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_分节阅读_第223节
小说作者:走月牙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08 KB   上传时间:2023-12-04 19:16:39

  待知道宋满冬辞职后,没控制住声音,“你疯了!”

  引来室友的频频探望,牛若真这才再次压低,脸上带着不赞同,“厂里虽然有变动,但影响不到工人。”

  “就是做跟我一样的工人,也比回大队上好啊!那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她是这辈子都不想回去。

  宋满冬知道她们想法不同,毕竟大家的境遇不同。

  若是三年前,有人对那个还在拖拉机厂上班的她说,有朝一日,她会辞掉稳定体面的工作,跑去大队上搞什么小加工厂,她只会觉得荒谬。

  傻子才放着这样的好工作,跑去胡搞。

  可现在的她,却觉得河东大队才是自己最好的选择,是能给自己无限底气的地方。

  宋满冬对着牛若真笑笑,“我这么做自然有这么做的道理,不用替我担心。”

  “河东大队比你想象的更好,将来有机会,我请你到那边待上一段时间,你就知道了。”

  牛若真脸上露出抗拒的神色。

  她初下乡的那段经历把她弄出了阴影,现在不论宋满冬怎么说,她都是不肯去的。

  宋满冬也不强迫她改变想法。

  或许对牛若真来说,留在这里是更好的选择。

  同牛若真分别,她才将轻简的行李放在自行车上,骑车追着夕阳往河东大队赶。

  夏日天长。

  在最后一丝阳光消散前,宋满冬也赶回了河东大队。

  骑到河东大队农田的范围内,她速度便已经降了下来,目光扫过两边丰收的盛景,才又加速前行。

  河东大队如今变化极大。

  麦田里种的是北方研究所研究的麦种,如今已是第二年,又有肥料加成,穗大饱满,麦穗向下垂着,一眼就能瞧出里面麦子的分量。

  今年无疑又是大丰收。

  宋满冬回来的时候,正赶上赵胜男她们吃饭。

  寻常人家是不会吃这么晚的,都要赶在天黑之前吃完把厨房收拾好,免得再费油灯。

  不过他们几个人忙的很,常常拖到天黑才能闲下来。

  今日也是,正慌慌张张的朝堂屋里端着饭菜。

  还伴随着指摘声,“就这么点儿饭,够谁吃?”

  “没做你的,你要吃自己想办法。”姚娉婷不客气的声音跟着响起。

  宋满冬从车子上下来,疑惑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前头那道声音是陆许山的,可他不是上大学去了?

  她推着车子进门,正忙碌的人转过头来。

  姚娉婷惊讶极了,“满冬,你怎么今天就回来了?”

  赵胜男也跟着探头,“出什么事儿了么?”

  宋满冬想了想,“说来话长,吃过饭再说吧。”

  她把东西放好,又奇怪的问陆许山,“你怎么回来了?”

  “我们放暑假了啊。”陆许山理直气壮。

  宋满冬虽然没读过大学,但河东大队有在读的人,“可张兴旺暑假也没回来。”

  陆许山面不改色,“学校不一样吧。”

  姚娉婷撇了撇嘴,“张兴旺是巴不得住在那儿多学一点儿,他怕是刚说了放假,当天就跑了。”

  陆许山的厌学程度,没人比她更清楚。

  这倒也能说得过去。

  宋满冬没多想,跟其他人一样接受了这事儿。

  只顺嘴问了句他怎么不回家,被陆许山给糊弄过去了。

  饭桌上又多了个人,饭菜更不够吃了。

  好在如今正是果蔬繁茂的时候,菜园子里走一圈,又多出来几个菜。

  等大家齐齐上桌,天色彻底黑了,唯有蝉鸣声还么停歇。

  宋满冬等吃完饭,才说起来自己辞职的事情。

  比起牛若真,赵胜男她们的反应就淡定多了,在听说她打算试着在河东大队搞一个食品加工厂后,更是积极赞同。

  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别的问题。

  这座院子分两个卧室,原先她们四位女同志住在一屋是刚刚好,后来宋满冬走了,又住进来了王希娜。

  平日里宋满冬回来挤一挤还是能睡下的,但要是日日都挤着,未免有些太叫人憋屈。

  宋满冬刚说自己明日找张大队长商量事情的时候,顺道再租一个院子。

  赵胜男迟疑过后,开口道,“还是凑合一下吧。”

  宋满冬的目光落在了赵胜男身上。

  “其实我也有事情要说。”赵胜男掏出了身上的信,“我一直没想好怎么说。”

  姚娉婷反应极快,“上周赵奶奶寄过来的信?赵奶奶说了什么?”

