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姝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一页小皇书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03 KB   上传时间:2015-09-29 21:53:55

  华归不悦,皱起眉头,“说什么呢?”

  “好困……”小妾打了个呵欠,接着酒醉蒙混过去,伏在他的膝盖上再次闭目养神。

  华归有一搭没一搭地轻抚小妾秀发,心想:幸好衙差今天着官服,要不然,自报家门就显得刻意逢迎了。只是那女子作汉人打扮,长发似墨,怎么长了双绿色的眼睛?应不是中原之人。不知是何身份,出手竟如此阔绰。

  华氏生辰那天,华归在东凌县有名的酒楼里定了十桌,又请了个戏班子,热热闹闹玩了一天。晚间拆封众人贺礼,估算成现银,再减去宴会花销,进账少说也有六七百两。

  华氏心花怒放道:“可惜一年只能过一个生辰。”

  小妾笑说道:“娘,你的生辰过去,还有相公的嘛!相公的过去了,还有大姐的。”说完,神色黯淡了下来,可惜自己是个妾室,就算过生辰也摆不上台面。

  华氏知道她的心思,拍拍她的手,送了枝三两重的金簪塞她手里,“好孩子,你真是娘的贴心小棉袄。”

  距离太守母亲生辰已三个月有余,太守府无丁点消息传来,眼看这六年之期就快尽头了,华归心里焦急,几次三番上郡城求见太守大人,都被衙差以各种理由打发出来。

  华归不知何处出了错,让太守大人连见自己一面都不愿,于是拐弯找到郡府衙门的师爷,求他指点一二。

  师爷收了银子,摇头叹气,道:“华大人,您还是早作打算把。”

  华归大惊,“怎么会?”

  师爷见他确实被蒙在鼓里,干脆实话实说道:“千不该万不该,你怎么送了个赃物给老夫人?”

  “什么赃物?”华归想起了华胜,急忙解释道,“这是本人小妾花重金从别人手中购得的,怎么能称之为‘赃物’?”

  师爷道:“个中曲折,在下不知。只知道三个月前,太守府来了位女客,老夫人戴着您送给她的华胜接客,那客人看见此物,认出是她在客栈失窃的首饰,当时向官府报了案,官府那里还存着华胜样子的图纸。”

  “定是误会。”华归吓得冷汗直冒,对着师爷连连作揖,请师爷通融,让他能够见见太守大人,当面说清此事。

  师爷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华老弟啊,不是老哥我说你,这事你确实做得鲁莽了,送给别人的东西过于草率,不问来由。你想想老夫人何等尊贵的人,竟被人当面说她头上戴的东西是赃物,你让太守大人作何感想?”

  华归抬头擦冷汗,咬牙又从荷包里掏出一百银票,恳求道:“此事是小弟不对,错在不知情,错在轻信妇道人家,还请老哥您代为美言几句,好让小弟我有机会到大人和老夫人面前负荆请罪,闯出大祸,便是责罚小弟一百棍,都是应该的。”

  师爷推了钱不要,叹气道:“不是老哥我不帮你,只是老夫人现在还在病床上躺着呢,想起这件事就胸口疼,要是你再往前凑,岂不是让她病上加病?太守大人更不必说了。小弟啊,听哥一句劝,不要没趣讨趣,老老实实在你东凌县衙门里待着,朝廷清明,吏部慧眼,对你的前程会自有判断的。”

  听师爷这么说,华归便知此事没戏了,太守早就把奏折递上去了,可能还写了对他不利的言论,这下,他可能连东凌县都待不了了。

  从师爷家里出来,华归面如死灰,脚下错了一步,跌坐在台阶上,久久起不了身。

  胡喜

  傍晚,朝廷来了几份公文,事已至此,华归对公务上的事情也不太用心,无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可是回到家就要面对一团愁云惨雾,尤其小妾知道自己做错事之后,一看见他就刻意贴上来小心讨好,令他烦不胜烦,衙门反而成了避难之所。

