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182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 MB   上传时间:2016-10-12 13:35:37

“对了,有件事要告诉你。东南那边有信过来,赵玠已经可以上船出海了。虽然比不上经年的水手,但是在新兵之中,倒是难得的出类拔萃。那边的人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但人人都赞不绝口。”平安道。

自从他当上了秘书长之后,这些从各处传来的消息,全都要现在他这里进行个汇总,再由他按照重要程度送到赵璨那边。像这种目前还没有公开的消息,平安都是私底下告诉赵璨的。

赵璨道,“不错,不枉你当初费心替他安排这样的前程。”

“我想,这一次船队出海前往安南那边采买粮食,就让赵玠跟指责去吧。若是将来要前往更遥远的海域,总要先有个适应的过程。”平安道。

“你考虑得很周到,就这么办吧。”赵璨说着,朝平安笑了起来,“娘子这般贤惠,将家里诸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为夫甚感欣慰。”

平安瞪了他一眼,“不要胡说八道!”

“这哪里是胡说八道?其实今日收到奏折时,我就想告诉满朝臣子,这些事情不牢他们操心,朕的皇后勤劳能干又深明大义,有这样的人为伴足矣,不需要什么后宫粉黛添彩。”赵璨说着将平安扑倒在榻上,低声调笑道,“就是皇后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总将陛下放在后面,这一点该改了。”

“哦?皇后的职责难道不是掌管后宫吗?”平安说,“伺候陛下的事,自然有别人来做。”

“不,皇后的职责是给陛下侍寝,再生一堆小皇子。”赵璨的声音低沉下来,在平安的脸上轻轻咬了一口,“皇后现在就来履行一下职责吧。”说着覆住了平安的唇。

“唔……”平安挣扎了一下,没能挣过赵璨,就随他去了。

仔细想想,这段时间的确是疏忽了他。一开始是过冬的时候平安懒得动弹,后来开春了忙起来自然也顾不上。也难怪赵璨都有怨言了。

不过才这么想完,平安就推了推赵璨埋在自己颈间的头,“别弄那里……”

赵璨不高兴的时候,亲他也不好好亲,像小狗一样总是动嘴咬,留下的痕迹总要好几天才能消。

所以平安不能让他将印子留在衣服遮不住的地方,否则自己明日也不必见人了。

赵璨一向极有分寸,何况被平安提醒,只好松开嘴,换了一个地方咬。不过像是报复一般,他直咬到平安觉得疼了才松口,果然留下了一个极深的牙印。

平安本来还有许多事要跟他说,但这样子自然不可能继续说正事,只能罢了。等到他被赵璨折腾得迷迷糊糊时,自然更不记得还有这些事。

第二日赵璨起身去早朝时,平安还在熟睡。

等到大臣们要上奏的事情说完了,他果然提起了这件事。

“连日来不少臣工上奏,劝朕广选淑女充掖后宫,以繁子息。只是朕每每思之,先帝丧期未过,且国家大事未宁,朕实无此心。况且朕年富力强,此事亦不必操之过急。望公等多将精神放在公事之上,此事不必再劝。”

这话说得算是不客气了。毕竟天家无小事,皇帝的婚事尤其重要,毕竟后宫的事情,跟朝堂息息相关。况且赵璨的皇后和嫔妃,不能从小家女中挑选,就免不了会选大臣之女入宫。这件事更不可能跟朝臣无关。

不过赵璨既然已经这样说,想来心意坚定,大臣们虽然有心再劝,但是现在的确不合适了。

这还不算,接着赵璨又公布了一系列的任免和调动。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是被点了名字的大臣都心知肚明,自己曾经上过折子劝皇帝选妃,看来皇帝的确是对此十分不满,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举措。

