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州录_分节阅读_第23节
小说作者:南十字星2019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07 KB   上传时间:2024-03-15 15:15:45

  承麟不再理会妻子,夺门而出,径直入宫去寻妹妹,一头撞见躲避不及的凝光,笑道:“匆匆忙忙的往哪里去?雪人忒不厚道,怎么总藏着你不让我见。”凝光哪禁得住他这一句,心砰砰乱跳,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承麟笑了笑,转身走进阁中。完颜宁迎上来笑道:“兄长来得不巧了,我正要去济国公府呢。”承麟笑道:“去看公府的墙?”完颜宁莞尔称是。承麟笑道:“那你可别后悔,我今天是带了宝贝来的。”边说边从怀中取出书信。完颜宁摆手笑道:“我不看了,快给周娘子吧……咦?”眼角余光瞥见信封上写着广平郡王台启,便接过来拆看,读了几行,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来。

  承麟一直觑着她,俟她读到最后转疑为喜,抚掌笑道:“我就猜到,他那段狗屁不通的话另有玄机,果然是写给你的悄悄话。”完颜宁微笑不语,过了片刻,抬头道:“这是他的回信?”承麟知她极难糊弄,含混地点点头,完颜宁蹙眉道:“既是回信,怎不写给周娘子?他行事光明磊落,越是放下了,越会分说清楚,怎的于周娘子的情意一个字都没回答?”承麟不敢在她面前信口开河,只推说不知,完颜宁沉默地看了他片刻,最终叹息道:“兄长,就算周娘子站在他面前,就算我肯答应,他也不会回头的,你这样做又何必呢?”承麟扭过头正色道:“你不懂。哪个男人不偷腥?姑父当年何尝不爱重姑母?可一样禁不住戴娘子投怀送抱!你说陈和尚放下了,可他明明还待周娘子那么好……”

  “他待谁不好呢?”完颜宁仍是叹息,“他为人本就如此啊。你现在害他平白担着负心薄情的骂名,我怎能心安?”承麟强笑道:“你别怕,凡事有哥哥在。周氏弃他在先,有什么可怨?等我把她送回江南,此事再无人提起了。”完颜宁见爱郎在信中明明白白地嘱托承麟照料故友,显是毫无杂思绮念,也并不怨怪云舟另结新欢,敛容正色道:“不,你把诗笺还给良佐。”

  承麟与她僵持片刻,苦笑道:“罢了,都依你。不过那张诗笺我弄丢了,实在还不出来。”原来那日他将诗笺随手夹在书中,与杜蓁一同回房,过后再回来找时翻遍了书房仍找不着。他怕被杜蓁得知,也不敢太声张,自己在府里寻了一圈未果,只得作罢。

  完颜宁淡淡道:“那有何难。”说罢走到书桌前振管直下,鸾跂鸿惊,顷刻间默录已成,将衍波笺递给承麟,福了一福,头也不回地出去了。

  她带着流风来到济国公府,一径拜望仆散宁寿,寒暄数语,茶到二注时,微笑道:“公爷晚年时,都是二叔尽孝在侧,晚辈想求教二叔,公爷生前可有个姓李的部将?”仆散宁寿有些意外,思索片刻,沉吟道:“先父的部僚臣都认得,似乎没有姓李的。”完颜宁想了想,又问:“二叔认得完颜乞哥、完颜斜烈么?”仆散宁寿笑道:“认得,先父生前很看重这对父子,怎么啦?”完颜宁忙问:“那二叔可曾听说他们父子与人结怨?”仆散宁寿越发奇怪,摇头道:“没听到过。”完颜宁也不气馁,微笑着谢过仆散宁寿,又转道:“我曾听姑母说过,建造这座宅院时,东外墙有些破绽,不知二叔可知道?”仆散宁寿诧异地道:“从未听大嫂说起过啊,是什么破绽?”完颜宁道:“晚辈也不甚清楚,二叔若不介意,咱们同去看看?”仆散宁寿自然答应,叫上几名侍从,一同往东边查看。

  二人仔细勘来,东院夹道两边墙壁倒无异常,墙角堆着许多杂物,约有人许高。完颜宁想了想,命人搬走杂物,果见其后藏着两个狗洞,完颜宁蹲下身凑近了一看,那洞虽开得低,直径却有尺余,足够身材细瘦的成年男子穿过,且砖块上苔痕七零八落,心中顿时有了谱,对仆散宁寿将疑虑大致说了,仆散宁寿吃了一惊,立即命人将狗洞封死,又命家院加紧护卫。

  完颜宁别过仆散宁寿,往小院去寻纨纨,纨纨正在做针线,听闻完颜宁到访,慌忙将手里的活计往漆箩里一塞,起身迎了出来。流风眼尖,又与纨纨相熟,没多想就打趣道:“大姑娘在偷偷绣嫁妆!”谁知纨纨吓得小脸煞白,完颜宁倒被她这副样子唬了一跳,搂着她柔声哄道:“纨纨别怕,流风瞎说的,没有旁人听见,不怕不怕。”

  纨纨缓了缓神,勉强笑道:“宁姐姐,你从我叔父那里来?”完颜宁因事有进展,心情甚佳,挽着她笑道:“是啊,你猜我找他做什么?”纨纨笑道:“这可猜不出来。”完颜宁咯咯笑道:“我带他去封了两个狗洞!”

