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 MB   上传时间:2016-10-12 13:35:37

平安去过江南,跟那边的士子来往过。虽然说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但这是一个节奏非常慢的时代,四年时间其实很短,即便是江南,发展也很慢,所以很多经验还是可以借鉴的。

士子们平日里除了读书之外,更多的时间都在交流,各种诗会文会踏青访友郊游……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到了文会上,除了作诗文之外,当然也要相互交流一下彼此最近看到的新鲜文章和东西。尤其是那些有名的大儒们,做的事说的话都会成为众人竞相效仿的对象。

比如平安曾经见过的温甯之老爷子,当之无愧的天下文魁,听说他年轻时有一次跟大家一起出游的时候,鞋子不合脚,遂将鞋子脱下来提着走,被人称赞“洒脱”“亲近自然”,其他人纷纷争相效仿,一时传为佳话。

平安第一次听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就是个囧字。

但这也说明了,士子们反跟风的情况非常严重。平安可以想象,自己若是弄出一个东西,只要想办法送到温家去——让温成碧转交温老爷子不知道能不能成——肯定分分钟成为新风尚,引起哄抢不是梦啊。

论到卖弄风雅,平安几乎是立刻就想起了一样神器——折扇。

中国古代的时候只有团扇,是女子遮面用的。还有就是诸葛亮的那种羽扇,不过适用范围还是不广,估计是拿着不方便的缘故。而且气质不够,拿着羽毛扇的感觉估计跟拿着鸡毛掸子差不多。

折扇这东西据说是日本那边发明出来的,流传入中原之后便迅速风靡。即便后世的文学作品中,都时常见到它的踪迹,实乃装逼的不二之选。最重要的是,平安之前并没有见大家使用过。

所以虽然有点俗,平安最终还是决定就让大家做这个。

“看来你是有决定了?”徐文美看着平安面上神色变化,最后变成笑容,便知道结果了。他颇有些好奇的追问,“你要做什么?”

“说不好,我做出来你就知道了。”平安说着,叫人去准备工具,同时还打发开阳去查探秦州哪里竹子比较多。

他考虑要么就将厂子建在那边,要么就将竹子移植到弓箭厂附近,这样家属们来往的时候比较方便。这东西长得快,一个春天能发出一片来,竹子成材又快,好好培育应该够用了。

不过弓箭厂毕竟有保密性质,要是离得太近也不太合适。

竹子片成片,浆糊和宣纸都是现成的,平安很快就做出了第一把折扇。当然,限于手艺,做得没有那么精致。即便如此,徐文美看到他做出来的东西之后,也十分感兴趣,“这是扇子?”

“折扇。”平安说,“这扇面上还可以绘上山水花鸟,也可以写上诗词文章。”

“也可以留白,让士子买去之后自己写自己画!”徐文美立刻道。因为他现在就很想提笔在这扇面上画点儿什么。而拿着有自己墨宝的折扇出去跟好友交流,连炫耀都显得十分风雅,正是文人最喜欢的那种情调。毕竟每次都从兜里将自己带来的书画掏出来,实在显得十分刻意。若是展开扇面就能展示,自然更佳。

平安点头,“师父你说这东西可以卖吗?”

“当然。”徐文美握着折扇开合了片刻,赞叹道,“如此巧思,真难为你怎么想出来的。”

平安挠了挠头,表示心虚。

这事情定下来,平安便没再去想了,这些毕竟都是细枝末节,目前索要面对的情况才是最重要的。反倒是徐文美十分感兴趣,一直在研究。过了一会儿,又道,“这东西做起来不难,怕别人学了去。”

“不要紧,只要将口碑做出去,还是有人宁愿花钱来买。”平安道。

没一会儿开阳回来了,还带回了一整棵竹子。连同枝叶一起,放在院子里占了一大片地方。碧绿碧绿的竹子带着一股新鲜的香气,徐文美看到后笑道,“我听闻南边有一种竹筒饭,将米放在竹筒中用火烤,等到熟透之后剖开,香气扑鼻。不如咱们也做一回?”

平安:“……”这联想能力真是太强大了。不过这个建议他喜欢!

自家师父现在对食物的热爱,果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平安莫名有种自己输了的感觉。

遥记得当初他也是会为了吃到更好的东西而发奋努力的人啊。

往竹筒里装米的时候,平安总觉得脑子里有什么念头闪过,偏偏又抓不住,皱着眉头想了半晌也不得其法,只好放弃。

等到竹筒里飘出香气,听到里头的水沸腾时咕嘟咕嘟的声音时,这个念头才陡然清晰了起来,平安几乎是立刻跳起来,大声的脱口道,“爆竹!”

“什么?”徐文美和开阳吓了一跳,动作一致的抬起头来看他。

平安重新坐下去,“刚刚想到了一件事。”

因为铁的产量降低,箭支的产量自然也会减少。所以平安一直在琢磨应该怎么办。刚刚脑子里闪过的就是这个念头,总算是被他给抓住了。

爆竹→火药!