他们要调往的职位,都是那种非常忙碌,一天到晚都脚不沾地的。

很明显,陛下是希望他们都忙碌起来,别话那么多的精力在他的后宫上面。

不少大臣暗地里皱眉,对于赵璨的这种态度表示不乐观。不过这位爷本来性情就不是会听劝的那种,一直以来,也都以手段凌厉著称,所以这会儿倒也没有人多话。不过心中怎么想,就不知道了。

平安并不知道赵璨已经在朝堂上表了态,唉引起了一部分大臣的警惕,他一觉睡到天光大亮,醒来时还是觉得浑身没什么力气。

要不是今天还有事情要做,他真想就这么继续躺下去。

等他起床洗漱完毕,吃了点东西出门时,小福子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要不是因为知道平安究竟是怎么回事,肯定是不可能有这种耐心等到这时候的。见到平安,他也不敢抬头看,转身跟上平安的步伐往前走。

又忙了一天,总算是整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需要平安自己跟进了。

“到时候交给衙门那边配合一下,将消息传下去,将报名的人登记一下,统一接过来,咱们再进行挑选。每个岗位上三个人选一个就差不多了。免得有些不合适的,到时候找不到填补的。”平安对小福子交代。

“我知道了。回头就送过去。”小福子说,“剩下那些位置该怎么办?”

也不是所有的位置都适合招新人进来,立刻就能上岗的。比如看守库房这种比较重要的地方的,还有些技术活儿,也是新人做不到的。

平安说,“那种先坚持一下,等过几年这一批上手了,再从这些里挑选可靠的补进去吧。”

小福子走了之后,平安又去见了赵闰的几位先生。前几日他来找平安,说自己的功课已经进步了许多,要求平安兑现之前的承诺。平安当然不可能就这么相信,所以要先找他的先生们问问情况。

事实证明,熊孩子下定决心要学习的话,效果也是很不错的。这半年来赵闰的功课进步的确很大,现在不能说很优秀吧,至少可以跟上先生的进度了。课文能够背诵,讲解的东西也能听懂,就算偶尔有错,也是因为有自己的想法,可见他是用心了的。

得到这个答案,平安倒是有些意外。

赵玠能够坚持下来,平安觉得很正常,因为他年纪更大一点,而且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也知道抓不住这个机会的话,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但是赵闰一看就不像是吃过苦的,居然也坚持下来了。

而且还是他之前最不喜欢的枯燥无味的功课。

平安琢磨着倒也的确可以让人教教他,不说武艺出众,甚至不求真的能去当大将军,主要是锻炼身体,而且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

不过当时随口答应他一定要找比教官更厉害的老师,现在就比较让人发愁了。

最后平安只好去找了天枢人,让他推荐人选。至少不能比他们差太多的。反正小孩子很难分辨得出来。

之后平安又想到,教一个也是教,教一群也是教,不如让赵璨将宗室之中的小孩都集中过来教导,将来有成才的也能够用得上。就算不成材的,能养活自己也不错。这样可以给国库减轻负担。

现在的这些宗室,一部分像是齐王那样还有点儿能力的,还可以用一用,但是大部分都没什么用处,只能由朝廷养起来。每年花费许多钱粮,但是基本上没有收益。这种情况,平安和赵璨早就已经注意到,现在也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从这些小孩子做起,是个不错的想法。

平安跟赵璨商量了一下,他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很快便下了旨,让宗室之中适龄的孩子入宫读书。

这道旨意来得有些突然,许多宗室都觉得十分莫名。不过能够让孩子在上书房读书,对他们来说也是荣耀。那些比较近支,日子好过的宗室也就罢了,关系较远的,许多人家空有宗室的架子,实际上已经入不敷出,孩子上学也是一笔巨大的花费,皇家肯承担自然是好事。

其他几位皇子也就罢了,赵闰是个喜欢热闹的,听说有那么多堂兄弟会过来跟他一起念书,立刻就高兴了。

都不用平安教导他身为主人公的责任,他就自发成为了这批小孩子的领头人。——也是,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懂得了等级差距,而且肯定被家长们叮嘱过,要顺着几位皇子,自然不会违逆他的意思。

