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乱明_分节阅读_第356节
小说作者:喻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81 MB   上传时间:2014-12-14 19:02:48

郑恺和陈中一直在寨墙下逡巡两日,眼见得蔡明山离陆岸不过三十里,两人悲从中来,令麾下分散突围。

所谓的分散突围,就是解散编制,从周边的山脉翻越而过。

于是,蔡明山和第一营派兵进山,到处抓取俘虏。郑恺在抵抗中被排枪击毙,陈中受伤后被俘。

整个北部山区,已经无一安南兵,遂平。

消灭郑恺和陈中两部后,第一营依然驻守陆岸,骁卫军则继续南下,抵达嘉平后,登船进入求江,一路向西,一直抵达太原附近,方才下船。

骁卫军连战连胜,士气高昂,在霹雳炮的帮助下,仅仅两日就攻下了交州北部重镇太原。

至此,交州处于骁卫军的俯视下,只要蔡明山愿意,一日便可饮马红河,兵抵交州城下。

交州豪贵大惧,纷纷沿着红河往越池转移,有的甚至还向安沛转移,离荆州军越远越好。

郑梉却没有走,依然坐镇交州城中。一方面下令各府加强清野的力度,另一方面令水师将领范禾厉择机出击,准备打一场翻身仗。

范禾厉手下有万余人,大小船三百余只,兵力相当于蜈蚣船的三倍,船只相当于蜈蚣船的十几倍。在朝臣眼里,蜈蚣船就是再厉害,也无法应付群狼。

范禾厉常年行走于红河上,倒是识得蜈蚣船的厉害,他一直希望蜈蚣船进入广阔的太平江,再进行决战。

如果在禁门河决战,河道狭窄,范禾厉所能直面蜈蚣船的船只有限,不能充分发挥己方的兵力优势。

只可惜,蜈蚣船一直行走在禁门河上,绝不靠近交州一步,让范禾厉也无可奈何。

范禾厉耐心地等待决战的机会,只可惜,骁卫军已经兵驻太原,朝臣们已经看到了荆州军的鼻子,再也无法忍耐,纷纷谴责范禾厉畏敌避战。

好在郑梉挡住了所有的攻击,令范禾厉不必理会,耐心等待。

就在范禾厉按兵不动时,忽然传来消息,狄威令派遣船只清理太平江的航道,并派遣乌天海的缉私队进入太平江。目前,大型蜈蚣船已经上溯至南定附近的太平江。

郑梉将范禾厉叫来,道:“在禁门河决战,虽有劣势,现在形势逼得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范禾厉大急,叫道:“王爷……”

郑梉挥手打断范禾厉的话,继续说道:“一旦乌天海清理完太平江的航道,将上溯至交州,水师就面临两股兵力的合击,局势将更为险恶。”

郑梉说得有道理,范禾厉紧咬着牙关,艰难地吐出几个字眼:“末将遵王爷之命!”

……

禁门河水上之战终于爆发。

鉴于蜈蚣船不肯向嘉平以西跨出一步,范禾厉只能率领船队顺流而下,兵抵嘉平。

范禾厉准备非常充分,见十八艘蜈蚣船一字儿摆开,下令准备数十艘火船,互相之间用铁链连接,顺水放火船。

蜈蚣船见状,仗着蜈蚣船机动灵活,迅速散开,往岸边躲避火船。

范禾厉趁机下令进攻,数十艘小船如同群狼一般,向着蜈蚣船围拢而来。

蜈蚣船一路躲避火船,正忙得不可开交,一时不慎,居然有三艘蜈蚣船被小船包围。

三艘蜈蚣船立即组成一个战阵,将船身一侧对准圈外,不停地发炮。

蜈蚣船的将领们非常阴毒,见小船舍命靠近蜈蚣船,毫不客气地拿出了猛火油弹,对准小船密集的地方发射。

大部分猛火油弹落入水中,猛火油流满了河面。一部分猛火油弹击中小船,猛火油将小船淋得通透。

蜈蚣船上的将士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即令士兵发射火箭。

火箭铺天盖地,十余艘小船立即冒出了冲天大火。大火蔓延至水面上,甚至连河面都起了火。

安南水兵不得已,只好憋气跳入水中,拼命向上游游动,躲避大火。

眼见得河面上的火向蜈蚣船蔓延,蜈蚣船迅速动了起来,直接向着包围的小船冲去。

弓矢如雨,向着蜈蚣船倾泻,射在蜈蚣船的防护栏上,蹦蹦直响。蜈蚣船上的火枪手也毫不客气地还击,将密集的弹丸倾泻至小船上。

小船的防护不如蜈蚣船,弓矢的穿透力不如弹丸,安南水兵纷纷中弹,发出惨绝人寰的惨叫。

眼见得蜈蚣船离小船越来越近,小船上的水兵憋着一口气,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用接舷战一锤定音。

