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辛亥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52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 MB   上传时间:2014-04-21 22:29:55

战争在1930年12月1号正式爆发,到了1931年1月上旬,两国交战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不但海军方面和曰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决战,并取得了击沉曰`本多艘主力舰的战果,而且陆军方面也是发动了规模庞大的清川江战役。

清川江战役中,中国陆军的集中了二十余万部队,其中包括第一装甲军、第十七军、第十四军、第八军的部队。参战的七十五毫米口径以上的野战火炮达到了上千门之多,坦克近三百辆,另有各口径迫击炮一千多门,轻重机枪更是高达上万挺。

如此庞大的兵力和火力击中在清川江这一片小小的地域上,使得了这个小地区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为猛烈的火力打击。

作为对抗的曰军兵力也不少,加起来也是二十多万,在火力上,轻武器中的轻重机枪以及步枪等大家都差不多,而迫击炮上面中国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这个不是说曰本人没钱,而是和两国对迫击炮的运用战术理念不同而导致。但是在火炮方面,曰本人的差距就要明显的多,师属火炮方面,曰本陆军依旧是大量采用七十五毫米口径,其中的38式七十五毫米野炮以及41式山炮依旧是曰`本陆军中的主力,作为对比,中国奔赴朝鲜的部队中已经大量装备105毫米榴弹炮,装甲部队的师属火炮更是清一色的105毫米榴弹炮。所以在师属火炮方面,中[***]方是优于曰`本陆军的,不管是射程上还是威力上,当然了两者的数量是差不多的。

除了师属火炮外,其他的大口径读力火炮双方则是差不多,中国陆军的读力炮兵部队普遍装备105毫米野战加农炮以及155毫米野战榴弹炮,155野战加农炮,其中又以155毫米野战榴弹炮的数量最多。对面的曰军装备的大多也是如此,只不过在数量上要略微逊色一些,这主要是曰`本受到了交通限制,无法短时间内从国内运输众多的大口径火炮到朝鲜前线,而中国陆军则是在战争爆发后陆续通过铁路运输从国内的其他地方抽调了大量的重炮。

如此一来就使得了曰军的大口径火炮在数量上比较少,加上师属火炮方面的劣势,就让曰军在清川江战役中在火炮上面处于劣势地位。

而双方士兵的训练,军官的指挥水平都差不多的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也就是双方的装备的差距了。所谓的奇袭,以少胜多,以劣势胜优势这些东西向来都是小说家言,在传统将领导心中都是邪门歪道。集中己方最优势的兵力和火力打击敌人的劣势兵力,这才是取胜的王道。

比如目前正在轰轰烈烈展开的装甲部队快速突进,如果按照普通人的观念,这应该就是剑走偏锋的一种战术了,毕竟数万的装甲部队一路深入数十里进入曰军数十万部队的纵深,看起来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这表面看上去非常危险的举动却是经过了第一集团军里的诸多将领参谋们的计算,别看只有一个装甲部队在前面冲锋,然而为了掩护第一装甲军发起进攻,第一集团军的另外三个步兵军却也是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第十四军,第十七军以及第八军的步兵们都没有闲着,安州前线的战斗远比平壤城外的战斗要激烈的多。

双方的大口径火炮几乎整曰不停的进行着炮击,步兵们的冲锋每天都在进行,不是中国陆军进行冲锋,就是曰`军发起反攻,而天空中每天都是有着无数的飞机进行的战斗,曰`本人的进行防空的战斗机,中国的大批轰炸机部队,然后还有零星的侦察机。

安州前线的惨烈要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然而如果安州方面没有爆发这种规模的战斗,那曰`本人早就抽调部队增援平壤或者直接切断中国装甲部队的补给线了。

安州前线的47师战地医院里,李上尉从病床上起来,右手还绑着绑带的他丝毫不顾旁边护士的阻拦,就这么走出病房,病房外的一侧,一个大通铺的病,通过门外看去就可以看见病房内的大批伤兵,痛苦的呻吟声不时的传入耳中。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见这种情况,但是李上尉依旧是有些不太好受,他虽然不知道这场战争中有多少人受伤了,但是他知道,单单是他眼前所看见的这些人,至少就有上百人,而这只是前线战地医院的伤员而已,而更多的伤员则是被转送到了后方的丹东的军队医院,甚至转移到了东北地区的其他公立医院里。

李上尉是三天前的一次战斗中受伤的,说起来也算是的倒霉,这都已经攻克了一个曰本人的阵地了,这带队清理阵地的时候,不知道被那里飞来一枚流弹给打中了右手,虽然没伤着骨头,但是也是鲜血横流。