  赵胜男本就是要跟她们讲这件事的,只是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想了想,直接把信拿给她们看。

  宋满冬凑过去也看了眼。

  原来赵胜男那对不靠谱的父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了这个女儿,又再得知赵胜男做的事情后,把她推荐去了“五七”干校。

  跟她们普通的下乡不同,干校大多是知识分子和干部待的地方,那里既有军事化的管理,又有农民的劳作,还兼具学习。

  真算起来比她们下乡累多了,但对赵胜男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干校人员流转,今年开始,已经有不少人从里面出来到了地方开始做干部。

  宋满冬扫过这些讯息,便看向了赵胜男。

  这简直是为赵胜男量身定做的地方,以她的信念和能力,绝对能从其中走出来,走向更高的地方。

  单在河东大队努力是没太大用的,大队长是绝不会交给外人,而赵胜男想进公社政府也不容易。

  就算进去,也几乎是抬眼就看到了顶。

  但要是叫赵胜男一辈子做个小小职员,宋满冬是替她不甘的。

  她如此尽心为人,合该越走越高。

  宋满冬率先开口,“这是个好机会,你应该听你爸妈的话,尽快动身。”

  其他人也回过神来,纷纷赞同。

  “我瞧着这个干校厉害的很,也是做实事的。”

  赵胜男正是这么想,才没有推拒。

  而且她还有另一重想法,是在河东大队的这段日子叫她知道,空有想法无力推动执行是如何艰难。

  她想做的事情往往受阻,要费许多功夫才能落实。

  这还是较好的情况。

  更有费尽力气难以推进的时候。

  尤其是与宋瑾接触愈深,她对此了解愈多。

  站在宋瑾的位置,许多她大费周章的事情不过是开口一句话。

  如果她只是想帮扶河东大队,倒不必有太大野心,可她想帮的不止是一个河东大队,而是千千万万个河东大队。

  为此,她就不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知青。

  如今有了大家的支持,赵胜男心底更加坚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打算等拖拉机的事情落实后,就收拾东西离开。”

  “拖拉机?”宋满冬惊讶的看她们。

  赵胜男懊恼,“原本想给你做个惊喜的。”

  “算了,本来也瞒不住。”姚娉婷摆摆手,“满冬现在都回来了,你不说,她也能从别人嘴里知道。”

  “现在知道也是惊喜。”宋满冬是真真实实被惊住了。

  她原以为河东大队如今的情况已经十分厉害了,没想到比她见到的还要好。

  去年粮食丰收加上冬天卖的柿子干、柿饼,已然叫河东大队一跃成为东风公社最富裕的大队。

  而张大队长也赶着时候,决定建立河东大队小学。

  一是因为受赵胜男她们影响,送孩子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二则是大家手里有了钱,也舍得送孩子们读书。

  如此再叫这么多孩子们朝合办的小学跑动,有些不合算了。

  原本读书的孩子们也十分争气,今年更是出了两个考上高中的孩子。

  还有初中毕业进了其他工厂的。

  整个河东大队都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状态,也带动了其他大队。

  虽然离大家都吃上精米精面的日子还远着,但如今多数人家都能吃饱了,也对曾经赵胜男口中描绘的肉吃到撑的画面有了期待。

  如今再添利器——拖拉机。

  河东大队的粮食产量还能再翻一些。

  要知道这真算起来时间不过三年。

  当初在火车上,赵胜男说要买拖拉机的时候,宋满冬还没放在心上。

  没想到今日竟成了真。

  虽然她已许久没碰拖拉机,可还是为此感到欣喜骄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7页  当前第2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3/2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