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后悔药_分节阅读_第36节
小说作者:倾杯索酒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1.21 MB   上传时间:2016-05-29 21:29:03

☆、第七章

贞娘将肉和骨头放在凉水里浸了,去去血水,生了火,淘了米放在锅里蒸,自己去园子里摘了些豆角和茄子、白菜。

将肉切成拇指大小的方块,用斧子将骨头砸成两段,放在开水里焯了一遍。在锅里放了些菜油,放了葱姜蒜炒出了香味,再将肉放进去,炒到金黄色时放上酱油又炒了一会,放了水炖上。又在另外一口锅里炖上了大骨棒,拿着小盆和小杌子坐在院子里摘豆角,看着弟弟拿着跟小树枝在院子里树下捅蚂蚁窝玩。心里觉得一片幸福的宁静,想起前生那些花团锦簇却时时小心谨慎的日子,贞娘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跟亲人平安相守,即使日子过的贫寒些,也是幸福的。

纯哥儿嗅着锅里散出的肉香,噤着小鼻子凑到姐姐跟前问:“姐,好香啊,啥时候能吃啊?”

贞娘刮了他的鼻子一下,笑道:“小馋猫,菜还没下锅呢,等会吧,你乖乖的帮姐姐去刘婶子家讨根萝卜回来,姐一会给你炖骨头汤吃。”纯哥儿蹦起来就跑,一会就气喘吁吁的捧了一根大青萝卜回来。贞娘笑着将萝卜刷干净,用菜刀剁成小块,扔进了炖着大骨棒的锅里。

肉炖的差不多时将洗好的豆角和切好的茄子扔了进去,贞娘用勺子舀起一勺来觉得淡,又抓了把盐撒了进去,用勺子搅了搅,扣上了锅盖。

晚上,杜氏和许怀安一前一后的回家,看见儿子急的满地乱转,许怀安纳闷的问:“这是怎么了?纯哥儿这是转什么呢?”

儿子看见许怀安一脸委屈,眼泪都快下来了:“爹,姐不让我吃肉,非要等你们回来的!”

贞娘白了他一眼,一面让杜石头放桌子一面熟练的盛菜端饭:“小馋猫,瞧把你馋的?总得等爹娘回来才能吃,急的在门口转了半个时辰了,要不是我看的紧,自己端着杌子就要上锅里抓肉吃了。”杜氏一惊:“你可看紧点,咱家那郭不小心掉进去可不是闹着玩的,能把他炖熟了!”

贞娘笑道:“娘,我知道的,先来吃饭吧。”

桌上摆了一大盆红烧肉炖豆角,一大盆萝卜炖大骨棒,一小碗腌菜,一盘碧绿的凉拌黄瓜。

许怀安看了看菜纳闷的问杜氏:“今儿怎么有肉了?是什么日子?”

杜氏给许怀安夹了酷爱肉,笑吟吟的说:“咱闺女大了,懂事了,打了络子挣了五十多个大子呢,别人都羡慕我生了个好闺女。”

许怀安一惊:“打了络子挣钱?你什么时候教她的?”

杜氏摇摇头:“我没教她,对了,我还真忘了问这事了,贞娘,你是跟翠姐学的打络子吗?”

贞娘摇摇头,一脸天真的笑道:“不是啊,我是在梦里面跟一个婆婆学的,她说她是我姑奶奶,她还教我学写字,做饭,还叫我好多东西呢!”

许怀安的筷子一下子掉在了桌子上,杜氏的筷子也停在了半空中,刚才愉快融洽的氛围瞬间僵住了,杜石头不解的问:“什么姑奶奶?”

许怀安脸色煞白,声音颤抖:“她说她是你姑奶奶?你梦到的?”

贞娘将筷子放在桌上,天真的小脸带着几分疑惑:“是啊,我老能梦见她,她说她是我姑奶奶,看咱家日子过的苦,所以想来帮帮我,让我跟她学打络子,绣花,还教我写字,怎么了?爹,哪不对了?”

