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不夜天_分节阅读_第151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83 KB   上传时间:2016-04-02 14:23:53

昨天的时候他就已经试探过了,因为没有地雷,所以才没让张仁愿发现他的试探手段,今天……地雷炸了之后张仁愿原本想要过去收拾残局,结果……差点被收拾了。

郑玘这一路也不容易,之前因为撒了铁蒺藜,所以这一路上他都是派斥候先拿着磁石一路走一路收,这才不让自己人受伤的,到了距离张仁愿营地不远处的地方之后,郑玘发现对方营地状况不太对——太平常了。

所谓的平常就是没有很安静也没有很喧闹,就跟平时的安营扎寨是一样的,郑玘对这个分辨很到位,他一瞬间就觉得哪里不太对,在第一天晚上被偷袭之后,张仁愿这样的老将真的会以为自己退了第二天就不来了?

怎么可能?!而现在对方这样踏实,那么就说明对方有恃无恐,其他的都不用想了,肯定有陷阱,而没有什么陷阱比地雷阵更好用了。

好了,李显之前研究出来的扫雷计划可以派上用场了。是的,这年头对技术的封锁其实并不是很严格,而且大唐吧还有一种特点那就是喜欢展现自己的大度,经常用自己的技术养出好几头白眼狼,具体例子随便就能举出来——吐蕃。

或许也可以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利益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当时大唐对吐蕃这么好肯定也有自己的目的,这是正常的啊,但是我都对你那么好了你还反咬一口那就是你不对了,所以吐蕃被李显打成了狗头。

因为有吐蕃这个例子,李显一直在思考,如果有一天他研究的虎蹲炮啊炸药之类的被别的国家利用来对付他们怎么办?虎蹲炮这个……大概是除了快点研究更先进的争取领先敌人保持优势,还有就是对轰大概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了。

但是地雷阵这一种是有办法避免的,这个太容易学了,不就是在对方的必经之路上埋下地雷吗?多么简单的事儿啊,只可惜这年头想要发明排雷设施不太容易,李显就用了一个十分干脆的方法,提前引爆!

这年头的炸药稳定性其实还有点问题的,因为外面包裹炸药的金属不是非常先进,所以基本上武器库都是在深山老林里面,避免爆炸了影响到长安居民的正常生活。

所以郑玘也没有直接让人拿着火把去引爆,那跟让人送命没啥区别,他只是让人把石油泼洒到前面的土地上,然后……点火!

虽然火焰不一定会蔓延到地下,但是热度足以让不稳定的炸药爆炸!而且只要有一个炸药炸了,依照地雷阵的连环性,这一片估计都会很快此起彼伏的炸起来。

张仁愿在听到爆炸声音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对方上钩了,不过他很谨慎的没有立刻出兵,郑玘实在是太狡猾了,而且他也不知道李显还有没有留下别的更神奇的东西,所以张仁愿的风格从激进主义变成了保守主义。

只不过等爆炸声停歇的差不多了,张仁愿派人出去看之后发现……没有人!张仁愿顿时就明白了,向来是郑玘引爆了地雷之后压根也没想再偷袭了,直接带着人就走了。

而且也算是给张仁愿了一个信息——你喜欢用地雷阵就用啊,你用一次我就引爆一次,我看你们有多少炸药可以浪费哦。

张仁愿……张仁愿已经快被气死了,他一瞬间就想起了一句话——狗咬王八无处下嘴,可不是,现在他们针对长安就是这样。

张仁愿只能写奏疏给神皇:攻打长安是不现实的,陛下换个地方吧。

想也知道,长安的象征意义那么强,对方能不多加防备?据他所知裴延休和刘锦遥已经分开了,这两个都是新手啊,这个时候不去欺负新手,干嘛要跟长安死磕呢?

