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第117节
小说作者:报纸糊墙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18-12-20 16:05:49

  那几个村人依旧不服,他们就是认准了,皇帝之所以要修这么一条路,肯定就是为了他们村的罗三郎。

  就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白二叔从头到尾听闻了罗用与那几个村人的对话,心中亦是十分地震惊:

  “这罗三郎着实是个宠辱不惊的,皇帝这回给他戴了这么大一个高帽,他竟然还能如此客观冷静,将形势看得如此清晰,方才听他那几句话,竟是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

  ——“应是本来就要修路。”

  可不是,白二叔已经听长安城那边的友人写信过来说了,皇帝这回是想在城州那边建肉罐头作坊呢。

  ——“大约还是因为孟门关。”

  一点都没错啊,从城州出发,借黄河南下,到了孟门关这里,就不好再走水路了,下游河流湍急,甚至还有瀑布,于是只好在孟门关改道,从长安城修路到孟门关,刚好与黄河水道相接。自此,皇帝陛下运输肉罐头的道路,自然就是畅通无阻。

  罗用:……其实我只是谦虚了一下而已。

第169章 报社一百题

  数日之后,当罗用听闻了皇帝陛下要在城州那边开一家肉罐头工厂的时候,心里头自然也就明白了这里边的前因后果。

  同时他也在心中暗暗庆幸,还好自己绷得住,够谦虚,要不然这会儿岂不是要沦为笑柄?

  不过西坡村的人可不理会这些,甭管皇帝要在哪里建罐头厂,这条路反正就是为他们村罗三郎修的。

  西坡村这些人最近都挺高兴的,一来是因为皇帝的那一道圣旨,二来嘛,就是他们自己辛辛苦苦修出来的灌溉系统现在也已经投入了使用。

  在经过几次加工调整之后,现在已经很好用了,只要是村里的田地,不管是什么样的边边角角都能照顾到,灌溉完全不成问题,再配合上发酵过的猪尿以及自家烧出来的土粪,他们村里的坡地现在也很好种庄稼了。

  近来到他们村观摩学习的人不少,除了离石县以及周边地区,还有从太原城甚至更远的地方过来的,其中不乏一些手握很多农庄田地的大家族大地主。

  就连前段时间还有几分意兴阑珊的郝刺史,最近也慢慢开始活络起来,全力在石州当地推广这种灌溉法。

  上回献打谷机那件事,对郝建平的冲击也是很大的。

  当他满怀期待地送一台打谷机去京城的时候,心里就想着自己这一趟无非也就是两种结果,一种是朝廷方面很重视这台打谷机,这是他认为最有可能也是最好的结果,另一种结果就是朝廷方面不如他所想象地那般重视,虽然遗憾,但他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也没有什么办法,最多就是在自己管辖之下的地方推广推广。

  郝建平本以为第二种情况就已经是最差的结果了,没想到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世间的恶意。

  在这个没电视没网络的时代,智慧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有些人家里世代为官,自然就积累了很多官场上的经验,有些人家中若是没有这种积攒,书中又没有教这个,教书先生们自己也是不大懂的,那他们又要从何处学来?

  所以在这个年代,很多人其实都是非常天真的,而对于已经步入官场的人来说,这样的天真往往也是十分致命的。

  郝建平倒是也没遭什么殃,就是当头被人给敲了一棒子,又浇了一身冷水罢了,让他深刻体会了一遍权利斗争的残酷。

  回到离石县以后,他也时常反省和思考。

  近日听闻西坡村那边又弄出来一个很了不起的灌溉系统,郝建平亲自去查看了一番,深觉这个系统简直妙不可言。

  他们石州当地多山区,中原地区盛行的龙骨水车在他们这里并不适用。

  那龙骨水车的使用环境,最好是在平整广袤的大田上,附近如果有水源,却低于这一片大田,给灌溉带来不便,这种情况就可以打一台龙骨水车,人力踩动水车,用水车上的刮板,将下方的水刮到上面的田地之中,一台水车往往可以浇灌很大一片农田,村人之间亦可轮流踩车。

