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181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 MB   上传时间:2016-10-12 13:35:37

因为平时的住处跟赵璨在一起,不方便别人过来商量事情,所以平安向赵璨要了本初殿西边的偏殿,另外开了门,又将屋子整个改造过,烧上地龙和火炕,整个房间都暖融融的,里间用作起居,外面则用来理事。

因为他不愿意出门面对刮骨寒风,所以每天待在屋里,也不跟着赵璨出门了。所有人要找他,都得自己到这里来。

奇异的是跟平安往来的人,没有一个觉得这样不对的。

赵璨一开始也不满意,后来来过两三次之后,果断抛弃了自己的龙床,将起居的地方也搬到了这里,让平安十分无奈。

“我本来就是为了避开你才到这边来的,你若时时都在,别人来了也不会自在。”他对赵璨抱怨,“岂不是要我在找个别的地方去办事。”

“不必。”赵璨道,“我早上出门,晚上才回来,白日里又不在,不会影响你。况且入冬之后,我看你也没几样事情要做。”

这倒是,该安排的都已经安排得差不多了,至于其他事情,在平安的设想之中,要等明年才能开始进行。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现在还是熙平二十五年,虽然赵璨登基了,但年号未改,就好像先帝的影响仍在,许多事情坐起来总不那么合适。明年改了元,经过这个仪式之后,朝臣们便会有一种辞旧迎新的心态,到时候赵璨再做什么,就更容易被接受了。

说到这个,平安也不免问道,“你的年号可想好了?”

通常来说这种东西一般是由礼部挑选出十几个寓意好的年号,再交给钦天监那边算算吉凶,最后送到赵璨这里来,让他选定一个。不过如果赵璨自己有意,也可以单独制指定,再让钦天监卜算。

——当然,既然是御笔钦点,自然不会有不吉的。

平安觉得赵璨应该是会自己指定的,所以有此一问。

“想好了。”赵璨走到桌旁提笔写了两个字,交给平安,“你看如何?”

平安扫了一眼纸上写着的“安平”两个字,抽了抽嘴角,“你这样做合适吗?”别人也许看不出来,但他还能不明白吗?这明明就是将他的名字倒过来了。偷懒就不说了,万一让人看出来,更不像了。

赵璨淡淡一笑,坐下来往平安身上一靠,“没什么不合适的。这两个字难道不好?”

平安算是服了他了,“好是好,但是不能用。换一个。”

“不换。”

“你这是生怕别人看不出来其中的猫腻吗?”平安无奈的问。

其实就算平安再低调,过了那么久了,大臣们也不是瞎子,还能看不出来他跟赵璨是什么关系。只不过目前看来不算什么大问题,所以也没有人对此有所表示。但如果赵璨这样一意孤行的话,就不一定了。

文人骂起人来,那才是又刁又毒,平安并不认为自己会喜欢那种情况。

“就算不这样做,他们也照样能看出来。”赵璨也有些无奈,他觉得平安实在是太理想化了,“纵然如今不说,但往后我一直不娶妻纳妃,他们总有忍不住的一日。”

到时候,他们可不会因为平安低调就放过他,也不会因为之前的相安无事就嘴下留情。所以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何必还要逼迫自己去忍耐呢?

何况赵璨当初之所以一心一意要当皇帝,为的不就是这样的自由吗?

平安叹了一口气,“好吧,你说得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随你。”他本来应该是个离经叛道的人,却活成了一辈子的循规蹈矩。现在就陪着赵璨疯一次又何妨?

熙平二十五年走到尾声时,已经有许多人意识到过完这个年之后会发生的事了。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现在朝堂上之立着的都是为朝廷做过许多贡献的老臣,而且这一年来也跟赵璨相安无事,但实际上,所有人都很清楚,这种平静,只不过是暂时的。等到明年春天,朝堂上势必会发生巨大的变故。

改年号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之中,虽然是那个导火索,但实际上引起的关注并不大。——赵璨说得潇洒,但实际上在这件事上,怎么可能真的让平安去迎接那些诟病之言?

相较于年号是某个人的名字倒过来这样的小事,所有人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前程能否保得住。毕竟只有先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之后才能够去谈其他。

而在这件事情上,虽然许多大臣认为自己已经做了足够的准备,但事实证明,当事情来临时,所有的准备都还是稍显不足。

在宣布完改年号的圣旨之后,赵璨当即下了另一道出人意料的旨意——要求大臣们廷议,推选出一人补入政事堂中。

许悠回到江南之后,政事堂中便有一个位置空出来了。原本的副相吴旭之成为首相,但他本人并不是那种能镇得住场的性格,虽然能力不错,但只适合为副,很难在政事堂占据主导地位。

除此之外,其他几位宰执各有各的问题,都河很难成为中心人物。

这也是赵璨之前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并没有遭到来自朝臣们的抵抗的原因之一。毕竟相权难以集中,自然不能起到制衡皇权的作用。

