎君,太子又不坐镇徽音殿,周威无法,只得命人直接把人送进了式乾殿让曹致决断。

曹致坐在上首,微蹙着秀眉见慕容傀担心地把曹姽上下都打量一遍:“阿奴,你怎的这样不受教!让你待在燕王府,你却要回台城,这下弄得满身是伤,阿爷可心疼!。”

曹姽心虚看看端坐着的曹致,慢慢跪了下来,也不解释:“母亲明鉴,那两人受伤之事,是女儿做的没错!”

慕容傀很是意外,看看曹致,又看看曹姽,突然“哈哈”仰天大笑着把曹姽从地上提起来,声若洪钟地赞道:“那王陆小儿是你教训的?干得好,不愧是我的女儿!”

  ☆、第十七章 (预祝三八加更)

曹致冷怒道: “慕容傀,你要么闭嘴,要么出去! ”

慕容傀讪讪放下曹姽,给了女儿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退到殿侧自己平日惯坐的圆墩上,静默不言。

哪知道曹致却道: “做事瞻前不顾后,还是被你兄长的宫门禁卫抓到,且周威正直,这要如何瞒过皇城内外? ”她又不解道: “朕观你先前心仪那个王慕之,平日多有亲近之举,如今怎下这般狠手? ”

曹姽脸一红,不自在地嗫嚅道: “女儿从前没见过这般好看的郎君。 ”

慕容傀冷哼一声,低声嘟囔了几句,曹致则失笑,借着荀玉的手抿了口茶道: “朕倒不知你这般爱美色,既爱美色,怎又舍得毁伤? ”

大殿空旷,母亲的话一字一句敲进曹姽耳朵里。恋慕吗?从前是有的。前世母亲过世后,父亲不欲留恋这江左的伤心地,待在辽东不肯回来。兄姐已变成墓碑上的明德太子和豫章公主,化为黄土漠漠。至于自己,孤零零地坐在御座上,四顾无人,只有一张张想从自己身上得到权势和荣耀的脸。

她不是不懂,只是懒得理会,满心只愿恣心畅意地过完一辈子。没有人期待过她能做皇帝,她委实也做不来。

然而因为母亲的遗命,王慕之像一道光亮一般破开她无趣而晦暗的人生,他容貌堪为仙人,又刻意温柔称意,曹姽一个才及笄的女子哪里能够生受?那时节真的曾全心全意依赖过他,她以为自己的郎君是乱世的高山流水,哪知道他却是个俗世的混黄浊流,百般心意都不敌那个高台上孤零零的位子。

曹姽一抖,听得曹致沉沉追问一句: “观音奴,回答朕! ”

她还是说不出口,因她能想到母亲的痛心、阿爷的暴怒。

承德初年那场变乱她早已记事,后来做了帝王,私密卷宗也阅过不少。叛逆如吴兴沈氏者的讨伐檄文便这样写: “伪临朝曹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微寒。 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 ”

那檄文文采卓然,她至今犹记得。然檄文之下,则是江左血流千里,吴兴沈氏连同一众逆反之人尽数被屠灭的结局。

檄文或还是文人雅致的说法,那些所谓的勤王人马勤的哪里是什么司马氏,他们不过是不能忍受一个女人坐在至尊的位子上,便把牝鸡司晨、阉宦之后的侮辱之词拿来做文章。

至于底下的那些粗俗士兵,则直接骂母亲是个 “底下豁口的雌货 ”。王陆二人的话,不过是当年这件事的遗患。

若非铁血镇压,曹姽真不知父母会如何,而自己与兄姐的命运又会怎样,但这段往事,却是曹致与慕容傀鲜少提及的禁忌。

于是她选择隐瞒,也不敢看曹致,直截了当答道: “那陆参为妹妹抱不平,恰好我同在书阁里,一时气愤便晕了神智,把竹简都推下去伤了人。 ”