  这种龙骨水车的缺点,一来主要是依靠人力踩车,二来用刮板刮水,边刮边漏,若是在地势比较平坦,落差不算太大的地方,那还比较好用,若是换了像石州当地这种山区,那就基本用不了了。

  而罗三郎等人所造的筒车,在他们这个地方就非常适用,山区中的溪涧水流湍急,有足够的水力可以带动筒车的运转,而且这筒车原理虽妙,但结构也十分简单,制造起来并不困难,汲水的效率也比较高,再配合上用土水泥修葺的沟渠,效用更佳。

  激动归激动,郝建平这一次却不像之前那样急急忙忙向上面报告,生怕长安城那边发现不了这个东西的好。

  他只是公事公办地递了一份文书上去,然后就安心在石州当地推广起了这种灌溉系统,郝建平毕竟是石州刺史,在这一亩三分地,他的话还是能作数的。

  为了配合郝刺史推广这个灌溉系统,罗用也让他那些在水泥作坊做活的弟子们,带上一些人手,到石州各地去建土窑烧水泥。

  烧这土水泥所用的黄泥,在石州当地可谓是比比皆是,石灰和石膏也有很多地方都有,相对来说,在西坡村建水泥作坊其实并没有什么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平白还增添了不少运输方面的费用。

  这时候郝刺史既然要推广他们村的这种灌溉法,罗用干脆就让他的那些弟子到人家村子里去烧水泥,不仅能做修建水渠之用,有些村子若是有心想修路的,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一并修了。

  罗用自己有时候也会赶着马车到那些村子里去观摩监督,现如今在西坡村跟他学算术的人那么多,其中不少人都有马车,罗用偶尔想借个马车用用那还是比较容易的。

  “三郎,你看我们这石灰可用得?”这一日,罗用正与郝刺史田村正等人在一个村子里商讨这个村子的灌溉系统要如何布置,那边又来了几个挑担的村人,挑来几担石灰给罗用看。

  罗用他们在这些村子里卖水泥,售价是五文钱一担,村人如果自己能够弄来石灰,那么一担石灰就可以换一担水泥,如果能够弄来石膏,一担石膏则可换两担水泥,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倒也给一些经济不太好的村子减轻了负担。

  “用得。”罗用看了看他们挑来的那几担石灰,点点头,然后又从袖子里摸出几根竹签子递给他们:“等到时候这边水泥烧出来了,你们就可以拿着这个竹签子来取。”

  “哎,用得便好,用得便好。”那几个村人都很高兴,他们的村子不像西坡村小河村那么富,郝刺史说要帮他们修建灌溉系统,还带来了不少帮忙造水车的工匠,大伙儿就已经很高兴了。

  而这水泥方面的费用,则需要村人们自己出,主要州府之中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可以支撑整个石州的灌溉系统的推广建设工作,大头的支出还要靠各个村子自己承担。

  那几人领了竹签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郝刺史往他们这边看了一眼,问道:“可还有事?”

  “不知我们村中的水渠,什么时候开挖?”其中一个村人问道,大伙儿的意思,自然是希望这个水渠越早修出来越好。

  “明日罗三郎他们这里便要开始烧水泥,你们倒是可以先在他这里做工,也好换些水泥,留待届时修建水渠只用,至于这个水渠要怎么修,从哪里开挖,我与田村正等人还要好好规划一番。”郝刺史对他们几人说道。

  按照西坡村先前修建水渠的经验,提前规划好线路十分重要,预先拿出一个方案,等到施工的时候就可以依照方案行事,而不是临到头了一群人在坡上瞎跑,耽误工夫不说,最后造出来的灌溉工程也未必好用。

