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旌旗_分节阅读_第82节
小说作者:东方织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4 MB   上传时间:2013-11-09 12:19:58

  就算李重宽宏大量,放过审配,但按照审配的性格,绝对能把审家的家丁、族人拉上城墙一起送死,审家众人可没那么高的觉悟。

  于是商议之后,大家一致决定,派审荣献城投降,有了献城的功劳,李重再怎么气愤,也不能对付审家了,总之,献城投降就是审家人一种自保的手段。

  来到城门口,审荣正好见到甄家兄弟,虽然审荣认为甄家兄弟也可能抱着跟自己一样的目的,但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审荣也不能扯着嗓子喊:“甄家兄弟,你们也是来造反的吗?”

  甄家兄弟那边就更不用说了,兄弟二人急切之间那里顾得上分析审家的想法,呀分析不出来审家的想法,当即就认为审荣是审配派来镇压自己的,所以……一场大水冲了龙王庙的大戏就这么开演了。

  不过这场戏也不是白演的,短暂的时间里,双方死伤了二百余人,战况之激烈可见一斑。

  这很正常,两伙都红着眼睛拼命的兵卒杀到一起,死的自然飞快。

  甄尧前去打开城门也很顺利,看守城门的兵卒早就没影了,毕竟他们的目的一样,刚一交战就派人过来驱散了看守城门的兵卒,其实最后就是这两伙人相互阻挠对方开门而已。

  邺城发生这么大的骚乱,李重要是不知道才见鬼了,早早就派了一直人马冲杀过来,见到城门大开,自然知道有人献城投降了,非常顺利的接管了城门。

  邺城的守兵早就没有了抵抗的心思,非常利索的放下武器,接受整编。不过李重哪看的上这些乌合之众,一人发放了十天口粮,就将这些兵卒遣散了。

  接管邺城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不过程昱对这方面很是在行,没给李重找麻烦,只是问了一下怎么对待甄家。

  李重犹豫了一下,心说我娶的是甄洛,又不是你们甄家,为什么要照顾你们。千万别拿献城的事找我麻烦,没有你们献城,我一样能拿下邺城,还能趁机消耗一些炮灰,于是吩咐程昱道:“一视同仁。”

  不得不说,李重很有些白眼狼的潜质。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置审配,于是叫人带上审配,而审配早就被家人五花大绑了。

  审配站在地上,满脸怒色,冷冷的看着李重。

  李重干咳一声,问道:“审正南,如今你还有何话说?不若归顺了本候,也不枉费你一身本领。”

  其实李重自己都知道这是废话,审配能投降才怪,但他不能上来就杀了或者放了审配吧,总要装装样子的。

  果真不出所料,审配冷笑道:“李子悔,你无辜侵我州县,又想诱降于我,痴心妄想,要杀要剐速速动手。”

  妈的!李重暗骂一声,对审配这种老顽固极为无奈,不过他也有些来气,你不能换个词吗,每次都是侵我州县,好像你多无辜似地!于是李重斗气一样问道:“审正南,你说我无故侵你州县,那你告诉我韩文节(韩馥)的冀州是怎么丢的,袁本初就不是无故侵人州县了吗?”

  “哼……天下土地,有德者居之!”审配冷哼一声,抬头看着屋顶,毫不犹豫的答道。

  “你……”李重气的差点没吐出血来,对于这种极度自恋的人,说什么都没有了,反正有德无德都是审配自己说的算。

  李重心中默念了好几次“心若冰清,天塌不惊!这才缓过气来,同时也反应过来,我本来也没打算招降审配,这是生的哪门子气呢?于是冷笑道:“审正南,既然你无意归顺于我,那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我这就送你上路吧。”

  话音未落,审荣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泣声道:“主公,求求主公不要杀我叔父,要杀就杀末将好了,审荣愿意以身代死。”

  还没等李重说道,审配就呸了一声,怒气冲冲的骂道:“你这竖子,不忠不孝之人,要不是你勾结甄家,邺城如何会落入李重手中?”

  审荣被审配骂的出不出话来,脸色胀2红。

  李重却看不下去了,冷笑道:“审正南,你不要满口大义,好像全天下就你一个人知道忠孝仁义一样,你有什么权利决定审家数百口人的身家性命,你有什么权利决定邺城数十万百姓的性命。我知道你不服……好!我给你个机会,今日我就看在审荣的面皮上饶你一条性命。”

  说道这里,李重大声说道:“来人……给审配预备一匹战马,让他去南皮,和袁本初汇合,我到要看看,你能拿我李子悔怎么样?”

  李重话音落地,房中立即响起无数声音。

  以赵云为首的武将说的大概意思是:不要放虎归山,就算不杀了审配,也要将他关押起来。”

  审荣的意思就很简单了,那就是多谢主公的活命之恩。

  第一百八十八章计划破产

  更新时间:2012-09-13

  众将虽说议论纷纷,但也不能改变李重的初衷,审配还是骑上一匹老马,直奔南皮去了。

  处理完审配的事情,李重便叫让众人各自散去。

  甄家和审家的人都退了出去,府中只剩下李重的旧部,程昱这才说道:“程昱妄言猜测一下,如果说的不对,请主公恕罪,我观主公并没有招降审配的诚意,还不如……一了百了,不知主公放走审配有何用意呢。”

  李重微微一笑,看着程昱说道:“杀了审配当然一了百了,但审家的人说不定会有什么心思,审家人出卖审配也只是为了自保而已,没见到审配骂审荣的时候,审荣都不敢还嘴吗?”

