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乱明_分节阅读_第325节
小说作者:喻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1 MB   上传时间:2014-12-14 19:02:48

杨嗣昌涕泪齐流地说道:“臣奉旨。”

……

朱由检定了基调,范永斗与钱秉镫的谈判加快了进程。

钱秉镫将朱由检的条件传回荆州后,林纯鸿二话不说,直接传令给钱秉镫:“可行!”

下完命令后,林纯鸿召集张道涵、郑天成及菲利斯至星拱楼,商讨大明银行事宜。

“钱秉镫与范永斗的谈判,最多还有一个月就会结束,不出意外,相当长时间内,大明银行将控在我们手中,从此以后,无论是发行货币、还是调整本金,与或是改变大明金融政策,我们都有了中央的名誉。”

林纯鸿面带笑容,向荆州或者说整个大明的财政精英通报了这一好消息。

张道涵连忙恭贺道:“都督英明,若非都督考虑深远,我们跨不出这一步。”

一记马屁拍过去,林纯鸿相当受用,笑道:“往后,事情还多着呢。首先第一件事,就是统一货币的事。金票、银票,往后都要兑换成华夏币,天成,华夏币制版可曾完成?”

郑天成回道:“早已准备妥善。面额分为一圆、一角、五分、两分、一分五种。”

面额的设置听起来怪怪的,让林纯鸿哑然失笑。这个圆,显然为了与银元对应,方才硬凑成这样。按照一圆一两银子的算法,一圆的购买力几乎相当于后世的一千多元,而一分也有十多元。

显然,郑天成考虑到铜钱在零钱支付上的作用,未曾设计厘这个面额。

“善!”林纯鸿无意改变这种怪怪的感觉,夸奖了一句,接着说道:“安全线防伪技术也应用其中?”

郑天成兴奋地说道:“那是当然。安全线采用磁性薄钢,放置在华夏币固定的位置,对着阳光时,清晰可见。同时,工程院专门设计了一套防伪鉴别仪,只要将纸币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根据磁力的大小,就可以轻易地知道真假。”

林纯鸿也兴奋起来,笑道:“看来,工程院又找到了一门赚钱的好门路,生产伪币鉴别仪必然是暴利!”

三人皆笑道:“可不是?”

笑毕,林纯鸿接着说道:“华夏币投入市场后,以前的银票、金票就要逐步回收,兑换的比率,自然是一圆银票兑换一圆华夏币,面额为黄金一两的金票,兑换十圆两角,这个不必再议。接下来的重点是,以后邦泰钱庄就没有发行货币和铸币的权力了,与源丰钱庄无异,这点,诸位可曾有异议?”

货币发行权从邦泰钱庄剥离,也是应有之意,否则设立大明中央银行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从今往后,荆州方面就无法独享发行货币所带来的暴利,此暴利,必然由全国分享。

菲利斯遗憾地说道:“以后想靠调整本金率来解决财政困难,基本不可能了。”

“荆州有统领全国之心,自然不能独享此等好处。此条就这么定了,大家从今往后要有包容天下之心,否则,我们只配偏居一隅,无法引领全国。”林纯鸿豪气满怀地说道。

话已说到这个份上,张道涵三人,自然不会反对。

林纯鸿接着说道:“大明银行以下,已经有两家钱庄,禁止其他人办钱庄的禁令算是取消了。以后,谁要是想办钱庄,只要有足够的金银,上缴一定量的准备金,就可以发放执照。只是,大明银行对各大钱庄的监管是个难题啊,大明银行任重而道远……”

这是大明银行设立之后的事情,暂时不必急着议出个子丑寅卯来,所以,林纯鸿适可而止,止住了话头。

郑天成接着问道:“十名管委会成员,选派谁合适呢?”