郑玘带兵回到长安之后,也是有些憋屈的,他打仗这么多年还没有这么被动防守的时候,虽然看上去他把张仁愿给溜了个够呛,但是实际上他还是不敢太放手去打,没办法,兵力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里毕竟是他们老巢啊。

打个比方就是小偷进你家找东西大概是不管不顾的乱翻,但是你自己在家里找东西的话肯定会小心看顾一些易碎品吧?就是这个道理,现在郑玘在自己家里是放不开手脚的。

大明宫里,李重义还在等着郑玘的消息,郑玘一身戎装衣服都没换就风尘仆仆的过去了,见到明明已经睏的不行,但是还强撑着不睡的李重义,郑玘温言说道:“不是让圣人先休息的吗?”

郑玘说着抬头看向了黄常侍,黄常侍是跟着高宗的老人了,只不过高宗驾崩之后,李显登上帝位没有几个月就禅让,他自然也就混得不如以前了,武曌虽然没有派人把他弄死却也没有多照顾他,后来更是把他打发到了大明宫。

而李重义登基之后,他身边需要有一个稳妥可靠的人,李显就找来了黄常侍。

黄常侍对于李显和郑玘是满心感激的,对于李重义更是忠心耿耿,他知道跟着李重义自己才有未来,所以照顾李重义他十分尽心尽力。

只不过李重义本人十分倔强,黄常侍劝了半天也没用在面对郑玘的质问的时候只好苦笑道:“是我没用,没能劝动圣人。”

李重义立刻说道:“是我自己不想睡啦,不干黄常侍的事儿。”

李重义从小到大就被培养着要学会有担当,自己的事情自己担,你可以闯祸但是你不能推卸责任,这个习惯就此养成,也就不会让黄常侍跟着背锅。

郑玘也没有非要找个责任人,只是说道:“张仁愿大概过不了多久就会退兵了,还请圣人发诏书领裴延休和刘锦遥二人小心提防。”

李重义立刻反应过来问道:“郑相是觉得张仁愿会去攻打他们那里?”

郑玘不敢说死:“很大可能,毕竟他们两个经验不足,对上老将很容易出问题。”

李重义听了之后见郑玘没有要调他们回来的意思点了点头说道:“那好。”

郑玘眉眼之间出现些许疲惫说道:“那臣先行告退。”

李重义忍不住喊住郑玘:“郑相……”

郑玘有些奇怪的抬头看着他,李重义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那个……叔父……快回来了吧?”

他有些想念李显了,这些年来他几乎是在李显身边长大的,基本上没怎么分开过,这还是第一次分开这么久。尤其是他当了皇帝之后,李显也不能动不动就给他写家书,只能眼巴巴的等着郑玘给他带来消息,李显跟郑玘的通信还是比较频繁的。

郑玘是三天前收到李显的书信的,算了一下说道:“大概还有十日就能够回到长安了。”

“还有十天啊。”李重义一开始还有些失望,不过很快他就调整过来了,还有十天叔父就能回来啦,这次之后应该不需要李显再出去了吧?

郑玘安抚完了李重义就回到了自己的府邸,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李显最新的一封信,郑玘还觉得有些奇怪,李显虽然给他写信还是挺频繁的但是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这两封信间隔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结果打开之后郑玘不由得失笑,看来他还要进宫去跟李重义说一声——他家叔父归期不定。

为啥呢?因为李显带着兵马去打太原府了!

李显在路上的时候收到了郑玘的来信,称神皇已经动手了,这一次还是直接攻打长安,李显当时心就提起来了,虽然相信郑玘的能力,但是在听说有土匪要入室抢劫的时候,就算自家那位是全国武术冠军也会担心一下啊。

李显当时就觉得他不太适合现在回长安了,因为对方可能也得到了消息自己在往回走,说不定路上就已经不下了各种埋伏,他带的人马不是很多,万一遭遇了,郑玘为了救自己说不定就要放弃新建的一环了。

