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帝师_分节阅读_第111节
小说作者:来自远方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68 KB   上传时间:2015-12-14 13:22:50

  京城

  临近岁尾,神京城内愈发热闹。街市喧嚣,百姓面上带笑,喜迎爆竹声声。

  朝堂之上,却是风声鹤唳,没有半分喜气。

  天子和朝臣的矛盾愈发尖锐,每日早朝,都有一番唇枪舌剑,如雷声滚滚,八方雨来。

  继言官之后,六部侍郎接连上疏,请天子革武职冗员,召回镇守太监,严束厂卫,移审诏狱人犯。

  “地动未赈,暴雪为灾,妖星鼓动,尤示大变。”

  “陛下践祚至今,虏寇猖獗,土官跳梁,京畿犹现匪患。五月霪雨不绝,六月至八月亢旱蝗灾,九月十月地动不歇,十一月至今,暴雪连连,灾民上千,均不得赈济。”

  “灾患异频,实天之戒。”

  “武职冗员,耗费靡甚;盐法坏于戚里,千万引被占;镇守太监贪婪无度,欺夺民利;厂卫无视法度,滥造冤狱。”

  “内廷坏于中官,朝中乱于奸佞,刚正毁于厂卫。”

  “百官上疏,天子不查,仍任以私近,亲近群小,实被蒙蔽正听。”

  “天子不用老成,不修寔德,专好骑射,实莽夫所为。”

  “纵厂卫乱罚,由镇守太监诬告,抄忠诚之家,屏逐刚正之士,上干天戒,下失民心。长此以往,必圣名不存,祸患丛生。”

  “伏望陛下仰观俯察,兴革弊端,驱逐奸邪,正玑明德;宣化仁政,操持正法,膏泽万民。应天之道,则灾异可息,仁德可以保全。”

  洋洋洒洒几百字,可谓呕心沥血,煞费苦心。

  字字句句,染血含泪,听之落泪,观之惊心。

  奏疏送上,本以为能打动天子。不立即处置内官,好歹将诏狱中的人放出几个。多数虽然可恶,总也有真心为朝廷着想,可办实事之人。

  查证贪墨,当交刑部大理寺法办。关在诏狱里,音讯不闻,生死不知,才真是令人焦心。

  朱厚照的反应十分迅速,动作也相当快。

  奏疏递送隔日,天子即下敕令,一巴掌扇在群臣脸上。

  “命太监韦兴镇守湖广,太监石岩镇守四川,加各镇守太监禄米岁十二石。”

  “令太监陈宽清查训练腾骧四卫,裁汰老弱,选补新丁。”

  “太监韦敏调耀武营,太监张永调显武营,太监丘聚调敢勇营。”

  “太监谷大用升司礼监少监,调神机营任监枪官。太监刘瑾升司礼监监丞,同调神机营。”

  “着锦衣卫严查贪墨,涉银五两,即下诏狱!”

  连串命令下达,群臣眼花缭乱。待理清思绪,猜透敕令真意,均无比惊心。

  天子半点不服软,置上请于不顾,是要和满朝文武硬扛到底?

  朱厚照遣张永等至各处宣旨,自己坐在乾清宫,对着案上一叠奏疏,鼻孔喷气。

  说朕不讲道理,任人唯亲?

  好,朕就“任人唯亲”给你们看!

  说朕不知法,不守法?

  好,朕守法。

  圣祖高皇帝年间的律条,全都翻出来,一条条对照,大家一起守,看看谁先受不了!

  接到敕令的中官,多数都是喜上眉梢。唯有刘瑾,捧着敕令欲哭无泪。

  分哪不好,偏分到司礼监!

  想起司礼监两座大佛,刘公公就双腿打颤。躲尚且来不及,到了眼皮子底下,还能得好?

  早知道,他绝不往天子跟前凑。

  前头走路发飘,后头就掉坑里,这日子当真没法过了!

  

  第七十章 誓言

  

  天子连发几道敕令,任命亲信中官,驳回六部六科及都察院上请,自然引来文武群议。

  每日早朝,奉天殿中都充斥着火药味,君臣针锋相对,火气十足,矛盾愈发尖锐,渐有不可调解之势。

  群臣不肯罢休,天子不愿回头。

  临近正月,天子更下令,仿效洪武朝旧例,免朝贺,赐宴从简,休沐都要缩减。

  “溯源法度,当以圣祖高皇帝为先。”

  如此忧国忧民,关心国事,还休假做什么,纯粹是浪费生命。

  说朕习武是莽夫之举,不勤政?

  朕勤给你们看!