林纯鸿想了想,道:“就按照方案严格实施吧,我们不要破了规矩。菲利斯,彭新那边,你多多协助,《大明银行法》也该出台了,要是晚了,以后必然乱套。比如,提出选派谁一事,就有破坏规矩之嫌。”

郑天成受到了林纯鸿的批评,觉得颇为委屈,辩解道:“属下是担心按程序产生的管委会成员会反水,或者不受我们控制。”

林纯鸿道:“有了大明银行法,管委会成员也不敢肆意妄为。即便这帮管委会成员都是朝廷指派的,只要他遵守大明银行法,就不会伤及我们半分。一旦他触犯大明银行法,对荆州不利,安防司照样可以将其抓捕受审!”

“规矩是我们立的,我们应该有这份自信!”

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日千里

设置大明银行,大局已定,林纯鸿得以把注意力投往别处。

首先受招进入星拱楼的,是回荆州述职的王两全。

“……工程的进展比预定方案要快,从方城至叶县,地基已经筑毕,目前进展至铺设路轨阶段。若能保证钢轨的供应,最多三个月,就可以全线通车。”

王两全单单只提钢轨的供应,不提枕木,这在林纯鸿的意料之中。

林纯鸿皱了皱眉,道:“每年的钢铁产量,还是太小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王两全双手摊开,无奈地说道:“现在造水车、造纺织机械、造马车,哪一项不用到钢铁?事实上,我们在修钢轨路之前,荆州的钢铁就有不小的缺口,修筑钢轨路后,这个缺口变得更大!据闻,钢铁价格上涨了百分之三十多!想想从叶县至汝州,从汝州至洛阳等等规划好,已经在筑路基的钢轨路,就发愁!”

钢铁价格急剧上涨,林纯鸿早已知悉,他不仅不担心,反而安慰王两全道:“目前的大型铁矿山,也就琼州府和大冶两处。大明这么大,铁矿山多得很,一旦钢铁价格继续上扬,恐怕很多人就要忍不住到处找寻矿山了!”

林纯鸿一点也不担心,王两全显然没有这个信心,脸色灰败地说道:“究竟能不能满足数千里钢轨路的需求,这个得问康总管!”

林纯鸿笑了笑,转移话题,问道:“除了方城至叶县,其他规划中的路基进展如何?”

王两全道:“叶县至汝州,已经筑毕,汝州至洛阳,已经完成了八成,洛阳至西安,已经动工。至于洛阳至晋城,现在还在规划路线。这条路线要翻越太行山,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快不起来。”

林纯鸿吃了一惊,问道:“这么快?”

“熊巡抚在陕西足足招募了三十多万壮丁,全部投入至筑路中,速度当然快。”王两全撇嘴道。

这下,林纯鸿更吃惊了:“三十万壮丁?熊文灿岂不是将百多万陕西人挪到了河南?”

“可不是!河南之地,到处充斥着秦腔,都让人弄不明白那里到底是河南河南,还是陕西了!”

林纯鸿没有接口,皱着眉头,显然在思索。

王两全不敢打扰林纯鸿的思路,垂手侍立,等待林纯鸿醒转。

良久,林纯鸿令人叫来张杰夫,下令道:“立即发文至陕西,询问熊文灿,为何预定转移七十万人口,现在却多出了几十万。”

“另外,传令张道涵,令其调查常平仓粮食余量!”

张杰夫接令而出。

林纯鸿接着对王两全说道:“罗永浩那边,按照规格已经生产了四节样车,方城至叶县之路轨,铺设一段后,就马上试车,看车和路轨有没有问题,这样有利于尽快调整,降低成本。”

王两全应了声“诺!”

“我已经派宣武军团遍布筑路一线,保持精戒。你在河南也得精惕点,发现不稳定苗头,立即上报,不得拖延!几十万壮丁,一旦乱起来,足以动摇我们的根基,你可得小心了!”

王两全悚然而惊,忙不迭答应。

……

王两全离开后,黄渤进入了星拱楼。

对于黄渤和盛坤山近期的工作,林纯鸿相当满意,甚至有点意外之喜的感觉。原本,按照林纯鸿的计划,准备在大明银行尘埃落定后,亲自前往朔州,伺机主导宣大防线,将王继谟彻底架空,跨出融合大明官军的第一步。

哪想到,黄渤与盛坤山的动作相当快,已经初有成效。

刚一见到黄渤,林纯鸿就夸赞道:“黄总管,做得真不错,三总兵都亲自参加参军联席署的会议了!”