李显有自知之明,他或许可以守城把对方耍的团团转,但是真正两军对阵他没那个天赋。当时他就拍板决定,不回长安了,不能给家里人拖后腿。虽然有娄师德在,但是李显想要派娄师德去帮裴延休和刘锦遥其中一个的,虽然现在神都那边还没派人去找这俩人的麻烦,但是如果是李显自己的话,这么两个新手,他肯定要去欺负一下的。

所以李显直接让娄师德去援助他们了,娄师德显然十分不放心李显,李显不回长安那还能去哪里呢?现在大唐虽然不是烽火遍地,却也不是什么地方都安全的。

李显想了想直接弃了马车带人急行军一路奔袭,他要去打太原府,然后攻下冀州!冀州是洛阳那边的粮食供应地,虽然不是唯一的却也很重要,冀州被攻打对方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他就是要玩这一手围魏救赵。

至于兵源问题,这一路上打下来的城镇肯定少不了,到时候就地征兵也是可以的。只是他没想到郑玘居然这么给力,没两天就把张仁愿给打退了。

李显在收到郑玘的捷报的时候已经攻打下了隰州,下一个目标就是汾州,当然隰州确切说也不算是打下来的,李显带着兵马突袭到了隰州城下热气球一放,还没干什么,隰州刺史直接就腿软了——这玩意是连大食都扛不住的,张仁愿也跪在了热气球之下,隰州刺史本来就不是什么非常有能力的人,守城或许能够守一两天,但是想要等到朝廷的驰援只怕不容易了。

这位刺史脑袋也灵活,他本来就是大唐的臣子啊,李显是李唐皇室,他投降也不算屈辱,当然或许有人觉得现在想起投降了,为什么之前没有这么做?

其实隰州刺史也是有点想要坐山观虎斗的心思,人家娘俩掐架他们就看看好了,而且隰州刺史对比了一下军事力量之后觉得好像还是大周比较强势一点,而且他现在在大周能当刺史,如果投降了,还能不能活就是两码事儿了。

只不过事到如今不投降也不行了,李显都没怎么杀人就拿下了隰州,一开始隰州百姓是惊慌的,李显进了隰州之后首先就是先把当地税收政策了解了一下,在知道这里的税收一直都是按照以前的来之后,果断拍板当时就改革了税制。

如果是以前,李显这么做肯定会遇到极大的阻力,那个税制对于大唐是有好处,对于平民百姓有好处,但是对于商人和世家就没那么美妙了,前者因为好端端的突然要出税钱觉得心疼,而后者则是因为……有能力交税了谁还去当隐户啊。

只不过没办法,李显如今拳头大,隰州当地没什么大世家,有反对的他直接就安上了一个从逆的帽子,对不起哦,还想要钱?你们先保住自己的命吧。其实他这么做也没什么问题,整个隰州都在跟着神都那边混,可不就是从逆吗?

李显用新的税收和土地政策安稳了人心,大家发现跟大唐混之后好像生活的更好一点,抵触也就没那么浓烈了,本来就是一国人嘛,而且李显多少占着大义呢,一个小皇帝和一个女皇帝比起来,大概还是小皇帝更加让人能够接受一些。

李显在这里干的如火如荼,那边收到了郑玘的平安信,无语半晌之后只能继续硬着头皮打了,真是的……早知道就先回长安了。

就在李显重新整军准备攻打汾州的时候,神都那边忽然传来了消息:武曌要立武承嗣为太子。

李显听了之后挑了挑眉,没有任何意外,武曌想要继承人的话,除了她的娘家侄子就没有别人可以选了,太平公主是不可能的,毕竟她不是武家人。

只不过接下来的消息就让李显哭笑不得了,武承嗣被确立为太子之后,直接跳出来就表示:李显不是神皇的亲生儿子,而是霸占了神皇儿子身躯的妖魔!

作者有话要说:

跟你们说,文盲真的伤不起,兔子为了隰州这个隰字,找了半天地图,一开始的地图不太清楚看不好,等看好了发现不认识,只能再去查QAQ

第185章 185

李显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差点笑疯了,武承嗣这是从哪个精神病院跑出来的病患啊,他真以为当上太子就万事无忧了?你这么拖武曌的后腿是想要尝尝废太子的滋味吗?

