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164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苏俄红军的反击火炮也非常快,马上就注意到了这几辆往天空喷射火焰的车载防空炮系统。

  几颗炮弹呼啸而至。

  其中一辆欧宝卡车,连带着上面的厄利空防空炮系统,以及六七名操作士兵,瞬息之间就被火焰吞没了。

  三辆到处乱打乱冲的SdKfz13轮式装甲车,不断地喷射着机枪火舌,飞快地绕过了一个低矮的土坡。

  令人惊讶的发现突然呈现在眼前。

  苏俄红军大规模的火炮阵地群赫然就在这个山坡的后面。

  几辆警戒的T-26坦克,马上掉转炮口追踪而来。

  打头的SdKfz13装甲车飞快掉头,准备离开这个重兵把守的火炮阵地,不料动作太大,地面又陡,居然直接就翻车了。

  说老实话,4X2的轮式装甲车,越野能力确实不怎么样。

  四周已经出现了狂奔而来的苏俄红军步兵,不时而至的流弹,将装甲车并不厚重的装甲打得叮当作响。

  另一辆装甲车干脆停了下来,转着圈子,使用机枪扫射四周扑来的苏俄红军。还有一辆略长一些的装甲车,却直接倒档退去,始终没有枪弹从车上射出来。

  T-26坦克转过炮塔,履带一停,轰的一声就是一发37毫米炮弹,只是打飞了。

  才过了片刻,更多的T-26坦克处于直射状态,后面追击的BA-27装甲车也赶来了,37毫米炮弹在两辆突进的装甲车周围不停爆炸。

  几分钟后,连带翻车的那一辆装甲车,三辆北方军的装甲车都被击毁了。

  拎着莫辛纳干步枪的红军士兵好奇地冲上前来,看着最后那一辆始终没有开火的装甲车,摸了摸似乎是方形的天线装置。

  数不清的爆炸突然在山坡后面响起,这个苏俄红军的大规模火炮群被瞬间笼罩在持续不断的惊天轰鸣之中。

  火炮群很快就被摧毁了。

  没过多久,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北方军突击部队,居然找到了大部分的苏俄红军火炮群和后勤补给点。毫无例外的,这些关键节点,很快就遭到了早已等待多时的北方军火炮部队攻击。

  半天不到,苏俄第五集团军的远程火力压制力量基本损失殆尽,执行突击群战术的北方军装甲车部队也差不多都损失了。

  失去远程火力压制力量后,苏俄指挥官苦涩地下令各部队突围,随后开枪自杀。

  天空中的伊-15战斗机群既然不能低空扫射,就把怒气都出在了在空中仍和他们纠缠的P-12战斗机群上。结果P-12战斗机就像下饺子似的,在空中不断被击落。

  直到地面进攻的白俄老毛子部队,已经快要威胁到伊-15战斗机群的临时机场时,这些疯狂的伊-15战斗机才匆匆离去。

  苏俄红军残部,在力求报复的白俄军队大规模反击面前,始终没有占住脚跟,差点一溃千里,结果要退入托木斯克前沿,才勉强建立了一道防御线。

  莫斯科震怒了。

  驻守中亚的苏俄红军立即调动,准备大举北上增援或者干脆夹击。而西线的苏俄红军主力,抽调大批精锐,准备东进作战。

  一时之间,西伯利亚铁路西段火车接连不歇,不停地运输着人员和物资。

  在派出一支神秘的卡车部队前往西伯利亚荒原某地之后,李燮和指挥北方军和白俄军联军主动撤回了伊尔库茨克。

  打成决战性质,那就不符合北方军政府的战略了。而获得了沿线大量人口后,白俄势力的远东共和国也心满意足了,他们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攻入苏联腹地。

  贝加尔湖战线很快恢复到了远东共和国独立时候的状态。

  苏俄红军增援部队重新占领伊尔库茨克以西地区时,冬天来临了,只好被迫停止了进一步的军事动作。

  到了民国二十四年春,双方又进入了僵持状态,苏俄红军没有发动意料中的反击。

  莫斯科的大胡子没有精力对付这些东西了,全苏俄红军的大肃反再次开始,由头居然就是苏俄红军第五集团军的整肃引发的。

  苏俄第十一坦克军提交了一份关于BA-27装甲车动力不足,T-26坦克威力不足的报告后,马上就被解散了。

  这份报告虽然被送到了军工部门,却始终没有得到莫斯科高层的重视。

  同样的,参战的李燮和军团也起草了一份战地报告,对SdKfz13装甲车是毁誉参半,却对欧宝3吨级卡车赞誉有加。

  SdKfz13装甲车确实是摩托车侦察部队的利器,但是越野能力太差以及车载火力无法对抗苏俄红军的BA-27装甲车,是其最大的弊端。另外还有车载人员偏少的问题,只适于侦查,而不适于突击群战术的充分发挥。