陆亭君之事众人都心知肚明,曹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江左大族以陆氏为首,朕这番将陆亭君召入台城整治,就是不想让你受委屈,然流言不过就是流言,朕不能公开惩治陆家。你如今这番动手,要朕如何保你? ”

慕容傀终是忍不住: “你这做母亲的若舍得贬谪阿奴,干脆就把她贬到辽东,和阿爷我放马牧羊,不知多快活。 ”

曹姽却不敢接慕容傀的话,只等曹致细细凝神后被问道: “你通宵在排云书阁做什么?朕竟不知你有这等做学问的毅力。 ”

这话说得曹姽脸又一红,她只是恍然梦中记起前世的一份奏疏,可惜梦里的自己满心只有王慕之,却不记得那份奏疏顶顶重要的内容。但她有了方向,便按捺不住激动,才入夜回排云书阁翻找史书: “阿兄同我说母亲要考校巴郡事宜,我才 ……”

“平日不读书,事到临头才知向学。 ”曹致语意淡淡,听不出喜怒: “今日不是大朝会,仅是东堂私下议政。你若说得好,朕便令你将功补过。若是说得不好,你就给朕去永宁寺好好清修一番,免得又生事端。 ”

曹姽心里一喜,朝慕容傀使了一个 “莫担心 ”的眼色,拜别曹致后,便被荀玉姑姑带下梳洗不提。

辰初的议政,曹致赏了早食,因皇帝勤政,众臣在廊下用饭乃是习以为常,和睦的气氛下,倒是可以讨论一下关于米粮、盐铁之类的经济事务。

康乐公催促进兵巴郡的事则被故意留待最后,大司农、户部照例哭穷,五兵尚书则哭兵短将乏,荆州、扬州乃是国之重镇,荆州掌于王氏手中,扬州则于谢氏治下,曹致不知他们愿出几分力。尤其荆州,为国西门,曹致宁愿王氏一心守好这重镇足矣。

王道之便口称 “一切由陛下做主 ”,但其实众人都知道陛下做不了所有的主。

曹修作为太子,必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今日发言便难得不保守,他身穿玄色深衣、光华清越,言谈间已是有主事风范: “巴郡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群雄逐鹿之地,若为往后北伐大计,我国必要先取关中。若要取关中,巴郡便是陈兵的根据与补给。昔日秦始皇统一六国,便是西并巴蜀、南取汉中,势压六国,遂成帝业。今成都王李氏一族内乱,正是我东魏的天赐良机。”

曹致见曹修引经据典,便点头称善,而曹婳今天是打着主意出风头来的,不惜和自己阿兄唱反调。

她依然头梳高髻,足有一尺,拢在庞大的白纱冠里,身着朱红色的博衣官服,只是下着间色长裙,不伦不类却富丽非常,曹婳朗声高言道: “如今我东魏和北汉对峙南北,北汉匈奴狼子野心谁人不知?巴郡再乱,对我国却是居高临下之势,若是我国贸然进犯,巴郡联合北汉南下,我国危矣。若是留得巴郡左右逢源,反为我国筹战留待时间。 ”

这就是不战的意思了,但曹婳的进言也很有道理。女帝仍是点头,只是底下的一干臣子明白,曹修、曹婳所说不过是他们平日说剩下的,无论动与不动,都没有人能说服女帝下定决心。

须知,机缘往往只有一次,或许往后百年都很难再等到巴郡自乱的时机,这也是曹致踌躇犹豫而康乐公又奏疏不断的原因。

曹致似乎也不抱希望,将眼光投在了曹姽身上,曹姽头上一只小小漆纱笼冠,身上所穿是男式大袖袍服。她本就年幼,又容貌玉美,这样的年纪正是雌雄莫辩,且她又是有名的霸王,早上才将两位郎君的头打破,如今不过男服女穿,还真说不上过火。

她也不在意众人窃窃的打量,扬手执了自家的牡丹重喜彩雀象牙笏板,直直站到东堂正中,深深一拜,笏板都举过了头顶。众人下意识地一看,笏板上光洁溜溜一片,毫无笔触的痕迹,这三公主不学无术是出了名的,如今笏板上一字也无,她这是打算说什么?

