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第183节
小说作者:报纸糊墙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18-12-20 16:05:49

  搁家里老老实实读书就能读出个风流人物来了?搁别的朝代也许还有机会,唐初这时候根本不用想。

  自从杜惜他们弄出那个荔枝宴以后,罗用这边难得也轻松了几分。

  顺顺利利卖完了辣椒种子,冷库那边也已经开工了,再运送一批钱帛支援关内道那边的修路队,算算自己早两年欠下的树苗钱是否都还清了……

  一切都挺好的,就是等他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以后,卖辣椒种子得来的钱财也就没剩下几个了。

  衡致近几日得了罗用的一张图纸,正疯狂地投入到手摇起吊机的研究制造之中。

  邢二那边院子里的铁匠从原来的一个增加到了三个,每日里叮叮当当的,除了匠人的工钱,还要消耗不少精铁煤块,这些都是罗用花钱在买。

  要做一个起吊机,最难的部分,就是滑轮和齿轮了。

  齿轮的话,长安匠人多少会有一带经验,因为那燕儿飞的制作就需要用到齿轮,也有一些有钱人会自己花钱把燕儿飞上面的木结构换成精铁结构的,请的就是这些坊间的匠人。

  滑轮那就难了,衡致与罗用商议,再过几日,若是他们这边还是不能顺利做出滑轮,就让罗用写信与殷家借人,他们那里有能做轴承的铁匠,请他们做几个滑轮想来也是不难。

  至于起吊机的钢架并不难做,但是若想保证它的承重能力,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铁匠每日里丁丁当当的,光是用废的精铁都不知道有多少了,好在这些铁捡起来攒一攒,将来也是可以用来打造其他东西。

  过些时日,等起吊机打出来以后,他们就要开始着手打造拖车。

  入冬以后若是要从河里取冰,冰块的运输也要消耗许多人力物力,出库和入库的时候,免不得就要用到一些拖车。

  想做的东西很多,处处都要用钱,收入渠道又比较有限,罗用觉得自己手头好像就没有一个宽裕的时候。

  长安百姓都知道罗用这回挣钱了,只是那些钱又不知被他拿去填了哪个无底洞。

  瞧他每日上班下班的,穿的还是一身平常不了的衣袍,驴车也是原来那一辆驴车,就连家里那些个小孩,都不见有谁添过一件新衣裳的。

  “你阿兄那些钱都挣到哪里去了,怎的不与你们买衣裳?”左邻右舍有人问四娘她们。

  “花了。”四娘坦然道。

  “那么多,都花了?”那也太能花了!

  “嗯,钱财本就不经花。”七娘把她阿兄昨晚说过的话给众人复述了一遍。

  “啧,也就你家的钱财这般不经花,别人家还能跟你家一样?”

  “还是要扣着点话,莫要都花完了。”

  “你阿兄还未婚配,若是没有一点积攒,好人家的女子如何能嫁与他?”

  “正是,那关内道的路,便是修得慢些,修得窄些,也是使得的。”

  这些左邻右舍实在很想给这一家子不知道攒钱的兄弟姐妹上上课。

  在汉人的生活观念里,积攒是很重要的,他们家里的财富,很多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一代人一代人积攒下来,若无积攒,又哪里来的家业?那买卖做得再大,终究伴着风险。

  罗用又何尝不知道做生意有风险,只是人生无偿,何处又没有风险。

  像他之前,走着走着都能穿越了,穿完了回过头去看一看,二十一世纪的科技那样发达,城市那样繁华,那个世界是那样的丰富多彩,而他对那个世界的了解和体验却是那样的有限。

  “近两日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正是探亲访友的好时节,我便也不给你们布置作业了,学习努力是好事,但也应该劳逸结合。”

  眼瞅着就要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初九初十这两日放假,初八这日下午,罗用在给太学丙丁两个班级的学生上完了一个下午的数学课以后,这么对班上的学生说道。

  “罗棺材板儿怎的了?”

  “难道是发了善心?”

  “莫非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总觉有那几分不妥。”

  被繁重的课业压迫惯了的太学学子们,这时候突然被减了负,跟他们说你们尽情玩去吧,这一个个的,显然都还有些不太适应。

  “我听闻这两日,又有人到圣人那里去告棺材板儿的小状。”

  “啧,那些不要脸面的。”

  “棺材板儿该不会被调走吧?”

  “应是不能。”

  “他若是走了,谁能教得了这门功课?”

  “就凭棺材板儿的授课水平,离了这太学,外头那些私学还不得抢着要啊。”

  “我阿耶说,将来我就算官途无望,好歹还能写写算算,他总算不用担心我会饿死街头了。”

  “哎不用做作业正好。”

  “那棺材板儿莫不是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了?”

  “若果真这般,咱往后便不叫他棺材板儿了。”

  “……”

  此时此刻,罗家院子。

  “唰!唰!”

  平日里在罗家这边上课的年轻女子们,这时候都在院子里忙活着,裁纸的裁纸,刷墨的刷墨,印刷的印刷,整理的整理,缝线的缝线,贴封面的贴封面,一个个忙得头也不抬。

  在罗用的屋子里,上一回从学生们那里收过来的作业,还都整整齐齐地摞在桌案上,没来得及批改。

  《辣椒食用手册》这个小册子卖得很好,虽然一本只要三文钱,但是扣除了材料人工陈本以后,罗用至少还能挣一文钱一本,这钱来得容易,不挣白不挣。

  印刷工作的主力军还是邢二那边,罗用初时也只是拿过去给他们试了试,确定他们能做以后,这才让他们大批量开始印刷。

  另外,每日在罗家院子这边上课的这些女子,罗用也让四娘喊她们过来干活,多少挣几个私房钱也是好的,雕版印刷着活计也不算累。

  “阿兄,你屋里那些作业还没有批改,没事吗?”

