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不夜天_分节阅读_第152节
小说作者:云长歌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83 KB   上传时间:2016-04-02 14:23:53

武曌听了之后没有回答,她已经听明白了武玄辉的言下之意,武玄辉的按个答案必然不是她愿意听到的。

半晌之后武曌才叹了口气:“你啊,总是这么耿直,都不懂得迎逢难怪太子对你不假辞色。”

武玄辉却正色道:“神皇身边已经有巧言令色之人,臣只是尽职尽责,太子不喜臣亦无他法,若是神皇也觉得臣错,那么臣还是辞官归去的好。”

武曌有些无奈:“你这性子也真是……算啦,我又不是不知道你。”

武玄辉低头没有说什么,他的耿直其实是一种圆滑的耿直,他知道跟武曌说什么不会碰触对方的底线,反而会给对方留下他是个直臣的印象,比起伺候功夫来,武玄辉比不上武曌身边其他的一些男人,但是武曌却更加重用他,朝中谁会以为武玄辉真的傻?

偏偏武曌就觉得武玄辉不够灵活,她忽然又开始担心武玄辉了:“你改改性子吧,待我百年之后,若是后来之人不能容你,你可怎么办?”

武玄辉忽然笑了:“若是改了那还是我吗?神皇不必忧心,若是太子不喜,我便为神皇陪葬说不定也能成就一段佳话。”

武曌听了之后脸色一变,女人同男人总是不一样的,男性皇帝死的时候大概是希望自己的女人或者陪葬或者出家,反正就是要表达一种我死了你也是我的人的那种感觉。

但是女人不一样,她们更加感性,有的会希望自己的男人能够继续活下去,武曌到底是个女人,而且年老之后越加感性,她看着武玄辉,废太子的心思越来越明显。

当初立武承嗣是没办法,但是她也可以像李显一样,立个皇太孙,找人教着,哪怕她突然老去也可以指定顾命大臣,或者让武玄辉当太孙的老师……

武曌想到这里忽然叹了口气,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太子被废的基础上,只是立太子武曌也是逼不得已,她年事已高,还没有一个继承人很容易让朝臣们心里没底,不知道下一任老板是谁怎么进行投资啊?

万一投资错了呢?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武玄辉串联了一部分的朝臣,武曌当时看这个侄子也还算可以,也就同意了,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侄子居然这么蠢,或者也不是她没想到,而是以前武承嗣地位不高哪怕蠢一点也影响不到大局,如今他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旦蠢起来就能要人命。

武玄辉有些担忧的看着武曌说道:“神皇莫不是……只是如今太子以立,只怕不能轻动了。”

武曌微微一笑并没有说话,在她看来武承嗣就算当了太子也没啥用,因为手上并没有相应的实权,当年李治是怎么培养儿子的?军国大事全部都放手让儿子去做,武曌可没这么做,当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再怎么样她也要承认武承嗣跟她的那几个儿子比起来差远了。

而且……武曌这么多年来废了的太子都快能组成一个五人副本小队了好吗?从李忠到李贤,要不是李治去的早,说不定李显也被她给废了,反正在废太子这件事儿上武曌就是绝对的权威,当年皇帝不是她,她都能废太子废的那么顺溜,现在她头上没人压着,废武承嗣就跟玩一样,更何况武承嗣比起李贤来差太远了。

不过武承嗣这个太子也不过刚当了三个月,武曌怎么都要照顾一下大臣们的想法,所以一边开始思考怎么让这个蠢侄子犯一些不会太过影响大局,却又让人不能容忍的错误一边对武玄辉吩咐道:“等等你去一趟梁王家里,让他把他家大郎送过来陪陪我吧。”

武玄辉一下子就明白了武曌的想法,伏地应道:“是。”

武玄辉揣测了一下武曌的意思,明白她并没有瞒着武承嗣的想法,于是就光明正大的带人去了梁王武三思的家里,武三思对于武玄辉还是比较尊敬的,毕竟是武曌身边的红人。

在武玄辉表达了神皇的意思之后,武三思有些吃惊的看着武玄辉问道:“神皇……是说要接大郎入宫教养?”