  纨纨猛地一颤,脸涨得通红,转瞬又变作苍白,娇小的身子轻晃了两晃,咕咚一声,晕倒在地。完颜宁和流风忙抱住她,流风待要唤人,却被完颜宁喝止,只见她若有所思地蹙眉低道:“先别声张,你帮我把她抱到榻上。”

  过了一刻,纨纨悠悠醒转,睁眼一看,房中寂寂无声,完颜宁独自坐在床边守着自己,目光幽深,似要窥进自己心里去,又似早已全然知晓,不由得慌了神,坐起来呜咽道:“宁姐姐……”

  完颜宁面无表情,沉默良久,最终叹了一声,淡淡道:“我受姑父姑母临终所托,一直当你亲姊妹一般,总是盼着你能平安喜乐,将来顺顺当当地嫁个良人,我一桩心事才算了了。你现在一日大过一日,有心事不愿告诉我也寻常,可你总该明白,事有轻重缓急,公道天理、社稷苍生在最上,对吗?”纨纨流着泪点点头,完颜宁又正色道:“无论为了什么原因,构陷忠良之事绝非君子所为,你爹爹当年无辜被害,至今仍未昭雪,有人磨刀霍霍,又要向他的好友下手,我真想不到,你竟会是那个为虎作伥之人。”

  纨纨哭得抬不起头来,拉着她的手泣道:“宁姐姐,我没有……我对不起你,我那时候不知道他陷害将军……”完颜宁淡淡道:“从前不知道,那日郊祭之后也知道了。”纨纨哭道:“是,自那之后我便同他分说清楚了,从此一刀两断。前几日,他又来寻我,说他已想清楚了,决意痛改前非,再不理会什么金人宋人……”

  完颜宁蹙眉道:“你从头慢慢说,他究竟是谁?”纨纨拭泪道:“他是青州人,与我娘可以算作半个同乡,他家中世代为官,高叔祖是易安居士的父亲李格非,靖康之后家道中落了。”完颜宁暗哂:“连家谱都告诉你了,难怪你以为他心诚。”纨纨又接着哭道:“贞祐二年,我爹去山东征讨红袄军,围剿之时将他一家人全杀了。”完颜宁奇道:“姑父在山东解救了几万无辜百姓,你娘也是他救下的,为何会杀他全家?”纨纨哭道:“红袄军的头领李全,和他父亲认了亲,一家人都搭进去了。爹爹讨贼,向来是责其首而宽其从,所以……”完颜宁点头道:“原来如此。姑父不杀幼童,所以他成了漏网之鱼,对么?”纨纨点头称是,继续道:“他成了孤儿,颠沛流离,衣食无着,有时讨到点粥水,有时吃草根树叶,有时偷些东西,就这样活了下来。”完颜宁心道:“难怪这厮如此狡猾,原来是这样长大的。”纨纨又道:“他恨极了我爹,一心想要报复,后来我爹被害,他失去了目标,本打算安稳度日的,谁知竟被签了军。”完颜宁蹙眉道:“他那时才几岁?”纨纨道:“十岁。朝廷签军,上至花甲老人,下至黄口小儿,一概不论的。”完颜宁叹了一声,示意她继续,纨纨又道:“他本就恨极了金军,而且方城军中乌烟瘴气,人人媚上压下,他无依无靠,年纪又小,被欺负得狠了。直到正大三年,将军他们到了方城,军中才清明起来,他本来也很敬佩将军,可是有一日听到将军和元好问元大才子在议论,说是要为我爹爹洗雪沉冤,他这才知道,将军原来是我爹的故交好友。”完颜宁冷笑道:“所以他就迁怒于将军,要叫你爹连一个朋友也不剩,永远没了指望?”纨纨颤声道:“不止如此,他还要金国再失良将,好早些破灭……”

  完颜宁大怒,站起身厉声喝道:“仆散宜嘉,他日九泉之下,你有何面目见你父亲?!”纨纨大哭道:“我不知道,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这些的……遇到他的时候,他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完颜宁冷道:“你住在济国公府,他会不知道你是谁?”纨纨泣道:“他当真不知,我那时想爹娘了,从狗洞里爬出去,在街上遇到他……我和他都是一夜间成了孤儿,同病相怜……他送我去东郊,直到看见我爹的墓碑,才知道我的身份……”完颜宁悚然一惊,荒郊野外、仇人之女,想来都后怕,情不自禁地拉住了纨纨的手,纨纨扑到她怀中,低泣道:“他什么也没说,一直对着我爹的坟茔发愣,后来又送了我回家,然后……”完颜宁接口道:“然后就时常钻狗洞与你私会。那日在东郊,他也不是跟踪将军,而是怕你过哀,放心不下。”纨纨既羞且愧,低道:“后来姐姐跟我说了他陷害将军的事,我便去质问他,他这才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宁姐姐,我敬爱爹爹之心,天地可鉴,自然不能再与他往来,所以自那时起,便与他再无瓜葛了。”

