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106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也许是和人的性格有关,这两个军阀的发展方向却是截然迥异的。阎锡山秉承了晋商的优良传统,锱铢必较而又八面玲珑,所以擅长的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把戏,保守有余,进取不足,只能窝在一个小小的山西盆地。

  大气不足的阎锡山治理山西,更多的是靠累年积存和乡村自治,完全不同于东北胡子张雨亭的招财进宝和强势镇压。

  国粹学派的精英们,偷偷地对陈安也进行了刻画,认为这位陈大都督流淌的完全是秦人悍勇却务实的血脉,说得好听一点是借势而为,说得难听一点是睚眦必报。

  如果阎老西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陈安说不定就直接把鸡蛋煮起来吃掉。

  但是陈安的气运实在是不错,也许是好得难以置信。有些不可理喻的崛起过程,即使不用刻意去渲染,也足以让一般人以为是神迹。

  尤其是北方军政府对外强硬对内宽松的态度,忽然让国粹学派的精英们发现,也许这就是理想中的内圣外王大治天下的模式。

  无意识之间,陈安被神化了。

  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圣人吗?很多人在默默思考。

  在北方军和北方集团内部,这种神化的倾向更加明显,只是一开始没有形成理论基础。当国粹学派的理论和判断,被有意无意引入后,马上掀起一股轩然大波,甚至很快覆盖到了整个军政府辖区所有民众。

  受到北方军政府这种暧昧的态度所鼓励,国粹学派精英开始筹谋发行一种新的月刊,专事向民众宣传国粹学派的理论,这个月刊虽然尚未发行,却已准备了了好多期的预备稿件,只待监管舆论的情报署一批准刊号就可发行。月刊的名字,叫《国故》,刘师培亲自担任总编辑。

  活跃在甘疆蒙藏的原光复会成员,很快就注意到了这股新的思想潮流。在有心人的牵线搭桥下,国粹学派的学术精英,总怀着昔日梦想的原光复会党派骨干,终于开始同流合污了。

  这种完善的学术理论体系和足够的党派斗争经验相结合,所产生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几乎是顷刻间,北方军政府辖区的民众忽然都知道了一个致力于复兴古学的组织。

  这种影响力在情报署的总监林玉山忽然决定要加入《国故》月刊社,亲自担任总编辑之一时,终于培育成了滔天巨浪,淹没了北方军政府的角角落落。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北方军政府顺势而为的推动下发生的。

  袁世凯大总统逝世后直皖之间迅速分裂甚至大战连连的情况,让陈安对军阀势力延续发展忧虑重重,南方孙大炮屡败屡战的顽强斗志也让陈安对党派精神有了深刻认识。

  国粹学派的意外发展,也让陈安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想法。

  没过多久,北方日报的孙晓云,也被推举成为了《国故》月刊社的三位总编辑之一,标志着这个北方军政府的主要党派组织,复兴党雏形开始出现了。

  只是当初林玉山曾经提出,柳石和虎子也成为《国故》月刊社的名誉编辑,却遭到了两人的拒绝,甚至日后复兴党成立也没有加入其中。

  理由都是匪夷所思的。

  柳石很干脆地对林玉山说,他是陈家庄的管家,现在是,以后也是,只忠于现任家主,并不忠于什么军政府都督。

  比《国故》还要顽固的老古董份子,林玉山当场被噎住了。

  虎子更是简单了,他只是少爷的护卫而已,仅此而已。要不是陈安让他挂上一个职务,虎子宁愿只待在少爷身边练武防护就是了。

  本来兴致勃勃的林玉山只好无语了。

  大时代中,本来就是应该出现无数英杰的。

  在洛阳过得有滋有味的吴子玉,很有闲学关羽看春秋的雅致,却没有想到最妒忌他的徐树铮会干出一件日后牵连甚广的蠢事来。

  徐树铮竟然在天津诱杀了北洋老将陆建章。具体缘由不得而知,但是当年陆建章被驱逐出担任过都督的陕西时,据说收刮的财务高达三千多万两白银。而徐树铮此时为了筹集参展军的军费亦是焦头烂额不已。