  程昱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审配在审氏族人中确实很有威信。

  “这不是最重要的……”李重接着说道:“审配此人虽说有些愚忠,但能力却出类拔萃,文武双全,堪称一国之才,不过咱们不用怕他。等审配到了南皮,袁绍一定不会放他回来的,让曹操头疼去吧。”

  “哦……”众人终于明白李重什么意思了,不就是放了审配这条恶狗,让他去咬曹操吗?

  不过众人还是很佩服李重的,主公要说治理民生,整顿吏治真不行,但规划发展大方向还是胜任的,战场的阴谋诡计更不用说了,主公的阴险那是与日俱增,一日千里啊。

  不过李重还有一个更恶毒的想法,左右看看,李重吩咐守卫的兵卒严加看管,大堂周围五十步之内不许有一个人出现,违者格杀勿论。

  处理完安全问题,李重这才一脸狰狞的说道:“诸位,我还有一个想法!”

  主公这是要阴谁啊?众将只感觉浑身发冷,他们很清楚,李重绝对用不出什么奇谋妙策,会的都是阴狠毒辣的计谋。

  “你们觉得,断了曹操的粮道怎么样?”李重低声问道。

  不是吧!众将只觉得脑袋发晕,两眼发直,他们终于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李重的阴险程度,主公原来不是要对付袁绍,而是要对盟友曹操下手啊。

  还真别说,李重的想法并不是一无是处,别看现在曹操远征千里,威风八面,但实际上曹操的粮道非常长,从濮阳到南皮,单按直线算来,就足有八百余里,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距离。

  虽说曹操可以在清河郡等地就地征集粮草,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众人思索半晌,程昱第一个表示反对:“主公,如今我们刚与袁本初撕破脸皮,再与曹孟德交战实属不智,就算我们断了曹孟德的粮草,但如果袁本初不能一战而定,擒杀曹孟德,曹孟德逃回濮阳,定然会出兵攻打主公。而主公占据邺城,袁绍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不会先攻打曹孟德,定然千方百计夺回邺城,到时候主公就算有三头六臂,怕也是抵挡不住曹孟德和袁本初联手攻击。”

  程昱说完,赵云也起身说道:“末将赞同程长史的话,如今主公事业方兴,应该稳妥为上,徐徐发展才是。”

  见到文武两大领袖都表示反对,于是众将也都投了反对票。

  不是这些人怕打仗,而是两线开战的后果太恐怖了,就连甘宁和周泰这样的亡命之徒都不敢赞同。

  见到众人都反对,李重也只能干笑道:“呵呵……我也只是说说而已,怎么说我也是曹孟德的盟友,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自我吹嘘了两句,看到众人没有拍马屁的意思,李重立即转移话题,商讨军队整编一事。

  李重出征的时候一共有一万八千人马,现在的军队总数超过四万八千人,足足多了三万人。

  所以李重要则其精壮为兵,弱者为民,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李重的后勤养活不了将近五万人的大军,李重的心里底线是三万五千人,除去驻守各县的人马,能拿出两万人出征就好了。

  李重必须要做好出征的准备,曹操和袁绍在南皮的大战无论谁胜谁负,李重都必须要分一杯羹,最起码李重要将魏郡、赵国郡、常山郡这三个郡掌握在手中,不然的话,此次出兵就要得不偿失了。

  现在李重有将近八千骑兵,比出发的时候多了两千多人,这是李重增加的主要战斗力。

  依靠这两万七千人的步兵,八千人的骑兵,李重有信心横扫三郡。

  拿下这三郡最主要的好处就是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冀州富庶,共有十郡之地,其中这三个大郡就足以供养三万多兵卒(不括各县的守军)。

  这样一来,李重的军队就不需要从并州转运粮草,而利用这些节省下来的粮草,太史慈也就可以就地募兵,攻打代郡,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在邺城整编了一个月,众将忙的昏天黑地,但他们还不是最忙的人,最忙的就是神医华佗了。

  在瘟疫的威胁下,各个世家可算是大出血了,无论粮食还是草药都是慷慨解囊,不大方不行啊!瘟疫是传染病,一旦解除禁足令,百姓就可以四处走动,瘟疫杀人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说明一下,审配守城的时候倒不是这些世家舍不得草药,关键是当初审配下令全城戒严,人都不许出门。再有,这些人也未尝没有讨好李重的意思,换了个新主公,总要表现一下的。