  完颜宁点点头,沉吟道:“这是去年春天的事了,一年之后,他又来找你,说自己决意放弃门户之见,所以你又与他和好了,是么?”不料纨纨却轻轻摇了摇头,低道:“不,他虽不再加害将军,但心里还恨着我爹,我岂能与他和好?”完颜宁没想到她这样明断,心里顿感欣慰,释然道:“幸亏你没相信,他都是骗你的。”说着将云舟之事大致告诉了她,又道:“他曾在东郊见过我与将军,现在引着周娘子去寻呼敦哥哥,就是要让我们兄妹与将军反目。”

  纨纨蹙眉含泪,楚楚可怜,神色间却不尽柔怯,反带着几分坚定之色,低声道:“爹爹讨贼安民,俯仰无愧,完颜将军磊落坦荡,更是我娘的救命恩人,姐姐放心,我仆散宜嘉就算终身不嫁,也绝不会和陷害忠良之人厮混在一起。”

  -

  承麟回到府中,也顾不得哄回杜蓁,先扎到书房里给完颜彝写信,说上回周氏原诗佚失,这次附录补上,并将诗重抄了一遍,眼看日色将晚,便将信封了起来,只待明日一早再让家仆送去陕西。

  做完这一切,他对着完颜宁秀逸的字迹怔怔出了会神,又想到那张遗失的诗笺,心里仍觉不甘,又翻箱倒柜地找起来,那诗笺却如泥牛入海,一点踪迹都未留下。

  他颓然回到桌前,一屁股坐下来,眼角余光倦怠地扫过桌面,忽然惊得大叫一声,一跃而起。门外侍从听见叫喊,忙跑了进来,只见王爷一副见了鬼的惊恐表情,颤声问:“谁?!方才谁进来过?!”侍从们面面相觑,都说无人来过。

  承麟腿都软了,他向来不信鬼神,可此事做贼心虚,又接二连三地碰到异象,不由得他不信。侍从们又问发生何事,承麟喘息着指着桌案,却说不出话来——

  他原本放在案上的、完颜宁默录的那张诗笺,也一样悄无声息地不翼而飞了。



第56章 相期晚岁(十)露迹

  杜蓁眼见承麟甩头而去,眼泪怔怔而落,哭了一会儿,又想起云舟之事,犟脾气发作,明知丈夫不喜,却偏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她也不会套话,单刀直入地问出疑惑,云舟却低头不答,被问得急了,便淡淡道:“章台柳枝,岂容自主,王妃不要费心了。”杜蓁急道:“你不肯吐露实情,将军以为你弃他负他,自然也不愿以诚相待。”云舟惨然一笑,心忖道:“他收到我的信,却连一个字都不愿回给我,难道我还要向他乞怜么?”

  杜蓁追问无果,垂头丧气地回到房中,想到丈夫,又是一阵伤心。

  忽然一只柔软的小手伸过来,轻轻擦去她脸上泪滴,徽儿扑闪着清澈的大眼睛,甜甜地往她怀里拱:“阿娘不要哭了,我请姑姑帮您出出气,好不好?”杜蓁搂着儿子柔声哄逗,说自己没事,徽儿笑道:“阿娘,您带我去找姑姑好不好?我有功课要问。”徽儿自去年起,一直由完颜宁教授读书,杜蓁爱怜地捏了捏他的小鼻子,笑道:“你要问什么?”徽儿神秘兮兮地笑了笑,低声道:“我想问问姑姑,章台柳是什么典故。”

  杜蓁一怔,微微责备道:“你方才偷听我和周孃孃说话了?”徽儿摇头否认,杜蓁以为儿子撒谎,不悦道:“那你从哪里听来这话?”徽儿解释说是诗中读到。杜蓁越发气恼,正色道:“胡说!姑姑怎会给你读这种诗?!你小小年纪惯会撒谎,连阿娘也骗!”徽儿见母亲动了真怒,不免有些害怕,委屈地撅了撅小嘴,细声细气地道:“不是姑姑给我读的,是我从爹爹书房里找来的。”

  杜蓁闻言松了一口气,想到丈夫风流倜傥,书房里有些艳词原不足为奇,哄道:“这种诗不好,别理了,你只读姑姑教你的那些。”徽儿睁大了黑白分明的眼睛,笑吟吟地道:“阿娘,姑姑也抄这首诗呢,所以我才想去问问她。”

  杜蓁满头云雾,皱眉道:“你姑姑是个正经女孩儿,怎么会……”她忽然想到,或许是承麟将云舟之事告诉了妹妹,完颜宁有感而发,情不自禁地写下诗句,又转而想到,说不定完颜宁并不敌视云舟,她真正的态度就藏在诗里,便抱起儿子,认真地问:“徽儿,你还记得原文吗?”徽儿眨眨眼,笑道:“记得呀,姑姑抄过的诗,我都背熟了呢。”杜蓁大喜,忙叫儿子写下来,可徽儿却有几个字只会认不会写,见母亲皱起眉头,便笑嘻嘻地从怀中掏出一张诗笺:“阿娘别急,我有姑姑手抄的,给你看!”