  但是装有方形天线的姊妹装甲车SdKfz14,比SdKfz13装甲车略重0.5吨,速度也略低一点。

  在后者的掩护下,SdKfz14装甲通讯车成功地搜索,并用电台发送了大部分的敌军后勤补给基地和火炮集群阵地,在战役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两款装甲车连同人员损失,亦是极为严重。

  如果SdKfz13装甲车有击穿轻装甲目标的能力,可以尝试避免其中的大半损失,现场查勘过后,北方军军官不约而同的提出这个想法。

第一二零章 升级的技术

  至于欧宝闪电3吨级卡车,就大受欢迎了。

  欧宝卡车闪电系列,是从民国二十九年左右,就开始生产的民用重卡,性能相当不错。尼森公司派驻德国的人员,实际上是北方军的军方人士,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一款载重卡车。

  但是欧宝卡车生产最多的是1.5吨级和2吨级,而北方军中大量装备的是1.5吨级的道奇卡车,区别不是很大,因此并没有正式下订单。

  为了争取有可能的大客户,欧宝公司马上向尼森公司介绍了还没有来得及量产的3吨级卡车系列,终于吸引了北方军的眼球。

  欧宝公司提供的3吨级卡车,是一种漂亮的长头卡车,拥有简单而坚固的底盘,结实的板簧悬挂,采用3.6升直列6缸水冷汽油机,功率68马力,空车重2.5吨,满载重量5.8吨,最高时速85千米。

  车载82升油箱,可以保证公路320公里,越野230公里的最大行程,即使一般严寒也没有多大影响,依然可以顺畅启动。

  但是尼森公司代表北方军政府下的订单,却是改装后的版本,换装了3.6升的柴油发动机。

  原因很简单。

  按照国内工艺水平计算,一吨原油大约可以提炼出0.2吨汽油,还可以提炼出0.4吨柴油。再加上汽油机的发展水平快于柴油机,功率明显大于柴油机,国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应用汽油机。

  无论是北方军控制的三大油田,还是国际石油市场,柴油都是大量库存积压。

  基本是贫油国的中国,自然要充分利用那些积压的柴油了,反正卡车并不需要太过强劲的发动机。

  只是欧宝公司并没有成熟的柴油机技术,尼森公司只好出面购买了克虏伯公司新近发明的50马力4汽缸柴油发动机送给欧宝公司研究。

  但是缺乏柴油机技术的欧宝公司,一时半会无法消化柴油技术,无奈之下又找到奔驰公司希望提供技术支援。

  在奔驰公司的帮助下,欧宝公司终于搞出了一款实用型的卡车柴油发动机。随后没过多久,奔驰公司也趁机推出了一款柴油动力的汽车梅赛德斯-奔驰260 D。

  于是,各方都皆大欢喜。

  瓦罕走廊打通以后,北方军和德国国防军的军火贸易协作正式开启。大量的物资原材料从长江航线东下,经南京附近转给德国洋行。而德国人提供的军火物资则大量从印度洋上岸,直接从瓦罕走廊进入巴尔喀什湖以南。

  真正获利的是德国军工企业,而不是北方军政府。

  代表北方军政府出面的尼森公司,买东西的时候,更多的是连带着许可生产权一并收入囊中,真正的大批量采购不仅在运输上存在问题,也没有更大的意义。结果是大笔大笔的专利费,大批大批的原材料,都让德国军工企业笑口不断。

  唯一的例外就是汽车和载重卡车了。

  为了节省宝贵的军火产能,大批的欧宝卡车,还是直接从瓜达尔港上岸之后,千里迢迢过瓦罕走廊进入北方军政府。

  李燮和军团得到大量3吨级卡车后,地勤人员异想天开地将20毫米防空炮装上了足够厚实的欧宝卡车,结果制造了一种快速机动的车载20毫米防空炮,甚至在突击作战中一举立功。

  不仅如此,动力强劲的欧宝卡车,无论是携带全副武装的士兵,还是装载足够的弹药辎重,甚至拖曳随同的火炮,都将步兵营的机动作战能力提升了好大一个台阶。

  比如德国新提供的一款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在民国二十三年研制成功,采用轻型双轮式炮架,战斗全重382千克,最大射速每分钟15发,使用穿甲弹可击穿450米外48毫米厚装甲。

  欧宝卡车拖着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到处乱跑,刚好可以替换掉步兵营中装备的37毫米步兵炮。旧款37毫米步兵炮,并不适合打击轻装甲目标,早就应该淘汰了。

  在伊尔库茨克反击作战中,正是这种新式的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立了大功,几乎占了摧毁T-26坦克功劳的一半。

  北方军步兵营中的直属速射炮排,原本装备37毫米速射炮,在伊尔库茨克反击战之后,立刻决定加快换装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

  这也是伊尔库茨克反击战中,同时受到敌我双方高度重视的唯一一个相同点。

  具有摧毁或者至少是阻滞敌军装甲力量的冲击,这是所有步兵营都需要面对的生死存亡问题,而北方军实战的结果是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相当实用。

