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之太子党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楚清明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324 KB   上传时间:2013-11-27 19:10:50

  尉迟渊巡视过最后一处营地,见士兵们行止有度、毫无违纪之处,心下快慰。他正准备回主营休息,却突然停住了脚步。

  “可是有马蹄声?”尉迟渊侧耳片刻,转头问自己的近卫。

  近卫面上一片茫然,尉迟渊也不去管他,径自往大营入口处走。果然没过多久,众人便见有数骑急往军营而来。

  此时夜已深了,何人何事这般十万火急的姿态?尉迟渊皱起眉头,凭借十数年的经验,他知道有大事要发生了。

  来人手持尚方宝剑与首府宰相魏子谏的信物,声称身上带有宰相大人的密信,要亲自呈与尉迟将军。

  尉迟渊不敢怠慢,召集众将,请来人同进主营说话。

  待看过密信,众人面面相觑,却不知该作何反应。尉迟渊沉吟片刻,对手下将军道:“如果信上所言属实,太子殿下便已至危难之际,我等自当前去营救。”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倘若此事只是个别有用心的圈套,那私自调兵罪同谋反,只怕在场所有人都担当不起。

  帐中诸人自然明白这点,但宫中情势瞬息万变,他们并没有多少时间犹豫。

  终于,尉迟渊做了决定:“见尚方宝剑,如见皇帝亲临。既然使者有剑在手,自然能调动京郊大营的兵马。身为大周将军,自当遵从皇命行事——传令,擂鼓,集合!”

  深夜的京郊大营忽然鼓声雷动,已然入眠的众军士被惊醒。他们辨认出这是紧急情况才使用的鼓调,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起身,抓起甲胄边穿边往帐外去。

  待鼓声渐熄,众将士便已在营中空地列队候命。

  “将军打算如何行事?”等待士兵集合的间隙,副将问尉迟渊。

  尉迟渊道:“城门此时定然已经紧闭,我等先派人制住守城的神策军,再直奔宫内。行动要快,否则一旦生变,只怕后果不堪设想。另外……派几名武艺高强的侍卫保护好信使大人。”

  副将明白他这是替众人留后路,于是连连点头,领兵出发,一路疾驰向长安城去。

  ****

  杨进的目光缓缓扫过各方人马,终于开口。

  “第一条大罪,弑父。神医孙靖以平民身份替父皇调养,每一张药方都经过太医院所有医正的验证并记录在案;父皇所患之症,乃丹毒侵体所致,进献丹药的道士,多年前是四哥府上的门客,那人已被缉捕归案,秘密关押在宫中。父皇驾崩前几日,四哥曾屏退左右,单独与父皇说了一会儿话,离开后父皇便吐血昏迷、再也没有醒来。这件事,李总管与那日当值的内侍宫女均可作为人证……”

  他言语简练,有理有据,声音中也没有太多情绪,仿佛只是在叙述一件普通的案子。但越是如此,越显得他的话比杨禹手中那道孤立的手谕要令人信服得多。

  得知那道士竟然没死,而是被掩人耳目地关在皇宫内,杨禹终于相信杨进并不是虚言恐吓,他额上开始冒出汗水。

  但事情还没有完,杨进将他的罪行一件件细数,桩桩骇人听闻,在场不论神策军还是刚刚赶到的大臣们全部都惊呆了。

  “南疆叛乱久久未平,盖因背后有一名为‘穆逢生’的谋士兴风作浪。此人与突厥亦有联系,不仅曾暗中运送大量粮草物资给突厥人,甚至还勾结军中守城门的校尉,引狼入室……”

  杨进将证据一一道出,不少人终于恍然大悟,为何突厥进攻之始数座城池莫名其妙陷落。此时,许多人看向杨禹的眼神就有了几许变化。

  “巧的是,先前在二哥身边也有位谋士叫‘穆逢生’。这当然是个假名,实际上,穆逢生的真正身份是……”

  杨进还要继续说,杨禹的情绪抑制不住地激动了。他爆喝一声:“你给我闭嘴!这些不过是你居心叵测捏造出来陷害我的!”