对于武承嗣的煽动的各种谣言李显连鄙视都懒得鄙视了,这种缺心眼的货能够当上太子只能说……也就是因为他姓武了。

哦,当然武承嗣也没傻到那个地步,他没有直接自己跳上前台,而是吩咐手下去散播的谣言,但是别人可能不知道,武曌肯定是一查一个准的,而武曌知道了就相当于李显知道了——他在武曌身边还安插了一个内应武玄辉呢。

当然事到如今武玄辉的立场其实也挺微妙的,他看上去似乎是中立,但是李显觉得他大概已经偏向武曌了。

如果是被女皇宠爱的人,那么很容易就被她的人格魅力感染,在洛阳的那些人也不完全是投机倒把的,很有一些人是真心想要辅佐女皇,只不过对于她李显感觉比较复杂,大概就是当个臣子都比当她的儿子强吧?

正如李显所预料的,武曌如今对于武承嗣实在是失望的很,她知道武承嗣这是想要剥夺李显的正统地位,虽然李显现在不是皇帝,但是如果他的正统地位没有了,他立谁为皇帝都名不正言不顺。

至于李旦……李旦的破坏力比起李显来说小多了,而且武承嗣以己度人,如果是他的话,在兄长没有儿子的情况下自己应当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可是却被剥夺了继承权,让侄子抢了自己的位置,他是绝对不甘心的。

所以他也是在变相的给李旦一个借口,继续谋反的借口,谋反这种事情一回生二回熟,李旦既然做过一次了再来第二次也毫无压力嘛。

为了撺掇着李旦冒险,武承嗣甚至还派人接近李旦,哦,是接近李旦身边的幕僚,作为新出炉的皇太子武承嗣十分明白幕僚也是一个有着十分强大能量的集团,有的事情如果你犹豫他们会从你的利益以及他们自身的利益出发帮你做好决定。

当然,如果幕僚的智商水平比较高那就是智囊团,如果智商水平比较惨不忍睹——那就是猪队友了。

而幕僚的智商水平基本上是看上位者的智商水平的,这次的事情都是武承嗣的幕僚们一手承办的,由此可以推测出武承嗣的智商水平……也就那样了。

李旦在知道这件事儿之后立马冲到了隰州找李显,他一开始并不知道是谁散布的谣言,他本来以为是某些不安分的部族或者大食这么做的,毕竟想要趁着内乱从中牟利的人估计太多了。

李显直接告诉了他答案,李旦听了差点连嘴里的水都喷出来:“不是吧?他……他跟在神皇身边这么多年都没学聪明点?”

李旦觉得实在是太奇怪了,好歹武承嗣也姓武啊,怎么跟他娘差这么多?

李显默默的看了他一眼总觉得弟弟也把自己给骂进去了,谁说跟在聪明人身边也会变的聪明的?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啊,不不不,他觉得自己还是挺正常的,只不过不幸身边包围了一圈的变态。

李旦看着李显没什么表示的样子忍不住问道:“阿兄,这件事儿你要怎么做?”

李显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做什么?什么都不做。”

咦?

李显有些欣慰的看着李旦,忽然发现身边还是有正常人能够让他偶尔产生优越感的,他摸了摸李旦的狗头说道:“放心吧,这事儿应该是神皇更着急,她会负责摆平的。”

开什么玩笑,到现在神皇还能坐着那个位子就是因为当初李显禅让的时候曾经说过他禅让是因为梦到黄帝言武曌能够兴盛李唐,别管大家信不信反正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了,现在武承嗣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想要打压李显,那就是变相的否认武曌的皇位来源不明啊。

这种事情武曌能忍?所以啊,就让武曌去给她那位皇太子上上课吧,李显是不打算出手管的,他就埋头先把太原府拿下来,然后派人过来将这里守住了再说其他的,至于天下评论他已经没什么精力去管了,反正等他一统天下之后想要引导舆论难道还不容易吗?

