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嫡女重生之一世荣华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沐榕雪潇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23 KB   上传时间:2015-08-11 14:11:10

  “那能怎么办?”

  “娘娘明明知道该怎么办,偏要考我,那我就直说。”胡氏四下看了看,没看到四公主的身影,才低声说:“靖国公夫妇不是还有两个嫡子吗?”

  沈贤妃往卧房里屋看了看,低声说:“悦儿下个月及笄,淑儿也快到择婿的年纪了。可西北省离京城几千里,又是荒凉偏远的地方,嫁过去,以后我再想见她们一面都难。悦儿和淑儿都是我精心呵护下长大的,为沅儿牺牲她们,我……”

  四公主掀起帘子走出来,很坚定地说:“母妃,我愿意嫁到西北去。”

  “我和你胡姨说正经事呢,你一个孩子插什么嘴?快回屋休息。”沈贤妃听到四公主说愿意嫁到西北去,很欣慰,也有点难过。她明知四公主没睡,故意把胡氏带到卧房说话,就是想说给四公主听,看看四公主的反应。为了儿子逼迫女儿联姻的事她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她想让四公主表态,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圆满。

  “母妃,你们说正经事,我插嘴就不是正经事了吗?我下个月就及笄了,你怎么还把我当孩子呢?我把话说完,自会回屋休息,还请母妃多听一句。”

  沈贤妃皱紧眉头,眼底却充满笑意,“你说吧!”

  “女儿在母妃的呵护疼爱下长大,现在我们都身在难处,女儿就该为母妃分忧。等哥哥荣登大宝,女儿有所付出,享荣华富贵时才不也无愧于心吗?”四公主看了胡氏一眼,又抱住沈贤妃的手臂,说:“母妃,我不怕远嫁西北,你也无须担心我。还有,要嫁我就嫁靖国公府世子,我也不怕做继室。”

  “这……”沈贤妃听四公主这么说,倒有点为难了。若是靖国公府联姻,嫁给爵位的继承人当然最为稳妥,可靖国公世子却是丧妻之人。四公主为了大局不嫌弃,沈贤妃还要考虑皇上是否同意,也要顾忌自己的女儿的名声。

  “四公主真是深明大义之人,跟娘娘一样,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不是我等俗妇可以比拟的。”胡氏把四公主大大恭维了一番,顺便又夸赞了沈贤妃。

  “悦儿,母妃知道你的心,你哥哥和母妃都很感激你。你回房休息,母妃还要再想想,也要和你王叔及胡姨好好商量一番,等做了决定再告诉你。”沈贤妃见四公主已决定,而且很有主见,她很舒心,亲自把女儿送回了卧房。

  胡氏轻叹一声,说:“四公主若愿意嫁到西北,娘娘可以宽心了。”

  沈贤妃点头一笑,说:“等她明天睡醒,她若还坚持自己的决定,我再答应靖国公府派来的人。这件事以后再说,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你跟我仔细说说。”

  “娘娘,靖国公府要联姻的事,我和老王都有顾虑。”胡氏并没有急着和沈贤妃说外面的事,而是抛出了一个深刻话题,他们夫妇是真心为沈贤妃谋算呢。

  “什么顾虑?”

  “靖国公府和大长公主积怨很深,若她活着,肯定不同意皇族与靖国公府联姻。靖国府派人来向娘娘投诚,是想通过联姻稳固关系,要是大长公主……”

  “是她自己识人不明,才能被一个庶子蒙骗,做出让皇族蒙羞的事,她还好意思干涉别人吗?就因为靖国公府出一个北狄的奸细,骗了她,洪家一门就在西北委屈了几十年,这还不够吗?”沈贤妃的语气充满对大长公主的谴责,是非观念在她的心里已倾斜,她明显倾向于靖国公府,倒认为圣贤皇太后处置过严了。

  胡氏狡黠一笑,附和道:“娘娘说得是,这些年太委屈靖国公府了。”