许怀安起身下炕,面容严肃跟女儿说:“你跟我来。”他带着一家人到了自己的屋子,在桌子上铺了纸,拿起笔蘸饱墨,递给贞娘道:“你写几个字我看。”

贞娘提笔悬腕,毫不迟疑在纸上写下了“许贞娘”三个字,字迹清秀工整,标准的小楷。许怀安闭上眼,深吸了口气,半晌才睁开,声音沙哑:“娘子,明儿准备点东西,咱们去拜拜姑姑!”杜氏自嫁了过来还从未见过丈夫这般严肃怆然的表情,心里非常不安,忙问:“真的是姑姑找了贞儿?要不要找个神婆看看?”

许怀安摇摇头,跌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挥挥手道:“你们出去吃饭吧,让我一个人静静。”

杜氏安排好女儿儿子后,小心的推开门,看见丈夫站在窗口看着外面的夜空,周身笼罩这一种不知名的哀伤。

杜氏小心翼翼的问:“相公,咱贞儿真的不要紧吗?我听人说,小孩子招上不干净的东西,是要生病的!”

许怀安没有回头,沉默了一会才开口:“我们明天去坟前跟姑姑说说,让她别再来找贞儿了,她,是好心,可孩子毕竟还小。”

杜氏得了丈夫的话,心里一松,又问:“以前听娘说起来,姑姑是个才女,琴棋书画、医卜星象都是精通的,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子。”

了不起?许怀安的面孔隐在一片幽暗的夜色中,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有那双熠熠生辉的眼睛泛出一丝苍凉的黯然来。

他的声音不高,却很疲惫:“我姑姑是许家唯一的嫡出女儿,十四岁嫁给了工部员外郎褚砚的大公子为妻,褚公子身体不好,我姑姑进门不到一年就病逝了,姑姑因为悲伤过度也流产了,本来她是想过继个儿子的,可褚家夫人怕她跟二公子争产,想方设法赶了她出来,姑姑就带着陪嫁回了娘家,我父亲念着这是唯一的妹妹,单独辟出了一间院子给她。”大概站的太久了,许怀安有些累了,踉跄着退了两步坐在了椅子上。

“我自小不受嫡母喜爱,在府里连有头脸的丫鬟婆子都可以奚落我,我姨娘心疼我,可也没有什么办法帮我,我就到处溜达,像个野孩子似的,我第一次见到姑姑,是四岁,那天是我的生日,可没人记得我生日,只有姨娘偷偷送来两个红蛋,一碟玫瑰莲子糕,一碗素面。我心里委屈,就一个人爬到树上去,不知不觉就在树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有人在笑,还有人在喊,说那边的花多,我睁开眼睛一看,才发现原来有一群小丫鬟在拿着棍子打槐花,我就从树上溜了下来,那些小丫鬟吓的尖叫,一个温温柔柔的声音就笑了,说你们嚷什么,别把孩子吓到,孩子,你是谁啊,怎么跑到树上去了,多危险啊。然后我就看见一个穿着白色云缎小袄的女子蹲在我面前,非常美丽,端庄,声音也好听,我那时候小,头一次看见这么美丽的女子,傻乎乎的问她,你这么美,你是仙女吗?她就笑了,摸着我的脑袋说,你可真会哄人高兴,你叫什么啊?我大声的说我叫怀安,我是这里的四少爷。”他忽然咳嗽了起来,杜氏就端了水递给他,忙忙的帮他拍背,杜是劝道:“相公,歇会再说。”许怀安摇摇头,好像压抑了很久的情绪好容易找到了宣泄的地方,他不想停下。他喝了水,又继续说:“我这个四少爷不过是个称谓罢了,没有人在意,她听了明白了我是谁,就笑了说我是你姑姑啊,来叫姑姑,我给你包槐花包子吃好不好?我从来不知道槐花能包包子吃,姑姑手真巧,包出来的包子有奇异的清香,我吃了三个。她看着我,笑眯眯的,拿着帕子给我擦嘴,还让小丫鬟把剩下的包子包了给我带回去,还跟身边的丫鬟说,如果我的孩子还在应该也有这么大了吧?那丫鬟就掉了泪,还不敢让她看见,急急忙忙的拉了我就走,路上根我说,你姑姑一个人寂寞,你以后常来玩。后来我就常常去姑姑那里蹭点心吃,她会做好多种点心,好多新奇的吃食,我从来都没尝过,她还教我读书教我认字,写字,她的簪花小楷写的非常漂亮,我练了很多年,也不如她。”