李旦既然来了就被李显留了下来准备一起攻打汾州和太原府,李显的想法是让李旦留在这里,李旦对于他手上的税制改革政策熟悉的很,留他在这里大概能够最大限度的让李显定下的政策推行下去。

李旦自然也是想要做一番事业的,听了李显的意思之后他立刻答应了下来,然后李旦就发现他家七哥居然在研究阵法,以前李显很少研究这样玩意的,他喜欢靠装备碾压,现在这是……觉得双方装备差不多所以要走正统路线了吗?

李显听了李旦的疑问有些苦恼的抓了抓头说道:“不,我是觉得可能有的时候会有需要的,这个天下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够打完,以后总有需要用到这些的时候。”

李旦听了之后笑了笑说道:“阿兄不用担心,大不了缺人的话就秋季多开一次恩科,反正新皇登基开恩科也是正常的。”

李显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世上天才本就少,这些人如果想要派上用场至少要几年,这前几年只怕还是要依靠娄相他们撑着了。”

李旦不由得叹了口气,武将的缺乏是他们这边最成问题的了,不过还好,他们只要稳扎稳打大概也足够,而且逆周那边人多,隐患也多,而且李旦觉得……武曌的确是不好选择继承人的,除非让他妹妹上,如果是太平公主的话……或许还有机会?

李显不知道李旦在脑补些什么,他只知道武曌那边的攻势似乎渐缓,他占领了太原府之后在这边逗留了许久也没见那边再派人来夺回太原府。

看来武曌的确是腾不出手来,而这个腾不出手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武承嗣?

正如李显所想,武曌快要被武承嗣的蠢给气死了,一个人少年时期培养的三观和眼界实在是太重要了,武承嗣好歹也是在贵族堆里打滚了许久的,结果这样愣是没有培养出他的大局观!

武曌立他为太子主要是没有办法,她现在和李唐皇室已经处于一种水火不容的状态,太平公主是她的女儿,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她只能立武氏子孙,结果武氏子孙之中最出挑的武承嗣跟她的儿子比起来也差的太远。

武曌自认为在她活着的时候李唐那边是动不了洛阳的,哪怕现在看起来对方折腾的如火如荼,他们也打不下洛阳,但是有地盘就有一切,李显囤下来的粮草迟早有消耗完的一天,地盘少粮食补给跟不上早晚出问题。

而且长安本来就存在一个粮食运输困难的问题,如果消耗下去的话最后赢的必然是神都,可是武曌也知道,想要彻底占领长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她也耗不起了,武曌已经六十七岁了,在这个年代属于长寿的了,李显如今却才三十四岁,对方还在壮年时期,最主要的是后继有人。

李重义目前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被李显推上去却又没有人反对,已经表示这个小孩子至少是让那边人都认可的了,而武曌这边一旦她晏驾,到时候只怕就要分崩离析了。

武曌自己再怎么风光一世雄才大略,面对这样一个局面也不由得发愁。

她躺在榻上目光已经不再是年少时的清澈,武玄辉坐在她身边一点点的筛选奏疏。所谓上行下效,因为武承嗣兴起的告密之风让大周如今的风气有点歪,到处都是各种告密网罗罪行,武玄辉看的心里烦得很,表面上却还要保持平静。

半晌他忽然听到武曌问道:“子敏,你认为除了太子之外,谁还适合储位?”

武玄辉手一顿,他知道武曌问出这句话就代表着有废太子的意思了,之前武承嗣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武曌太失望了,只不过到底是刚立的太子,不好马上就废,或者说就算要废也要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武承嗣这一次做的手脚还算干净,要不是武曌耳目众多也不一定能够找到蛛丝马迹证明是武承嗣所为。

“神皇,可要听臣说实话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1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不夜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