  陆建章虽已失势,但是影响甚在。徐树铮这一举动,激怒了北洋所有军阀,甚至极为赏识他的段祺瑞也为之摇头不已。

  这一次诱杀也终于刺激了另外一个头上长角的人物,陆建章的亲戚兼老部下冯玉祥。决心给老长官报仇的冯玉祥,立即开始策划在军中崭露头角,准备发展实力然后干掉由皖系罩着的徐树铮。

  冯玉祥头上长角,更多的是反角,他每崛升的一步都必然是踩着自己的上司脑袋上去的。接下去又要倒霉的,估计就是曹锟吴子玉了。现在,冯玉祥算是直系的干将。

第三章 赤塔对峙

  民国七年夏,任民国陆军次长兼西北筹边使的徐树铮,在天津诱杀陆建章,成为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民国军阀混战,都有一个潜规则,只要失败者宣布下野,一般就不会受到追索和处置,更没有哪个军阀头子在战场外被清算处决。

  徐树铮陡然开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先例,自然受到所有军阀实力的同仇敌忾。但是在段祺瑞的压制下,徐树铮没有受到任何追究和处置。以参战军为名义组建的西北边防军,在徐树铮的领导下也开始显露出犀利锋芒。

  陆建章在当年的甘陕剿灭白朗军时,就差点被北方军包了饺子。对于这名手下败将的意外身亡,陈安只是略略看了一通情报署的资料,很快就丢到了脑后。

  现在北方军政府已经事实上吞并了西套蒙古地区,直接纳入甘肃布政司管辖范围,人力、物资、交通线、驻守兵力都需要一一调剂,而这些事情都必须尽快完成。

  更北方的局势恶化了,容不得北方军政府有条不紊地进行大局布置。

  面对中亚即将彻底丢失,西伯利亚又连续溃败的糜烂局面,莫斯科立即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宣布组建东方面军,全力应对喀山以东局势。

  苏俄东方面军的组建,显然是对干涉军和白俄的极有力反击,甚至有可能改变西伯利亚作战态势。但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干涉军和白俄势力,却与抢占了贝尔加湖一带的北方军起了无数摩擦,甚至放松了对西部的压制。

  实际上,真正的摩擦只有两个敌对势力,日本干涉军在故意挑衅北方军东部军团,以及在日本支持下白俄势力不断地制造与北方军不和的事端。

  北方军在贝尔加湖一带掠夺了大量财富,极大弥补了负债累累的军政府亏空。日本人也派出了大批兵力,加上海军,参与干涉的总兵力甚至多过了北方军的部队。

  但是从海参崴一直到尼布楚,都是多国联合干涉部队同时进驻的,不但不能放开手脚大肆搜刮,甚至收刮的东西还要适当分润一二。而在东北境内的中东路,奉系张雨亭在陈安的支持下,一股脑抢先占领了所有沿途守备要点,日本干涉军又失去了夺占的借口。

  没有捞到足够油水的日本军部终于眼红了。

  日本干涉军不顾美国人的反对,前移到尼布楚,强行接管了其中的一段美军防区,使得日军的前锋正式和北方军接触。

  随后就是一连串的摩擦事件。

  在北方军前期攻势下损失惨重的白俄远东驻军,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也很快加入到摩擦的行列。

  日本人和白俄的借口,就是中国并不是协约国成员之一,不能参与远东干涉行动,甚至要向白俄交付战争赔款。

  反正大家都是这么无耻,北方军政府干脆答复,有意见找北京政府,想找事,那就打吧。

  英美两国及时进行了协调,但是一来一去就耽搁了时间,终于给了苏俄以喘息之机,成功地组建起来东方面军。

  面对英美的强大压力,白俄势力稍微退缩了,但是日本人仗着自己亚洲第一陆军的名头,拒不接受英美的调解,下定决心和北方军打上一仗了。

  在远东,军国主义立国的日本,绝不允许还有一个能够挑战日本的势力存在,这才是日本悍然动手的根本原因。

  英美势力在远东并不强大,也并不相信北方军能够一力支撑对抗苏俄输出革命的压力,因此在日本人蛮不讲理的强横面前,最终退步了。

  日本人有可能向赤塔发动攻击的情报,法国人偷偷传递给了北方军政府。

  北方军二十个中队的战斗机部队,正在法国上空,为伟大的法兰西反击德意志帝国而作战,他们掩护的就是刚刚进入欧洲战场的美国远征军。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从利益上,英美虽然未能阻止日本人的狂妄行动,但是却示意法国人出面提前示警。