  事实上,德国人根本就是把北方军当做了自己新式武器的试验场罢了。

  不仅德国人也高度重视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的实战效果,而且遭受惨重损失的苏俄红军居然也找到了德国人,商洽购买PAK-35型37毫米反坦克炮事宜。

  和北方军依旧处在交战状态的日本人,也马上找到德国驻日本大使馆,询问购买事宜,估计是准备购买后自行仿制的。

  北方军也不客气,通过尼森公司向德国军工企业,提出了多项装甲侦察车改进要求。

  德国方面很快就搞出了一款被命名为Sdkfz221的轮式装甲车系列,重3.75吨,发动机功率75马力,乘员依然为2人。

  其最大时速达到80千米,可以行驶280千米;最大越野时速32千米,行程200千米。武备是一挺MG34机枪,装甲为8-14.5毫米。

  在大客户北方军的坚持下,德国人最终搞了一个改进版本,加装了KWK30型20毫米机关炮,被称为Sdfkz222轻型轮式装甲车。

  至于通讯型号的姊妹车则被称为Sdkfz223装甲通讯车,乘员增至3人,保留了一挺MG34机枪的配置,但是车重也增加到4.4吨。

  富有创意的德国技术员,还对车轮进行了特殊设计,只要拆除轮胎后,就可以直接在铁轨上行驶,非常有利于长途机动。

  Sdkfz222装甲车及其姊妹通讯车到达阶州大本营后,十分喜欢的孙岳等人,甚至干脆为它们取了一个“触须”装甲车的外号,侦查专用吗,就如同“触须”一般四处探查。

  但是不知怎的,最后传出来的外号,居然变成了“毫须”,顿时让人哭笑不得。

  至于北方军提出来的另外一个建议,要求增加装甲车辆的越野机动能力。德国人也从善如流,很快琢磨起来半履带式装甲车的设计研发。

  与之迥然不同的,苏俄军工专家也注意到了越野机动偏差的问题,他们给出的方案是改进BA-27装甲车,将原来的4X2驱动型改成了6X4驱动型。

  相比德国人费尽心思地重新搞一个半履带式标准,直接增加两个轮子显然更快捷,日耳曼民族和斯拉夫民族思考问题的差异性在此暴露无遗。

  从北线退下来的李燮和军团也进入了休整补充,只是基层官兵非常惊讶地发现,重新发下来的枪械弹药,不再是熟悉的美式7.62毫米口径,而是德式7.92毫米口径了。

  第一批进入李燮和军团的7.92毫米口径枪械都用在了突击部队当中,结果差不多损失殆尽了。

  ZH-29半自动步枪可拆卸弹匣设计立刻得到了一线官兵的好评,不仅可以快速完成任何时段的子弹填装,而且步兵只需要携带散弹就行,少了数十个弹夹的分量,也是一个有效的减重了。

  但是随后而来的持续了数年的抱怨,让兰州机器局的军工专家们为之焦头烂额不已。用惯了大八粒的北方军士兵,对于虽然经过改进还是故障颇多的ZH-29充满了不信任感。

  于是,在整个战争过程中,ZH-29半自动步枪是在不间断的改进中度过的,以至于陈安都为换装了大八粒半自动是否值得认真反思了好久。

  但是另外一款枪械,就如同当年换装索米冲锋枪一般,几乎是立刻就被接受了,那就是恐怖的MG34机枪。

  MG34机枪,全重12.1千克,另外还可以加配一个重达6.75千克的轻型三脚架,口径7.92毫米,射速800-900发每分钟。

  火力炽盛的MG34机枪,无论是压制,还是歼敌,都是一种令敌军万分恐惧的枪械。为了实现MG34机枪的列装,北方军甚至修改了一直执行的班级战术编组。

  按照德军的班级战术编组,步兵班一般是十个人,因为机枪子弹的消耗十分巨大,必须要有三个人是MG34机枪组成员。

  主射手携带机枪和一个50发弹鼓,必要的时候可以在运动中采用腰射的方式,给自己的队员提供火力支援。

  副射手携带两个50发弹鼓和一个250发弹箱。机枪组的第三人,则要带上两个250发弹箱,并负责从连部获得机枪弹药补给。

  而北方军的步兵班是十二个人,原本使用勃朗宁M1918轻机枪时,机枪组成员只需要两个人,现在换装MG34就需要进行调整了。

  根据战术变化,步兵班人数依然不动,火力组由班长亲自掌握,加上一个三人制的MG34机枪小组。除了主射手,班长配备二十发弹匣的索米冲锋枪,另外两人都配备一把ZH-29半自动步枪。

  其他人则视情况,临时编组成两个小组,除了医护员携带二十发弹匣的索米冲锋枪,阻击手配备一把98K步枪,剩下的人员则10发弹匣ZH-29半自动步枪和70发弹鼓索米冲锋枪各三支。

  战术自然也发生巨大变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1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4/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