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163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更头疼的事情发生在北边的雅库茨克。

  天气转暖以后,从西伯利亚荒原渗透进远东共和国的苏俄红军游击队开始大量涌现,几乎是日夜不停地骚扰白俄军队驻守的各个地区。

  当年白俄军队利用游击战术,反复骚扰袭击雅库茨克红军基地的事情再一次上演,不过这次的袭击方式苏俄红军了。

  远东共和国需要更多的老兵去清剿北方的苏俄红军游击队,而这种部队只能从贝加尔湖战场抽调,也就是说将苏俄红军第五集团军和第十一坦克军,赶出伊尔库茨克防御圈的战斗必须加快进行了。

第一一八章 捷克步枪

  非常令徐永昌沮丧的事情发生了,德国方面忽然发来电报,告知北方军政府,因为研制任务实在过于繁忙,抽不出人力物力帮助北方军研制7.62毫米口径的MG34机枪。

  眼看尝试换装德式步兵装备的计划就要泡汤了,科瓦尔忽然从兰州回来了。

  一支新奇的半自动步枪拿在科瓦尔的手上,他正邀请虎子到靶场去试验一番兰州机器局费尽心思搞出来的一款半自动步枪。

  当然这款半自动步枪,并不是兰州机器局军火部研发的,只不过是徐尚武等人在别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动而已。

  陈安也是非常稀奇,“我们可以自己研发武器了?”

  科瓦尔咧嘴笑了起来,末了却摸摸头,不好意思地说,“不是研发,只是改进而已。”

  “这是什么枪?”虎子也是很惊讶。

  “捷克的ZH-29半自动步枪。”科瓦尔回答。

  捷克研发的ZH-29半自动步枪,据说是应中国的要求进行研发的一种半自动步枪,在张学良的东北军中装备了好一批。为了和中国大量应用的7.92毫米口径子弹相配套,ZH-29半自动步枪同样使用了德式的7.92毫米口径。

  但是东北军中使用的口碑并不是很好,再加上后来东北军大量装备日式的6.5毫米口径枪械,因此就没有进一步大规模列装。

  恶劣条件下故障频发,以及比短步枪还要短的枪管导致射程降低,都是ZH-29半自动步枪的差评所在。

  但是ZH-29半自动步枪也有非常先进的地方,比如采用下方可拆卸式弹匣,就远比大八粒半自动步枪装弹方式要更先进一步了。

  而且更诡异的是,ZH-29半自动步枪不仅使用专用的十发步枪弹匣,甚至还可以使用ZB-26轻机枪的二十发弹匣,只不过使用那个的话略显沉重罢了。

  设计上有一个有趣的构思是双动扳机,空仓挂机装上新弹匣后,扣第一次扳机时会使得枪机释放,把子弹上膛。再扣第二次时进入击发状态。

  这个设计太新潮了,当时大家都不喜欢。无他,战术动作不到位的话,非常容易走火伤了自己人。

  听到居然还可以使用ZB-26的二十发弹匣,所有人都满是不可思议。

  陈安眨眨眼,“这是步枪,还是机枪?”忽然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又追问了一句,“它的设计者是谁?”

  科瓦尔嘻嘻哈哈地说,“就是ZB-26轻机枪的设计者,同一个人。”

  难怪了,大家都恍然大悟。

  东北军在丢弃东三省的时候,遗留了很多枪械给日本人。结果,北方军反攻占领齐齐哈尔之后,居然缴获了不少这些原产于捷克的ZH-29半自动步枪。

  当时北方军手上都是更精良的半自动武器大八粒,因此也没有在意这些同样是划时代的步兵武器。

  很多被缴获的ZH-29半自动步枪,曾被送给同样大量装备7.92毫米口径子弹的吴子玉,结果他嫌弃太耗子弹又送了回来。

  这个时候,捷克轻机枪已经遍布长江南北各支部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拼命仿制这一款完全适合中国土壤的ZB-26轻机枪,生产的厂家为数不少,仿制的够多,研究的够透,几乎都快变成国产武器了。

  兰州机器局的徐尚武也得到了几支缴获的ZH-29,在闲得无事的科瓦尔蛊惑下,居然召集了一批军工专家,开始研究起进一步改良ZH-29半自动步枪了。

  ZB-26轻机枪既然能够达到如此结实耐用的品质,为什么同一个设计师、同一家产商生产出来的ZH-29半自动步枪就不能达到呢?