虽然这样看似对自己有利,但实际上赵璨却并不这样认为。相权如果长时间空缺,很有可能导致失衡,最后的结果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所以为今之计,当然是要重新增加一个人进入政事堂,并且取得主导地位。

这个人自然最好是赞同赵璨这些政策和变革的。

虽然实际上这也是朝臣们的需求,但是由赵璨发出圣旨,而且是在这个时候,的确是有些出人意料的。毕竟元旦朝会,通常来说都指挥颁布一些恩旨,大赦天下、加官进爵之类的。

赵璨的不走寻常路,的确是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现在的朝堂上,实际上是有些“青黄不接”的。因为在先帝在位期间,并没有出现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人才,所以实际上掌控朝堂的,都是宣宗皇帝时留下的人,如许悠、何猷君等。虽然现在他们已经不在朝堂上了,但却仍旧没有能够继任的人选。

有资历的没有能力,有能力的资历不足……以至于最后廷推出来的人中,好几个都是纯粹凑数的。

在这些人之中,冯璋虽然入朝的时间很短,但因为盛名传遍天下,而且入朝之后,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反倒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最后赵璨御笔钦点,将教育部部长冯璋选入了政事堂中。

这个结果有些出人预料。

不过因为是廷推出来的人选,朝臣们虽然有些蒙,但是也说不出什么不对来。毕竟赵璨是按照程序来办,人也是大家一起推选出来的。

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了赵璨的用意。因为在进入政事堂之后,冯璋跟赵璨配合默契,很快就彻底掌控住了政事堂。这种雷厉风行的手段令人心惊,但同时也在朝臣们心中建立起了赵璨本人的权威。

他的风格跟先帝截然不同,虽然年轻,但却绝对不能够小觑。

对于绝大多数朝臣来说,帝王强势且能力出众,其实是一件好事。追随这样一位帝王,总比追随那种没什么能力,只会一味守成的皇帝要强得多。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那也要买的人识货才让人愉快啊!

但是对另外一小部分人来说,赵璨的专横独断,势必会让他们手中的权柄受到影响。他们更喜欢皇帝什么都不管,让他们随心所欲的去做事。这种变化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十分糟糕的。

但不论朝臣们怎样想,事情都已经成了定局,他们也只能够适应赵璨的风格。

安平元年的前两个月,就在这种相互适应之中飞快过去。进入三月之后,春闱的事情便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这是新皇登基之后的第一场科考,取中的进士们,将来注定都会成为安平年间的中流砥柱,因为他们受到新政的影响较多,更容易被新皇信任并倚重。

这一科一共取中三百多名,其中一甲三人,二甲一百一十人,余者都只列入三甲。

真正让朝臣们吃惊的是之后放官的过程,按理说除了一甲三名和二甲前十名能够留在京城之外,其余人等都会被外放到个县之中,或者为下县县令,或者为上县县丞,之后在按照转官的流程慢慢熬资历。

在这些人之中,能够脱颖而出重新回到京城,成为升朝官甚至进入跨过五品这个大官,成为朝中重臣的人,最终不会超过二十个。而这二十人之中,最后能够登阁拜相,进入政事堂,为君王辅佐的,仅有一二人,又或许一个也没有。

然而这一年,除了前面十三人留在京中之外,还有四个人被选入本初殿书记处。

这个“书记处”究竟是做什么的,一开始简直没有人明白。但是不管怎样,前面带着“本初殿”三个字,就足够说明这个位置的特殊了。

翰林院为什么清贵?无非因为不涉庶务,又是天子近臣。但是这个书记处看上去比翰林院可近多了。

所以这个消息已经公布,就引起了这一批进士们的议论。那四个被选中的幸运儿,一时间不知接收了多少羡慕嫉妒恨的眼神。

不过等弄明白这就是司礼监改组之后成立的机构,里面还有一半的成员是太监时,之前的羡慕嫉妒就变成了酸溜溜的语言。文人嘛,万般皆下品,何况还是身体有残缺的内侍?虽然对于这个位置仍然眼红,但已经不妨碍他们对幸运儿说几句酸话。

就连四个幸运被选中的人选,心情也颇为复杂。要说不高兴是假的,但是身处那个位置,若是把握不好,很容易就会成为佞幸之辈,为人所诟病,认为德行有亏。

平安暂时顾不上这些新同事们的心理问题,他正在给张东远送行。

司礼监改组之后,就是由他领头了,职务也会有新的规定。所以张东远顺势辞去了掌印太监的位职位,要出宫回家养老了。

他之前负责的新品粮种推广工作,已经为他捞到了足够的声望,这回离开赵璨也不吝赏赐,所以并没有什么失意的感觉,看上去仍旧意气风发。

“张总管这一去,往后可就清闲自在了。若是有什么不懂的事情,我可要去向你讨教,到时候你可不要将我拒之门外啊!”平安笑着道。

张东远自然不会认为他真的需要向自己讨教,只不过是客气话罢了。从内心说,他对平安的感觉很复杂,因为平安的存在,他这个御前总管失色不少,但也是因为平安,他才能安稳的走到这一步,荣耀的归老。

