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妻凭夫贵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清越流歌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730 KB   上传时间:2015-10-31 13:46:04

  

☆、第七十一章

  一家人热火朝天的干了三日,田里的秧苗都插完了,第二日,宋老爹带了几个儿子赶上牛车去隔壁镇子看果苗,宋母带了张氏李氏去锄菜地,因着如今手头宽裕,可以多请几个帮工,山上的活再轮不到她们几个女人去干,然宋母也不是一有钱就开始享受的,往年如何如今还是如何,只是好容易几个孙子如今不到处乱跑,养白了些,看着也有点像进了学的人了,宋母再舍不得让他们跟了去晒太阳翻土,便叫苏婉在家继续看了他们念书,别放假十来日,到回去夫子先前教的学问全忘了。

  苏婉为了证明自个儿在县里还是很贤良淑德,让公婆他们放心,回来也是有准备的,当然她要是张口就来宋子恒他们的衣裳都是她做的也没人相信,带的针线筐回来便只打络子,李氏先前见了还笑她惯会做表面功夫,等苏婉真的打了几个络子出来,倒没声儿了,宋奶奶拿了仔细瞧着,点头道:“子恒媳妇这针线功夫不行,配色却是顶好的,络子看着就比别人家的漂亮。”

  “之前小妹教我的,我在县里也无事,又没个人说话,便打了解闷,我娘家丫头小绿是手巧的,又教了我几种打法,没成想一个月竟也堆了一小堆络子,家里哪用得上那么多?我娘家不是开了间铺子,就卖胭脂水粉绣件这些么,叫我娘把这些拿去铺里摆了,原想就图个乐子,谁知卖得倒快,也得了几个钱,我想着能补贴家用,打络子也不累,此后没事便多做了些。”

  宋奶奶点头:“很是如此,你是个有头脑的,配咱家仨儿不亏。”宋奶奶对孙子简直爱之入骨,夸苏婉的时候都要顺带的提一提孙子。

  苏婉笑了,瞧了眼针线筐,道:“改明儿我专门给奶打个络子,配了玉块戴身上,奶就是个贵气的老夫人了。”

  “什么老夫人,你这张嘴净会埋汰人。”宋奶奶笑得牙不见眼,转头便跟几个交好的老太太说了,我家仨儿媳妇哪里是个不会女红的,人家打的络子放到铺里头卖,每个月都能补贴家用呢,手是巧的,只是精的东西不一样罢了,再说这么个能识文断字还能教好孩子的媳妇,谁家不宝贝着,还要求个甚呢?

  原是为了给苏婉正名,眼见着宋家日子越过越火红,买了地要开始做起地主了,原先比宋家条件好些的人家便开始眼红了,知道这是托了那有钱的三媳妇的福,村里头有些嘴碎的妇人便传宋老爹宋母他们忒没脸没皮了点,为了哄着那媳妇娘家帮衬自个儿,竟是把她捧到天上去了,分明是不通女红又下不出蛋的母鸡罢了。

  哪知道传了几日,整个村子都知道宋家三媳妇,城里来的媳妇可不得了,不但能识文断字,打的络子放铺里头去卖,尽够每月在县里的花用了!有那好事的忙里偷闲来宋家问一句,想看一看能赚钱的络子长什么样,苏婉再一次体会到八卦的坑爹性,竟然贯穿古今了。

  宋子恒他们这一趟也不知顺不顺利,等到天黑了也没回来,越等下去宋母越魂不守舍,万一出了个什么意外,她三个儿子和丈夫都在,且若果苗那边谈不成,耽误了生意更是糟糕,家里的银子都投进去,指望着银两生银两。

  然都到戌时了,路上还不见个踪影,总不能叫一家人都饿着肚子等他们回来,宋母无奈,只能叫叫几个媳妇摆了饭,自己却还是站在院外不肯进来,张氏好说歹说请了她进来先吃饭,宋母进了屋,端了碗却不吃饭,终于忍不住问苏婉:“子恒媳妇,你爹他们怎的还不回来,该不会遇到什么事了罢?”