武玄辉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恭喜梁王了,还请殿下将嗣王的随身物品收拾好,三日之后我来接嗣王入宫。”

武三思脸上的表情充满了不可置信,被神皇接去教养意味着什么武三思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来,因为他压根没想到会这样,别说神皇年事已高并没有透露出要教养侄孙的意思,就算要教养也应该是太子的儿子被神皇带大,这……这是为什么?而且是武玄辉亲自来的,武玄辉的身份地位在朝中其实不比他们兄弟差,甚至隐隐还在他们之上,这也是武承嗣看武玄辉不爽的原因。

武三思塞给了武玄辉几个金锞子,然后满心欢喜的去教育儿子了,他的儿子如今已经五岁了,正是半大不大的时候,以往他看自己的儿子自然是怎么看怎么好,但是如今却觉得还不够,要好好的嘱咐儿子才可以。

武玄辉去武三思家里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武承嗣的耳朵里,武承嗣知道之后并没有在意,因为以前武玄辉经常代替武曌写诏书,也经常到他们兄弟府邸里面传口谕,武曌对于娘家侄子到底还是关照的。

只不过等过了两天,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被接到宫里由神皇亲自教养的消息传来之后,武承嗣心头的警钟就敲响了,他身为太子,他的儿子都没有得到这个待遇,武三思只是个王爷他的儿子凭什么被神皇接过去亲自教养?

武承嗣不好直接问武曌,就找上了武玄辉想要探听一点消息,武玄辉微笑着看着武承嗣说道:“神皇喜爱嗣王,希望常常得见,故而如此。”

喜爱武崇训?就那个毛头小子?在父母的眼中总是自己的孩子更加聪明可爱一点,而且这跟他的储位有很大关系。

被神皇教养过的武崇训,将来对他的儿子绝对是个威胁!武承嗣甚至进一步想到了武曌是不是在敲打他?她知道了自己之前的一些小动作?

武承嗣心里一慌,就想要一个确切的消息,结果武玄辉对他送上来的钱财照收不误,却并没有透露出太多的消息,只是告诉他:“殿下已是太子,还需更加沉稳才是。”

其实武玄辉这是好心在劝诫武承嗣,但是面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效果,如果是李显大概第一时间就会反省,到了武承嗣这里就变成了对武玄辉的不满。

神都的事情多多少少的也传进了李显的耳朵,彼时郑玘已经从太原回到了长安,毕竟快要过年了,摄政王还是需要回去镇宅的,而且新年过后李显还要去祭祀,在太原怎么都不方便。

李显在听说神都的情况之后之后转头看着郑玘一脸诡异的问道:“你说……她是什么意思?”

自从跟武曌彻底闹掰了之后,李显对于怎么称呼武曌就特别的尴尬,还称呼阿娘吧……感觉太亲密了,不太符合两个人现在的立场,称呼神皇吧……像是变相承认了对方的政权,虽然之前发国书已经算是半承认了,但是在群臣面前还是要注意一点的,于是跟郑玘在一起的时候,他干脆就很含糊的称呼了,反正郑玘也明白。

郑玘微微一笑:“神皇想来也是想要效仿你了。”

“啊?”

“培养一个太孙。”

李显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培养太孙就证明武曌对武承嗣已经十分不满意到了要武承嗣的命的地步了,别说太子废了还能活,想想李贤,要不是李显想尽办法保全他,说不定早就去见李治了。

武承嗣肯定没有人保着他,武曌可能不会赐死他,只不过武承嗣也不是个能够忍辱负重的性子,到时候……嘿嘿。

“啧啧,又是一出好戏。”

神都那边聪明人并不少,有一些多少猜到一些门道,顿时心里十分不安,一个王朝在君主年纪已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储位稳定的继承者,会让大家有一种王朝穷途末路的感觉,尤其是在他们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的情况下。

然后这些朝臣就开始偷偷摸摸的把家里得用的子弟往外送,甚至还有直接让他们去长安的!世家从来很圆滑,他们也不会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有一些人开始尝试着接触武三思了,太孙什么的是要排在太子之后的,哪里有亲爹还是个亲王,儿子是太孙的?

这些人是得罪了武承嗣却又觉得武三思有一定潜力的,神都一时之间各种暗潮涌动。

在这个时候之前跟李显有过协议的岭南六诏的国王在回去之后摆平了内乱,他们……起兵了!并且是以大唐的名义将矛头对准了神都,神都的气氛更加紧张起来。

武曌倒是很镇定:“蕞尔小国你们担心什么?派人去打就是了。”她如今还是有这个底气的,哪怕打不赢李显但是对付六诏却并不困难。

只是谁都没想到,六诏还没有打败,武承嗣居然起兵谋反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忽然跟基友讨论起来,其实一开始有关唐朝的文兔子最想写的是李恪来着,大概心中总是对这个人物有一点好感所以一直没敢下笔,生怕写崩了,然后就写了小龙王来练手,然后基友就问我啥时候写李恪,我……我突然觉得……下一本书的题材好像……又订好了(当然会在本文完结之后再说……

第186章 186

武承嗣的谋反让李显有些猝不及防的感觉,他就没见过刚当上太子就敢谋反的。

亲,你搞清楚你的东宫有多少人了吗?你搞清楚东宫十率的都做什么了吗?你收服他们了吗?你手上有兵权吗?你就敢谋反?