“姑姑给银子,教我逢年过节打赏下人,适当的做些小事讨好嫡母,还跟父亲说情让我开蒙,去家学里念书,这样我在府里的日子就好过了一些。”

“我长到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她忽然非常忧伤的跟我说,安哥儿,我要搬走了,我惊呆了,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的父亲将她许配了人家,她要嫁人了,她的脸色雪白,神情茫然,她摸着我的头忧伤的看着远处,那颗老槐树已经死了,再没有槐花了,前一年就被人拔了去,那里重新种了棵广玉兰,姑姑看了那树很久,忽然喃喃的自语,本来还以为能看见花开呢,谁知道还是看不到了。她低下头看着我,跟我说,安哥儿,以后恐怕姑姑再瞧不见你了,这几年多亏了有你,我的日子才过的有滋味,我才觉着开心,姑姑一直当你是儿子,你能不能答应我,等我死了,初一十五的给我上柱香?”

☆、第八章

“我哭了起来,我舍不得她,在我心里她就像我娘一样啊!她也哭,身边的丫鬟也跟着哭,可不管怎么哭也挡不住现实。我父亲居然为了一副名人字画将他亲妹妹许给一个鳏夫做了续弦,那人已经五十多了,我姑姑没上花轿,当晚就自尽了,她死的时候,才二十三岁。”

听到这,杜氏也跟着落下泪来:“姑姑这辈子也太苦了些,她在天有灵,看到你日子过的不好,才想着要教咱家贞儿些本事,姑姑这是惦着你啊!”

许怀安闭上眼睛,泪水顺着睫毛一点点的晕染出来,门外,许贞娘靠在门上,小心的挪开身子,脸上露出一个同样凄凉的笑来。

她早就知道姑奶奶,只是不知道她命运这么凄苦,她找这个借口,只是为了怕父母怀疑她的行动和所知不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世人多信鬼神,而神鬼之事莫测,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符合同龄孩子,又超出孩子的范畴,让一切合情合理。

第二天杜氏和许怀安去拜祭了姑姑许氏,贞娘在家继续打络子。

多了贞娘的这份收入,许家的日子好过了一些,每次卖了络子,贞娘就就会去买上几根大骨棒,跟白菜土豆炖上一大锅,再烙上些发面葱花饼,纯哥儿吃的小肚子溜圆,脸色红润,脸上明显的见了肉,看上去更可爱了。

程少朴送的布料,被贞娘充分利用了,一块深绿色的杭绸被贞娘做成了荷包,上面用大红掺金线绣了一对鲤鱼,送给了杜石头,一块浅绿色的杭绸也做了荷包,上面用深绿色绣了竹子,给许怀安,两块大点的是丁娘子布,一块是真紫色,一块是绛红色,贞娘裁了给纯哥儿做了两件褂子,还有一些碎布头,都是边角料,贞娘挑了颜色好、质地差不多的拼凑在一起给杜氏做了个围裙。杜氏十分欢喜,每天都穿着,逢人便夸女儿好。

转眼就是快到中秋了,家家忙着准备瓜果蔬菜月饼,杜氏自己调了些枣泥馅,准备蒸月饼,送亲朋和自家供月用,贞娘见了,笑嘻嘻的让杜氏在里面放些桂花糖,说这样的月饼做出来香甜些。杜氏想着闺女是受过姑姑指点的,这方法必然是大户人家的,相公也必然喜欢,就掏了十个钱让女儿去卖糖果的铺子买了些桂花糖放进去。月饼做出来果然别致,浓郁的枣香里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吃起来分外香甜。