  宋母从来不是个强势的人,向来听丈夫的,丈夫不在时便听儿子的,现在丈夫和儿子都不在跟前,婆婆老了全然不理事,她看着几个媳妇里,也就三儿媳妇见识多,连儿子都夸了,可见是好的。

  李氏抢先道:“可不是,总不会来,愁死个人了。”

  “我瞧着倒是有好消息了。”苏婉笑了笑,道,“娘您想想,隔壁这些镇子虽不近,也远不到哪里去,爹他们天没亮便出发了,若是谈不拢,便不会逗留下去,这一家赶下一家,算下来这个时间也该到家了,只是谈拢了一切事宜,那果园的主人添了进项,正高兴着,又怎会让爹他们匆忙赶路?少不得要好生招待一回,明日他们就回来了。”

  听得这番分析,宋母终于沉下心来,点头露出了些许笑意,道:“可不是,说不准遇到个热情好客的,他们今日回不来也正常。”

  第二日中午,宋子恒一行人堪堪到家,去的时候父子四人很是低调,回来时却一大帮子,浩浩荡荡,拖了两车果苗回来,还有请的五个果农五个长工,帮工说好了到村子里请,村长早已安排下去,就等着他们开始干活了。

  依然没苏婉她们什么事,宋母照例带了张氏李氏去锄地,便是种了葡萄树,他们也不能不吃菜,几个孩子倒是凑热闹也去了山上种树,苏婉没了教学对象,每日只跟坐在宋小妹屋里一块儿打络子聊天。

  往常大妞二妞都在,宋奶奶也在,不好说了些闺中密话,这日宋奶奶却忽然想去山上瞧瞧,只她一个老人家,谁也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去,苏婉原想陪着,宋奶奶不愿生事,宋小妹也大了,不方便往那全是男人的地儿去,便只让两个曾孙女扶了自己,索性她们还小。

  屋里便剩了苏婉与宋小妹,苏婉照旧打着络子,宋小妹脸上却有些扭捏,眼神写满了欲说还休,苏婉自回来便觉得宋小妹有心事,如今一见她神情,更像是少女情怀初开的样子,不禁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事让宋小妹一下子开窍了?

  只不过苏婉也装作不知,等宋小妹自己开口,果然过不了半刻钟,宋小妹终于吞吞吐吐的道:“三嫂,我娘前些日子……见了那媒人……”这话宋小妹不敢对任何人说,传出去就是她恨嫁心切,说亲的这个当口传出这种名声,她就别想说个好人家了,宋小妹也心中有数,更知道奶奶与娘都不能说,除了被她们骂回来,毫无意义。

  没人跟她说的话,只三嫂先前便教过她,说要找三哥这种有担当的男人,她当时羞得没敢回话,记在了心里,后面瞧着三哥三嫂感情越来越好,她高兴之余,也隐隐有些羡慕,三哥平日那般自持的人,四妹喜欢再喜欢他都不敢在他跟前露一句,对着三嫂却像变了模样。她心底便琢磨着,难怪三嫂那时无论如何也要嫁给三哥,原就看出她三哥是这般体恤的丈夫,是不是也该让三嫂替自己瞧一瞧?

  苏婉听了便笑:“我们小妹出落得亭亭玉立,日后怕是媒人都要踏破门槛了,快说说是谁家如此有眼光,竟这么快抢先了?”

  宋小妹红了半边脸,嗫嚅道:“我,我怎的知道,只是……不小心听了半耳朵,那人好像是说林……林财主家的孙子……”

  一句话说的如此百转千回,苏婉只想叹一声,难怪说少女情怀总是诗。面上还是很疑惑:“林财主……是哪位?”

  宋小妹的脸都快埋进自己胸前了:“就是去年从杭州回咱们镇上定居,花了价钱请人起大房子,那时爹娘也去帮工了的。”

  “哦,我想起来了,如今改叫林员外,是捐了官的,前些日子我娘家来了些太太们做客,我听着他们提起这家,像是在杭州赚了大钱的,他们家大儿子也捐了个官,林员外如今回来,据说是老了,便想回老家落叶归根,产业还在杭州。他们林家的家底,便是在咱们整个县也能排的上名号了。”

  宋小妹脸更红了,垂着头,恰好错过了苏婉脸上那一闪而逝的怔忪,宋小妹低声问:“那三嫂觉,觉得他们家……如何?”