  杜蓁喜出望外,接过一看,果然是完颜宁秀逸的字迹,可文义却看不大懂。徽儿向母亲解释了子规啼月、庄生梦蝶,又述说了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典故,皱着可爱的小鼻子说道:“就这句章台折柳藏破镜,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杜蓁犹豫片刻,终于把心一横,咬牙道:“徽儿乖,这诗借阿娘用一下,马上还你,好不好?”

  -

  云舟诧异地接过诗笺,打开一看,明明是自己密封了寄给完颜彝的诗,字迹却是另一个人的,登时愣在了当场。杜蓁小心地问:“周妹妹,这诗是什么意思啊?”云舟回过神,疑窦丛生地反问道:“这张诗笺何人所写?王妃又从何处得来?”杜蓁有些尴尬,这些日子以来,她并未提起过完颜宁的存在,只能含糊地道:“是……徽儿的姑姑。”云舟越发惊讶:“郡主?她抄这首诗做什么?”

  杜蓁有口难言,若说出完颜彝与小妹的情/事,势必对她打击更甚,只能张口结舌地干站着,神色局促而窘迫。云舟蹙眉看了她片刻,叹了一声,淡淡道:“罢了,不重要了。”万念俱灰地将纸张递回给杜蓁,轻描淡写地道:“这是我的诗,不知郡主从何处听来,我也不想知道了,随便大家取乐吧。”

  杜蓁大吃一惊:“这是你的诗?!那……那她为何要抄录?”她百思不得其解,命侍女叫来徽儿,当着云舟的面亲自问他。

  不多时,徽儿蹦蹦跳跳地走来,向母亲拜了一拜,又笑眯眯地唤了声“周孃孃”,云舟微笑以应,又拈起诗笺问道:“小公子,这张纸,你从何处得来?”

  徽儿笑道:“我从爹爹那里偷来的。”杜蓁一愣:“不是从姑姑那里得来的么?”徽儿笑道:“孩儿没进宫,哪能见着姑姑?这是爹爹带回来的,我一眼就认出了姑姑的笔迹。”云舟问:“公子的姑姑不是这府里的郡主么?”徽儿笑道:“我姑姑是兖国长公主,她住在宫里。”

  云舟点点头,微笑道:“公子,王爷有一位好朋友,是个大将军……”徽儿拍手道:“是!是伯伯!伯伯是定远大将军,将来要教我骑马射箭的!”云舟爱怜地摸摸他的小脑袋,神色愈发温柔,身子慢慢低下去,静静地问:“你的姑姑——兖国长公主,认得这位伯伯吗?”杜蓁心惊胆战却不知所措,只见徽儿嘻嘻一笑,粲然道:“认得呀!伯伯很喜欢姑姑,姑姑也很喜欢伯伯,他们俩总有说不完的话。”杜蓁颓然掩面,心虚地唤:“周妹妹……”云舟应了一声,仍保持着低俯的姿势,柔声问:“小公子,你姑姑,一定很美吧?”徽儿眨眼笑道:“周孃孃也很美呀。不过姑姑爱穿白衫子,爹爹总笑她是雪人。”云舟微微一怔,缓缓点头,轻声道:“宫里,雪人……原来是雪娃娃呀,原来他找到雪娃娃了……”

  她微笑着,慢慢直起腰,抬头看见杜蓁满脸是泪,平静地道:“这些日子,叫王妃左右为难,实在抱歉。”杜蓁惭愧无地,无言以对。云舟又对徽儿道:“这诗不好,从头到尾都是妄语,公子不要读了,也去告诉你姑姑,叫她不必再挂怀了。”徽儿扑闪着大眼睛,犹疑地道:“不好吗?可是还有人抄录呢。”一边说,一边又从怀中取出一张素笺。

  云舟双手抖索起来,一手捧着一张诗笺,两幅字内容一模一样,唯有字迹不同——左边一副是秀逸出尘的王体行书,法意兼备,骨澈神清;右幅却是娟雅的簪花小楷,宛然芳树,穆若清风,正是自己的亲笔信。

  杜蓁也看得呆了,忙问道:“这张纸你又从哪里得来?”徽儿咯咯笑道:“也是从爹爹那里偷来的。”杜蓁如在云里雾里,徽儿见母亲神色焦切,便原原本本地道了出来。

  “我听姑姑说过,她小时候躲起来偷偷看书,从没被教养嬷嬷发现,于是我也学姑姑,躲在爹爹书房里看书,也没被爹爹发现……”徽儿得意地笑道,“有一天,我正在看书,爹爹走了进来写了封信,写完之后拿火折要烧这张纸,这时阿娘来了,爹爹就把纸藏在书里,我等爹爹和阿娘出去之后,偷偷拿出来一看,原来是首七律,里面有些典故我明白,有些却不明白,就自己翻书琢磨,也很好玩。”杜蓁奇道:“你爹要烧这张纸?为什么?”徽儿摇头笑道:“孩儿也不知道。就在今天,爹爹又到书房里写了封信,然后又把一张信笺放在案上,我怕他又要烧了,就趁他翻箱倒柜的时候偷偷转出去看,一看又是这首诗,竟换成了姑姑的字迹,那可不能让他烧了,姑姑的笔墨,我都要留着的!”