热武器之所以没发展出来,有很多的原因。平安来到兵仗局之后,暂时也没有打算去搞这个,主要是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东西。对于冶铁工艺和火药配方的要求都很高。不过如果不要求做成制式,制式简单运用——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求发明出火枪而只是使用火药的话,那事情就简单多了。

就算是竹筒,只要是密闭的,就能够产生爆炸。火药的威力不够,那就在里面掺上铁片砂子,甚至抹上毒药,用来应急是足够了。

实在不行,就再退而求其次,弄个烟幕弹什么的,至少可以掩护自己人撤退嘛!再者草原人多是骑兵,就算炸不伤人,能够吓一吓马也好,阵型一乱,骑兵也就没有那么吓人了。

反正不是用来装备军队的话,平安觉得这些办法都是可行的。

而且火器总要研究,宜早不宜迟。再说以前冶炼工艺不够,现在这不是很快就有高炉了吗?至于火枪和定量,也是可以制定标准的。最重要的是,在京城的火药局,平安还要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但这里是自己说了算,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

想到这里,平安立刻兴奋起来,念头一个接着一个的从脑子里冒出来,恨不能现在就去试验一下。

“想什么呢?”徐文美伸手在平安额头上敲了一记,让他回过神来。原来是竹筒饭已经熟了。

平安反手抓住徐文美的手,一脸激动,“师父,你真是我的福星!”

今天徐文美一来,自己就在他的提示下一连解决了两个问题,不是福星是什么?难怪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果然很有道理。

“胡言乱语什么?”徐文美说,“是不是又想到什么东西了?”

“是有一点点想法,嘿嘿!”平安本来打算说出来的,然而话到了嘴边,却打算给徐文美留个“惊喜”,到时候自己弄好了,请他去试,然后……嘿嘿!

平安搓着手,到时候画面一定很好看!

第97章 内侍省阴魂不散

火药的事情急不来,必须要一点一点的试验配方,而且平安打算自己来做。所以只是让有泰将秦州所有的硫磺和硝石都买下来,有时间的话,去附近县城甚至其他州城买也可以,总之越多越好。

至于他自己,还是先集中精力解决刘家的事。

矿上出了问题,只是一个预警。若是自己不及时处理,那么说不定其他的矿也会出问题了。再说了,说不定就能抓住背后撺掇之人的尾巴,平安可不会浪费了那么好的机会。

所以平安很快通过钱成那边,见到了刘家这一辈的当家人刘青豫。

这个人出乎平安预料的年轻。因为听说刘家的嫡女是五皇子的妾室,所以平安原以为应该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结果刘青豫看上去却不到三十。看来,五皇子府里的那位应该是他妹妹。

“久闻齐太监大名,今日才得一见,实在是三生有幸啊!”刘青豫长身玉立,姿容不凡,但脸上却并没有年轻人的傲气,说起话来更是十分圆融。像是久经商场的老狐狸。

这样的人固然难以忽悠,但平安又不是来做生意的,只是来谈合作的。折扇的生意交给他,想来应该是能放心的。

所以平安的态度也很好,“本来是早就打算登门拜访的,只是一直没有个由头,生怕唐突,才拖到了今日。还请刘员外勿怪。刘员外年纪轻轻就能执掌如此家业,才真是令人叹服。”

“不及齐太监多矣!”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番,刘青豫主动问,“未知今日齐太监登门,所为何事?”

“正是为了前几日铁矿上发生的炸炉事故。”平安道,“那地方守卫重重,竟还有人能悄无声息的将硝石硫磺混入矿石之中,实在是令人心惊。”

“竟有此事?”刘青豫一脸震惊,“倒是未曾听说。”

“刘员外说笑了,虽说铁矿已经不是你家在管,但那些人都是刘家留下的老人,当真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听到?”平安敛了笑,问。

刘青豫有些犹豫,似乎是在斟酌平安的目的。

如果平安掌握了证据,根本不用登门,直接处置便是。但若是没有证据,他来说这一通话,是为了什么呢?

平安道,“我知道刘员外对我多有疑虑。不过铁矿归于弓箭厂,到底是变成武器,用以装备军队,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对不对?”

“这是自然。”刘青豫含糊的应道。

“我也知道,这件事对刘家来说,是极大的损失。所以今日登门,是带着诚意来的。”平安说着掏出一把折扇,递给刘青豫,“刘员外请看。我见员外英姿不凡,想来也爱好诗书,你看这物可好?”

刘青豫将折扇接过去,有些不知怎么用。平安便抬手帮了个忙,“如此展开即可。”

折扇展开之后,刘青豫便看到了上面所题的字,低声念到:“凉风有信,风月无边?齐太监,这是……”

“这是折扇。”平安道,“夏日士子们拿在手里扇凉,十分方便。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亦可求别人的墨宝,十分方便。刘员外以为,此物能否出售?”

随着他的描述,刘青豫的眼睛已经亮起来了。他越想越觉得这“凉风有信,风月无边”八个字,实在是贴切,简直将这折扇的好处说尽了。

所以听到平安问话,刘青豫十分肯定的看着他道,“自然能。想来还会令人趋之若鹜。文会之时甚至不需说话,只要展开折扇,便能以诗文书画明志,岂不妙哉?”