杜氏让贞娘给刘大娘家送去一些,自己和杜怀安又准备了两坛子汾酒给自己哥哥送去。杜大壮十分高兴,留了妹夫喝酒,回来的时候还给杜氏拿了一个足有七八斤的大肘子。

中秋节这天杜氏没出去卖馒头,在家里收拾了肘子,在火上烤去了肉皮上毛,又扔到水里去了血水,这才拿起刀将肉剥离骨头。贞娘买了些川贝炖了几只雪梨,督促这许怀安每日喝一大碗,许怀安喝了一段时日,自己觉得胸中的闷热比往年减轻了些。和贞娘整平院子里的土,将剩余的豆角茄子黄瓜等都摘了,吃不了的准备都切成丝晾干了,做成干菜冬天吃。

一家人正忙乎着,杜石头抱着一个小花盆走了进来,盆子里种着一株奇怪的植物,一个尖形的果实,红通通的,煞是可爱。

杜石头笑道:“这是昨儿我上山在山上采的,我觉得好看,想着姑姑和妹妹或许稀罕,就抱来给你们赏玩的。”

贞娘看了,却一脸惊喜,围着花盆转了两三圈,一把攥住石头的胳膊,急切的问:“你在哪采的?多不多?”杜石头愣了愣,抓抓脑袋道:“山上一个偏些的山谷里,很少人去那,这玩意有很多,我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这是啥,你知道?”

贞娘眼睛冒着兴奋的光,看的杜石头脑袋发麻,心想这小丫头这眼神怎么跟看见了肉骨头的恶狗似的。

“这是番椒,这可是好东西,石头哥哥,你带我去采,我要多采些,这东西有大用途的。”贞娘说这话是有道理的,这番椒是海外传来的,本事富贵人家做观赏用的。后来被用来做了菜,其辣味在菜肴里极为特别,因为这种番椒味道辛辣,吃起来口味独特,而且有除寒去湿的功效,在四川一带被百姓推崇,并且很快成自成一派,世人称之为“川菜”。燕京的豪门富户家家都有川菜师傅,这川菜的麻辣鲜香也越来越被世人接受。

许怀安不解:“贞儿,你知道这是什么?”

贞娘性子急,拎起院子里的一只篮子,抓住杜石头就走,边说:“爹,等会回来跟你说,走,咱先去摘。”

杜石头晕头转向的被贞娘拽上了山,带着贞娘去了一处山谷,那里密密麻麻的绿色灌木,下面都是红色或绿色的番椒。贞娘见了大喜,伸手就摘,还告诉杜石头:“石头哥哥,快,帮我摘,越多越好!”杜石头摸摸鼻子,郁闷的答应了一声,一边帮忙摘一边问:“这东西有啥用啊?”

“这东西能做菜,能做酱,滋味辛辣特别好吃,等我做得了给你尝尝,包你喜欢。”贞娘心情极好,感觉像天上掉下来宝一样,有了这番椒,就可以做辣酱,可以做菜时往里放些,贞娘爱吃辣,原本每顿都无辣不欢的,现在每天吃的都觉得没滋没味。

杜石头听见贞娘能用这个做吃的,也挺高兴,心想这回有口福了,动作越发快了起来。

没等太阳下山,俩人就摘了满满一篮子番椒回了家,贞娘利索的将番椒分成两堆,一部分放在院子里晒着准备做干辣椒,一部分放在屋里泡在大盆子里,准备做辣酱,又挑出几个来细细的切成丝,打了两个鸡蛋加点盐搅匀了,在锅里放上油,等油开了,将蛋液倒进去,耐心的等着蛋液凝固成一个圆饼,再用铲子翻个个,成了,番椒鸡蛋盛在盘子上,金黄碧绿,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看得杜石头直咽口水。

中秋节是团圆日,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杜大状每年来妹妹家,和妹妹一家一起过节,他和许怀安坐在炕上,穿着白色苎麻的褂子,露出结实的肩膀,看的人还以为天有多热呢,对面坐的许怀安已经穿了鸦青色的夹袄,俩人完全是活在俩个季节似的。