  苏婉心头充满复杂,不知如何作答,按着宋家现在的境况,宋小妹进林家的门是高攀了,宋母先前便为着给女儿说个好婆家,特特推了上门的媒人,一心等宋子恒考中,到那时给女儿说的便不是农户,有底子找读书人了,然宋母虽然对宋子恒充满期待和信心,想来也没指望真的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是儿子高中了,当了官,也是从七品外官做起,配个员外的孙子顶天了,且不说万一有个什么这回没考中,再考都正常,但女儿大了拖不起,如今有这么个对象在,以爹娘的心态怕是都不喜欢女儿远嫁,镇上刚刚好,平日往来也方便,女儿若在婆家受了欺负,一个消息递回来,立马能扛了家伙去找婆家算账——如此一想,这门亲事再没不好的了。

  

☆、第七十二章

  苏婉揣摩着宋母的心理,猜想她是再满意不行的,如今或许还在犹豫,应该也是怕自家家底不够,女儿进去受气罢。而看着宋小妹的样子,怕是也心动的,这个更好说,谁没个向往啊,当日宋母他们去镇上帮工回来,说起那林家仆妇成群,也都是羡慕的不行,宋小妹连听到三百两银子都惊喜成那样,想来是从来没奢望能过那种生活,如今机会摆在面前,如何不心动?

  苏婉很能理解她们的心态,古人科举考试跟现代高考可不一样,比考公最热门的时候竞争还要激烈许多倍,这才是真正的残酷,大把人将活到老考到老的精神彻底落实,三十岁之前能考中进士授了官的,绝对能称一句年轻有为,国之栋梁,参加科考一次就中的更是凤毛麟角了,宋家人对宋子恒充满了信心,却也做好了他再考无数次的准备,不然也不会这么卖命干活,知道葡萄酒卖得好,仍然不肯放心享受,拼命的攒钱。

  而苏婉也不能拉着他们说放心吧,宋子恒科考一次就中,他还是要成为状元的男人——任何人听到这样的话,都只会一笑而过,当她开玩笑,而不是认真。

  所以现在知道宋母他们的考量,苏婉也没什么理由劝说他们,连宋小妹自己都心动了。

  苏婉牵了牵唇,说什么好呢,恭喜宋小妹喜得良缘?抱歉她还真说不出来这样的话来,这林员外家目前对宋小妹来说是个好选择,不一定就代表林员外的孙子是个好对象,事实上多亏了接那部剧的福,苏婉对宋子恒这个在野史上出现被写得跟玛丽苏传奇一般的妹妹的真正去向,其实是有些了解的。

  宋辰这个人,本身就具有传奇性,一部穿越成楚仁宗的强国剧,带红了两个历史名人,一个是楚仁宗萧瑱,另一个就是宋辰,宋辰更是在网上被奉为国民男神,男生崇拜,女生向往,连带着宋辰的家人也被网友扒了又扒,以雷剧著称吸引了无数脑残粉的某台更是一连拍了两部这个朝代的穿越爱情剧,其中一个是女主角穿越成宋辰的妹妹,嫁给了楚仁宗当皇后,编剧还拿了本野史出来掷地有声的道历史上本就猜测宋辰的妹妹嫁给了皇帝,宋辰才如此被皇帝器重,深受隆恩几十年不改。久而久之,全国人民都真把宋辰当国舅,连苏婉都信以为真,直到进了这个剧组,导演为了证明自己是正儿八经的历史剧,没有跟风,不但请了以考据闻名业内的历史编剧,还特意从知名大学请了两个资深历史学教授做专家顾问。

  资深教授还真不是请来做摆设的,没事就在片场给剧组科普历史常识,被问及这等全民八卦的问题,更是对野史嗤之以鼻,变戏法似得从包里掏出一本泛黄的旧书出来,翻开一页,当场对着他们念出来,“……林宋氏,宋辰其妹,出生不详,于启元二十八年出嫁,天元九年卒。”