所以他笑着道,“这是自然,你尽管来,我备了宴席等你。”

第180章

虽然说是改组,但实际上能够进入司礼监的人,平安当然不可能任意裁撤。所以这个新的书记处,实际上颇有点儿人满为患的意思。原本就有四个秉笔太监,八个随堂太监,再加上四个新人,就足有十二个人了。

所以进了新人之后,平安要做的第一件是,就是裁员。

当然,这个裁员不可能是直接把人撤掉,必须要安排好他们的去处。——虽然就算平安直接把人撤走也没问题,但是这些太监身份特殊,如果不做好工作安排,肯定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得不偿失。

况且这些人也都有能力,平安觉得就这么浪费掉也很可惜。

好在司礼监原本掌管的东西就很复杂,除了经厂已经并到图书馆那边去,由图书馆完全接手之外,还掌管着放置古今书籍名画、笔墨纸砚绢纱等等库房的钥匙。

这些东西放入库房之中后,实际上平时很少会动用。平安索性将之跟于永健那边所掌管的珍玩器物等等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博物馆。当然,现在的博物馆很难跟后世一样对普通人开放,所以暂时只能负责看守、整理及修复等工作。

除此之外,图书馆那边编纂书籍的时候如果需要用到其中一部分,也可以过来取用。

这样一来,这个博物馆之中,又能够安置下很多人。毕竟要将百多年来的库存整理出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

精简之后,本初殿书记处就剩下八个人,四个内侍,四个朝官,分成两班当值。因为四个内侍只需要负责在本初殿当值,并不需要像以前一样整天跟着赵璨,还要额外负责他的饮食起居等安排,所以实际上并不会比以前更累。

——当然,平安自己并不在这八个人当中。他现在的职位是书记处秘书长,负责一切统筹工作,不参与具体事务。

这主要是因为平安除了赵璨这里的事情之外,还有许多事要做要管。

比如现在,他安排完了本初殿的事情,便带着小福子,开始安排今年皇宫招人的事宜。

其实这个过程跟从前选宫女也差不多,择那种家世清白性格稳重的十岁男孩和女孩入宫,经过简单培训之后便开始上岗。按照平安的想法,每年都会招收一部分人,所以数量并不多,只在京城内部选人。

为了达到精简的目的,选人自然也不是盲目的挑选。所以平安要带着小福子,先将宫中如今所有的岗位全部都统计出来,哪个地方需要多少人全都安排好,最后才会针对性的对外招人。

这个工作量并不小,好在形成规模之后,往后便可以依例行事,不需要平安再亲力亲为。

而他之所以带着小福子,主要是为了让对方熟悉这个流程,以后这些事情就会交给小福子来负责,不需要他再操心。

就在平安埋头准备这件事,一时没有顾得上其他事的时候,朝中有不少臣子开始写奏折劝谏皇帝广选淑女充掖后宫了。

当然,这个广选淑女,选的当然不可能是在宫里做事的宫女,而是希望赵璨能够纳几位嫔妃,为皇家开枝散叶,繁衍子嗣,免得皇位后继无人。

平安忙得暗无天日,早起晚睡,还是听旁人议论,才知道了这件事。

其实新皇登基之后,上这样的奏折,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毕竟赵璨现在的年纪,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实在已经不小了,而且身边连一个女人都没有,让人怎么能够不替他操心呢?

不过就算心里知道这些,但平安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心里还是不怎么高兴。

这天回去之后,他便问起赵璨此事。——冬天过去之后,平安跟赵璨又搬回了原本的住处。毕竟赵璨身为皇帝总是住在别处不太合适。

“我还当你不知道这事呢。”赵璨笑着调侃他,“或者对我很有信心,所以知道了但没放在心上。”

“我的确没放在心上,不过随便问问。是哪几位大人上的折子?想必是平日里的公事不够忙,陛下该给他们加加担子才对。”平安板着脸一本正经的道。

赵璨点头道,“有理,我想想有什么事情可以给他们做的。”

“对了,御史台跟监察院合并的事情准备得差不多了吧?”平安忽然想起这件事,“朝堂上太平稳了,许多大臣想必都闲得很,该给他们找些事情做才是。”

“行了,你若再这样下去,可就成了挟私报复了。”赵璨笑着道。

平安一扬眉,“难道我说的哪件不是正事?”就算是挟私报复,他也一定做得堂堂正正,让人说不出任何不是来。

“这些折子我都是留中不发的。”赵璨道,“毕竟这种事情咱们心里有数就行了,不必多言。不过现在看来,明日早朝时,我还是要说一说这件事,免得平安你不放心。”

“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那你何必摆出这样的脸色?不过……我喜欢你不放心。”赵璨握住平安的手,低声道。

虽然两人的关系已经很稳定了,但是偶尔吃吃醋,也是难得的情趣,免得关系太平淡了,反倒失了激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1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1/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御前总管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