  赵国郡是一个小郡,面积不大,而且李重已经打下了邯郸,所以攻打起来很容易,郝昭呆了几千人,不到一个月就将赵国郡置入囊中。

  常山郡却是一个大郡,李重想了一下,就叫郝昭自行处理,慢慢打吧,反正不着急,能把野谷收上来就行了。

  魏郡是最富庶的一个大郡,李重留下程昱守城,自己带着三万大军征讨各地。

  魏郡不光是派兵攻打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还有一些县城在曹操的手里,这就涉及到曹操和李重的盟约问题了。

  不过还好,也许是曹操的人品要比李重好的多,也许是曹操也不愿意和李重交恶,总之,曹操派往各县的县令都非常痛快的将各县交付给李重,无形之中给李重节约了不少时间。

  第一百八十九章曹操败退

  更新时间:2012-09-13

  时间流转,到了建安三年十月,天空中飘起轻雪,邺城的百姓纷纷涌上街道,高声欢呼。

  千万别误会,邺城的百姓不是喜欢冬天,穷人都不喜欢冬天,百姓高兴的是冬天到了,天冷了,邺城的瘟疫也就基本上结束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李重这里欢天喜地,曹操却忧心忡忡,原因很简单,袁绍的援军来了。

  和历史上不一样,曹操的官渡之战打的很苦,李重这个盟友不但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扯了曹操的后腿。

  在没有李重的历史上,袁绍占据四州之地,实力十分强劲,所以用兵十分大意,几乎被曹操早官渡歼灭所有主力,最后只剩下八百精骑逃回邺城,而现在则不同,由于李重占据了并州,此消彼长之下,袁绍的优势并不是十分巨大,所以用兵也谨慎一些,所以在官渡大败还剩了一些家底。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官渡之战的时间提前了,袁绍的身体要比历史上好一些,虽然在官渡之战大败之后也曾气血攻心,但还活着并没有死。

  袁绍没死袁氏集团的凝聚力也就谈不上涣散,曹操也就没有机会看着袁氏兄弟相互攻伐。

  如果没有李重,曹操的战略是佯攻刘表,给袁氏兄弟狗咬狗的机会,但现在可不行,曹操还要和李重抢地盘呢,哪有时间作壁上观呢。

  袁绍在南皮固守了半年,幽州的袁熙联合乌桓单于蹋顿,引兵五万,控弦者两万余人,南下救援袁绍。

  此时南皮的袁绍手中有兵卒三万余人,其中就有八千大戟士,欠缺的只是骑兵力量,父子二人合兵之后兵力达到八万人,又一次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

  而曹操此时有兵卒五万人,其中有五千虎豹骑,这是曹操能拿出手的全部力量了,袁绍不但占据地利,兵力还占优,曹操顿时犹豫不决,心生退意。

  另外曹操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青州的袁谭随时可能放弃黄河以南的土地,渡河救援袁绍,这样一来,曹操几乎没有一点胜算。

  而曹操的盟友李重还忙着四处攻城略地呢,根本不能给曹操任何支持。

  曹操倒不是不想退兵,关键是袁绍有八万大军,其中更有两万余来去如风的乌桓骑兵,不是想退就能退的。

  到了十月中旬,曹操终于坚持不住了,派人给李重送信,要求李重出兵相助,掩护自己退兵。

  这次前来担任使者的依然是荀攸荀公达,李重也不怠慢,立即在邺城的府邸之中接见荀攸。

  一见到李重,荀攸就急不可待的说道:“见过晋阳侯,这是操丞相的亲笔书信。”

  李重让荀攸坐下,打开书信细细观看,曹操的书信很简单,首先说明了一下严峻的形式,然后说出自己的打算,想要退兵至界桥,希望李重能出兵相助,共同抵御袁绍的追兵。

  李重把书信放到桌案上,仔细想了一会,问道:“袁谭怎么办?”

  荀攸立即答道:“启禀晋阳侯,曹丞相已经派人告知臧霸,猛攻袁谭,尽量不给袁谭回兵的机会。

  “好!”李重站起身来,在大堂之内转了几圈,沉声说道:“公达即可回转南皮,告知曹丞相,就说李重立即出兵三万,赶赴界桥,望曹兄保重!”

  荀攸使劲眨了眨眼睛,就像没有听到李重的话一样,急声问道:“晋阳侯,你是说这就出兵界桥?”

  “不错!”李重笑道。

  荀攸接着问道:“没有任何条件?”

  “没有任何条件!”李重毫不犹豫的答道。

  听了这话,荀攸有些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天底下有这么仗义的人吗?这年头谁不是为了自已?又或者说李重有什么阴谋诡计?想要在界桥伏击曹丞相,不至于啊!李子悔不会这么愚蠢吧,那样一来岂不就跟和曹丞相袁本初一起开战了。

  荀攸不知道,李重还真就动了这个心思,只不过被手下众人劝阻了而已。

  再有就是李子悔偷偷和袁本初结盟,一起对付曹丞相,也不可能啊,除非李子悔把邺城吐出来,不然袁本初绝对不会和李子悔善罢甘休的。

  最后一个可能就是李子悔人品爆发了,于是荀攸非常奇怪的问道:“为什么?”

  李重呵呵一笑,语调却阴沉无比,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们华夏内战,那容得塞外蛮夷插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4页  当前第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2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旌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