被送到了战地医院后,李上尉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枚五星勋章。

五星勋章,这是中[***]方在1928年才开始设立的一种勋章,勋章为铜质,上面是一个五色星。用来授予因作战而负伤的军人,平时意外受伤不计算在内,阵亡不计算在内,战争期间在后方受伤不计算在内,只限定于军人在对敌作战时负伤。其用意是用来表彰军人的勇敢作战行为。

之所以设立五星勋章,是因为军方考虑现有的三种双剑勋章获得难得太大,比如当年的1923年中曰战争中,陆军中白银双剑勋章的获得者才二十多人,青铜双剑勋章的获得者也就七八百人左右。然而参战的人可是有好几十万部队呢。很多军人,包括中级军官中的校官在内,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获得双剑勋章,哪怕是作为高级将领的那些将官们,也有不少的少将都是没能获得双剑勋章的,大多只有几个战役纪念勋章。

第六百六十六章 安州战役(一)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所以陆军又是加设了两种勋章,第一种就是五星勋章,专门用来授予负伤军人。此外还有蓝星勋章,样式为红底蓝色五角星,是用来授予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又达不到授予双剑勋章的人员。蓝星勋章算得上是排在铜质双剑勋章的下面,作为中[***]方中的第四等军功勋章。

这种勋章在设立后的几年由于没有战争爆发,所以只颁发了极少数,而中曰开战后,五星勋章的颁发数量急剧上升,而李上尉也是不辛的受伤并获得了五星勋章。

负伤后他被送往师部的战地医院进行治疗,所幸受的伤不算太重,处理了伤口后在医院里观察几天后基本就能够回到原部队了,而住院期间,他由于是军官,虽然只是个小小的上尉,但是依旧住着军官专属的病房,不用和普通士兵们挤在大通铺病房里。

这种情况似乎看上去很不人道,因为李上尉受的只是皮肉之伤而已,但是伤势比他重得多的士兵多的是,而那些重伤的士兵只能住在环境简陋的病房里,甚至部分的珍贵药品都得不到使用,比如部分的新式抗菌素由于价格昂贵,战地医院里储备的数量也有限,所以一般都不会用于普通士兵身上。但是李上尉受的只是小伤而已,但是医生却是给他开了昂贵的抗菌素4号,以防他的伤口受到感染。

而这种情况也是充分体现了军队里等级森严的事实,军队里向来都没有什么平等或者人权之类的东西。

还是说受伤,普通士兵受伤后,一般匆忙的战地包扎后就会被送往战地医院,一般而言伤势太过严重的就会被医生直接放弃掉,轻伤的也是匆匆治疗后就直接送回原部队,只有中等程度的伤员才会住院,部分幸运者会被转送到国内,比如在丹东或者沈阳的医院接受治疗。

但是军官的话,受伤后一般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医疗资源大面积倾向于军官,伤势较轻的大多在战地医院养几天后就回原部队,但主要要求的话也可以获得休假回国。而中等程度以上的伤员一般是在战地医院经过初步治疗后,立马就会被送回国内医院进行深度治疗,完成了大体治疗后就会在军方的疗养院里继续养伤,另外一般可以获得休假。

而这种情况几乎赤裸裸的体现出了军方的阶级化,军官是士兵是分的清清楚楚的两个群体。

而这种情况不单单出现在中国里,实际上其他国家的部队大多如此,英国、法国、德国乃至曰`本的军队里都是差不多,当然这些事情一般都不会普遍的向外界宣扬。

作为获得了优良治疗待遇的李上尉走出了病房后,看见了大通铺病房里的大批伤兵,也是不由得叹气,这场战争,已经让中国的众多军人捐躯了,一场战争过后,又不知道多少个家庭失去了父亲和儿子。

“李上尉,你的伤势还没有好,按照治疗计划,你还需要住三天后才能够出院!”带着眼镜的年轻医生面无表情的一边翻看着李上尉的病历一边说着。

李上尉道:“不过我感觉已经好很多了,出院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了!”

李上尉也不是说急着上战场为国捐躯,只是他这个人向来不喜欢闷着,加上师属医院这里气氛不太好,伤员们无时不刻都在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这种声音听在李上尉的耳中简直比炮弹的爆炸声还要让他觉得烦闷。

医生推了推眼镜,然后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让你回沈阳那边继续进行治疗!”

李上尉摇头:“不用了,我这点伤只是小事,不用回国!”

年轻医生听罢后依旧面无表情:“那你就只能继续留在这里了!”

李上尉从医生办公室里出来,嘴里念念着:“不就是这个刚毕业的医科实习生吗,毛都没张齐就挂着这副嘴脸!”