  宋子恒是启元二十九年被楚中宗钦点为状元的,也就是说他妹妹嫁时他根本还不认识什么萧瑱,这个结果让原本浮想联翩的众人大跌眼镜,事实与大家期待的那般相差太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苏婉记忆深刻,到现在宋小妹一提那林员外,她立刻联想起来了。

  启元二十八年,也就是今年,宋子恒还只是个小有功名的秀才,今年秋闱若是顺利,也就是个举人而已,明年才是宋家真正翻身的时候,在目前看来,未来举人的亲妹妹,能说给员外之孙,已然是门好亲事了,而且现在宋家人都在老家,远没到搬进京的时候,给宋小妹说亲自然也是在这附近十里八村,顶了天就到江州城,苏婉琢磨着,林员外家条件那般好,恰好史书上也记载宋小妹夫家姓林,多半宋小妹要嫁的就是这家了。

  想到这里,苏婉轻轻叹了口气,又看了看苏婉,她先前竟然没想起来,宋小妹如今才十几岁的小姑娘,到天元九年估摸着也就三十出头的年纪,那时候她哥哥才真正开始在朝堂上大放异彩,连世家贵族都不敢小觑,宋家人也是那个时候真正一步登天,从寒门一跃成了清贵之家,宋小妹还没享着哥哥的福就病逝了,还那般年轻。可如今她瞧着宋小妹身体健康,性子也开朗坚强,嫁入林家就只等着仆妇成群享受了,委实想不通她怎么会那么年轻就去世了,是病逝,还是……

  “三嫂?”宋小妹等了许久没等到苏婉的说话,忍住了羞涩,看了她一眼,“发什么呆呢。”

  “我这不是在给你琢摸着吗。”苏婉收起眼底的深思,露出了个笑容,本打算说几句应景的话,到嘴边转了一圈还是吐不出来,最终还是将心头那股气叹了出来,宋小妹这才察觉到不好,立时抬头看她,苏婉却垂了眸,看不出任何神情,只声音依旧温和,“我是觉得,门第不重要,他将来能对你好,有钱都给你管,而不是自个儿养上一群莺莺燕燕,便是真的好姻缘了,若遇到那好吃喝嫖赌的,纵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嫁与这样的人也没甚个意思。”

  别看苏婉人缘好,除了李氏天生看她不惯,家里其他人都喜欢她,跟着苏太太去社交,认识的太太们也都爱与她说话儿,其实苏婉只是不愿多与李氏打交道,不然要哄她还不简单?在娱乐圈混了那么多年,她最会看人说话了,别人喜欢,她把黑的说成白的也不会眨一下眼睛,如今却在明知宋小妹惊喜的当口给她泼一盆冷水,她自己都没料到,搞个不好,被人误解成她嫉妒小姑子,成心破坏人家的好姻缘就糟了。

  可是苏婉这会儿真觉得跟宋小妹很有些同病相怜,宋小妹是被史书轻飘飘几个字决定了下半生命运,而她是在历史上或许根本就没有宋子恒的妻子宋苏氏这个人,可如今这是生活,她与宋小妹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命运也不是史官手中的笔,凭什么她们的人生要被书写?

  宋小妹不清楚这些,只是抬头看着苏婉,眼神有些惊慌:“三嫂,你……你是不是听到了些什么?”

  触及到宋小妹的眼神,苏婉才惊醒过来,她在这里有再多的不甘,也架不住人家心甘情愿,她觉得宋小妹的未来不应该被历史左右,可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苏婉想到这里忍不住苦笑,忙摇了摇头,安慰道:“你想什么呢,我只是觉得这么亲事难得,可也要好好考察一番不是,毕竟你是跟人过日子,而不是守着他们家的门第。”

  宋小妹松了口气,但还有些将信将疑,“三嫂你知道什么直说便是。”

  “我能知道什么,不过是瞧着你一副春心蠢动的样子,先提醒一句,罢了,你是闺中之人,我不该与你说这样,改日我找机会跟娘好好提提,让她替你多问问,若真是好人家,你嫁过去咱们也放心不是吗。”