  沈贤妃思虑许久,才说:“告诉王哥,跟靖国公府合作的事暂且不提,跟靖国公夫妇讲明我的顾虑,看他们肯不肯等,有没有足够的诚意。还有,悦儿的头发恐怕不能长出来了,也跟靖国公府明说,让他们考虑之后再答复我。”

  “是,娘娘。”胡氏沉吟片刻,才跟沈贤妃讲起外面的事。

  听说万智和于氏等人被收监了,万智一家几十口被毒蛇咬死咬伤的真相也被披露出来了,沈贤妃并不着急。利用万智一家诬赖沈荣华只是一个契机,她的目的就是削掉沈荣华的封号,把她收监乃至赐死。现在,沈荣华已被削去封号并收监,她的目的达到了一半,另一半想达到有困难,她想走一条捷径。

  至于万智一家,死了的该死,没死的背上杀的罪名被治罪也活该。这件案子追究起来,不过是妾室杀了正妻和嫡子等人,万智是一家之主,存心包庇。不管谁查办、如何查办,半点嫌疑都落不到她身上,这些她早就想好了。

  这些年,她赏给万姨娘的一座大宅、一间铺子的收益是万智一家主要的生活来源。不管这宅子和铺子是谁家的,没有她,万智一家得不到,这就等于她养了万智一家十几年。现在,她需要万智一家拿命报答她,不也理所当然吗?

  “娘娘,我在顺天府内外设了不少眼线,只是想买通牢狱内的人有难度,现在,顺天府的大牢卡得很严,一点消息都露不出来。我在想是不是那臭丫头已经被蛊虫咬死了,皇上一直不明说此事,是不是发现了端倪?”

  “那臭丫头没那么容易死,比她娘那条贱命结实多了,充其量中了蛊毒,正在医治。”沈贤妃忖度片刻,又说:“你让人给沅儿送信,让他尽快收手,一定要保全我们的人。让杜家和林家去闹,反正他们两家也想报仇出气,到时候追究起来,我们毫发不伤。就算林家有点损失,靖国公府也会给本宫补回来。”

  “娘娘英明。”

  沈贤妃冷笑几声,附到胡氏耳边低语,听得胡氏目放凶光,连连点头。胡氏会遵照沈贤妃的意思去做,只要能把沈荣华置于死地,她都会全力以赴。

  ……

  寅时起床上早朝,天光大亮了,事情还没议完,只好推到明天再议。一想到回笼觉又泡汤了,仁和帝就万分烦闷,想补觉又要等到午后了。仁和帝是个勤政和皇帝,却不是金刚铁打之身,这几天一直劳累,他也快撑不住了。

  看到满屋子的奏折,他的眉头就拧起了一个疙瘩,一眼都不想看。这些折子多数是弹劾沈荣华的,都好几天了,有增无减,也不知沈荣华得罪了谁。他心里想是沈荣华得罪了人,被人设计陷害,才闹到身陷囹圄、差点殒命的地步。做为皇上,他却不能把心中的是非说出来,因为他需要平衡局面、权衡利弊。

  “禀皇上,顺天府尹、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及……”

  “都让他们进来。”仁和帝掐着眉头,翻开一份折子,又合上了。

  七八名臣子鱼贯而入,行礼请安之后,见仁和帝脸色不好,谁也没开口。他们为沈荣华及万智一家的案子而来,这几天,这个话题已老生常谈了。仁和旁让他们入座,又把堆成山的奏折分给他们,让他们找出与众不同的事项先议。

  “禀皇上,端宁公主带了她亲手做的点心来给皇上请安。”

  仁和帝一愣,“谁?谁来给朕请安了?”

  “回皇上,是端宁公主来给皇上请安了。”来回话的人是李总管,伺候仁和帝十几年了,说话也随便了,“端宁公主还赏了奴才一块点心,味道可好了。”

  “她、她不是病得很厉害吗?怎么进宫了?”