爪钩纷纷从小船上抛出,挂在了蜈蚣船上,安南水兵们勇猛异常,携带钢刀和长枪跳入蜈蚣船。可是,蜈蚣船上的长枪手严阵以待,将跳入的士兵戳出数个血窟窿,然后抛入水中。

再加上火枪手抵近射击小船,凡是靠近蜈蚣船的小船皆遭了灭顶之灾,水兵几乎消耗一空!

三艘蜈蚣船协同,轻松地冲出了包围圈,居然跑到了小船群的上游!

蜈蚣船上的冲锋队,终于可以歇息片刻,让炮手尽情发挥了。

炮手们不要本钱似的将猛火油弹射出去,他们的目标就是射完所有的猛火油弹。

待到其余十五艘蜈蚣摆脱了火船,将炮火倾泻到小船群中时,小船再也无法支持,四散逃跑。

十八艘蜈蚣船前进速度非常快,四处追击小船,猎杀安南水兵,将禁门河差点染成了红色。

禁门河上,尸体源源不断地流往下流,让人无法直视。

范禾厉不得不承认,即便对方只有三艘蜈蚣船,即便小船能把蜈蚣船团团包围,也无法取得胜利。蜈蚣船只要愿意,会非常轻松地冲出包围圈。

此次战斗,也让郑梉彻底抛弃了幻想,开始认真准备向西转移事宜。

第一步转移的,自然是物质。所有粮草、军械等物,都沿着红河,逆流而上,一路抵达安沛。紧随着物质的,自然是达官贵人,他们纷纷逃离交州,或坐船,或乘车,前往安沛。

交州城外,也聚集了数不清的难民,他们从各地迁移而来,见交州并不安全,接着再往西走。

相比较郑梉这边的混乱,安南行营这边显得宁静、有条不紊。

乌天海这边,一点也不着急,每日派出数艘船只清理航道,大型蜈蚣船一路往西行走,现在已经可以抵达美德附近的江面。

同时,王大贵的第一军似乎已经休息足够,从军营中出发,层层推进,有意识地将安南百姓及地主往西驱赶,一路架桥铺路,慢悠悠地进兵,兵锋直抵南定城下。

龙虎军团第三军终于也动了起来,学着王大贵的第一军,驱赶安南百姓,最终抵达海阳城下。

南定城和海阳城终于响起了隆隆的炮声,两城的城墙被轰击得七零八落,城外荆州军严阵以待,随时都可以冲入城池,将全城据为己有。

守将吓破了胆,立即率军向西撤退,城中的百姓及贵人被炮声吓坏了,见守将逃跑,也纷纷跟着逃跑,留下一座空城给荆州军。

荆州军一点追袭的意思都没有,任由军队及百姓往西奔逃。

直到现在,郑梉方才明白林纯鸿的打算:大明要的是土地,并不是土地上的物质和人口,大明巴不得郑梉将所有的人口全部带走!

以大明庞大的人口基数,填满整个红河平原,轻而易举!

想到自己还要养活数百万逃奔的难民,郑梉气急败坏,狂吼道:“所有人等不得出交州一步,在交州与林贼决一死战!”

第六百六十二章 灭国之战(七)

崇祯十三年腊月初六,都督府的任职命令抵达锦普,令徐允率领千余弓兵进驻海安,筹建交趾弓兵署。

荆州在锦普经营七八年,锦普附近,早已与广州差不多,招募几百个归心的弓兵,一点也不难。因此,千余弓兵中,广西籍一半,交趾籍一半,他们业已在锦普训练长达半年。

腊月初八,马世奇率领数百人抵达海安,正式开始架构大明交趾布政使司。

紧随在马世奇之后,倪新泽率领数十人抵达海安,筹建交趾监察署。

自此,交趾这块大明故土,权力顶层架构业已清晰:安南行营以狄威为帅,下辖龙虎军团、绥靖舰队、骁卫军,作为野战力量,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交趾布政使司负责行政管辖;监察署负责监察、司法;弓兵署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在布政使司底层机构尚不完善时,暂时还行驶一部分行政权。