  “没事,偶尔也该让那些学生高兴几天。”

第257章 图画书

  “你与我看看,这一页写的甚?”

  “便是说如何用辣椒制酱。”

  “制酱?看这图画我还当是酿酒。”

  “……辣椒酿酒,亏你想得出。”

  “有甚稀奇,花椒都能入酒,辣椒怎就不能?”

  “……”

  这时候的人饮用的屠苏酒和椒柏酒里头,都是放了花椒的,约莫也是为了祛湿除恶。

  所以这妇人看了《辣椒食用手册》上某一页的图案以后,便以为这一页讲的是酿酒,问过自家夫婿之后,才知是制酱。

  这一本《辣椒食用手册》,也是妙极,那上面不仅有文字讲诉,还有配图,那配图也很有意思,用极其简练的线条,就能把文字内容传达得七七八八。

  前几日,自打这妇人的夫婿送给她这么一本册子,她有事没事就要拿出来,翻来覆去地看,除了这个制酱的,其他内容她连看带猜,大抵也都看懂了。

  这本册子上的内容也很详尽,从凉拌、煮汤、炒菜,到晒辣椒干、做辣子油、做酱、腌菜,能讲的几乎都讲了,只是大多都讲得很浅显,只够用作日常所需,若想钻研美食,那还得多花些工夫去琢磨研究。

  第二天一早,家里的男人各忙各的,这妇人到她婆婆那里去请安,然后就看到她婆婆也在手里捧着那本小册子正研究呢。

  老人不太看得清近物,捧着小册子离得远远的,伸着脖子抬着下巴很认真在那里看。

  “怎的一大清早又在看这个?”这妇人好笑道。

  “媳妇,昨日那一张讲的是甚,你可问过我儿了?”老太太问道。

  “问过了,那一页讲的便是制酱。”妇人回答说。

  “我便说瞅着有几分像是制酱。”老太太言道:“这几日天也凉了,一会儿我便让人出去买些好肉回来捣成肉糜,制些肉酱。”

  “这上面说得也不详尽。”她那儿媳妇说道。

  “这有甚难的,便按往年的做法,再加一味辣椒便是。”老太太倒是很有信心。

  他们这也算是比较会吃的人家,若是换了那些不懂做酱的,这本册子上就算有这样的一页内容,他们也是做不出来的。

  不过这一整本册子,也就制酱这一页最难,其他倒是颇为浅显,大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一本册子的销路极好。

  “可惜了今年买不着鲜辣椒。”

  “前两日种下去的辣椒苗长得不错,过个三两个月的,家里便有鲜辣椒吃。”

  “册子上画的那个蒜蓉辣酱,我也想做做看。”

  “到时候就按这上面说的,挨个做一遍。”

  “眼瞅着就要入冬了,不知那些辣椒能不能长得好。”

  “冬日里搭了暖棚,胡瓜丝瓜都能长,这辣椒应也不差。”

  别说,近来种植辣椒的人还真不少,因为有了前两年冬季种植蔬菜的经验,这些长安人现在搞起冬季种植来,半点都不带含糊的。

  估摸着都不用等到年关,就能有一批鲜辣椒上市了,只不过暖棚里的辣椒大约是长不红的,也不太能留种。

  罗用在太学里的那些同事,一个个的也都没少在家里种辣椒,反正家家户户都有那么大院子,菜园子那都是基础配备,可劲儿折腾呗。

  九月份的长安城已经比较凉爽了,但是距离冬天的到来还有一段时间,这几年长安城中一般不到农历十一月份不会下雪。

  秋里天气干燥凉爽,食物也很丰盛,是很多人喜欢的季节。

  近来有不少农人小贩用木板车推着柿子枣子梨子这些东西到坊间来叫卖,价钱也都不贵,长安百姓多少都会买些,吃不完的便晒成柿饼枣干,冬天没有果子吃的时候,也是不错的零嘴。

  与柿子枣子相比,梨子因为不能制成干果,所以往年长安城的梨价并不高,尤其是那些个头小小味道又比较酸的梨子,根本卖不出几个钱,有时候干脆便让它烂在枝头上。

  直到前两年,从离石那边传过来一种冻梨的法子,说来也怪,那些皮又厚味道又酸的梨子,冻过了之后,那滋味竟变得十分甘甜,现如今这种梨子的价钱也涨了不少,原本一担还卖不到两三文钱,现在没个十几文,那是买不着了。

  这几天街头上卖的,主要还是那些皮薄肉厚的大梨子,等到落雪将至,就该轮到那些小梨子登场了,到时候家家户户都买上几担,用陶瓮装了,冻在院子里,冬日里不时拿一两个出来解解馋,那真是什么美味佳肴也比不了的。

  “刘大,你家今年甚时候摘梨子?”

  这一日,归义坊这边有农人推着板车过来卖柿子,这人的柿子好吃,价钱也实惠,因在这归义坊有亲戚,年年都到他们这边卖果子,很多街坊都是熟识的。

  “大约还得半个月。”刘大郎就守在自己那一辆板车边上,手上空空如也连把杆秤都没有。

  他的柿子就是按个卖,一文钱几个,街坊们自己挑拣着拿便是,也别指望能有个塑料袋来装,要么用手捧着拿回去,要么撩起衣服兜着,要么喊家里的娃儿拿个篮子木盆什么的过来装一装。

  “待摘了梨子,你便还来我们这边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1页  当前第1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3/3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北杂货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