有了这么一批小孩子的存在,宫里仿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跟后面东六宫里同样热火朝天的武学相映成趣,又占去了皇宫小半片地方。

平安对此很满意,最好皇宫里的地方都各有用处,就算妃子选进来了也没有住处,索性不选了才好。

借着这些宗室子弟们的东风,赵璨给图书馆那边编纂图书的官员们下了另一道旨意,要求他们先编出一套蒙学的基础教材来。

一直以来小孩子们启蒙的内容各不相同,认了字之后便开始学论语。实际上并没有系统的供小孩学习的书本。

借着这个机会编出来,往后推广普及教育的时候,也更方便些。至少那些乡村之中穷困读不起书的孩子,可以上一两年的学,学会这套基础教材,知道基本的道理,识文断字,并且会计算等等。

平安现在还做不到天下人都能读书,但是他相信,一点一点的推进,总有一天能够达成自己这个宏愿。

也许到那个时候,整个大楚就会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了。

不过,之前这些都只算是开胃菜,真正算得上赵璨当政之后的大政策的,是接下来皇城司和御史台合并城里监察院。

这件事平安曾经犹豫过要不要现在来做,毕竟官职改革总是比较困难,文臣们对此十分敏感,生怕皇权侵入到他们的权利范围之内,所以要推进这种改革,困难会更大。

但一来御史台独立于六部之外,虽然也在文官集团之中,但实际上因为有监察百官的职权,所以又比较独立。这给了他们改革的基础,至少受到的阻力不会太大。二来皇城司这个机构比较特殊,平安希望尽快将他纳入正式的编制之中,对它的职权有所限制。

此外,也有之前顾文珩挟威进入御史台,对于如今的结构进行冲击,到现在也没有稳定下来的原因。这个时候进行改革比较容易。而且顾文珩余威犹在,将他提上来管事也相对容易。

皇城司拆分之后,大部分都可以并入监察院——按照平安的设想,监察院同样要在各地成立分院,皇城司那边的人并过来正好合适。不过王从义所领导的参谋部就比较难安排了。

他们原本就是皇城司改革的时候独立出来的,因为平安不希望太监过多的干涉皇城司事务。现在变成了监察院,就更不适合太监插手了。但这些人就这么撤掉也不合适,加上人数也不少,打散编入其他部门都很难做到。

平安思来想去,最后把人打包送到了张东远那边,为粮种的事情奔波。按照平安的打算,等到最初的粮种推广结束之后,可以成立一家种子公司,专门负责种子改良和销售工作,到时候后续这些出宫的太监,都可以在里面任职,将摊子铺开。

但即便他安排好了这部分人,改组的事情仍旧并不顺利。

顾文珩是赵璨的人,并且是那种身上已经打上了十分明显的烙印的。大臣们担心监察院以后就成了赵璨对付他们的机构,权力太大,难以遏制。冯璋虽然在其中尽力周旋,但是效果也十分微弱。

好在这件事情,赵璨并不着急,今年之内能够做成就可以了。

这件事情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入夏之后,才开始有所松动。赵璨毕竟是皇帝,他坚持的话,朝臣们实际上是拧不过他的。

这一次的退让好像也已经预示了什么,许多有远见的朝臣已经发现,皇帝对朝堂的掌控正在逐步增强,长此以往,总有一天朝堂会成为他的一言堂,到时候他想要做什么,就没有人能够拦得住了。

赵璨本身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乾纲独断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是为大楚埋下隐患。

只是之前朝臣上书劝他选妃的事情让赵璨警醒,如果他不这样做,有朝一日平安的事情曝光,后果如何殊难预料。

第181章

安平元年秋天,武学开课满一年之后,平安对于这一年的教学结果进行了一场验收。

验收的方法当然是分组模拟对抗。

将武学的学生分成两组,各自率领一千名禁卫,就在京城城郊的山区进行实战演习。平安要求他们按照真正战场上的交锋来看待,全力以赴。事实上,除了武器上都包裹了厚厚的布条之外,其他一切条件的确都是比照真正战时来安排的。