  见他开始拿出无理取闹的泼态,杨进用一种近乎怜悯的目光看着杨禹:“我已是太子,代父皇监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有什么理由冒险做出这等忤逆之举?四哥的故事简直漏洞百出。更重要的是……”

  杨进在此处顿了顿,伸手入怀,掏出一枚小巧的羊脂玉印章,举起来让众人看个清楚:“父王的私印一直在我这里,不知四哥手上那份手谕上的印鉴又是从何而来?”

  此话一出,满庭哗然。

  杨禹还想反驳,奈何场面已然混乱堪,他竭力想重新掌控大局,但大势已去,不过是徒劳而已。

  他何时有过这等无力无望的情形,此时怒急攻心,浑身气血翻腾不已,耳边一跳一跳地响着,仿佛心脏也要从胸口破膛而出一般。

  气急之下,杨禹夺过身边一名神策军的弓箭,瞄准杨进,一双眼睛几乎要喷出火来。也许是因为太过激愤,他气息难平,连箭尖都有些微微颤动。

  “殿下……切莫冲动……”神策军首领马将军见状大急。

  他已明白自己是被杨禹谎言利用了,便一心想着平息事态,好保住性命。此时见杨禹理智全无,不容易才平衡的局势又要被打破,马将军便忍不住开口相劝。

  “蠢货!”杨禹疯狂地大笑:“你还做什么春秋大梦!你以为等他得了势,还能留下你们这群乱臣贼子不成!”

  这话说进了马将军心坎里,他下意识怔了怔。也就在此时,杨禹放手将箭射了出去。

  这本来是杀意十足的一箭,却在中途便无力地坠落在地。

  尽管如此,杨禹还是脱力一般伏在马背上喘息不已,面色上红一阵白一阵,额头也满是汗珠。

  他心知自己身体快到极限,不甘心地狠狠将弓摔在地上。

  马将军冷汗直冒。有那么一瞬间,他还想着是不是索性将错就错扶植杨禹上位,毕竟这样一来他就从叛臣变为功臣,说不定还能捞不少好处。

  但见杨禹此时一副随时可能归天的模样,马将军又开始怀疑就算他现下赢了,恐怕也撑不到登基那一刻了。

  在场之人各怀心思,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此僵持了近一个时辰,就在东方已开始微微泛白之际,含光门外忽然骤起喧哗。

  诸人不知又有什么变故,有人忍不住回头,一望之下惊呼:“是京郊驻军!京郊驻军来了!”

  果然远处黑压压一大堆人马正向含元殿疾驰而来,粗略看去竟足有数千人之众。

  不管是神策军还是黑衣骑,都被这声势滔天的大军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来者是敌是友。

  没等他们做出什么反应,大军已奔至近前。崔容见领兵的是尉迟渊,心下大定,知道这场危机已经被援军解除了。

  果然如他所料,京郊驻军进了含元殿便站于黑衣骑身侧,将杨禹和反叛的神策军等重重包围。

  尉迟渊一身戎装,翻身下马对着杨进拜倒,高声道:“尉迟渊奉旨前来救驾!谨遵太子令!”

  数千骑兵整齐划一地喊道:“谨遵太子令!”

  那震天声势如滔滔巨雷,几乎将含元殿都撼动了。

  神策军中大多数人本就已经后悔,见了这一幕,更是完全丧失了斗志,心生降意。

  杨禹强撑着坐直了身体,疾呼道:“快!快准备迎敌!”

  然而形势逆转之际,又有几个人会继续听从他的命令。不管是真心悔过,还是想保住性命,神策军众仍仿若雕像一般伫立着。偶有几人挪动了脚步,再看看左右同袍,便又悄悄退了回去。

  更有甚者,马将军竟厚起脸皮也跟着翻身下马,朝着杨进三叩九拜,口中直呼:“末将也谨遵太子令!”

  首领既已选择投降,手下士兵自不会再战。

  “谨遵太子令!”

  “谨遵太子令!”

  “谨遵太子令!”