  宋小妹这才彻底放松了,有些扭捏道:“三嫂可别说是我讲的……”到底没否认苏婉的提议。

  抛开历史上宋子恒妹妹的命运如何不讲,宋小妹要嫁人,苏婉做嫂子的也该为她考虑,别的说不上,提醒宋母他们多打探未来女婿的人品和家风还是能说的,至少别让宋小妹进了火坑,日子以后怎么过,就是她自个儿的事了。

  然而苏婉都没找到好机会,主要是宋母没有与任何人说过这林家来提亲的事,那媒人跟她有拐着弯的亲戚关系,便提了一句如今只是大太太有意,这事真正做主的还是老夫人,所以只是先来探听一二,方便大太太去与老夫人说项。宋母便知这事儿还没准,生怕露了口风,万一到时候不成,女儿的名声都没有,是以除了丈夫和婆婆他们三人知道,几个儿子都没说,更别提跟媳妇透露了。

  苏婉也在张氏李氏面前旁敲侧击过,见她们也不知道,自己更不好上前就去问宋母了,不然她问起自己是怎么知道的,也没话答,可是眼见着日子过得飞快,葡萄苗都快栽好了,再过几日他们就要回县里了,说不定下次回来,亲都定了,那才真真是麻烦。

  山上忙得热火朝天,宋家的女人却渐渐闲下来了,地里的事忙完,张氏李氏便把做饭的活计接了过去,宋小妹在屋里绣花。苏婉觉得自己为宋小妹也是操碎了心,一逮着机会就想帮她提醒宋母,不过经过她仔细观察,宋母这日似乎略有些焦躁的模样,闲下来后更是坐不是站也不是,火气又大,颇有点前些日子宋老爹他们出去结果一夜未归时的坐立不安,但是苏婉琢磨着,这几日家里也没甚重要的事,山上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更没有叫宋母这么担心的了,想来想去,女人的自觉告诉她,宋母这般焦躁说不准就是为了林员外向宋小妹提亲的事。

  

☆、第七十三章

  还真让苏婉猜中了,那日媒人走前说回去禀过大太太,照着大太太的心思,顺利的话不说准这两日便有消息了。宋母昨儿开始翘首以盼,没等到时已有些焦虑,最初那人上门时她是受惊更多些,这会儿回过未来,越想越觉得不能错过林家这门亲事,纵是现在门第差些,日后子恒高中了,她三个孙子也是有出息的,林家还不得好好对小妹?

  宋母倒没想着女儿嫁再好的,林家有家底,林员外捐了官,如今也是有地位的了,整个县也就四五个员外,林家一捐就是俩,这手笔,在县里都是叫人惊掉下巴的。宋母再想不出比这更好的,真有那无论出身还是家底名望这些都一流的,人家也瞧不上自个儿家,女儿进门了就真的只有受气这一条,可那人也说了,大太太很是中意他们家的,做婆婆的喜欢自家女儿,还怕老夫人不乐意亲自在中间周旋,日后有大太太在,林家也要高看小妹一眼,如此一来倒不怕小妹过去吃苦头,想想倒还真是门不可多得的好亲事,宋母如今恨不得那人立马就过来定下亲事,而今越等不来人她便越觉得焦心。

  苏婉观察着宋母的神色,想了想,与跟自己一块择菜的张氏聊起天来:“大嫂,你还记得去年给镇上那家财主盖房子吗?”

  “记得,他们家可有钱了,住的房子带上院子,竟占了一亩半的地,三弟妹,你说这财主家到底是有多少人,盖这么多间屋子住得下吗?”

  “不止他们家人住,不还有那么多下人吗?那家下人竟有上百人,光这吃用都不知道要花多少。”李氏也被吸引过来,啧啧有声的加入了八卦阵营。

  苏婉注意到搬了条凳子坐在门口的宋母视线也往她们这边看过来,心下稍定,便道:“可巧了,有一日我娘认识的太太们聊起咱们镇上这林员外家,我也听了几耳朵,他们家可热闹了,就那林员外一个人便娶了十来房姨太,最年轻的姨太比他自个儿亲孙女还小几岁,可不得要这么多下人?”