  田村正之前就主持过西坡村那边那个灌溉系统的建设工作,也算是有了经验,所以这些时日郝刺史便把他带在身边,时常与他商讨,两人还经常一起到坡上去查看具体的地形情况,罗用瞅着,只要石州刺史不换人,他们田村正的前途还是比较光明的,别个不说,下一任里正肯定妥妥的。

  村人听闻他们可以在罗三郎的水泥作坊做工换水泥,也都很高兴,一方面不耽误水渠的建设,另一方面还能用劳工来抵水泥钱,如此一来,应就不用担心他们村凑不出那么多钱来购买水泥了。

  郝刺史他们还在商讨水渠的事情,罗用今日刚到,也不太了解这边的情况,在旁边听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便自己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

  他那些弟子这时候也都忙着呢,罗用寻思着,这边的水泥作坊倒是可以多办一段时间,这个村子距离离石县城不太远,多做出来的水泥想卖出去也方便,这些村人可以在水泥作坊干活来抵水泥钱,罗用还不用给他们管饭。

  别看就是每日两顿半的饭食,这些人可都能吃着呢,西坡村那边现在光是吃饭,每天都能把罗用吃得唉唉叫,一个水泥作坊,再加上打谷机作坊,每天多少人吃饭。

  还有从长安城来的那些工匠,皇帝就让他们带了精铁过来,可没带饭钱,所以罗用还是要给他们管饭。别看这些人都是城里来的,那饭量半点都不比他们村里的糙汉子们差,赶上吃炸酱面的时候,那一个个肚子里头就跟长了两个胃一般。

  “三郎,想甚呢?”那边田村正喊了罗用一声。

  “无事。”罗用笑了笑,冲他摆摆手道。

  “我要再与郝刺史到坡上去看一看,你可要一起来?”田村正问他。

  “我就不去了,我一会儿上土窑那边瞅瞅,你们去吧。”罗用笑得一脸灿烂。那沟渠的规划又没他什么事,他去干嘛。

  ·

  西坡村这一边,听闻罗三郎今日下午不会回来,白以茅他们几个就特别高兴。

  自打皇帝陛下要在城州那边建罐头厂的消息传到他们西坡村当地以后,那棺材板儿在教学一事上明显就比从前“用心”许多,上课时间长不说,课后作业还越来越难。

  今日难得他出门了,听闻去的地方还比较远,下午是肯定回不来了,于是白以茅几个心中暗喜。

  “哎,你们几个要去哪里?”这天中午刚吃过中午饭,白以茅那几个就要往客舍外面走。

  “我们去溜马。”一个胖子回头笑嘻嘻说道。

  “三郎不是说今日让大伙儿自习。”那人皱眉道。

  “这才刚刚吃过饭呢,我们晚一点再回来自习。”从前罗用在的时候,也没有这么早就开始上课的啊。

  “晚了怕是来不及。”那人说道。

  “此话从何说起?”几个少年人皆是一脸迷惑。

  “三郎给我们留了算术题,我怕你们这时候出去玩了,等一下回来就做不完那些题。”那人抬手指了指罗用平时上课那位置旁边摆着的一快约莫半人高的黑板。

  “……”几个少年人齐齐望了过去。

  只见那块黑板上这时候正贴着一大张白纸,白纸上整整齐齐地写满了算术题,再看看前面的题目序号,不多不少,整整一百题。

第170章 认字新法

  农历七月,炎炎烈日之下,从平夷县过来的那一条土路上,不时还可以看到一两个挑着石膏的脚夫。

  近来西坡村那边的水泥生意不如从前好了,从平夷县挑石膏过来的人也就少了,就怕自己辛辛苦苦挑过来,罗三郎他们那边不收。

  在离石县城外面,曾经一度喧嚣热闹的水泥市场,这时候也已经急剧缩水,因为已经没有多少外地的大商贾会来他们这里收购水泥了,这个市场上整日也没几个人,于是县里就把这个市场缩减到了原来的一半大小。