  听说端宁公主来请安,不只仁和帝惊讶,众臣子也惊诧不已。自端宁公主死了第一位驸马,皇室朝堂逢年过节有宴请,她就没露过面。第二任驸马死后,她变得放荡不堪,仁和帝嫌她丢脸,连例行请安都免了,算起来,她也有几年不进宫了。她是仁和帝的第一个孩子,曾经很得宠爱,可他们父女也有几年不见了。

  “哎哟,皇上,端宁公主有说有笑,好着呢,一点也不象生病的样子。”

  “该、该不是回光返照吧?她要是……”

  众臣子一边看奏折,一边喝茶,听到仁和帝的话,他们很给面子,集体喷了。

  “父皇这么盼我死吗?是不是我活着太碍眼了?”端宁公主大步走进来,身体健朗,满面红光,没有半点病态,又一次惊诧了在场的众人。她身穿水绿色流光锦镶金边圆领长袍,头发用深蓝色发带束起,耳朵上坠着米粒大小的珍珠。除此之外,她浑身上下没有半点装饰,清雅素净如清晨盛放在山谷的风兰。

  “珂儿(端宁公主闺名),你身体好了?”仁和帝赶紧起身迎着端宁公主走过来,上下打量她,越看越觉得她象宁皇后,心中感慨,“你是父皇最喜欢的女儿,父皇怎么会盼你死呢?听说你好了,太高兴,就随口一问,你不要介意。”

  “我怎么敢跟父皇介意?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敢不亡。父皇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随口就说我是回光返照,也不怕说中了?”

  仁和帝拉着端宁公主坐到软榻上,“去凤鸣山之前,父皇就想去看看你,太医怕过了病气,就没去。回来之后,朝中事务很多,总想去看看你也抽不出时间。看到你的病好了,心情也好了,父皇就高兴了,你的病是怎么治好的?”

  端宁公主抿了抿嘴,说:“是林叔从东瀛国请名医帮我治好的,我发病最厉害的时候,他不分昼夜守了我几天,要不他鼓励我,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过这一关。也该我活命,才碰上了让我感激一世的贵人,这也是老天有眼。”

  “是,是呀!”仁和帝听端宁公主提起林楠,心里很别扭,但林楠救了他的女儿,他心中就是万分不悦,也不能表现出来,“珂儿,父皇还有许多国事要处理,你要是无事,就先去看看你皇祖母,等父皇忙完了,再跟你说话。”

  “谁说我无事?我来给父皇请安是其一,还有一件事要求父皇成全。”

  “什么事?”

  “儿臣来求父皇赐婚,再给我赐一位驸马。”

  ------题外话------

  亲们,动动你们聪明的大脑,想想端宁公主求的驸马是谁。

☆、第一百八十七章 端宁公主的作用

  听说端宁公主来求皇上赐婚,再给她指一位驸马,在场的人都瞠目结舌。居于高位的臣子、御前伺候的太监总管以及执事太监都见惯了朝堂风浪,都练到波澜不惊了。可听到端宁公主的话,他们都惊诧好奇不已,都竖起耳朵等着听下文。

  仁和帝也很吃惊,但他更多的是心疼、惭愧。谁家女儿短短几年死了三任丈夫,还臭名在外,哪个做父亲的不揪心?就是再生气,想起来也心痛难安。看到端宁公主好起来了,又大胆地来请求赐婚,仁和帝就想压住一切反对声音,也会答应。这些年,他因端宁公主不争气,对她冷淡了,再次给她指婚也是补偿。

  端宁公主看到众人的神情,心中冷哼,嗤笑说:“父皇和诸位可能都不知道,我先前那般模样不是病,也不是什么艳鬼缠身,而是中了蛊毒,是具家最阴毒的淫欢蛊。林叔给我请来名医,用天下稀缺的冰蚕给我解蛊毒,现在,我体内的蛊毒已解十之六七。林叔说我体内的蛊毒不能一下子全解,那等于脱胎换骨,怕我挺不过去,有生命之忧。那位名医建议我再嫁了人,只要以后夫妇和美,蛊毒自解。我本不想再嫁,可听他们一说,我又犹豫了,事关我的性命,父皇……”