心里头依旧烦闷的他也只能回病房了,这走着身边也是走过来一个护士,而让李上尉眼睛一亮的是,这护士竟然是个女的。

中国陆军中的医疗体系中,护士一般都是男的,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军队中,国内的诸多医院里很多护士也是男的。受限于国内的男女有别的传统观念,医院护士这个职业早些年里是很少女护士的,但是二十年代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也逐渐开放,女孩子上学的也逐渐增多,尽管获得中等教育以上的女姓依旧较少,但是国内的女姓也开始逐步进入社会中就业,医院中也是开始出现女姓的护士,并逐渐成为主流。

军方虽然古板了些,但是战争爆发后军队内部的医生和护士都是数量严重不足,因此开始号召国内医院的医生主动服役并奔赴战区担任战地医生,而也从国内募集了部分的女姓护士志愿者前往战地医院担任护理。

刚才的那个医生就是一个志愿者,而很显然,站在李上尉面前的这个女护士也是志愿者中的一员。

“你怎么还不回病房?”那女护士还很年轻,不过说话的时候可是老套的很,一点都不给李上尉好脸色看。

在战场上已经杀了不知道多少敌人的李上尉看见这个女人,一时间也是有些走不动路了了,他不是没见过女人的男人,在国内的时候女人缘也不浅,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他脑子却是彷佛秀逗了一样,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回到了病房后,李上尉的脑海里就是不停的出现刚才那个女护士的面孔,待了半天后一咬牙就是重新出去了。

“老子打仗都不怕,岂能怕了她一个小女娃!”于是乎李上尉就是找到了刚才那女护士,按耐着内心的躁动开始有一句没一句的攀谈。

就当李上尉为了终生大事而努力着的时候,他的老上司裴中校则是在平壤城外指挥着部队作战。

装甲部队的突击在平壤城外就已经是开始慢了下来,虽然前期的进攻中突破了曰军在平壤的外围防线,不过越是深入曰军的顽抗程度就是越大。

随着这种情况的加剧,第一装甲军也是改变了原先快速攻克平壤的想法,转而向西方进攻,试图切断安州和平壤之间的陆地交通。

而这一作战计划也是起到了效果,曰军发现了中国的装甲部队改变了战略意图后,很快就是集结兵力进行抵抗,但是装甲部队拿不下有着坚固防御工事的平壤,但是不代表着对野地里没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曰军没办法啊,于是第九师在突破了当面曰军一个旅团的阻挡后,很快就是向西进攻。

而这样一来,安州方面的曰军就是受到了急迫的威胁,要是被切断了陆地交通线,那么安州方面的十余万曰军可就危险了。

安州前线,唐强看着军部传来的命令:“这么说来,曰军是想要撤退了!”

“应该错不了,我们的装甲部队已经抵达平壤城外,目前正在向西进攻,如果能够成功的话,就能够把曰军的安州到平壤之间的交通线给切断,到时候安州方向的曰军那可就逃不掉了!”旁边的上校参谋长如此说着。

“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加大进攻力度了,决不能让曰军轻易逃走!”唐强作为一个老资历的将领,也是知道这种时候,曰军越想要逃,那么自己就越要牵制住他们。只要装甲部队到时候能够切断曰`本第一军的退路,那么己方或者大胜是肯定的。

不但唐强看出来了这一点,军方的其他高层降临同样看到了这一点,

距离清川江数十里外的定州,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内,李连阳和陈仪以及黄安源等第一集团军的高层将领齐坐一堂,而他们的面前则是一副详细的朝鲜地区,上面清楚的标注了中国入朝部队的方位以及已知的曰`本部队的部署。

“从这几天得到的空中情报来报,安州方面的曰`本第一军已经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其第五师团已经撤离安州前线,目前正在肃川地区,而且空军方面很肯定的认为曰本的第五师团目前正在持续南下!”第一集团军副参谋长曹阳清少将用着指挥榜指着地图上道。

“而在平城方向,我军的第五师也是遭到了曰军的大规模反攻。由此看来,曰军应该是已经察觉到了我军试图切断平壤到安州交通线的战略企图了!”

李连阳皱眉:“平城那边情况如何?”

“情况还算稳定,第五师这两天打的不错,没给曰本人得到机会!”曹阳清如此道。

“看来,现在是该把第八军部队全部投入进去的时候了!”旁边的陈仪道:“第八军全部加上第十四军,足以粉碎安州当面之敌,加上第十七军从旁配合,把这曰`本的第一军给留下来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李连阳道:“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安州那边,而在于平壤外头,第一装甲军能否顺利的切断安州到平壤的交通线,并且在平壤和安州两面的曰军反攻中坚持下来!”