  即使是这样,这个市场里面依旧显得十分空荡,从前是大量的外来商贾赶着牛车马车在那里等货,现在已经变成了那些从西坡村运水泥出来的脚夫守着货物等人收购。

  水泥市场旁边的那个租车行,同样是门可罗雀。

  这个租车行是几个年轻人联手开起来的,这些人原本跟马九关系不错,也没个正经营生,成日就在城中晃荡,名声也不太好,毕竟他们不像马九那般出身比较好,还有那么靠谱的父兄在后面撑腰管教。

  “借问一下,西坡村罗三郎那边近来可还收石膏?”这日中午,有两个挑担的汉子在租车行的棚子外头放下了担子,扬声问那两个正在草棚中打盹的店家道。

  “甚?石膏啊……”草棚里的青年迷迷瞪瞪地眯着眼睛,好半晌才反应过来,说道:“收啊,他们一直收着呢。”

  “哎,谢过了。”那两人一听西坡村那边现在还肯收石膏呢,当即也是很高兴,挑起担子就要走。

  “哎哎,这大太阳的,走什么,到我们这儿躲躲。”草棚里的店家打着哈欠招呼他俩:“进来喝口清水,我给你们透个信儿。”

  “甚信儿?”这两个平夷人也是经常挑石膏到西坡村去卖,来来回回的跟这个车行里的人也是有几分熟悉起来,知晓他们并非歹人。

  “进来进来,还搁外头杵着作甚,也不嫌晒得慌。”那人说着又是一个大大的哈欠。

  “甚信儿啊?”那两人将各自挑着的一担子石膏放在草棚外头,依言走到草棚里面,在一张破破烂烂的木榻上坐了下来。

  “你们这几日过来卖石膏啊,根本也不用跑西坡村那么远,罗三郎的弟子前些时候在咱这离石县周边几个村子,建了好些个水泥作坊呢,你们看哪个近就去哪个。”说话那青年用粗陶碗打了两碗清水过来,递给他们。

  “怎的又要弄那么多水泥作坊?”那两个平夷人不解道。

  “修水沟用的啊,你们不知道啊,还有那个什么水车,咱郝刺史最近不是正推行呢吗。”店家回答说。

  “水渠的事情倒是有听说,水泥作坊的事情还是刚刚得知。”

  那两人几口将那碗清水灌下去,又抹了抹脑门上的汗水,然后便像这租车行的店家询问都有哪几个烧水泥的地方,若是有距离平夷县更近的,到时候他们便也不用到这边来了。

  这租车行的店家知道得果然也很详细,当即便一个地方一个地方都给他们说清楚了。

  那罗三郎先前不是说了,要想能挣钱,他们首先就得把离石县这一池水盘活起来,得要有水源,得叫那些外地人乐意往他们离石县来,这几个年轻人都觉得这个话特别有道理,尤其是在他们自己做起了租车行之后,更是明白了交游广阔多结善缘的好处,所以这时候就算是对着两个看起来赤贫赤贫的脚夫,这年轻人的态度也十分地热情友好。

  待那两个平夷人走了以后,原本一脸热情友好的那个店家,抬腿就往窝在另一张木榻上睡得跟死猪一样的他的那个搭档身上踢了一脚。

  “诶,别睡了。”他喊道。

  “做甚?”他那搭档心情不佳地回了一句。

  “你去城里头,把他们几个都找来。”这人说道。

  “这大中午的,找他们作甚?”榻上那人翻了个身,根本不想起来。

  “咱们得好好谈谈,我看这事不能再耽搁了,赶紧的,得找几个木匠多造些木车。”这人说。

  “你傻了吧,买卖都快做不下去了,你还做车呢?”榻上那人这时候总算是提起了一点精神。

  “你才傻。”那年轻人说道:“你看那罗三郎他们,现在既然能在咱县城附近建水泥作坊,到时候等那什么灌溉系统推广到平夷定胡那些地方,他们会不会也在那边建几个水泥作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1页  当前第1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7/3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北杂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