  所有的技术都是照搬照抄ZB-26在仿制过程中的经验而已,方正这两款枪械在很多设计理念上是相同的。

  这个怎么说呢。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出于水而寒于水。

  徐尚武居然真的拿出了一款被改良的ZH-29半自动步枪,当然只是略微改进而已。ZB-26轻机枪牢固实用的品质被结合了进去,脱胎于K98步枪短步枪理念也被引入,也刻意关闭了双动扳机的设计。

  说句难听的话,就不是这样了。

  山寨产品走遍全球,中国人解决困难的办法很多都是匪夷所思的。

  真实的情况是,因为兰州机器局达不到捷克军工厂的制造精度,只好使用仿制ZB-26轻机枪的技术规范进行改良,结果就弄出来一支明显粗糙了很多的中国版ZH-29半自动步枪,却出人意料解决了故障颇多的毛病。

  也正是因为这种捷克人看了可能要骂娘的加工精度,整枪显然比原厂的重了一些。

  既然已经超重了,那些军工专家干脆就把枪管的长度增加到了短步枪的标准,让中国版的ZH-29射程达到了短步枪的标准。

  说句老实的话,也就是兰州机器局的军工专家们,使用仿制ZB-26轻机枪的生产线,重新生成了一款略显粗糙的ZH-29半自动步枪。

  诸如当年驳壳枪被德国人研制出来后,因为枪口上跳厉害,严重影响了射击精度而被德国国防军直接淘汰。当然实际原因,还是超重的问题。

  但是驳壳枪拿到中国人手中,马上就没有问题了,往上跳地厉害,我横着打不就是了?

  横过来打的驳壳枪,因为左右跳动的枪口,反而形成了一个扇形的弹面,让对手更是苦不堪言。所以在吴子玉和蒋光头部队大量装备的驳壳枪,真正的开枪射击方式,都是横着打的。

  非常诡异的解决思路。

  中国版ZH-29半自动步枪测试的结果非常不错,虽然还是比不上大八粒半自动步枪的优异水平,但是足以相抗衡了。在差不多枪械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士兵的技战术能力才是决定战局发展的关键。

  ZH-29半自动步枪,不含刺刀全重5千克,比原厂的货色略重,有效射程600米。

  大八粒的直接弹出弹匣,和ZH-29的重新插拔弹匣,各有利弊。但是从战场实用角度讲,重新插拔弹匣,而且是多了两发子弹的十发弹匣,显然是更适合快速作战的。

  既然东边不亮西边亮,阶州大本营马上调整原来的换装计划,大量生产同为7.92毫米口径的ZH-29半自动步枪和MG34机枪,准备替换7.62毫米口径的大八粒半自动步枪和勃朗宁M1918轻机枪。

  至于早先一直叫嚷着要替换的M1911手枪,因为遭到一线部队的强烈抵制,号称手枪工艺品的鲁格P08手枪换装计划就没有继续执行下去。即使已经换装了的个别步兵营,也很快换回了有强大阻滞力的M1911手枪。

  从几次大规模的交战来看,大量配装索米冲锋枪之后,在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的掩护下,战场上发生白刃战的机会已经非常小。

  一线官兵配备的手枪真正用上的机会显然为数不多,对子弹消耗的压力立时就减轻了。

  在这种情况下,官兵们愿意带M1911手枪,也就随便他们自己选择了,反正每个人最多带上二十发11.43毫米子弹,在很少用完的情况下,对后勤的压力没有原来预想中的大。

  很快,第一批生产出来的ZH-29步枪和MG34机枪,连带着一批新出炉的新式装甲车,被军列紧急送往北方激战的李燮和军团。

  更早的时候,40毫米M34防空炮已经送抵伊尔库茨克前线。但是因为苏俄红军的大规模攻势已基本停止,除非是为了驱逐北方军的侦察机,伊-15战斗机甚至懒得和北方军P-12战斗机进行交战。

  结果秘密抵达的M34防空炮阵地,苦等数日之后,没有获得任何战果。至于营级配置的20毫米防空炮系统,除非敌人飞机低空扫射,否则也是用不上的。

  纽约那边同样是闲棋一颗的莱恩,却发来让人难以置信的电报。

  民国二十三年夏,美国国会终于通过了《白银收购法案》,对国际白银价格的疯狂下跌作出强有力的回应。

  白银收购法案规定,美国财政部可以大量收购国内外市场上流通的白银,直到储备到一定规模或价格升高到限定的顶点。

  最无耻的有两条规定,其中之一是规定在民国二十三年五月以后,美国国内的白银价格不得低于每盎司50美分,采用行政干预的手段人为限定了最低价格。

  要知道,在此之前,白银价格最低已经低至每盎司不过25美分,而昔日正常年份的白银价格是每盎司达到58美分。

  另外一条是宣布白银国有化,对买卖白银利润将征收巨额所得税。这就限制了投机商继续囤积抬高价格的想法,只能售卖给国家成为贵金属储备。

  本来就是以花钱为己任的莱恩,到了美国之后,完全听从克劳泽的吩咐,不仅将多余的资金全部投入白银市场进行收购,还将食品加工公司的收益全部投了进去,甚至还疯狂地用名义用厂房等借口从银行贷出了巨额款项,同样是购买白银。

  在这个过程中,莱恩不仅与合作良好的花旗银行狼狈为奸,而且也得到了某些刚结识的大人物授意,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皆好的欢欢喜喜局面。

  结果白银法案一出台,就是莱恩也差点吓住了,国际市场上的白银是应声而上,每一天都在往上猛蹿,他的手中可是存着巨量的白银呀。

  美国政府每月平均收购白银2400万盎司,足够刺激全球白银市场了。才过了一个月,莱恩手上的白银已经升值了百分之百。虽然银价明显还在上涨,但是克劳泽果断发电报给莱恩,立即缓慢抛售手中所有白银。