杜大壮很喜欢这位文绉绉的妹夫,他大字不识几个,认为有学问的人都是文曲星转世,是了不起的人,所以对许怀安十分推崇。

炕桌上摆了四个菜,一个酱肘子,一盘土豆炖茄子,一盘豆角丝炒肉,一盘花生米,郎舅两个正在对饮,见贞娘又端上一盘鸡蛋来,杜大壮笑呵呵的道;“贞儿回来了,来舅舅尝尝我外甥女炒的菜,滋味咋样?”说完夹了一大块放进嘴里,先是鸡蛋滑嫩的口感和浓郁的蛋香,然后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清香辛辣滋味慢慢的蔓延开来,杜大壮十分惊喜:“嗯,这是啥味道啊?怪,怪好吃的,你们尝尝。”

杜氏领着儿子又端了一盘子凉拌黄瓜上来,听见哥哥说贞娘炒的鸡蛋味道好,笑道:“这丫头刚刚跟你们家石头上山采了一大堆的什么番椒回来,说着东西好吃,刚才就是用这个番椒炒的鸡蛋,我也没吃过呢,相公,你尝尝看好吃不?”

许怀安也夹了一筷子,辛辣的滋味堪比杯中的酒,他不由得吸了口气,道:“虽有些清香,可辛味更胜,吃大嘴里回味不凡,嗯,不错。”杜石头见了也跟着吃了一口,辣的扒拉几口饭,道:“这东西,倒很下饭。”

杜氏和纯哥儿也尝了口,也是辣的直吃饭,贞娘笑道:“这东西下饭,还祛湿暖身,等我做成了辣酱,管保你们都爱吃,这天渐渐冷了,娘,咱用辣酱配了馒头卖,肯定大家都爱吃,都来买。”

杜氏笑道:“你这个小财迷,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啊,难为你小小年纪这么有心思,也好,我觉着这东西比那盐菜更有滋味,还下饭,若真做成酱,许会比原来好卖些。”每到冬季,出来闲逛的人少了,多是那些做工的人出门,杜氏的馒头就不好卖,加上许怀安每到冬天就病,咳嗽的厉害,不能去学堂教书许家的日子就不好过,全仗着杜大壮的接济才能熬过去。

许怀安看着女儿莹润的小脸,叹了口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若不是因为自己没用,女儿何至于这么早慧,才六岁就要为家里生计谋划?

杜大壮听了呵呵笑道:“好,我外甥女能干又聪明,做得了辣酱先给舅舅尝尝,若真是好吃,舅舅帮你介绍给那些朋友,让他们都尝尝。”

贞娘眼睛一下子亮了,璀璨的如同夜晚的星子,眉宇间神采飞扬,映得这屋子似乎都亮堂了起来。

“那一言为定,舅舅。”

杜石头看了她稚嫩的小脸上瞬间升腾起的兴奋和强大的自信,筷子顿在了半空,不知为什么觉得心情似乎也跟着愉悦起来,对贞娘这辣酱充满了期待。

番椒晒了几天之后就全都起了皱,干了,贞娘拿了剪子将晾干的番椒一个个的剪成碎末,刘家的翠姐隔着篱笆见了觉着有趣,也拎着剪刀过来帮忙,俩人对着坐在小杌子上,边聊天边剪番椒。纯哥儿被贞娘使了剥蒜,也拿了小盆坐在门槛上,不情不愿的剥蒜。

翠姐见纯哥儿噘着小嘴嘟嘟囔囔的就笑:“你家纯哥儿不乐意干就让他一边玩去呗,那么点活一会咱俩自己弄就得了呗。”

贞娘看了弟弟一眼,笑道:“你不知道,他可淘了,一个不留神就不知道钻哪去了,我才不是为了让他干活,主要是让他老实的待会,你不知道昨儿我让他给我舀点水,他贪玩,非要上了缸沿上,差点跌到水缸里头,把我吓得呀,我娘回来好好的揍了他一顿,不然你以为他会这么听话?”