平安一听就知道挠到了他的痒处,不由松了一口气,“江南文风更胜,这生意若是能做到那边去,获利想必颇丰。”

“这是自然。”说到做生意,刘青豫冷静下来,虽然仍旧把玩着折扇,但面上的喜色已经尽数收敛,“齐太监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想将这生意送给刘家。”

刘青豫果然不愧为生意人,没问这件事是真是假,也没说别的,直接问,“你的条件?”

这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刘青豫年纪轻轻执掌门户,自然更加明白这个道理。平安将这偌大的好处送到他手上,自然也会有所要求。多半是跟铁矿那边有关,但光是这样,恐怕没办法让他这样大出血。

跟爽快人说话就是省事。

平安对刘青豫的态度也十分满意,点头道,“的确是有几个要求。首先,我希望矿上以后再也不要出现这种‘意外’。其次,我要知道这次是谁在后头鼓动。最后,刘员外也知道我的工厂里不少工匠,我曾应允将他们的家人都接来。只是那么多张嘴,来了也不能吃白饭。这生意若是能做起来,刘员外想必也很需要人手,我希望你能优先考虑这些家属。”

没有最让刘青豫为难的“他的靠山”是谁这样的问题,刘青豫略略斟酌,便觉得这三个字要求十分恰当,最重要的是并不让他为难。所以很爽快的点头答应了,“我都能答应。不过若是齐太监的人不合要求,我有权拒绝他们。”

“这是自然,刘员外是做生意,又不是开善堂,不会让你难做。”平安道,“那第二个问题呢?”

“贵厂的曹监工曾经来我府上拜访过。”刘青豫毫不客气的将曹无为给卖了。

听到是他,平安略微有些意外。因为在那四个人之中,这个曹无为是他最看不透的一个,却没想到这件事竟然是他做的。平安想了想,问,“单是他一面之词,恐怕很难让刘员外动摇吧?”

弓箭厂隶属于兵仗局,自然就还是皇帝的私产,跟官府那边的关系更是密切,如果没有好处,刘青豫不像是会傻得去挑衅平安的人。

刘青豫只好道,“这是自然,他自称在京中还有关系,是内侍省出来的。只要能将齐太监赶走,到时候他有办法让铁矿重新回到我手里。”

其实刘青豫的日子也不好过。这铁矿说是在他手里,但人人都知道,是在他京中的靠山手里。现在他自己丢了铁矿,恐怕还连累了京里那位,显然不但不可能再得到支持,还有可能会受到处罚。即便天高地远,但一位皇子的雷霆震怒,刘家恐怕也顶不过去。

所以有机会夺回铁矿,刘青豫怎么会不动心?

内侍省?平安这回是真的惊讶了。不过转念想想,曹无为那个样子,倒的确是跟那朱诚有几分相似,说是他手底下的人,也不令人意外。不过,内侍省不是赵璇的地盘吗?

可在赵璇眼里,平安还是他的人呢,因为怕不可信,又派了小全来监督,如此万无一失我,为什么还要动用内侍省的人?而且如果是赵璇的人,为什么要在他没有任何不听赵璇的话的时候就贸然对他动手?

如此说来,就只有一个解释:栽赃嫁祸。

能够调动内侍省的人,平安只知道赵璇和太后两位。若说是太后派来的人,也不太可能。她老人家又不需要弓箭厂的好处,千里迢迢的派人来这里对付平安吗?

或者是朱诚自作主张?还是背后另有他人?

平安觉得有些头痛。明明已经找到了罪魁祸首,反而陷入了更多的谜题之中。

现在不是思索的时候,平安自己也想不出个头绪来,索性抛开这些念头。跟刘青豫商量了一下折扇的生意和家属们的安置问题,然后平安就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平安忍不住感慨,内侍省还真是阴魂不散,自己都离开京城了,居然还是有人跟到这里来。他们不是应该留在皇宫里跟司礼监死磕,希图恢复当年的盛况吗?

听张东远说起这些的时候,平安还觉得这事儿离自己很远。上一次分明是无妄之灾,自己替司礼监受过,以后只要远离就行了。结果……莫不成这些人一次没有算计到自己,就不肯放弃了?

平安不觉得自己有那么重要。

不是平安妄自菲薄,实在是对于据大多数人来说,跑到秦州来弄什么弓箭厂,估计跟被发配也没什么分别了。既然如此,平安自然也就不怎么要紧。

无论如何,京城的事情毕竟还远。但是曹无为这颗钉子,却是可以先拔起来了。

跟王顺子不一样,王顺子那时虽然跟刘家往来甚密,但说到底,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所以刘家出了事,他就被平安遣送回京城去了。至回去之后会遇到什么,那就不再平安的管辖范围之内了。

但曹无为这里,刘青豫可不是任由他左右的人,早就留下了证据。他暗地里对铁矿下手,也就是阻碍弓箭厂的发展,平安可以直接把人处置了。

最后平安决定把人交给开阳去审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8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21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御前总管升职手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