  阶州大本营,徐永昌等人皱着眉头看着李夑和发过来的战役设想。

  固守,这就是李夑和战役设想的核心。

  进入远东的日本干涉军已经超过七万三千人,主力为第十二师团、第七师团、第三师团三支部队。

  日军师团编制采用二旅制的方块制,一个师团下辖二个旅团,以及若干直辖工辎炮骑兵等直属联队。旅团下辖二个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大队及若干直属中队。

  其联队编制相当于中国的团级编制,大队的编制相当于营级编制。

  日军的步兵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及若干直辖小队,每个步兵中队下辖三个步兵小队。这种编成也十分类似于北洋新军的每营四连制、每连三排制的结构。但是日军相当于排级的小队编制人数高达六十人,所以其相当于连级的中队编制兵员达一百九十四人。

  从兵力上来说,日军的步兵大队虽然相当于北洋新军的营级编制,但其真实的实力应该是与北方军的步兵营编制类似的。甚至,日军的联队规模超过了北方军的步兵团,因为北方军的步兵团并没有直属的火力支援中队。

  但是旅级规模而言,北方军的混成旅则大于日军的步兵旅,因为日军步兵旅团没有单独加强炮兵大队,只有七千五百人左右。北方军的混成旅编制人数则高达八千二百多人。

  在赤塔正面的是日军的第七师团,兵力二万二千多人,火炮一百门左右。抢占庙街等地的第十二师团主力也开始移往尼布楚方向,后方只留下了一个旅团负责驻守庙街和下一步入侵库页岛地区。另外一个第三师团则布置在伯力及海参崴一带漫长的铁路线上。

  挡住第七师团前面的是李夑和的东部军团,经过补充后,总兵力达到三万七千多人。但是有一个混成旅负责驻守上乌丁斯克和恰克图,一个混成旅和三个直属后勤运输营负责整个贝加尔湖以南交通线的安全,真正能用于赤塔正面作战的不过一万六七千而已。

  日军可以投入赤塔进攻的兵力足有三万九千多人,甚至超过东部军团总兵力。尤其是日军的悍不畏死,在日俄战争期间是出了名的。

  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李夑和首先选择的就是固守,通过漫长的防御作战消耗日军的士气和兵力,以拖待变,寻找反击的时机。

  “这不是日俄战争,我们没有沙俄帝国的底蕴,是不能采用以拖待变的办法的。”徐永昌叹息了一口气,首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孙岳点点头,“虽然日本人只能快打快收,可我们也拖不起,每天消耗的军火就足以拖垮我们。”每年都要仔细合计军火单子的作法,使得北方军高层隐约知道老板的秘密军火工厂也是有产能限制的。

  斜靠在一张躺椅上的邓宝珊,病怏怏地说道,“打赤塔时候,就是用飞机炸下来的,能不能干脆用飞机轰炸尼布楚?”有气无力地说了一段话后,邓宝珊明显脸色更差了。

  倒霉的邓宝珊被弹片重伤后,侥幸抢救了回来,然后就被送到了大本营。现在虽然还处在休养期间,但是陈安派人将其抬进了作战室,以听取他的意见。

  听到邓宝珊的建议,陈安马上望向徐永昌。

  徐永昌琢磨了一阵子,摇了摇头,“胡景翼在塔城以西,给孙蔚如的空降营进行支援时,已经使用了一次大规模的轰炸作战,出动三个中队轰炸机才让大约一个小镇规模的苏俄阵营毁于一旦。当然,在昌都我们也轰炸过一次,但那次规模就更小了。据此推算,要单一使用轰炸一个城市的方式,没有上千架轰炸机是完不成任务的。”

  “如果使用攻占赤塔的方式,又必须投入地面部队进攻,损失就太大了。我们的坦克部队,又暂时都加强给胡景翼的北部军团了。”孙岳说道。

  这一回,其他三个人都看向了老板。万一老板有办法,忽然拿出上千加轰炸机,或者上千辆坦克,那是也可以跟日本人狠狠打上一场的。

  赶紧摆摆手,陈安有些闷闷不乐地,“不要看我了,新生产的机枪款FT-17都送到北部军团作战前线去了。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再安排生产轰炸机或者坦克了。否则的话,今年协约国的炮弹合同又完不成,军政府的债务缺口就会扩大到无法忍受的地步。即使我们打赢了赤塔一战,军政府也会垮台了。”

  几人顿时都露出了大失所望的表情。

  陈安不满了,“三位高参是什么表情,难道没有坦克和轰炸机,就不能打仗了吗?”