“那水缸可不是闹着玩的,真要是出了事,可多吓人呢?”翠姐又神神秘秘的道:“我娘今儿领了我大哥相亲去了,也不知道咋样了?”

“相亲?谁家的啊?”刘家大儿子刘大虎今年都十八岁了,按说早该议亲了,可刘大虎虽长的膀大腰圆,人却腼腆,见了姑娘就不说话,脸红的像红布,手都不知道摆哪好,相了几个姑娘,都因为姑娘嫌他不说话,怕是个结巴子,不愿意告吹了。刘二虎定亲都两年了,就因为哥哥的婚事不成一直不能成亲,刘大娘急的不得了,镇上的媒婆都找遍了,只为给儿子求门亲事。

“说是镇西头开茶馆的李家姑娘。听说也十八了,先头定过亲,那男方家有了功名,就找借口说女方行为不端退了亲,李家姑娘因此耽搁了婚事,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李家就这么一个闺女,也急的不行,可这名声的事是大事啊,很多人家都不乐意,我娘先头也不乐意,那乔媒婆好说歹说的,我娘又托了人去打听了,说李家这姑娘为人最是端庄温柔,模样性格都好,就是因为有次去庙上进了香,被两个地痞盯上了,出言调戏了几句,那男方家就找到这么个借口跟她退了亲事,另聘了方典史家的小姐,说起来这李家姑娘也是可怜人,我娘这才动了心思,领了我哥去相看的。”翠姐得了这样的秘闻,十分得意,行云流水般跟贞娘详尽的说了来龙去脉。

贞娘眸色微暗,抿抿嘴,这样的事不算稀奇,“贵易友,富易妻。”她在林家在王府里听的多了,便是丫鬟和小厮里也有那想攀高枝的,弃了原本相好的姑娘,去攀那一等丫鬟的,只为在主母面前博个好前程。只是这男方家也缺德了些,为了退亲竟想出这样的借口,生生毁了姑娘的名声,此后这姑娘便是再嫁也很难找到如意的人家了,也有相似情况的姑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自尽或是出家的,名声对女孩来说比命都重要,怎么能为了自家的前途就生生毁了人家的名声,可见这男方家也是自私自利,凉薄寡恩之徒,没有嫁进去,未尝不是幸运。

贞娘叹了口气:“若相看成了,这李家姑娘就是你嫂子了,你要 好好待她才是。”

☆、第九章

翠姐见贞娘一副大人口吻,也装出些端庄来道:“那是自然,这李家姑娘如真是个好姑娘,我自然是要好好待她。”

贞娘笑道:“你这样的小姑,原也是她的福气呢。只是不知道你那雉鸡牡丹绣的如何了?”

一说到绣,翠姐的脸就垮了下去:“别提这个,提起来就烦,我师傅总是说我少了天赋,让我耐下性子来,贞娘,你都不知道整天在家里坐着,对着绣图实在无趣,我宁愿跟三哥下地,都比这样强。”

贞娘笑了,这真是各人有各人的缘法,翠姐农活干的巧,家事、厨艺也都很好,只有这刺绣始终不得其法。

贞娘剪好番椒,又将花生、姜和蒜都切成细末,在锅里放上油,将豆豉、蒜末、姜末倒进去翻炒,一会就出了香味,又将花生碎、番椒碎、盐、芝麻、五香粉、白糖放进去炒匀,炒了一会再倒些酱油,煮开,等到番椒酱里冒出咕嘟咕嘟的气泡来就完成了。舀起一勺来尝尝,又香又辣,味道十分可口。贞娘满意的点点头,用碗盛了一碗给翠姐带回去,并且告诉她这辣酱可以用来抹在馒头上吃,也可以当咸菜吃,很下饭。