  批完公文出来,已近子时,华归想起宋嫂酒垆要到下半夜才打烊,于是打算踱步过去买壶酒,那里的桂花酿甚好,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趁着现在还在这里,多喝一些。

  出了衙门,正月上中天,繁星遍点,此刻慢慢地过去,打上酒,再慢慢地回来,想必她们都已熟睡,侥幸能等几分清静,此等清辉月夜天,最适合独饮。

  依稀间,听见几声猫叫,华归转头看了下,发觉不是猫叫,而是有人在学猫叫。

  那女子也看见了华归,直起腰,询问道:“大人,您有看见我的猫吗?”

  月光虽明,但照不清前头那女子相貌,但听这声音是熟悉的,拗口的声调配上沙哑的声音,是前些天车子陷入泥潭的女子无疑。

  夜风中,又闻到那说不清道不明的香气,鬼使神差般,华归停下脚步,问道:“你的猫儿长什么样?”

  女子走近,腰肢款摆,走路的时候落地无声。华归第一次发觉:原来可以平视着和一个女子说话。

  “她是个女孩,白毛,蓝眼睛,长得很漂亮。”女子说道。

  华归与她一同寻找,一边翻找角落,一边问道:“姑娘不似中土人士。”

  女子一边“喵喵”地叫唤,一边回答道:“我家乡离这里很远,你们称那边为罗刹,但是我母亲是这里的。”

  两人找了一小会儿,连根猫都没找到,华归思索道:“这么漫无目的的,也不是办法。”

  女子也停下来,求助地看着华归,“那怎么办?我们初来乍到,小姑娘不认识路,她很娇气的,不能流落在外头。”小姑娘是女子给她爱猫取的名字。

  “猫狗的嗅觉很灵。”华归问道,“你的小姑娘喜欢吃什么?”

  “小鱼干!”女子笑说道,面颊上的两个梨涡深陷,娇憨可人。

  华归道:“我还以为它喜欢吃老鼠。”

  “呀!”女子皱起鼻子,嫌弃道,“多脏啊!小姑娘很爱干净的。”

  华归失笑,让女子在外面等一下,他折返回衙门。晚间在书房批示公文时,当值的两个衙差在外头喝酒,华归闻见他们的下酒菜就是小鱼干。

  才进门,便听见猫叫。就着月光,华归看见一团雪白从石桌上跳下来,忙快跑几步捏住它脖子,这只叫小姑娘的猫儿便一动不动趴在地上。

  华归抓着猫儿的脖子提起来,单手抱住,不提防它竟然挣扎起来。华归痛得“嘶”了声,曲起胳膊将猫儿抱好,低头去看自己手背,血淋淋的三道口子。

  女子等在衙门口,看见华归抱着小姑娘出来,忙迎上去。这么高的女孩,开心的时候还会跳几下,显得有几分憨气。

  女子就着华归的胳膊摸了下猫头,它便安分了,细细叫了一声,尾巴左晃右晃,像是撒娇。

  华归松了手,女子一手接过小姑娘抱在怀里,一手顺捋猫毛,看见华归动了下胳膊,于是顺着他的视线看下去,才发现他受伤了,忙不迭地道歉:“对不起,小姑娘的脾气不好。”说着从腰间解下帕子,按在他的手背,碧莹莹的眼睛里写着担心,“很痛吧?”

  华归不介意地笑笑,“小事。”

  女子曲起食指轻叩小姑娘脑袋,软哝哝责怪道:“让你不听话,到处跑,还伤人!”