  ……

  从第一人开始,神策军一个个跪了下去。这声音开始还是杂乱无章的,很快就渐渐响成一片。

  没过多久,偌大的广场上还站着的,除了杨进崔容等人,就只剩杨禹和他的死士了。

  一败涂地。

  这样惨烈的事实摆在眼前,杨禹终于绝望了。

  “人算不如天算……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他从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音,却不知是在笑还是在哭。

  这声音只持续了很短暂的一会儿,杨禹便再也抑制不住胸中翻腾之感,一张口鲜血喷涌而出,眼前一黑,只觉天旋地转晃了晃,最后他身子一歪,竟然坠下马去。

  那几名死士见状立刻围在杨禹身边,想查看他是否受伤。

  这一幕仿佛提醒了那些保命心切的神策军,他们打算抓住杨禹和他的死士,好像杨进邀功求饶。

  杨禹在神策军众本来就没有多少威望,此时这些人竟丝毫不关心他的死活,只想着不能让他人抢了先。

  死士手持长刀奋死抵抗,两方便混战成一团。不知谁一刀砍在马腿上,马匹忽然受了惊,提起前蹄直立着嘶鸣不已,然后又重重踏下,正巧将一名死士踢翻在地,再也爬不起来。

  周围其他马仿佛也受了感染,狂躁地嘶鸣不已,完全不受人控制。一时间哀嚎四起,令人惨不忍闻。

  杨进虽然恨杨禹勾结突厥人,但也不忍见他这般惨死,于是大声下令:“拉住那些马!”

  但杨禹身边聚集了足有上百匹狂躁的马,又岂是人力可以制服的。乱蹄之下,神仙也无回天之力。

  杨进叹息一声,别过头去。

  天际透出一道亮光,太阳已经出来了。

  ****

  叛乱不到一日就被平息,却也是大周历代所罕见的。但这场叛乱最终到底如何收场,却并没有被史官详细记载。

  据当事者言,那日天亮后,含元殿仿若人间炼狱,横尸遍地,到处是凝固的鲜血和碎肉。

  四皇子杨禹和他的死士被马群塌成一堆烂泥,不成人形,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收敛的内侍无奈之下,只好将那堆碎肉一起装进一口大棺材。

  因为死因太不光彩,杨禹没能享受皇子应有的待遇,而是像个无名氏一般被草草埋葬了事。

  仿佛达成某种默契一般,不管是杨进还是群臣,都不再提起杨禹,也不再提起那日之事。

  但登基大典却不免受到影响,不能再大操大办。这让礼部官员绞尽脑汁,却倒正好合了杨进的心意。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定州,阿米尔终于率领幸存的部落王向大周递上降书。

  据史书记载,承乾三十二年春,大将军崔世青统兵十余万,于定州大败突厥。可汗都蓝战死,其余部悉数被俘。王子阿米尔归顺大周,慑于太子进天威,尊称其为“天可汗”。

  自此突厥灭亡正式成为大周属国,二百余年不曾恢复元气。

 

第九十三章、君临天下

  历史上称为“含元之变”的叛乱,以四皇子杨禹的失败惨死而宣告终结。

  当日,在混乱的场面终于得到控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那些神策军慢慢退开,见中央的空地上已是血肉模糊,吓得面无人色。

  他们没料到失控的马匹竟引发了这样严重的后果,半响没有动弹。许久之后这些人才醒悟般一个个下了马,沉默着跪地,磕头不止,却不敢开口求饶。

  杨进一言不发,双目死死盯着残骸,面色前所未有的阴沉。

  那些神策军很快血流满面,却没人停下来。含元殿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地让人喘不上气。

  有些胆小的官员被这诡异而可怕的气氛所慑,也跟着跪下来,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崔容向玉阶之上的杨进望过去,见他如一尊雕像般冰冷坚硬,不由在心中叹了口气。

  崔容明白,这场争斗虽然你死我活,但杨进绝不想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这与杨禹本人关系不大,事关皇族尊严和脸面。

  事情弄到这地步,大周的皇族真可说颜面全无。在场之人都恨不得立刻消失,偏偏又不敢在这时候惹太子殿下注意。

  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周小石用眼神示意崔容,后者只得开口:“太子殿下……还请示下。”

  杨进被这一声拉回思绪,看了方才带头参与攻击杨禹的几名神策军一眼,简短地说:“这几人拿下,押入刑部。其余人等回府听候发落。”

  参与谋反的神策军有千人之众,听到这道命令纷纷暗中松了一口气。太子肯让他们回府,那么小命至少应该能保住。

  于是那句“谢太子殿下恩典”说得发自肺腑真心实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2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8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之太子党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