翠姐用手指点了一点放在嘴里,被辣的直吸气,吧嗒下嘴说味道很特别,欢天喜地的走了。

晚上杜氏回来见女儿做得热气腾腾的饭菜,心里又是安慰又是心酸,贞娘忙安慰杜氏:“娘,我做好了辣酱,您瞧。”她将大部分辣酱都装进了一个大坛子里,放在厨房靠近门边的阴凉角落里,在一个盆子里留了些,她舀了一碗端上炕桌,桌上已经摆了一大盆热腾腾的白菜炖土豆。红彤彤的辣酱一上桌,纯哥儿立刻欢呼起来,这些日子跟姐姐长吃辣的,让他很快适应了这种刺激的味道,少少的挑了些辣酱放在馒头上,狠狠地咬了一口,那股咸滋滋的辣味就弥漫在口腔里,因为多了芝麻油和白糖,这种辣味并不太过刺激反而多了鲜和香味,让人欲罢不能。

杜氏吃了几口蘸了辣酱的馒头,满意的笑道:“贞儿,这辣酱果然好吃,明儿给你舅舅送去些,他今天还说起来这辣酱来,惦记着呢!”许怀安也尝了尝,点头称是:“给我也拿上一点,给学堂里的先生们都尝尝。”

贞娘见自己的手艺被父母认可,十分开心,忙点头答应了。又道:“娘,这天也冷了,买馒头的人少了,咱明儿在舅舅那里支上灶,炖些热汤,放上些辣酱,跟着馒头一起卖,又暖和又好吃,那些买馒头的人都是些干苦力的,咱卖两个钱一碗,肯定好卖。”

杜氏看看丈夫,许怀安思忖了一下道:“这汤用什么煮呢?煮肉汤是最好,可这俩个钱一碗咱就得赔,煮菜汤,能有人吃吗?”

贞娘胸有成竹的道:“这个我想过了,我跟那卖肉的老板商量一下,让他每日把卖剩下的大骨头留给咱们,用来煮汤最好不过了,几根大骨可以炖一大锅汤,放些白菜土豆进去,又好吃又有肉味,再放些辣酱进去,本钱便宜,咱也能卖上价。”

许怀安听了笑道:“你这孩子,鬼主意真多,这个主意好,只是你娘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吧?要不我去帮忙?”

贞娘忙摇头:“爹,你身子不好,还是我去吧,加上有石头哥哥搭把手,能行,你帮忙带纯哥儿吧,学堂要是不忙你就带着他去,正好让他学点字,省的老跟个野小子似的,就知道玩。”

纯哥儿立刻从碗里抬起脑袋来抗议:“我不是野小子,我会三字经。”

贞娘笑道:“是吗,你啥时候会的,说来我听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纯哥儿摇头晃脑背了几句,卡住了,挠挠脑袋,瞪着大眼睛道:“然后是啥来的?爹,我忘了!”他有些不好意思,也有些沮丧,表情十分复杂,看的几个人哈哈大笑。

一家人准备了几日,杜氏把这主意跟哥哥商量了一下,杜大壮十分赞同,把辣酱分给伙计和朋友们尝了,得到了一致好评,杜大壮十分得意,让杜石头帮着姑姑把铺子里的灶整理了一下,又买了些柴火,铺子里剩下的木头废料也给了杜氏,留着生火用。

老天爷偏帮许家似的,第六天上居然下了一场大雪,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天气一下冷了下来。

杜氏和贞娘寅时就到了铺子上,杜石头帮着生火将锅放在灶上,贞娘站在小杌子上,将焯过的骨头放进去,拿了舅舅的土烧酒倒了一些进去,杜石头看了就皱皱眉,贞娘笑道:“这个去腥气,告诉舅舅,等赚了钱,我给他买上好的汾酒喝。”石头挑挑眉,没吭声,继续拉风箱,炉火红亮的光映在他脸上,看上去很健康。

贞娘将骨头炖上,又去削土豆皮,扒白菜帮,杜氏将馒头放进笸箩里,用白色棉被盖好,放在灶边热着,将辣酱盛进盆子里,一面笑着跟石头说:“你一大早就来帮忙,还没吃饭吧?一会汤好了你先喝,吃上几个馒头,大小伙子得吃饱饭才有劲干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页  当前第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15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后悔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