  云舟颤抖着看着两张诗笺,忽然笑了,抬头望向初夏澄蓝的天空,不住地点头,像是伤心到了极处,又像是很高兴的样子,徽儿讶然道:“周孃孃,你想明白啦?可我还是不懂,爹爹为什么要烧这诗?”云舟笑了笑,柔声道:“你爹很爱护你姑姑,其实周孃孃也有个哥哥的,他也是这样爱惜我,现在我要回江南去找他了。”徽儿自然没听懂,却乖巧地没有继续追问,而杜蓁却隐约有些明白过来,瞪大眼睛不愿置信地问:“你是说,王爷为了妹妹,没有寄出你的亲笔信?”

  云舟倦怠地摇摇头,劝她不必再费神,杜蓁越想越对劲,完颜彝秉性忠厚,若收到云舟亲笔题诗,怎会只回信给承麟,且无一字回答云舟的情意?她又气又愧,脸上作烧,眼泪滚落下来,咬牙道:“那长公主这张诗笺又是怎么回事?”云舟微微一笑,缓缓道:“长主襟怀磊落,与将军堪称天造地设,一对璧人。”

  杜蓁听她语调惨淡,也不知该如何安慰,愣了半天,咬牙道:“把诗给我,我叫人送去!”云舟无声而笑,温柔地摇摇头,轻轻道:“何必再徒增他烦恼?他待我已经仁至义尽了。”顿了一顿,又叮嘱道:“劳王妃去和王爷说一声,不必送了。”杜蓁擦去腮边泪滴,恨声道:“亏他读了那么多圣贤书,做出的事情却这般……这般……”终是顾念夫妻之情,忍住了“下作”二字未说出口。

  云舟微笑道:“兵不厌诈,王爷家学渊源,青出于蓝。”杜蓁讶然道:“什么?他祖上不是世代读书么?”云舟失笑道:“金人先祖渔猎骑射为生,怎会有读书人?王爷是太宗四子完颜宗弼之后。”杜蓁茫然道:“完颜宗弼是谁?”徽儿笑嘻嘻地抢答:“高祖爷爷是大金忠烈梁王,女真名字叫兀术。”

  杜蓁的心跳停了一拍,耳边嗡嗡直响,呆了半晌,蹲下身艰难地道:“徽儿,你高祖爷爷叫什么?”徽儿清清脆脆地道:“兀术!”杜蓁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她于历史掌故所知有限,金初那群宗字辈的名将也分不清楚,唯独兀术的大名却为每个宋人所知,“岳家军大战金兀术”乃南宋坊间最经久不衰的故事,兀术二字,便是每个宋人的心头刃,代表着半壁江山北望中原的遗憾,代表着绍兴和议的屈愤,代表着搜山检海追赵构的耻辱,代表着风波亭莫须有的仇恨。承麟与她定情之时,指天誓日地保证先祖只是一介书生,从未侵略宋人,谁知真相竟是如此残忍,丈夫何止欺骗云舟,他更是从一开始就欺骗了自己。

  云舟见她面色惨白,扶住她连唤了数声,徽儿也不断地晃着母亲手臂,杜蓁回过神,咬牙道:“周妹妹,烦你帮我看着徽儿,我去去就来!”

  云舟和徽儿拉她不住,只得由她去了,徽儿皱着小脸嘟囔道:“爹爹和阿娘又要吵架了。”云舟点点头:“小公子去劝劝吧。”徽儿嘻嘻笑道:“不用啦,爹爹每次都能把娘哄回来,我见多了。”云舟微笑道:“那你姑姑和伯伯,他们会吵架吗?”徽儿咯咯笑道:“当然不会啦!伯伯一看见姑姑就只会笑……”云舟微笑着,心却像是麻木了一般,既不觉得疼,也不觉得酸,只是沉甸甸的,又空荡荡的,机械地在胸腔里跳动,她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像是从辽远的地方传来,带着点不真实的回音:“小公子,说说你姑姑吧。”

  徽儿向来孺慕完颜宁,这下打开了话匣子,叽里呱啦地述说着姑姑容貌如何清丽绝俗,学问如何宏博精湛,性情如何温柔聪慧,待人又如何仁厚善良,其实完颜宁性情清冷,平日待人接物多是淡淡地,只是对这小侄儿特别慈爱,徽儿哪管这些,一个劲地添油加醋,将她说得美轮美奂,简直如嫦娥下凡、观音显圣一般,云舟只是点头微笑,一开始还觉得两边脸颊酸,后来渐渐地失去了知觉。

  “周孃孃,你哭了?”徽儿忽然发现她脸上的泪痕。“哦,是么?”云舟轻拭了拭脸颊,微笑道,“我没事,我是高兴的。小公子,你姑姑真好,她才像天上的雁儿呢,对不对?”徽儿笑着点头,云舟摸摸他的小脸,柔声道:“小公子,谢谢你告诉我那么多事,周孃孃很感激你。祝你早日长成,将来也娶一个像你姑姑那样的仙女,好么?”徽儿眨眨眼,甜甜地笑:“周孃孃也像仙女!”云舟平静地微笑:“周孃孃只是个仙女面人儿罢了。”徽儿自然听不懂她伤心至极的话,咯咯地笑起来。

  忽然外头乱起来,许多脚步声匆匆奔过,几个仆妇慌里慌张地进来抱起徽儿,颤声道:“王妃自尽了!公子快回去!”