  李氏咂舌:“竟有这么多姨太,这员外都七老八十了吧,他忙得过来吗?”

  苏婉嗤笑一声:“怎么忙不过来,像他们这些人家,都喜欢比着谁家姨太多,谁家姨太年轻漂亮呢,我听那太太跟讲故事似得,说林员外几个儿子都青出于蓝,至少也都取了几房姨太,再不然屋里的通房丫头加起来,共也有十来个伺候的女人,不比林员外少。”

  张氏听得发怔,“这丫头……也要伺候人?”

  苏婉点头:“我也听吴秀才太太说的,有些人家规矩多点的,说不让乱纳妾,要出身清白的,咱们也知道,良家女子愿意当姨娘的可不多,所以就有那不够资格当姨娘的,就当通房丫头了。”

  “我竟不知道有钱人家是这么个规矩。”张氏大概觉得三观都毁了,心里已经在琢摸着自家日后起来了,可要看紧点丈夫不让他有别的心思,自个儿陪着他吃苦,不是叫他日后有了钱养一堆女人的,不过自家男人心眼实,想来也不会有这样的念头罢。李氏比张氏更紧张些,她自来拿捏不住丈夫,如今便被常被他吼要休了自己,她知道丈夫不会真的休自己,可眼看着自家日子越过越火红了,日后丈夫手头有了钱,难保不立个妾或是养个通房丫头,彻底把自己丢在一边。

  李氏一想便觉不好了,自这日后便不敢在惹怒丈夫,平日小心伺候不提,连带着对妯娌也换了副面孔,她知道丈夫听大伯的话,小叔有见识更是让人信服,日后若真有这么一天,大嫂弟妹能帮她吹吹枕头风,让大伯小叔去劝劝丈夫,说不准他就打消念头了——苏婉还真没想到自己一番话,竟有让家庭和谐的功效,李氏不掐尖要强了,宋家人这才真正和谐起来,矛盾摩擦都少许多。

  不过那是后话了,暂且不提,这厢苏婉与妯娌们八卦完,宋母却始终坐在门边不吱声,像是没听到似的,但是苏婉却瞧见了她脸上的若有所思,没一会儿,菜洗好了,苏婉几人进了灶房,宋母也自凳上起身,回了自个儿屋里。

  那媒人到下午才来,她家去镇上就几里地,快得很,要走宋家村远些,不过脚程快一个时辰也够,媒人打扮的没电视上那般艳俗,穿的还是正常,不过脸上挂满了亲切的笑容,见了宋母便迎过去,那脸上的笑容,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见了自己亲姐妹。

  

  苏婉见着自这个人进院,宋母先前的焦虑已经消失了,带了几分笑把人请进屋,便知她是什么人,更有李氏怕她不知道,凑到她耳边小声的说:“这是咱们镇都有名的媒人,上次便来过,想是看中咱们家小姑子了。”

  苏婉外头看了看李氏,不知道她今天为何对自己这般友好,却也朝她点头笑了笑,压低声音问:“二嫂知道她替的是谁家说亲吗?”

  李氏见自个儿示好有了回应,心里的忐忑也放下了两分,却是摇头:“没定下来之前咱们如何能知道,传出去岂不是坏了小妹名声?”

  苏婉本就是试一试,听得她说便笑道:“是我没想起来。”

  “这倒无事,弟妹别让娘知晓便是了。”

  那头,宋母迎了媒人进屋,那人长了一身肉,怕是走得也急,这天儿额上竟冒了一层汗,忙拿帕子拭了拭,宋母又亲自给她倒了碗水,媒人喝了水,缓了口气,又与宋母进了屋子,刚坐下便拉了宋母的手道:“妹子,可是大喜了,太太今儿把我喊过去,这几日说项下来,老夫人虽不满意,那老员外却是最喜欢读书人不过的,听得我家三侄子的大名,又听说底下三个侄孙子,最小的六岁也进学了,更是高兴,很愿意结这门亲,叫咱们快些将庚帖换下来,亲事便定了,那大太太还说,日后我三侄子的进京赶考全由他们包了,他们家京里也有门路呢!”媒人一张嘴舌灿莲花,六七成竟比她说成了九成,一口气这么大段话下来竟也不带喘的。

  宋母却听得这话觉得不对,又想不出是哪里不对,只把手从媒人手里抽出来,问:“我听得这员外老爷家……姨太太成群?”