为了方便观看,平安选定的“战场”在山脚下,而赵璨率领文武百官在山上观战。

这种前所未有的模式,让朝臣们十分好奇。对战过程中双方使出的种种手段和计策,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整场“战斗”持续了三天,最后蓝军以微弱的优势取得胜利。

战后所有武学学生得到了赵璨的接见和鼓励。——这也是平安的一点小手段,武学既然是赵璨所给的恩典,自然要让他们领情。所以虽然平时赵璨不怎么管武学的事情,但关键时刻,还是要出来刷一刷存在感的。

果然,在见到赵璨之后,所有人都倍受鼓舞,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连训练也积极主动了许多。

平安不由感叹,在这个时代,皇权果然还是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仰望的存在。

所以平安觉得很奇怪,古代人为什么会认为老百姓越蠢越好统治呢?实际上就算在平安生活的那种年代,也有不少人对于皇权心向而往之。甚至国外那些仍旧保留帝制的国家,也被许多人所喜爱。

当然,老百姓变聪明之后,就不会那么好愚弄了,也不可能再无止境的压迫。但是实际上,国家总需要有政权来进行统治,而只要社会继续发展,物质水平提高,也不需要对普通百姓进行压榨和剥削,大家完全可以实现双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古代人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有限,统治者想要享受,自然只能通过剥削来达成。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这样的心思还是眼界所限,他们也没有想过要去发展物质生产水平,反而走上了另一条歧路,着实可叹。

扯远了,总之进行了这一场对抗赛之后,武学算是正式进入所有官员的视线之中了。以前他们一直认为这只是皇帝用来施恩、拉拢人心的手段之一。所以就算平安在那边折腾,也没有几个人在意。

但是现在他们知道了,这个武学,可是大有可为!

对抗时双方用到的那些手段,还有他们表现出来的种种能力,都刷新了朝堂上的文弱书生们的认知。

虽然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毕竟看书和亲眼所见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更别说许多读书人轻视武人,也不觉得打仗有什么好研究的,在这方面几乎没什么了解。

这一次亲眼看到,他们才发现,原来打仗是这样的。

男人骨子里其实还是一腔热血,虽然书生们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来发挥自己的能力,经常也会在口头上表达自己对蛮力的鄙夷,但是实际上,当亲眼看到这种场面时,还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更别提有些读书人同样重视锻炼身体,沿袭古代六艺之说,学习骑射和剑法。

当然,大家现在只是刷新了认知,并没有别的想法。好在平安也没打算现在就动军队,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正视武学,重视武学,将武学继续办下去。

——又一年秋天,武学也就可以招收新一批的学员了。

原本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官员们都颇有微词,甚至还有人上书给赵璨,认为这种做法根本没有必要。将士们好好的待在自己的地盘,非要把人聚集到京城来接受什么训练,根本是多此一举。难道军队里还会不知道怎么训练吗?

但是现在,他们开始觉得接受一下训练似乎也不是坏事。至少能够看到这种赫赫军威,也是一件难得的事。

而平安要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熟悉,然后潜移默化的被影响,到最后甚至会主动支持他提出来的那些变革。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好在平安不及,相信总有那样的一天。

既然没有人反对,武学的第二批学员很快就正式入学了。因为已经有了去年的经验,所以这一次做起来也是轻车熟路,不管是军训还是之后的课程,都被冯玉堂安排得井井有条。

平安去看过几次之后,就彻底放下了心。

安平元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很快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住,全部都转移到了西北。

大楚跟周边的几个国家之间,虽然连年征战,但也不是一点邦交都没有。——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打的时候都全力以赴,恨不能将对方彻底消灭,但是一旦不能成功,大家也可以坐下来和谈,仿佛彼此之间关系一直这样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1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2/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御前总管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