  -

  -

  众人皆知杜蓁后来与云舟回到江南,故并不担心她自尽而死,元好问与驿丞俱是摇头,叹道:“这又何必?小公子都这般大了,还纠缠金人宋人作甚?”回雪却不以为然,嘟着小嘴道:“杜王妃是为了王爷骗她,从前骗她,现在还骗她,这才生气呢!”九娘点点头道:“雪儿说得对,王妃是恨受了骗,倒不是为宋金世仇,后来她还为这个恼了长主。”驿丞咋舌:“这杜娘子气性真大,夫妻吵架和小姑子有什么相干?”元好问叹道:“想来是怪长公主不曾实言相告了。”九娘苦笑道:“还不止如此。王妃从前只听长主叫过仆散姑娘的乳名,后来才晓得她是武肃公的孙女,仆散将军的女儿,一气之下立即与长主断了姑嫂之谊。”顿了一顿,又道:“后来,王妃执意要回江南,长主费了许多工夫才劝下,只是她依旧不肯原谅王爷,定要陪周娘子回临安,长主又劝王爷,只当王妃去散散心,过两个月再接回来,最后王爷点了头,安排车马文牒送王妃和周娘子去了南朝。”回雪睁大一双妙目,好奇地问:“长公主去王府时,和周姑娘见过面么?”九娘微嗔着瞟了女儿一眼,笑道:“小鬼头,净想些什么呢?她们不曾见过,长主去王府时,周娘子从未露面,长主也从未去探访她。不过长主私底下托嘱王妃,叫她想法子劝一劝周娘子,回家后不必和盘托出,只说自己做了汉人县官几年妾侍,后来因主母嫉妒被遣出门,千万莫要太过耿直。”元好问惊叹道:“长公主识人之明、处事之巧实在叫人佩服,那周娘子可听劝么?”九娘叹道:“这就不知道了。不过长主叮嘱过王妃千万别提起她,只说是王妃自己的主意,想来周娘子不会太过反感吧。”回雪奇道:“她不吃醋么?为何要这样帮着周姑娘?”驿丞瞪了女儿一眼:“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酱醋?!”九娘倒未理会,只低道:“一来,长主深信将军情有独钟,从未将周娘子视作情敌;二来,她待周娘子,也有些爱屋及乌。将军既认周娘子是故友,她过得安泰,将军自然欣慰,将军欣慰,长主也高兴。”

  元好问点头叹道:“长主这般气度,难怪良佐倾心至此,他们……”他本想问问他们后来怎样,但很快想起三峰山之战和壬辰年间那场惨酷的灾难,没有再问下去。九娘苦笑道:“后来的事,元先生都知道了。”元好问叹道:“是啊,后来蒙古新大汗上了台,从此金国再无宁日了。”



第57章 千山寒暑(一)传信

  【九】千山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一)传信

  金正大六年八月,拖雷召集蒙古诸王及大臣在怯绿连河畔举行大会,宣布依照成吉思汗遗嘱,将汗位传于窝阔台。窝阔台态度谦和,公开表示蒙古习俗幼子守产,父亲临终前将百余千户、军政大事悉数交与四弟拖雷掌管,他比自己更适合成为汗王。参与集会的诸王莫衷一是,眼看会议将陷入僵局,重臣耶律楚材突然占卜,声称今日是难得的良辰吉日,必须定下宗社大计。其时蒙古民智未开,十分迷信,拖雷迟疑地询问耶律楚材是否可以另择吉日,而耶律楚材一口咬定“今日之后,再无吉日”,催促拖雷立刻宣布新汗王。

  为避免兄弟阋墙、国家四分五裂的惨剧,拖雷无奈地同意让窝阔台正式成为新一代的大汗。确定登基日期后,耶律楚材又私下劝说察合台:“大王虽兄亦臣,按礼应拜新君。只要大王带头参拜,其余人也不敢不从。”

  新汗王登基之日,察合台领亲族及臣僚拜于帐下,窝阔台宣布父亲成吉思汗颁布的诏令保持不变,并遵照耶律楚材的建议宣布大赦。金国遣使示好求和,被窝阔台断然拒绝,并冷道:“汝主久不降,使先帝老于兵间,吾岂能忘也!”自此,伐金成了蒙古贯彻不移的国策。

  八月末,移剌蒲阿趁窝阔台根基未稳,出其不意地收复了之前被蒙古攻陷的泽、潞二州,窝阔台甫一上任便遭此挑衅,更加坚定了灭金的决心,他对内整合兵力,逐步收回拖雷手中举足轻重的兵权,对外按兵不动,任由移剌蒲阿自以为是。

  九月,移剌蒲阿在军中设宴庆祝,诸将免不了又是一番恭维奉承,轮流相敬。移剌蒲阿亦一一行酒勉励,语笑往来,好不热闹。行至完颜彝时,移剌蒲阿笑容不改,举杯道:“陈和尚,听说你曾议论我,说国家兵力定被我损失殆尽,真有这事么?”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帐中登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完颜彝脸上,幸灾乐祸者有之,尴尬失语者有之,担忧惧怕者亦有之,侍立帐中的达及保也僵了一僵,暗叫不好。完颜彝却面不改色,举盏一饮而尽,缓缓放下酒杯,泰然自若地道:“有。”