  “嫁,一定要嫁,这一次父皇为你挑选,一定选称心如意之人。珂儿,你有什么条件及要求,现在就跟父皇说,父皇放下所有政事,先解决你的救命之事。”

  听说再选驸马之事关系到端宁公主的性命,又听仁和帝表了态,众臣子及太监心里都有小九九,急切地盼望下文,又祈祷自家人没那么“幸运”。

  “多谢父皇。”端宁公主屈膝行礼,又哽咽叹气道:“就因为被那可恶的蛊毒控制,儿臣放浪形骸,被千夫所指,都被拒于人群之外了。儿臣大胆来求父皇赐婚,父皇为救女儿的性命,也想为儿臣指婚。只是儿臣怕受先前污名的影响,没有哪家的男儿愿意做儿臣的第四任驸马,若人家抗旨拒婚,儿臣就一死了之。”

  仁和帝也担心没有哪家男儿愿意做端宁公主的第四任驸马,且不说端宁公主背着淫污的名声,就说她的蛊毒只解了十之六七,还有几成未解,谁又愿意来送死呢?他为了救自己女儿的命,就牺牲人家的男儿,这也说不过去呀!

  “珂儿,你有没有心怡之人?若有,告诉父皇,父皇帮你斟酌参谋,觉得相配,父皇再为你赐婚。”仁和帝让端宁公主选,这样一来,就算那家男儿和家人抗旨拒婚,他也有回旋的余地,还能劝端宁公主改变心意,再选下一个。

  “儿臣确实有心怡之人,只不过……”端宁公主欲言又止,面露为难。

  众人听说端宁公主有目标,恨不得把耳朵装到头顶上,只怕错漏了消息。在场的臣子,家有适龄未婚男子的都暗暗捏了一把汗,苦想拒婚的绝佳说词。在他们盼望自己家的儿男不入端宁公主青眼的同时,又都祈祷政敌的儿子被端宁公主看中,最好在拒婚时因措词不当,得罪了皇上,直接被贬,合家获罪。

  一时间,端宁公主求赐婚成了某些人心中无形的暗箭,不留余地地杀向对手。

  仁和帝坐到龙椅上,摆正姿势,郑重道:“你说是谁,父皇听听可行与否。”

  一名执事太监不知道御书房里正在讨论什么话题,快步进来,躬身回话,“禀皇上,京畿大营王统领、京城护军韩参领、朱阁老、刘阁老求见皇上。”

  “宣他们进来,有事一会儿再禀。”

  执事太监应声出去,一会儿功夫,王统领等人就到了御书房门口。几人似乎在讨论重大问题,都来见驾了,还在说,看到李总管朝他们使眼色,才闭嘴了。

  端宁公主狡黠一笑,略带羞涩说:“儿臣觉得京畿大营王统领之子王岕率真敢言,一表人才,是可取之人。若不是此次见他率紫山书院众学子替万智一家声讨沈二姑娘,大有伸张正义的气势,儿臣都忽略了京城还有此可造之才。”

  王统领等人刚到御书房,还没给仁和帝行礼,就听到端宁公主夸赞王岕。刚来的王统领等人不明所以,王岕被赞,王统领心中还得意了一把。看到众人都朝他投去别有深意、且带恭喜及嘲讽的目光,他意识到不对劲,赶紧看向皇上。皇上才顾不上理会他,他又赶紧看向与他一派的臣子,以眼神交流明白了大概。

  众人都关注端宁公主择婿的问题,一开始没听出她的话外之音。仁和帝了解女儿,端宁公主若不是被蛊毒控制,还是很矜持的人。她就是再着急用男人救命,也不会当着这么多人请皇上指婚。他也听说昨天端宁公主带人到客栈扒光了万智的妾室、儿子及两个儿媳,揭露了万智一家被蛇咬死咬伤的真相。