得到林纯鸿的夸赞,黄渤喜不自胜,面上却谦虚道:“要不是都督下令,属下和盛将军哪里想得出此等妙计?再说,军事上,盛将军一力主之,属下哪里敢居功?”

林纯鸿呵呵笑道:“你的功劳,我心里清楚着呢。盛坤山打仗在行,说到运筹,要是没有黄总管在一旁指点,进展不会这么快!说,这次专程回到荆州,所为何事?”

黄渤的心脏跳得厉害,深吸了口气,头脑变得稍稍冷静了点,说道:“数月之前,属下提出勘测黄河是否能通航,现在工程院的结果已经出来:不能通航。”

林纯鸿哦了一声,并不觉得有多遗憾。林纯鸿模模糊糊记得,自唐代以后,西北就变得异常干旱,黄河水量减小,在宋代时就已经不能通航。现在的气候,甚至比宋代更为恶劣,不能通航,也在预料之中。

“单为这事,黄总管应该不会专程回到荆州。难道黄总管又有了奇思妙想?”

黄渤笑道:“哪有什么奇思妙想啊!属下这些时日一直在琢磨,阿济格回到辽东后,估计不用太久,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就会向我们靠拢,淫山以南,鞑子已经无力再来了。另外,龙武军兵驻秦州,繆力向贺兰山和河西走廊拓展,大漠之西,鞑子也是鞭长莫及。现在唯有淫山以东、辽地以西、宣府以北的蒙古诸部及岭北蒙古,尚在鞑子的控制之中。”

“你说的,主要是兀良哈部?莫非你把目标瞄准了他们?”林纯鸿问道。

黄渤道:“正是兀良哈部。如科尔沁、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部等等部落,距离鞑子太近,又对鞑子忠心耿耿,暂时无法下手。而兀良哈部就在蓟辽、宣大的眼皮底下,不采取点动作,有点可惜。”

林纯鸿心知黄渤已经有十足的把握,问道:“说说你的计划。”

“属下想在天津卫建立货栈,专事收购羊毛、兽皮等物。”

黄渤的话音刚落,林纯鸿立即明白了黄渤的打算,喜道:“妙!黄总管此策,可与当初在瓜洲设立货栈的意义相提并论!”

得到了林纯鸿的赞同,黄渤更是兴奋,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说道:“若草原上的羊毛通过宣府流入,宣府距离天津虽有六百多里,但路比山西好走。羊毛到了天津上船后,无论运往哪里纺织,成本都不会太高。属下做过计算,走这条路至江南,毛纺织品的成本可下降四成!”

“下降四成?那可是暴利!”林纯鸿笑道。

黄渤继续说道:“还可以让兀良哈部依赖我们,拓展在北直隶的势力。”

林纯鸿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你让我琢磨琢磨。”

说完,林纯鸿转身堕向舆图,盯着宣府至天津一线,开始凝神思索。

大概过了盏茶的功夫,林纯鸿忽然摇头道:“在天津收购羊毛还是太保守,我看,不如把货栈设置在宣府,然后在天津设立毛纺工坊。宣府也可以设一部分,不过宣府粮食奇缺,需要别处转运,无法承载很多人口,大部分毛纺工坊还得设立在天津。”

黄渤听了林纯鸿的计划,本能地就要加以反对,他好不容易按捺住辩驳的冲动,顺着林纯鸿的话说道:“在天津设立毛纺工坊,毛纺织品的成本可能还会低一些……”

看着黄渤欲言又止的样子,林纯鸿笑骂道:“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尽管直说,闷在心里干什么?”

黄渤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杨国柱正围着朔州打转,在宣府设立货栈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宣府是北京的屏障,我们公然在宣府设立货栈,会不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万一朝廷提前觉察参军联席署的真正目的,可能会有麻烦。还有,天津离北京非常近,朝廷控制严密,朝廷是否会卡脖子,还在两可之间。而且,设立工坊会产生商税,会不会有资助朝廷之嫌?”