  小姑娘眯了眯眼睛,轻轻咽呜一声,闭起眼睛怡然地睡起了觉。

  两人立在台阶上,华归无话找话,也伸手摸了下猫儿,问道:“这猫很特别。”

  女子自豪道:“是波斯的品种。前年,波斯国使……嗯……”女子停顿了下,笑道,“一个商人来我们罗刹国生意,将小姑娘卖给了我,小姑娘很漂亮的。”

  月光下,女子笑容狡黠,绿莹莹的眼睛似能发出光来。比起小姑娘,华归觉得她更像只猫儿。

  第二次见面,算是熟人了,却人家名字都不知道,华归刚想开口问一问,看见女子的侍女找过来,请女子回去安置。

  女子“嗯”了声,提起裙摆下台阶,脚步轻盈得似只蝴蝶,飘到侍女身边。

  华归听见侍女叽里咕噜地和她说话,她也叽里咕噜回答,声音不轻,却一句也听不懂,想必这就是罗刹话了。

  看着两人相扶远去,华归紧跟了一步,想要求教女子芳名,但转念想到自己很快就要远离此地,便是知道又能如何,世情如浮云,离恨空长流。

  似心有灵犀一般,女子竟然回头了,盈盈笑说道:“我的汉名随母姓胡,单名一个喜字。”

  胡喜……胡喜……华归放在嘴边默默诵念。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东凌文人学士们在兰溪边设诗会,邀华归作判官先生,听说诗会发起者出手阔错,单他出席的谢银就有一百两。要是放在往常,华归是不愿与他们这帮布衣为伍的,想着在东凌县也没几天待头了,今后不知会被发配到哪个穷乡僻壤,银子能拿一些自然要多拿一些,遂也答应了。

  诗会那天,华归踩着时辰来到兰溪,发现大家都已经在了,于是满意地点点头,上前与相熟的打招呼。众学子簇拥着他来到首座,一女子从位置上站起身,绿如湖水的眼睛静静看着他,但笑不语,不是胡喜是哪个?

  华归与她点头笑笑,算是打了招呼。

  左手边是苏家绣庄的二公子,胡喜在他的右手边,华归在中间首席落座,诗会便算是开始了。

  胡喜轻提裙摆,自位置里出来,站到中央,高声笑说道:“小女子仰慕中土文化,从罗刹过而来,为的是能多结交中土的有才之士。东凌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出了多位学者,小女子钦佩得紧,遂在此做东开设诗会,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她的中土话并不熟练,说些短句子还好,换上长句子便露出了马脚,在座有不识相的女子,偷偷掩唇取笑。

  胡喜倒是一点不在乎,环视一圈众人,声量不改,继续说道:“小女子才疏学浅,不会作诗,南齐有位才女叫苏小小,小女子倾慕她的潇洒风流,现便以她为砖,希望引出大家的锦绣诗作。”胡喜转头看了眼溪边的亭亭玉荷,轻动红唇吟道:“芙蓉面,满湖边,无奈任人摘,切莫断我莲。”

  胡喜回到原位,在座的学子蠢蠢欲试,一个大汉走近她身边,附耳与她轻声说话。

  之前未注意,现在距离得近,华归发现这个大汉长得五大三粗,金发碧眼,皮肤比面团还白,是十足十的异域人。

  大汉说话声音虽小,但依稀能够听清一两句。苏家二公子早年四处游学,在北地待过一段时间,跟着在北地做生意的罗刹人学过几句罗刹语,于是探头低声与华归翻译道:“小姑娘不见了……他……”苏家二公子愣了一下,自言自语道,“他竟然称呼她为‘公主’……”

  华归也被震住了,惊讶地转头往右边看去,见胡喜对自己点头微笑,忙回过神,报以一笑。

  胡喜自位置上起身,坦言自己有要事要办,暂离开一会儿,请大家务必尽兴。说完,便带着大汉匆匆走了。

  胡喜有钱,请来作陪的姑娘皆是当地秦楼楚馆的头牌,文人本就喜欢攀比,有美貌女子在场,灵感便如泉涌,你一言,我一语,我起首语,你对联句,喜悦气氛渲染得兰溪水沿着曲曲折折的水道流得更加欢畅。

  华归失了兴致,觉得索然无味,遂借故离场了。

  试探

  东凌县的人都知道,县官大人近期改脾气了,能够放下架子与民同乐,遂无论红白喜事要请他过去充充场面,谢礼自然是少不了的,少则十几,多则二三十,华氏这几日数钱数得手软,看见谁都乐呵呵的。