  媒人愣了愣,脸上便露出些神色来,不过很快又恢复笑容,拍着宋母的手笑道:“瞧你说的,咱们家什么关系,你女儿就是我侄女儿,我能坑自己亲侄女儿不成?”

  宋母听得她没有直接否认,早知三儿媳妇不是个信口开河的,只是心里还村了些念想罢,这会儿便叹了口气,还没说话,那媒人瞧哄不住她,也不急,只换了副脸色,也叹了口气:“我也不是诚心瞒你,说实话也瞒不住,镇上有送了儿女去员外老爷家干活的,一打听都清楚了,委实是大太太叫我不说,是不让你们担心,她管不了员外老爷,自个的儿子却是能做主的,她亲口与我说,绝不叫小少爷学了他爹,日后我侄女儿进了门,一个妾都不会有,妹子你就只管放心罢!”媒人说到后面只怕没拍着胸脯保证。

  宋母脸色缓和许多,但仍有不放心,追问了一声:“也不许有通房丫头?”

  媒人眼底的惊讶转瞬即逝,笑道:“自然没有。”心里却未免不忿,真当自个儿是贵人家呢,攀了这门亲事,换了自己女儿是有这姻缘,自己早该拜佛求经了,只这家还不知足,不想要妾室,连通房也不许有?呸,还是嫁个泥腿子吧,就守着你女儿一个!

  也不怪媒人这般嫉妒,她自己女儿待字闺中,自认比宋小妹好过几条街,本想与大太太提一提,还没说出来便被嫌弃了,宋家却这般拿乔,若不是大太太出手大方,自己实在舍不得这份丰厚的赏钱,她还真不愿替他们说这门亲事。也不知道宋家走了什么狗屎运,大太太竟那般看中,她来时还叮嘱她,宋家开的任何条件,都不能一口回绝,若实在应不下来的,只回去于她禀告,所以她方才敢这般打包票。

  宋母已经信了七八分,媒人说的没错,镇上便有在林员外家做工的人家,那大太太的小儿子有没有妾室通房这些可做不了假,一打听便出来了,自个儿隔壁财福娘的二媳妇,她娘家就有弟弟去员外家当了小厮,宋母打定主意要去问一问财福娘二媳妇,虽没有立时应下来,送媒人出去时,脸上已带了十足的笑意,她觉得这亲事应该没甚个问题了。

  媒人走时也满意,宋家虽没有一口应下,瞧这态度却也不会出错了,女方家嘛,总得矜持些。

  一时间皆大欢喜。送走媒人,宋母竟一时也等不了,立刻提脚去了隔壁,李氏见她出去后道:“财福婶她二媳妇娘家是镇上的,这回给小妹说亲的该不会是镇上哪户人家吧?”

  

☆、第七十四章

  宋母消息打听得如何,苏婉没去管了,山上的活干得七七八八了,宋子恒假期也到底了,一家人提前一日回了县里。

  第二日,苏太太得了消息便过来拉苏婉,说是已打听好了大夫,这便带她过去瞧。这家大夫不再是药堂里坐诊的,而是自个儿开了馆治病看人,听闻医术很不错,也不收高价,若有那穷人家的付不起医药费,他也治了,只说让赊账,到底日后还不还得起,别人就无从得知了,这大夫在普通老百姓周围很有名气,苏太太早先便听闻过,不过因为大夫病人多,坐馆诊脉都忙不过来,并不接受太太小姐们请上门的邀请,而他医馆的位置又在贫民区,稍微体面些的人家都不往那地儿去,医馆里又什么样的病人都有,太太小姐们更不肯亲自去求药。

  如此一来,苏太太早先便是听了这大夫的名声,也头一个将他排除在外了,如今却是没办法,女儿都进门一年多了,还未有个消息,自家再不上紧,等亲家也开始急就不好了,如今哪还管那地儿是不是方便,大不了把家里的丫鬟家丁都带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妻凭夫贵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