  今天,端宁公主又来求赐婚,言明她看中的人是替万智一家声讨沈荣华最激烈的王岕。别人或许不明白,仁和帝一听就明白了,端宁公主不是来求赐婚,而是来告状的。她告的是谁,为谁来告,仁和帝再清楚不过。但他很生气,他认为端宁公主是被林楠利用或鼓动,才以这种方式来替沈荣华说话。

  做为父亲,仁和帝当然希望曾经最宠爱的女儿夫妇和顺、平安喜乐。作为皇帝,他最善于平衡之术,而平衡之术的核心就是给予所求,借力打力。所以,他明知端宁公主不喜欢、看不上王岕,他也要赐婚,这是给端宁公主的教训。王岕这几天不是闹腾得很欢吗?那就让他娶端宁公主,皇上最宠爱的女儿下嫁,这是给他及王统领和胡氏的“奖励”,至于他们是不是有福消受,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等众臣子反应过来,琢磨出端宁公主真正的用意,仁和帝早已做出赐婚的决定了。众臣工不得不叹服仁和帝的精明,将计就计,打着成全和赏赐的旗号教训了两个人。赐婚圣旨一下,御书房热闹了,在御书房周围打探消息的人忙开了。

  王统领与其他臣子眼神交流,知道端宁公主来求皇上赐婚,心中便有极不好的预感。听说皇上要给王岕和端宁公主赐婚,他就好像被雷霹了,惊得半天没回过神来。等他反应过来,不由双腿发软、脑袋发懵,当即就跪下了。他想替儿子拒婚,可一想到自己刚降了几级,正被政敌盯着呢,他就没胆量了。他五体投地跪在地上,也不谢恩,也不反驳,倒象是被“恩赐”震惊了。

  端宁公主见仁和帝这么痛快、这么着急就拟好的赐婚圣旨,就知道仁和帝生她的气了。她只淡淡一笑,接过圣旨仔细看了一遍,也没谢恩。她不在乎仁和帝是否生气,这几年被人指斥、孤立、冷落,仁和帝也不管她,她都习惯了。她不在乎再嫁一次,反正王岕也不敢娶她,就算被逼娶了她,王岕也活过一年。王统领夫妇和王岕是沈贤妃一派的中坚力量,就看他们怎么应付这份“惊喜”吧!

  “恭喜王统领、贺喜王统领。”最先开腔的人是顺天府张府尹,他不是沈贤妃这一派的人,因沈荣华关在顺天府大牢,王统领可没少威逼利诱折腾他。真是苍天有眼,他正愁惹不起王统领呢,端宁公主就替他报仇了。

  张府尹开了头,众人也不甘落后,不管是不是沈贤妃一派的人,都舍得送糖衣炮弹给王统领。王统领被成堆的好话和恭贺声包围,心中烦躁不堪,早已昏头转向了。当务之急,他必须跟妻子儿子商量,万不得已,还要向沈贤妃求救。

  “王统领,接旨吧!”端宁公主拿起圣旨递到王统领手中,又冲他别有意味一笑,说:“王岕少年意气,以后本宫自会调教他,你和尊夫人只管放心好了。”

  “皇、皇上,这……”王统领最喜欢阴沉着一张冷脸,可此时,面对仁和帝和端宁公主,他不得不可怜巴巴装孙子,心中有一堆话,却一句也不敢说出来。

  仁和帝很友好地冲王统领点了点头,“你回去准备吧!此事尽快办才好。”

  王统领任大内侍卫统领三年,很得仁和帝信任,重要差事办了不少。可这段时间,他明里暗里为沈贤妃母子做了不少事,就是相信他与沈贤妃无私情,仁和帝也很不悦。贬斥沈贤妃母子、把王统领连降几级并赶到京畿大营都是帝王的威严。赐婚表面上也是赏赐,不接受就是他们一家不识抬举了。