郑玘看着李显一脸激动的样子,不由得侧目看他:“你生什么气?”

难道不是该高兴吗?神都那边越乱我们这边就越省心啊,李显这又是抽了什么风呢?

李显有些怏怏的说道:“这玩意简直拉低太子的平均智商水平线。”

郑玘深深的看了李显一眼,觉得这货大概是病的不轻,太子平均智商水平线那是什么玩意?古往今来蠢太子多了好吗?

不过他跟李显的想法一样,都觉得武承嗣是不可能赢的,就算东宫十率有一半人支持他也不可能赢。

他们倒不如趁着这个时候扩大地盘,要不等神都那边稳下来了,就又要开始拉锯战了,现在的情况是大周占领了部分北方地区比如说冀州这种粮食产地,然后就是南边一溜的繁华之地,而大唐则是占领了西域和部分北方领地,最远也就到了太远,原本大唐的版图仿佛是从中间竖着切了一刀,西边基本上是在大唐手上,东边在大周手上。

从地图上来看李显这边不太占优势,南边的繁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且那边交通便利,就京杭大运河也被他们占据了,而西边各种山川腹地交通各种不便,李显经常看着舆图皱眉。唯一好一点的就是岭南那边是在他们手上的。

李显想了想说道:“要不要组织人手再出海一次?”

这一次就不是为了寻找东西了,实际上李显到现在还能记得的东西已经不多了,那些食物被摘下来之后的模样以及能够炒什么菜他倒是还记得,然而却不记得它们的植株长什么样了,就算记得也不一定能找到——玉米就是个例子啊,当初找的那群船员差点都把那片土地翻遍了啊。

郑玘一瞬间就明白了李显的想法,他们这边不如大周繁华,但是却也不是不能赚钱的,奢侈品百倍之利,这些年来大唐境内都没安稳过,而武曌上台之后也没有再派船队出去过了,所以很多大洋彼岸的香料以及珠宝都炒到了非常高的价钱——物以稀为贵嘛。

反正李显是有钱的,哪怕他割舍了东边的所有店铺他手上的钱财也不少,他一个人就能支持这一个船队的远行。

郑玘果断同意了,因为不是让国家出钱所以他们也不用通过三省让他们同意了。造船也可以自己来,李显手里还留着当初的图纸,直接造船就行了。

打天下虽然很重要但是维持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则更加重要,李显做完这些之后就拍拍手转头去训兵了。

长安附近山多,随便找个深山老林都是天然的训练场所,只不过在这之前李显还是让人将那片地给整理了一下,什么单杠双杠之类的东西都弄上了,郑玘过来看过一眼,没在看到场地上那些设施之后有些好奇:“这个是……做什么用的?你试试?”

李显当时脸都扭曲了,他的武力值从来都不是很高,这些东西折腾一趟下来估计能要他的老命!他当时就让魏凌去演示了一把,魏凌是魏成的长子,这一家子是死心塌地跟着李显混的,在知道李显要组建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队伍之后,魏成二话不说就把儿子踢了过来。

魏凌也争气,武力值颇有看头,本来他想要去考武举,但是家里不同意,毕竟他们家这个程度完全不用去跟一帮寒门子弟争考试的那点资源。

现在看起来没考也挺好的,考上武举的人可一个都没来这里,谁都知道这支部队将来就是摄政王心腹部队。

魏凌积极的过去演示了一边之后,郑玘颇有些跃跃欲试,然后李显就看着堂堂大唐宰相将袖子一绑下摆一扎,就跟着魏凌去折腾那些训练器械了!最主要的是他好歹也三十多岁的人了,居然还摆弄的像模像样,甚至比魏凌的成绩还好一些。

李显看到这里就服气了,武力值相差太多也不枉他被压了这么多年都不得翻身了。

李显看着郑玘弄完之后额上微微见汗,走过去拽出手巾给他擦了擦汗之后嘲笑道:“还当自己是年轻小伙子呢?你跟人家较什么劲?”

郑玘四下扫了一眼,发现魏凌已经捂着眼睛跑走了这一片地方只有他们两个人,一伸手就把李显揽在怀里低头咬了一口对方的耳垂轻声说道:“大王这是在埋怨臣的体力不行了吗?看来今晚臣还是要更卖力一点才好。”

郑玘说完之后就感觉怀里的身躯一僵,李显嘴角抽搐着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md,让你嘴贱!今晚又别想睡了!