  见好就收才是真正的本事,贪得无厌只会给自己惹上麻烦。

  只是莱恩一口气汇过来的六亿美元,说是纽约公司留下必要经费之后的所有本息以及利润都打回来了,饶是陈安也大吃一惊。

  早知道这样子赚,还不如扔进去十个亿就爽了,悔不当初呀。

第一一九章 机动突击

  同样是秋天的初晨,浓雾依然弥漫,陆陆续续打了近一年的伊尔库茨克前线原本宁静的片刻突然被打破了。

  没有任何预兆,呼啸而至的炮弹,铺天盖地而来,将苏俄红军占领的西线前两道阵地瞬间湮没在灰黑色的硝烟之中。

  苏俄第五集团军指挥部和前线的有线联络一下子就被彻底摧毁,而电台的联络却一时半会无法完成信息交换。

  脚下的大地还在炮击声中不停地颤抖,苏俄第五集团军指挥官当即下令,后方的伊-15战斗机立即起飞,驱逐有可能的空中侦查,并对前线进行观测。同时,支援前沿阵地的火炮集群立即开火,对白俄军的炮击进行反击,并截断有可能发起的进攻路线。

  一连串的命令飞快地下达了。

  第十一坦克军的指挥官很快打来电话,告知已经开始集结T-26坦克集群,必要的时候直接投入反击作战。

  按照苏俄的作战原则,坦克部队一般都是配合步兵部队进行作战的。

  上天空溜了一圈的伊-15战斗机,很快就有一架紧急返航了,不是受到了严重损伤,而是发现了重大敌情。

  远东共和国的白俄军队,居然在炮火轰鸣声中,冒险出动七八个以新式装甲车为主力的突击群,在苏俄红军各部的结合点进行渗透作战,甚至不少地方已经被得手了。

  因为联系中断,再加上炮火分割,后方的苏俄指挥部始终没有察觉,直到天上的伊-15赶紧返回汇报。

  大吃一惊的苏军指挥官马上协调第十一坦克军出动装甲车部队进行反突击,力求将渗透进来的白俄军部队打回去。

  虽然使用T-26坦克打装甲车更有优势,但是最高时速只有30千米的限制,使得苏俄指挥官被迫首先只考虑BA-27装甲车进行反击。

  事实上,除了装甲薄弱一点,BA-27也装备有37毫米火炮,足以对白俄军的装甲部队构成相当的威胁。

  战局发展显然出乎双方指挥部的预料,但是总体形势确实朝着白俄军这边好转。

  真正在一线渗透作战的是穿着白俄军制服的北方军。

  德意志帝国在一战末期发明的突击群战术,再次被李燮和应用上了。不过相比当年无奈地使用手推车来保障突击群的辎重补给,李燮和显然大气多了,全部使用新到手的德国SdKfz13轮式装甲车大举突进。

  SdKfz13轮式装甲车是德军摩托化侦察部队的制式装备,发动机功率60马力,全重2100千克,最高时速70千米,最大行程300千米,最大越野行程230千米,装备一挺7.92毫米机枪。

  这种列装于两年前的轻型轮式装甲车,装甲厚度5-8毫米,造型低矮只有1.46米高。SdKfz13轮式装甲车搭载两名乘员,其中一人操作可以全方位旋转的机枪,但是必要时候还可以加载2-3名士兵。

  与原本北方军装备的旧款劳斯莱斯装甲车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跑得够快,模样更低更隐蔽,很好的满足了北方军原本设想的步兵营高度机动作战的要求。

  苏俄红军装备的BA-27装甲车只有40马力,最高时速也只有48千米,虽然装备的37毫米火炮让突进的SdKfz13轮式装甲车一下子倒了大霉。

  但是SdKfz13轮式装甲车,显然没有停下来反击的意思,7.92毫米机枪远距离根本打不穿BA-27的装甲,干脆加大马力从战场角落绕了过去。

  傻眼的苏俄红军装甲兵,追又追不少,打又打不准,只好眼睁睁看着那些敌军装甲车冲进了战线纵深。

  突然遭受腹背夹击的苏俄一线部队马上就混乱了。

  正在空中肆意猎杀P-12战斗机的伊-15战斗机,见势不妙,马上分出大批战斗机俯冲之下,准备低空掠过攻击那些到处攻打后勤线路和指挥点的敌军装甲车。

  同样喊着乌拉的白俄军部队顿时大举压上,开始攻击前沿苏俄红军,几十辆欧宝卡车甚至疯狂地开到阵地最前沿,才卸下车上满载的白俄士兵。

  还有几辆欧宝卡车,将四周的帆布一掀开,里面赫然是直接将底座扣在车板上的20毫米厄利空防空炮系统。

  砰砰砰的20毫米防空炮瞬间响起。

  几乎是一刹那间,两架正在低飞追逐SdKfz13轮式装甲车的伊-15战斗机立刻就被击中了,一个翻滚就在地面上砸出了两个巨大的火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1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3/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