  端宁公主不理会任何人,谢了皇恩,兴冲冲走出御书房。到了无人处,她才沉下脸长舒一口气,用这种方式把王统领一家拉下水可是她寻思许久的妙计。她要在宫里多耽误一会儿,等着看热闹,顺便加一把柴、浇一桶油。

  金华宫是宁皇后起居的宫室,宁皇后去世八年,顾皇后扶正也有六年了,也金华宫一直空置。仁和帝让人把金华宫洒扫得很干净,收拾得很整齐,得闲的时候他还会来坐坐,跟熟悉的一景一物说说话,借此表达对宁皇后母子的哀思。

  听说仁和帝常来金华宫,端宁公主嗤之以鼻,心中不由衍生出对仁和帝的愤恨。她未嫁时,看到仁和帝对宁皇后念念不忘,感怀至深,她很感动。出嫁这几年,她的生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沉痛、失落与糜乱,也看透了很多人、很多事。

  林楠第一次出现在她面前,提出为她治病,还被处于混乱颠倒中的她大骂了一顿,赶出了公主府。清醒之后,她听宁皇后的奶娘讲了林楠与宁皇后及仁和帝之间的恩怨情仇,觉得林楠可敬可佩,可接受了林楠为她治病的提议。

  在与林楠接触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一种无私大气的关爱,与仁和帝给予她的父爱截然不同。当某一种情愫在她心中慢慢渗透,她用心比较,才感觉到了差异带来的震惊。她很羡慕她的生母宁皇后,有两个男人会记挂她一世,给了她两种完全不同的爱。与一个人长相厮守、在计较消磨情意,就要与另一个人相忘江湖,在怀念中期待来生。她每每想到这个问题,心都不由一颤,这是个两难的抉择。

  “禀公主,平王殿下进宫了,在金华宫门口愣了许久,似乎心怀不轨。”

  端宁公主嗤笑一声,说:“无事,别管他,他不知道我在金华宫。”

  宁皇后在世时,与向贵妃相处不错,她和三皇子走得也很近。宁皇后和大皇子被害而死,向贵妃成了第一嫌疑人,不只自己被赐死了,还连累了向家被削爵抄家。从此之后,三皇子象变了一个人,见到她也形同陌路了。之前,她还恨三皇子不通情理,自己的母亲和弟弟都死了,她却没有这么深的计较。现在,她才知道,向贵妃被冤而死,替别人顶了罪,会在三皇子心里留下浓重的阴影。

  今早,沈荣华派人给她送来消息,说连成骏已用最巧妙的方法把宁皇后和大皇子的死因告诉了三皇子。若三皇子想为母申冤,这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定能痛打落水狗。三皇子有没有勇气就看他自身了,等事态蔓延开,她在决定是否帮忙。

  一会儿功夫,就有消息传来,说三皇子带着他的正妃、侧妃和四个儿女到御书上房请皇上替向贵妃申冤。还言明说此冤不申,平王府的主子们就都死在这里。

  端宁公主站起来,说:“走,到御书房看热闹。”

  她刚到御书房大门口,就听执事太监说皇上大发脾气,罚平王府的主子们在太阳底下跪着呢。有太监去请吴太后来劝解皇上,执事太监也让她进去劝劝。她进去看到三皇子及妻妾儿女都直挺挺跪着,不禁心生恻隐,一声感叹。

  “值吗?”端宁公主走近,俯视三皇子一家。在她的印象中,她觉得三皇子是自私自利、贪图安逸,又胆小怕事的人,没想到他还有给向贵妃申冤的勇气。

  “没有什么值与不值,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作作样子,凑凑热闹。”三皇子语气轻淡,话说得随意,好像在说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但不乏蕴意实在。

  向贵妃惨死,向家就此没落,难道在三皇子心中就没留下一点印痕?也或许到处都是深深的印痕,慢慢相连,心已成沟壑,也就没有印痕可言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4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2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嫡女重生之一世荣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