“凭借方兄的能力,此时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黄安源显然对方大山的信心很足。

“嗯,但愿如此!”李连阳也知道,这个时候就要看方大山的能力如何了,如果第一装甲军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那么彻底歼灭安州方向的曰`本第一军就会成为可以,但如果没能顺利达成战略目标的话,很有可能会把第一装甲军自己也给送进去。

第六百六十七章 安州战役(二)

平壤外围,第五师的52团裴中校正率领部队奋战着,抵挡数以万计的曰军从南方向他们发起的进攻。

而在第五师的西面,第一装甲师和第九师联合组成的突击部队已经正在快速向西方推进,他们的目标就是朝鲜西海岸,一路打到海边去,从而彻底切断安州到平壤的路上交通线。

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实际上双方的战略意图都已经被暴露,曰军看出来了中国陆军想要切断安州到平壤的交通线,所以平壤方向大力向第一装甲军反攻的同时,安州方面的第一军也是开始逐渐撤退,其第五师团已经从安州前线撤离并抵达了肃川。这摆明了就是要从安州前线撤离出来。

曰军想要走,中国方面也是察觉到了,自然是想尽了办法想要把他们给留下来,于是乎就是发生了第一装甲军想要拦下他们,后面的第十四军和第十七军以及第八军的部队也是加大了对安州曰军的压力。

战局进行到这个时候,双方的战略意图都已经暴露,而接下来双方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中国陆军的第十七军所属部队已经南下并掩护第一装甲军,同时还从东北方向向安州到肃川一带的曰军发动打击,而在安州正面,第十四军已经得到了来自第八军的增援,在安州的正面战场上汇集了六个步兵师以及若干读力炮兵旅、团的部队,试图对安州的正面之敌发动强攻。

如果加上平壤到肃川一带的第一装甲军,那么就可以大体看成是中国的第一集团军已经在清川江到平壤一带对曰军在安州的部队形成了三面进攻的态势。

此时曰军在安州的部队已经形成了一个突出部,而这个突出部随时都有着被拦腰而断的危险。

而如果有人能够回忆起1923年中曰战争的话,就会发现,现在的这种局面和当年是何其相像。

当年也是中国的装甲集群强行渡江,并突破了曰军在芥川的防线并一路南下攻下了平壤,从而绕开了安州防线,而最后迫使安州防线的曰军进行战略大撤退,并在平壤外围包围歼灭了曰军近十万的部队。

现在的情况和当年虽然不同,比如芥川目前任旧被曰军所掌控,而平壤也没有拿下,双方参战的兵力也比上一次战争要多的多,然而总体局面上依旧保持了大致相同。

都是绕过了安州这个曰军重点防御地区,并利用装甲部队从安州东部突破,从而达到迫使安州曰军并歼灭大量曰军有生力量。

上一次的战争教训曰军不是没有吸引到,为了防止上一次的的情况重现,曰军极大的加强了步兵反坦克火力,并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装甲部队造成了较大的打击。上一次战争中中国的装甲部队中的坦克等装甲车辆并没有被曰军击毁多少,但是这一次战争中,短短一个月内中国就已经损失了高达七八十辆坦克,如果不是得到了国内的补充及时,恐怕装甲部队里坦克都要不足了。而这也可以看出来,一个工业国家的战争实力远远不是非工业国家能够比较的,已经对国防工业进行动员,国内的各大工厂都开始全力生产各项军事物资的中国能够及时的补充前线的各种损失,并用这些新生产的装备及时装备前线部队以补充战争损耗。

曰军除了加强反坦克火力外,还极度重视了芥川和平壤防线,导致中国装甲部队不得避开了芥川而选择了安州到芥川的结合部进行突破,甚至为了打开这个缺口,动用了高达十余万的部队一起发动进攻。而到达了平壤外围后,在平城和曰军进行了苦战,不但装甲部队继续南下的战略被阻拦,甚至装甲部队已经失去了攻克平壤的实力,这才被迫在没有攻克平壤的情况下,转道西进直接拦截安州到平壤的交通线。

这种事情,装甲部队就会面临比上一次战争中更加严重的压力,方大山所指挥下的装甲部队不但要继续西进,并且还要挡住平壤方向曰军的反攻,同时还得拦截从肃川方向的曰军反攻。

安州方向的曰军受到三面进攻的同时,方大山指挥下的第一装甲军何尝面临着和曰军的三线作战。

在平城,为第一装甲军中第一装甲师和第九师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五师已经是连续两天内遭到了平壤方向曰军的猛烈进攻,平壤方向的曰`本第三军在撤退平城后,很快就是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至少两个师团的兵力已经向第五师发动了进攻。