  这一日,城中有位富绅新添孙子,放在松月楼办酒,也邀请华归过去喝酒,谢银一早封好和着请帖一道送过来,华氏收了银子,华归自然要过去坐一坐。富绅知道知县老爷素来的习惯,那位姨奶奶能说会道,知县老爷走哪都喜欢带着她,因此请帖上写了两个人的名字,除了华归之外,还有小妾。

  小妾知道华归还在恼她,遂知趣不往上凑,华归也乐得轻松自在,到了宴会那天,在家里写好祝福诗用红纸包好,带上去赴宴,连礼物也省了,无本多利。

  松月楼共有三层,一楼大堂,二楼雅间,三楼才是富绅设宴的地点。小二毕恭毕敬引着他走楼梯,隐约间,总觉得四周有什么熟悉的东西萦绕不去。

  到二楼的时候,无意间一转头,华归看见对面厢房刚要关门,关门之人正是苏家的二公子。

  苏家二公子也看见了他,点头笑笑算是打过招呼,合上两扇房门。华归心念一动,问身旁的小二:“苏二公子请了什么人?”

  小二笑:“小的不知道,只知道是个女的,眼睛很奇怪,是绿的。”

  这个苏二公子,早年仗着家里有钱,正正经经的四书五经不去读,反而效仿前人游什么学,回来之后涨了名声,被众人称之为“才子”,却做出一副不屑功名的样子,连科举都不参加。在华归看来,哪里是不屑,分明是不敢。现下不过听了胡喜侍从的一句话,便认定了她是公主无疑,还着急忙慌地贴上去示殷勤,真是蠢笨至极。

  华归面露不屑之色,撩起下摆继续上楼。

  参加这种场合不过露个面,说上吉祥话,再同主人家喝杯酒,便可脱身。但是今日不同往日,华归在位置上坐下,拿起筷子吃起酒菜。在座的宾客见机会难得,一个接一个过来敬酒,好在华归游走官场多年,早就练就了千杯不醉。

  酒席过完,华归算好时辰告辞,主人家高兴,又偷偷塞给他一封颇有份量的红包,华归不动声色放入袖兜中。

  下到二楼,却见那个厢房门没开,华归背了手,在走廊上踱步,碰见人来,便就近走进一间空厢房。

  约莫过了一盏茶功夫,总算等到对面门开,苏二公子首先出来,然后侧身引出个高身纤的女子,正是胡喜。

  胡喜看见华归,高兴地走近几步,笑道:“大人也在此,好巧呀。”

  华归点点头,面无表情道:“朋友相邀,来喝杯酒。”

  苏二公子面有不喜:哪里是巧,分明是这个姓华的守在这里的。因见华归目光扫来,连忙换上一副笑脸。

  胡喜解释道:“苏二公子说这里的松鼠桂鱼很好吃,邀我过来尝尝。”

  华归不轻不重“嗯”了一声,语调平淡道:“东凌县名吃最多,听风水榭的荷叶粉蒸肉,知味阁的蟹黄豆腐,藕花巷的桂花糖藕,德宝斋的兰溪三白,金玉楼的翡翠虾斗,都是这里最正宗的菜式。”

  胡喜跟着一样一样地数,遗憾道:“其他的都吃过了,还剩下桂花糖藕没尝过。”转头笑谢苏二公子,“多亏认识苏公子,要不然我人生地不熟的,哪里会吃到这么多好东西。”

  胡喜和华归在前头慢慢地走,楼梯窄小,苏二公子被落在后面,听着他们两人讲话,本藏在肚子里嘀咕的,见胡喜回头和自己说话,正好楼梯走完了,忙快走一步与他们追平,答应道:“只要胡姑娘愿意赏脸,苏某愿意再次奉陪。”

  华归问道:“姑娘欲往何处?”

  胡喜回头,答道:“我要去云萃斋取簪子。”

  华归道:“倒是与县衙顺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