  他一口承认,毫无惧容,倒叫移剌蒲阿下不了台:自己若大发雷霆,未免有失风度,越发显得对方坦荡无畏,于是只好作出虚怀若谷的姿态,好言好语道:“我若有错,你应该当面说,不要背后议论。”完颜彝起身拱手道:“副枢所言极是,末将受教了。”

  席上高英、樊泽怕他犟头犟脑地当真要开始直谏,忙举杯吆五喝六地打岔,张惠等人见机,也一唱一和地说笑起来。完颜彝暗暗好笑:“他们竟以为我会把副枢的场面话当做真的,也忒小瞧我了。”

  十月,移剌蒲阿引军东还,完颜彝虽归心似箭,却担心窝阔台会在冬季大举进攻,力谏不可,仍无法阻止移剌蒲阿的决定。大军号称凯旋而归,一路浩浩荡荡行至洛阳,移剌蒲阿叫来完颜彝,命他领归降人马与忠孝军、合里合军前往许州囤驻,笑道:“你一直劝我不可东还,现在想来也颇有道理,你就留在许州调练兵马,明年再收复几个州县!”完颜彝愕然:“许州在汴梁之南,蒙古在北,驻之何用?副枢若担心蒙军,末将立刻回陕西就是了。”移剌蒲阿不悦道:“我在河南,你却独个儿留在陕西,哪有这样的道理?你既不愿回京,又嫌许州太南,那就在钧州许州之间选个地方,安心练兵吧!”

  完颜彝据理争辩几句,都被移剌蒲阿强硬地驳了回来,军令如山,他虽明知上司故意刁难、不许他回京面圣,也只得低头屈服,心下愈发郁闷。到了第二日,其余诸将率军继续东往,他独携两军将士南下,在钧许二州中间的颍水畔驻扎下来,亲自去州府县衙接洽粮薪补给之事,操练之余更仔细筛选降军中武艺出众的士卒,增补到忠孝军与合里合军中。

  白天军务繁忙,他尚无暇多顾,到了夜晚四野寂静,辗转难眠,起身立在帐外独对冷月,真个受尽相思之苦,心下长嗟道:“蒙古有了新汗王,战事是不会停了,这次不回京,只怕我往后几年都回不去了,这可怎么办,难道要宁儿一直孤零零地等着我?”他越想越愁苦,情不自禁地抚胸按着怀中的蓉宾图,重重叹了一声。

  达及保见状,急忙上前搀住他,苦苦劝道:“早些医治吧,总这样熬着怎么行?!明日咱们去钧州城里看郎中。”完颜彝只得苦笑,摆手道:“我真的没有病。”达及保急了眼,低叫道:“一天不在,也耽误不了什么!您要是实在不肯走开,那就夜里去,一个晚上也足够来回了。”

  完颜彝一震,咀着那句“一个晚上也足够来回了”,心下飞快地转道:“汴梁距此不到三百里,快马加鞭一个晚上就够了,我只要见她一面,立刻就回来……不行,我擅离军营,自己持身不正,今后还怎么约束士卒?……可错过这次机会,若我不幸死在战场上,那就再也见不到她了……”想到此,他五内如焚,霍地转身一掌击在树上,树枝上几片残存的枯叶应声而落,转瞬被卷地北风吹散。

  达及保见他面色变了几变,神情越来越痛苦,心下着慌,急切地道:“将军,身体要紧呐!您先歇歇,天一亮我就陪您进城找大夫去!”完颜彝挣扎片刻,终是把心一横,低声道:“我要去汴京。”

  达及保一愣,以为他要去京城求医,越发慌了神,点头如啄米,连声道:“好,我去找太医。”完颜彝望了望四周,携他走回帐中,低声道:“我身体无恙。此去汴梁,是为见一个人。”达及保大是意外,正要问是谁,忽然发觉他神态窘赧,目中隐隐温柔,心下豁然明白,登时转忧为喜:“原来您有了新夫人?”完颜彝愈发局促,低头道:“不,还不是……”达及保戏笑道:“这次回去就是啦!”完颜彝涨红了脸,忙摆手道:“莫胡说!她是个冰清玉洁的好女儿,我好生敬重!”达及保从未见过他这般窘迫的模样,忍着笑点点头,说道:“那我随将军去?”完颜彝颔首道:“将官无旨不可入京,到了宜秋门外,你帮我进城去送封信,我在城外等你。咱们夜里出发,天明便到,当天就回来,对旁人只说是去许州治病。”达及保听他安排得头头是道,显是熟虑已定,忍不住笑了出来,拱手道:“遵命!”