事实证明摄政王还是很了解郑相的,当天晚上他还真是整晚都没怎么睡,再次深入了解了一下郑玘的体力。

长安摄政王府之内一室靡靡香艳,而神都洛阳的东宫里,则是一片愁云惨雾。武承嗣输了,这个一向虚伪卑鄙而又胆小如鼠的家伙此时此刻却出奇的冷静。

跟李显他们想的不同,武承嗣一开始想的就不是大规模的跟武曌拼武力值,他只是想要寻找洛阳宫中的巡防漏洞,然后派人过去刺杀武曌。

只要武曌死了,他是太子,登基就名正言顺,只不过刺杀的人失败了,被武曌抓住,武承嗣不得不直接起兵,当初他抱得就是最后一搏的心思,如果不搏一把或许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事到如今他却是多少有些清醒了,在武曌派人来捉拿他的时候,武承嗣面无表情的看着来人:“我要见神皇。”

神皇却是不想见他的了,武曌年纪不小了,因为这点事儿一晚上没有休息好,脸上的疲惫遮都遮不住。

武曌听说武承嗣已经被关押起来之后挥了挥手说道:“都退下吧。”

她没有让人立刻杀掉武承嗣,她还要留着武承嗣将朝中那些不安分的人都拔除,所以这个人还不能死。

只不过武承嗣谋反的事情到底还是给武曌敲了个警钟,她抬头看着静静坐在那里的武玄辉,烛火之下武玄辉那张脸越加显得温润如玉,武曌忽然叹了口气,想起了武玄辉当初说的话,果然……侄子是靠不住的吗?

其实武承嗣被废她一点也不伤心,武承嗣没了还有武三思,这并不算什么,然而武曌却有些不肯相信侄子们了。在这个时候哪怕她已经跟儿子们撕破脸了,儿子们也是比侄子可靠的,毕竟李显和李旦到底还要讲究一个孝道。

她可以被说不慈,但是想必李显和李旦肯定不会愿意背负不孝这样的名声的,只不过如果武三思肯听话的话,武曌还是不愿意去跟儿子低头的。

武承嗣被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洛阳之内气氛又开始紧张起来,一直跟着武承嗣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跑掉,瞬间朝堂上就空出了很多职位,而武三思和武攸宁等人这个时候就开始挽起袖子抢夺武承嗣留下的政治遗产了。

太平公主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其中,武曌坐在那个位置上,忽然就对当年李治的某些想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治也维护过自己儿子,但是在当时看来似乎并没有力保李贤,现在想来,或许也是李治对儿子的一种锻炼,如果连这点事情都摆不平的话,那么登上了皇位也不是个任由他人摆布的傀儡。

而李显之所以没有受到这个待遇主要是李治的时间不多了,如今武曌似乎也处在李治那个地位,然而武曌比李治的担心又更多了一些。

朝堂上的人都开始一阵风的倒向武三思,有武承嗣这个例子在前武三思一点都不敢张扬,继续低调的勤勤恳恳的完成武曌布置的各种任务。

武曌对武三思在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武承嗣智商一般,武三思就更加一般了,甚至武三思很多时候都不像武承嗣那样能够领会武曌的意思。

所以武曌的心思放在了武攸宁等人身上,虽然是堂侄但是武攸宁比武三思似乎更加聪明一些。

只是让武曌熄了立侄子当继承人的念头的人就是武攸宁。此时武攸宁的祖父武士让还活着,被封为楚王。

武攸宁有意争取太子之位,自然是要寻求祖父帮忙的,并且承诺:“若我登基为帝,必会禅位于祖父。”

武士让是比武曌还要高一辈的人,让武则天选他当继承人是不可能了,但是可以迂回一下,如果孙子当上了太子,等孙子登基,再让位于他也不是不行,就算他活不到那么久,孙子也必会追封他为皇帝的,划算!

祖孙两个人说这句话已经十分注意了,然而武曌耳目遍布洛阳,没过多久她就知道了这对祖孙的对话,武曌当时心都凉了,她想起了武玄辉之前所说,这些事情狄仁杰也曾经暗示过,只是武曌依旧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如今却让她相信了这两个人的判断。

看来是时候做个决定了,年轻的时候武曌渴望至高的权利,而年老之后她开始在意身后事了,武曌看着武玄辉说道:“这次你跟梁王过去一趟吧,想办法跟七郎接触一下。”

武玄辉躬身说道:“是。”

武曌叹了口气,到最后她还是要跟儿子服软,不过服软有不同的服软方式,她的意思是立李显为皇太子,然后让那边继续忍她为皇帝,这样将来李显登基就名正言顺了。

到现在武曌都不相信李显是真的放弃了皇位,李显一定是跟某些人达成了协议,如果李显真的不恋栈权位的话,他何必还要霸占着摄政王的位子不肯放?

只不过这件事情武曌暂时还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派武玄辉去,而武玄辉表面上则是跟着梁王出去打仗的。

是的,武曌这次把武三思派出去了,武三思接到任命之后十分激动,当时就表示一定不会辜负神皇希望,而武攸宁当时的表情则有些一言难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1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2/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不夜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