  大年三十,正月初一照常上朝。上元节十日休假全部取消。谁敢不从,上东厂喝茶,到北镇抚司谈心,关进诏狱吟诗作对,不过正月不许出来。

  请天子三思?

  思什么,既要守法,自当从严。

  朱厚照手一挥,很是干脆。

  不思了,就这么办!

  发下敕令之后,朱厚照宣召锦衣卫,密令把请假在外的官员全部召回,无论因由为何,全部一视同仁。杨瓒归乡省亲,自在其中。

  对天子所行,刘健谢迁亦有所不满。看着乾清宫送来的敕令,连连皱眉。

  李东阳劝说二人,无论如何,皇命既下,不可轻易违背。

  腾骧四卫初创即为内宦掌事,外臣不好置喙。神机营五军营听命天子,非五军都督府所辖,武官不出面,文臣吵翻天也是无用。

  在京武官,多以英国公、保国公、武定侯等为首。这几位不示意,没有一个武臣会擅自出声。

  “中官监枪,永乐年间即成法,至今已是旧例,非轻易可改。”

  李东阳推开言官的谏书,无需逐篇翻阅,也能晓得九成内容。

  “天子之命虽有不妥,大体并无过错。”

  在李东阳看来,朱厚照折腾的算不上出格。群臣反应过度,只能将天子越推越远。

  为免情况继续恶化,李阁老曾多次请见,期望能当面劝说天子,不回心转意,也稍微软化一下态度,别继续和朝臣对着干。

  奈何朱厚照打定主意,避而不见,几番将李东阳拒之门外。

  纵是阁老,也没有闯宫的权利。

  面对犯熊的天子,李东阳束手无策,只能望乾清宫而兴叹。

  “我所忧者,实是天子有意复圣祖之法。”

  洪武帝立朝,法度何等严酷。

  凡贪墨者,皆剥皮充草。民有怨愤,可入府衙,直解官员入京。

  其间种种,不胜枚举。

  时至今日,各地县衙俱存有充草的皮人,以警醒后继官员。

  现下的情形,天子只是赌气,尚有可转圜的御敌。如被群臣彻底惹恼,一意孤行,谁又敢言圣祖之法不对?

  届时,两班文武都将进退不能。与其剥皮充草,不如自己结绳,套上脖子一了百了。

  “圣祖高皇帝之法?”

  闻言,刘健谢迁都是一惊。

  天子任用宦官,引来朝臣不满,他们亦焦心于此,以致忽略最紧要的一条敕令:“凡贪墨五两,俱下诏狱!”

  此时想起,不免心生寒意。

  “天子当真会如此?”

  李东阳摇摇头,表情有几分凝重。

  比起做太子时,天子变化不小,心思愈发难猜。纵然是做过天子老师,也不敢断言,这位爱玩好动的少年,每日坐在龙椅上,俯视朝堂百官,脑中都在想些什么。

  先帝仁厚,天子纯孝。

  忆起弘治帝临终遗命,李东阳不禁叹息,生出一丝苍凉之感。

  今上不比孝宗皇帝慈爱,反倒如太宗皇帝习武好斗,杀伐果断。

  群臣上疏越频,回应愈是超出预料。长此以往,朝堂纷扰传闻民间,百姓当如何议论?事入奸细之耳,草原得悉,兵祸恐将再起。

  自先秦先汉历唐宋至今,前朝后代,千百年间,凡君臣不睦,都将风波乍起,生出乱局。

  轻者朝堂震荡,君臣离心,小人当道。重者……

  李东阳蹙紧眉心,不愿再想,也不敢再想。

  为今之计,乃是尽量劝说天子,按下朝臣,无论如何,不能让君臣矛盾进一步激化。

  可惜,受条件所限,见不到天子,胸有良策也无法施展。

  当此紧要关头,唯一能无召入宫的杨瓒,竟是归乡省亲,半月不在朝中。

  抚过长须,李东阳眯起双眼。

  早知如此,应提醒吏部的马负图,压下杨瓒归乡省亲的批文。延迟两日,也不会生出这般局面。

  随手翻开一封谏书,见有“近臣”“奸佞”“翰林侍读学士”等字眼,李东阳眉心皱得更深。

  不明是非,乱咬一气,当真是不够添乱!

  保安州,涿鹿县

  站在祠堂前,杨瓒忽有被人算计之感,不禁汗毛倒竖。

  下意识左右看看,确定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牌坊之上,小心按了按后颈,暗道:紧张过度,以致产生错觉?

  “四郎,且上前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9页  当前第1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1/3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帝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