曹修暗暗咽了咽喉咙,而曹婳则有些喜形于色,曹致将众人眼底的反应一一略过,又看向最年幼的女儿,想的竟是阿奴生得这么好,以后给她找个勋贵豪门家的老实忠厚的郎君,也好包容她的脾气,她也是不容人欺负的性子,定能过得顺心如意。

她不自觉便往殿外望去,年轻的周威仿似一棵初长成的劲松立于殿门口,手扶腰间、长剑当立,颇有一番英雄少年的气概。而王慕之大概是伤得不重,竟也来了东堂候听,他神色略有憔悴,却似美玉蒙尘,让人不由心生怜惜。曹致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各有思量。

曹姽不知曹致已经想到了别事上去,她将那些史书上的记载于心中过了一遍,确信自己已是滚瓜烂熟,这才侃侃而谈道: “母亲容禀,阿奴说不来兄姐嘴中的大道理,只知去翻史书,晓得前人必有远见。女儿夜宿排云书阁,虽发生些憾事,所幸不负母亲所望。 ”

大家都知道憾事为的是哪桩,现在反被曹姽要说的话吸引过去: “阿奴翻阅自文帝(指魏文帝曹丕)至今朝的一百年史书大略,这百年间旱灾四十余次,水灾四十余次,地动四十余次,蝗灾、疫灾、雹灾、冻灾、风灾皆不下二十余次,比之前朝极为严重。其间史书因战乱缺失,实情远重于女儿所能看到的。只在董卓之后四十五年,天灾便占其中三十四年。司马氏窃国五十二年间,更是天怒人怨,其中四十七年均是灾年。东魏立国十余年,除却旱涝,尚有濒海、濒河郡县大溢,江海涌翻,平地八尺,连孙吴帝王的陵墓都不得保全,城门也丧于狂风。敢问母亲,若是我国出兵巴郡,先不提北汉动静,若是当年大灾,又该如何自处? ”

老司农颤巍巍反驳道: “公主未必多虑,天文之事自有钦天监测算,如何又妨碍了? ”

曹姽也不纠缠,掷地有声道: “测得着如何,测不着又如何?若真有,大司农要开祭坛做法事,学那天师道的臭道士神神鬼鬼吗? ”

此时官居高位的豪门大族皆是天师道信徒,王、谢之流尤甚。王道之见老司农被气了个倒仰,也并不如何反感曹姽的辱教之语,反出言道: “陛下自登基便兴屯田之法,然数年间灾害不断,并无此人力物力远攻巴郡。且巴郡山高水长,又依仗剑阁蜀川天险,欲取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若贸然进兵,未必得手,若再如公主所言频现大灾,加之北汉乘隙而入,怕是据守江左也难以做到。”

曹致似乎很有些失望,却又没有太大的失望,这些都是她的意料中事。所谓朝议不过是让朝臣知道自己从没有放弃北伐,也是为了探测众臣的心思。

“阿奴倒是另辟蹊径, ”曹致有所感: “若不是连年大灾,这天下百年前又何以如此之乱? ”

众臣俯首称是,这事便告一段落。曹致招来立在廊下的王慕之,打量着仔细看了看,便温言道: “朕的小女调皮顽劣,王郎君该当没有大碍了吧? ”

王慕之额角发青,然侧边望去却实未损其容颜,女帝问其话时,依然通身的仙气。加之脚骨微微扭伤,行走之间颇有些迟缓,却不知怎的却被他走出迟缓中带着自若的姿态,再看他鬓边不经意渗出的汗水,突地就令人心疼起来。

曹姽见他上前,眼风不扫,动也没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页  当前第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疯临天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