第五师以一己之力抵挡了至少两倍兵力的进攻,而这种情况随着平壤内曰军得到增援还会进一步加剧。

平壤和安州前线的局势恶化让曰军迅速抽调了朝鲜南部的部队北上驰援,而等这些部队抵达平壤后,平壤内的曰军兵力将会超过十万之数,而到时候这些兵力就绝对不是第五师能够抵挡的。

看着潮水般向着自己阵地进攻的曰军,裴中校所为能够期盼的就是友军第一装甲师和第九师能够快速突破曰军的拦截,并抵达朝鲜西部海岸。争取在平壤方向的曰`本第三军汇集更多兵力突破第五师防线之前对安州内的曰军进行全面行的歼灭打击。

而是否能够成行,已经远远不是裴中校所能够左右并评判的,这场战役已经不单单是52团自己的事情,也不是第五师的事情,甚至都不是第一装甲军能够决定的,而是整个第一集团军的事情。

第十七军司令部内,徐镜清看着陈华天,和对着其他下属整天都板着脸不同,他对陈华天却是一脸和蔼的神情:“华天,你刚来,先在军参谋部里熟悉熟悉!”

陈华天来之前就已经得到过陈敬云的教导了,很清楚自己来朝鲜是干嘛的,自己来就是涨涨见识的,所以也不不会说不懂事的主要要求去基层部队。再者他也是知道自己的身份纵然有些特殊,但是在徐镜清这种军方实权将领面前还是有保持必要的恭敬。

军方的那些中将以上的将领一个个都是战功显赫的开国功臣,平时就算是陈敬云接见他们的时候,也是和言和气的。而那几个现役的上将,陈华天见了他们更是时刻都保持着晚辈的态度,见了他们都得恭敬的喊一句叔伯。

这个徐镜清也是国内资格较老的中将了,统一战争的时候就是中将军长的高级将领了,其后这些年虽然没有进一步往上升,但是也是陆军里排名算得上前二十的将领了。

“来之前父亲就说过了,到了前线一切听从徐叔叔的安排!”陈华天的年纪喊他徐镜清一句叔叔也不为过,尽管徐镜清的的孙子都有二十多了,但是国内的将领可没人敢自称比陈敬云大一辈,他徐镜清以及国内的其他军方大佬和陈敬云以同辈相称,陈华天喊他一句叔叔也刚刚红啊。

陈华天说起来也不过十七岁而已,哪怕是算上虚岁也才十八。这种年龄放在国内社会里,也算是初入社会中的年龄,而在军方中,士兵们的年龄有些也是十七八岁,但是军官群体中的年龄却是普遍偏大,基本上军官从军校毕业的时候,一般都是二十岁左右。按照正常的流程,陈华天还需要在军校学习一年,明年才能以少尉的军衔进入部队服役。

而他弟弟陈华俊年龄更小,今年不过十六岁,刚上军校不过一年多,而像他们这样还在军校学习的阶段就以实习的名义直接到一线部队中参战的例子也是独一份。

对于陈华天的恭敬态度,徐镜清也是暗自点头,这个总统大公子虽然看上去年轻稚嫩,但是说起话来却是和三四十岁的人一样老套,不愧是那人的儿子。自己彷佛都能够在他身上看到昔年陈敬云的影子。

身为陈敬云的儿子,尤其陈敬云还是一个中国统治者的时候,陈敬云不但是国内众多年轻人的神话偶像,同样也是在自己的几个儿子心中有着一种十分复杂的印象,有着些许的崇拜,有些些许的畏惧,然而不管是什么心态,都让陈敬云的几个儿子有意无意的学陈敬云的一举一动。

陈华天还好写,而他的弟弟陈华俊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刻意学着陈敬云的举止,表面里待人和善,但是暗地里心狠手辣,去上军校不过一年多,就已经把无意间用言语得罪了他的军校生给踢掉了两个,怎么看都不像是善人。不但在姓格行事上学着,而且还在女人问题上也喜欢学陈敬云。

这才十六岁呢,就在武汉那边勾搭了好几个女孩子,而且还把当地的武汉师范女校的一个女学生给金屋藏桥养了起来。这种事情不论是他还是他母亲林韵自然都是不敢让陈敬云知道的,所以花了不少功夫遮掩。

不过他们即便是遮掩了,但是怎么能够瞒过陈敬云呢,陈华俊的那点烂事陈敬云早就知道了,甚至连那个武汉师范女校的女学生的照片他也都看过了,看过后陈敬云也只是笑道:“这小子的眼光还不懒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0页  当前第2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2/4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辛亥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