  完颜彝随即吩咐士卒,天明后照常操练,自己则因心痛不适要去附近市镇求诊。安排完军务之后他匆匆写了一封信,揣进怀中,又换上常服,带着达及保披星戴月奔赴汴梁。

  他二人顶着寒风疾驰一夜,黎明时分终于赶到汴梁西郊,完颜彝怕被城门守军及百姓们认出,不敢太靠近宜秋门,托达及保进城将信函交与广平郡王,自己则在汴河岸边等候。

  他估算着达及保来回时间,策马沿着汴河一路小跑,见河面上粮船货物船穿梭不绝,旌旗如织,实在不便私会,又一夹马腹奔出数里,见汴河分出一支折向东北,河上竟半艘船也没有,转向探往支流下游,一口气跑出四五里,眼前忽地豁然开朗——只见支流末端处水光闪动,正是一个小小湖泊,湖中并未结冰,岸边树下寂寂泊着一叶扁舟,野渡无人,篙楫自横,似被他马蹄声所惊,树下忽喇喇飞出两只水鸟,连小舟也轻轻晃动起来。

  他四下打量了一圈,心道:“这里水路不通,难怪没有漕运船只,倒是个幽静所在。”其实若逢春时,京中百姓喜爱出城踏青,这湖畔游人不少,可此时正值初冬,桃柳已萎,梅花未绽,光秃秃地没什么景致,自然也无人前来玩赏。他主意既定,便拨转马头往回去等达及保。

  不多时,达及保从宜秋门策马而出,跑到汴河岸边对完颜彝急道:“将军,广平郡王去河中府了,王妃也不在,连小公子都住进宫里去了。”完颜彝奇道:“王妃去了何处?”达及保皱眉道:“那长史什么都不肯说,后来我报上将军名号,他才说王妃不在京里,小公子暂时交给兖国长公主照顾。属下想着府里没有主人,就把信带回来了。”

  完颜彝无计可施,踟躇片刻,忽然想到纨纨,又是一阵犹豫,心道:“仆散姑娘年纪还小,又是个姑娘家,不便做穿针引线之事。”可承麟夫妇不在城中,除却纨纨,再无人可为他传音递信,若就此回去,自然极不甘心,犹豫了片刻,终于想出个折中的办法,向泊在岸边的货船商客借了纸笔,又写了一封信,包在原信外边,命达及保送到济国公府。他怕客商认出自己,还从?袋中取了块袱布包在头脸上,所幸时值冬季,旁人只当他藉此挡风御寒,倒也不以为怪。

  -

  流风匆匆迎出来,对纨纨福了一福,笑道:“大姑娘来啦!长主不知道您要来,带着小公子往雪香亭那边玩耍去了。”纨纨点点头,却不进屋等待,客气地道:“劳烦姐姐引路。”流风略有些诧异,笑道:“大姑娘折煞奴婢了。”说着便亲自带她去寻完颜宁。

  二人步短堤,穿石径,一路行至玉清殿外,流风笑道:“前头就是雪香亭了。”话音未落,余光似瞥见转角处有人,回首一看,连忙扑通跪倒,颤声道:“陛下恕罪,奴婢瞎了眼了。”身侧的纨纨也跟着行了大礼。

  流风伏在地上,目光所及只有皇帝的袍裾和鞋履,皆是一动也不动,如凝固了一般,她愈发害怕,以为皇帝大动肝火,吓得连声求饶,却被潘守恒轻斥了一声:“大胆!不得打扰陛下思虑国事!”

  流风一愣,登时收声,已听到皇帝一贯温和的语调:“起来吧。”她毕恭毕敬地站起身,不敢抬头直视皇帝,只听到皇帝柔声问:“你是谁?”她连忙回答:“奴婢是……”

  “臣女仆散宜嘉,拜见陛下。”流风听到纨纨回答,瞬时明白了皇帝所问并非自己,连忙止声,皇帝听罢,“哦”了一声,沉默片刻,柔声问:“你进宫来找宁儿?”纨纨恭敬地低头称是,皇帝和言笑道:“呼敦的孩子也在她那里,这几天可热闹了,快去吧。”纨纨屈膝行了一礼,后退数步,转身离开。

  流风也跟着告退,转身前往雪香亭,步行间却总觉得身后有注视的目光黏连不去,令她十分不适,却又不敢回头去看,直至转过成片梅林,才觉得背心粘腻之感渐消,暗吁了一口气,脆声笑道:“长主,大姑娘来啦。”

  完颜宁正和徽儿捉迷藏,听了这一声,从太湖石后探出头来,冲纨纨眨眨眼,顽皮地比了一个“嘘”,谁知徽儿十分聪敏,顺着纨纨的视线发觉了她,咯咯笑着跑去扑在她怀里,得意地笑道:“抓住姑姑啦!”

  她姑侄二人嬉闹玩笑,流风也走去凑趣,唯独纨纨笑得勉强,完颜宁瞧见了,心知有异,唤流风带徽儿玩耍,自己上前挽住纨纨轻声道:“怎么啦?是不是李冲又来了?”纨纨脸色有些苍白,摇头否认,附耳低道:“宁姐姐,将军有书信给你。”

  完颜宁吃了一惊,转而双颊晕红,轻轻握住纨纨一只小手,带了流风徽儿一同回到翠微阁,命宫人阖拢内室门扉,侧首低道:“给我瞧瞧……”纨纨从怀中取出书信,轻声道:“将军派人送信给我,说是感念母亲昔日之恩,致信言谢。可我拆开来一看,里面还包着一封密信,纸笺上说请我转呈长公主。”完颜宁低低应了一声,背转身去拆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页  当前第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中州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