林纯鸿哈哈大笑,道:“你考虑比较周全。只是,难道你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逐步在向朝廷摊牌?朝廷的猜忌,就不要担心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设立工坊会产生商税,这点小钱,就是给朝廷,也算不了什么。我还巴不得朝廷幡然醒悟,大力发展工坊呢!荆州想引领全国,就不应该担心别人做事,别人的事情做得越好,对我们越有利!我们应该有这种自信,也应该有这份包容!”

黄渤叹服,拍马屁道:“也只有都督,才有这份心胸。”

林纯鸿笑骂道:“少拍马屁了,好好做事是正经!朝廷那边,你就不用管了,荆州这边自会处理。嘿嘿……杨嗣昌最近鬼鬼祟祟,还以为我们不知道,小气!愚蠢!”

黄渤慌问其故,林纯鸿回道:“杨嗣昌见大明银行大局已定,陡然将银票的本金率调整至四成,正在疯狂印银票呢!”

黄渤大惊,道:“朝廷的本金超过五百万,若真将本金调整至四成,短时间内可获利五六百万,这对朝廷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都督,我们轻忽不得。”

林纯鸿轻松地说道:“理他作甚!按照协议,朝廷可在发行货币中占据百分之一的份额,大明银行成立后,银票的本金率自然会调整成四成,这笔钱本身就是属于朝廷的!杨嗣昌提前印银票,除了浪费人力物力,又有何益处?”

说到这里,林纯鸿忽然哼了一声,不屑道:“即使现在给杨嗣昌一个亿,朝廷就是我们的对手了?整日介搞一些不着调的事,不知从根本上改变,这样的朝廷,已经没救了!”

第六百一十二章 羊吃人

钢轨路的铺设,涉及到陆上交通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整个地缘形势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然对荆州有利,对整个华夏文明有利,所以,林纯鸿在解决了大明银行的难题后,首先将目光聚焦到方城至叶县一线。

至于毛纺织业,涉及到华夏文明的安全,有利于化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几千年来的对立,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林纯鸿关注毛纺织业的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三十余万壮丁全部用来筑路,引起了林纯鸿的警惕。

一方面,王两全虽然规划了数千里的钢轨路,但筑路总有完成的一天,届时,数百万人口向何处疏散?另一方面,虽有“湖广熟、天下足”之民谚,但这个时代的粮食单产还是低得可怜,湖广有没有能力同时接济江南、河南、陕西三地的粮食?

张道涵的调查迅速呈现在林纯鸿面前,各地常平仓储粮仅余九百八十万石,南阳、汝州的常平仓已经空空如洗,全部依赖从武昌经汉水、唐白河调粮。

最高峰时,所有常平仓的储粮高达两千多万石,也就是说,近一两年来,粮食一直入不敷出!

九百八十万石,看起来数字很大,实质上却少得可怜。现在,荆州直辖的人口,包括汝州在内,已经达到一千四百多万,九百八十万石,半年就吃完了。

更何况,每年还要向江南调运四五百万石,还要接济陕西、河南将近数百万人口,万一湖广的粮食减产,整个湖广、江南都要面临饥荒的威胁,后果是灾难性的。

就在林纯鸿为粮食安全震惊时,他的质询令抵达西安,被熊文灿翻来覆去地看来看去。

熊文灿不敢懈怠,马上上书道明原因:刚开始时,弓兵需要费非常大的劲,才能说服百姓移居河南,渐渐地,移民成了风潮,挡都挡不住。陕民甚至出现了自发出潼关,前往河南的迹象。考虑到百姓自发移居,风险不可控,陕西方面不得已之下,只好将这帮百姓组织起来,统一移居河南。

与其说是移居,还不如说是引导陕民逃荒,这股风潮愈演愈烈,以至?以至于陕西方面压都压不住。

最后,熊文灿还提出了预警:按照这个趋势,移居的风潮迟早会扩散至陕北,移居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9页  当前第3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5/3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乱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