  徐永昌只好摸出自己的本子,郁闷地说起了现有的空军部署,“我们的空军,现在有十四个空军联队规模,但是主力的二十个战斗机中队去了欧洲,除了伊犁航空队和库伦航空队的各二个战斗机中队,广大的疆域上空只有四个战斗机中队在巡护,实在是有些力量单薄了一些。”

  “剩下的轰炸机中队和运输机中队,除了保障青藏线路以外的各二个中队,基本上两个航空队平分的局面,每个航空队六个轰炸机中队和六个运输机中队。”徐永昌继续说道。

  “也就是说,我们真要想轰炸尼布楚,只有一百四十多架轰炸机了。”陈安插嘴了一句,马上得到了徐永昌的肯定。

  不够呀,可能连尼布楚一个角落都没有炸干净,陈安心里嘀咕起来。

第四章 远东天空

  就在北方军大本营为如何击退日军进攻而烦恼的时候,苏俄总部也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之中。

  莫斯科苏俄大本营,“东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战略防御,只要在喀山一线彻底挡住捷克军团和白俄匪军进攻就行啦。我们苏俄的重心在欧洲,所有的力量应该集中起来,彻底打败西线和南线的敌人。”一名苏俄高层在会议室内大声疾呼。

  另一名苏俄高层点头应是,“在西线才是重点,不仅外国侵略军超过五十多万,而且还有众多的白俄匪军,彼得格勒,甚至莫斯科都在他们的直接威胁之下。”

  “我们俄罗斯的主要人口、主要城市、主要工业都在西部,只有在西线的彻底胜利,才是苏俄政权成功的根本。”又一名苏俄高层附和。

  大胡子有些不高兴了,苏俄军队怎么可以出现防御这个词语呢?马上接茬道,“在我们的英勇的苏俄士兵面前,一切敌人都会被击退的。我们在远东还有上万名游击队员,可以开展全面的游击战争,让远东敌军陷于泥沼之中而无法抗击东方面军的反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即使远东布尔什维克游击队员全部覆没也是值得的。”

  坐旁边的苏俄高层不满了,说道,“同志,苏俄士兵的生命也是宝贵的,敌人又是这么强大,需要慎重作出战略决策,而不是只用口号就可以了。”

  首座的小秃头终于发言了,很干脆地一锤定音,“苏俄军队应该在任何方面发起进攻,这是由我们的革命精神所决定的。”

  所有人都不吭声了。

  很快,进一步加强东方面军的决策作出了。新组建的东方面军,直接得到了强有力的补充,先后建立了第一、二、三、四、五集团军,甚至伏尔加河区舰队也被加入东方面军作战序列。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会上曾经对大胡子表示不满的苏俄高层遭到契卡秘密调查。结果事不机密导致外泄,这名排位在前的苏俄高层对小秃头和大胡子的霸道终于失望了,于是也采取了更为野蛮的反抗举措。

  莫斯科的政治斗争诡秘难辨,西伯利亚的形势也是变幻莫测。

  东方面军得到加强后,拥有了五个集团军的实力。虽然现在的集团军编成,已经完全弱于沙俄帝国时期的军团编成,只下辖两个步兵师左右,而且步兵师的兵力也始终未能满员,每个步兵师只有一万二千多人。

  但是五个集团军的组建,也让东方面军形成十多万军队的规模,在西伯利亚一带马上就有了反击之力。

  苏俄东方面军按照最高领袖的意见,不待主力补充完毕,直接就发起了反击作战,首当其冲的就是捷克军团。

  结果,疏于戒备的捷克军团竟然被主力还没有到齐的东方面军打得溃不成军,直接就丢掉了叶卡捷琳娜堡。

  这场苏俄军队淋漓尽致的反击战,却未能吸引远东各方的眼球,因为北方军忽然发威大规模轰炸了尼布楚小城。

  北方军大本营参谋本部的多次谋划全错了,因为尼布楚根本不是什么大城市,它只是一个小城市而已,甚至比孙蔚如突击旅下辖的空降营在阿尔泰山脉西麓选择的那个小镇大不了多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10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6/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