四大巨头汇集在海安,商议一番后,将实际控制区域划分为南定、海安、嘉平、禄平、太原五府,各府下辖七到十县不等。

徐允率先投入至繁忙的工作中。这也是当然之理,没有弓兵这样的基干力量,所谓行政、监察就是一句玩笑,什么事都做不了。

徐允将千余弓兵撒入五府,每府留百余弓兵作为应急力量,其余弓兵作为弓兵队长,皆深入乡村,开始招募弓兵。

招募弓兵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一则,由于郑梉强令清野,各地留下的人口不到三成,而且多为老弱病残之辈;二则,除了极少数弓兵队长外,大多数对交趾乡村并不熟悉,更别谈利用乡情招募弓兵;三则,战事远未结束,人心惶惶,当地的交趾人视大明人为侵略者,心里还未转过弯来……

诸多因素,给弓兵队长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弓兵队长到处敲锣打鼓,以月工钱一圆引诱交趾人参加弓兵。通过这个办法,弓兵队长招募了一些人,但人数远未达到徐允的要求,而且这些人质量不高,多为乡村闲散人员。

徐允琢磨来,琢磨去,想出一个办法,立即寻找马世奇,建议土地分配可由弓兵率先开始。

马世奇思索片刻,欣然道:“迟早要做的事,现在开始也可以。不过,徐总署可得先帮本使一个忙。”

徐允忙问何事。

马世奇笑道:“宣传土地政策嘛!”

徐允大喜,笑道:“分内之事,谈什么帮忙不帮忙的?”

此后数日,伴随着弓兵队长的铜锣声,土地政策传遍了五府。

“所有土地、山林、矿产,皆属大明皇帝所有……”

“凡是参加弓兵者,每月可获得一圆工钱,家里每个成人可分配六亩良田……”

“每亩良田,每年只需按时价的六?的六成卖给官府一石粮食即可!”

时价的六成?交趾人算不明白这份账,纷纷询问弓兵队长。弓兵队长倒是不厌其烦,在地上用树枝不停地比划,终于让交趾人明白,原来租税连一成都不到。

交趾的水稻,一年可三熟,亩产量可达到四石,这个租税可比江南便宜!

要说,交趾人并不笨,三两下就明白了弓兵队长的计算,比吕宋岛的猴子聪明多了。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都无法解释,比如,受儒家文明影响的地区,如交趾、朝鲜、日本,老百姓的智商比非儒家文明区都高得多。

这到底是因为儒家文明只能在智商高的地方才能传播,还是因为儒家文明促进智商的提高?谁也说不清楚。

租税不到一成,这显然比交趾百姓以往高达七成的租税便宜得多,一些壮丁将信将疑地报名参加弓兵,弓兵队长马上预支付一月工钱,第二日便亲自前往县城,拿到了盖着官府大印的地契!

一传十,十传百,壮丁参加弓兵的热情才逐渐高涨起来。直到现在,弓兵队长方才有可能优中选优,提高弓兵的整体素质。

有了本地人的参加,招募弓兵方便了许多,短短十数日之内,五府招到的弓兵超过万余。

五府的乡村基层架构,终于有了雏形。

见徐允的工作卓有成效,将触角深入乡村,马世奇开始着手治理交趾。

一般而言,新据一地,当以修筑城墙、完善防御工事为先。交趾的百姓正担心徭役会更加繁重时,他们却惊奇地发现,官府没有丝毫征集民夫修建城墙的意思,反而在各府各县的公告栏上公布,何时将修哪些路,架哪座桥,疏浚哪条河流,修建哪些码头。

乡民们视野范围狭窄,一年连县城都去不了几趟,哪里知道路、桥和码头在哪里?于是,讲解的任务落在了弓兵队长的头上。

弓兵队长结合本地,详细地讲给乡民听。

“明天八月之前,村口的河湾处,将修建一座石拱桥,可让四辆牛车并行通过。到了那时,乡亲们想去东门村,可就方便啦!”

“这个地方,后年将建成一座码头,以后,坐大船可直通海洋,捕鱼、到海安卖货物,畅通无阻!”

……

乡民们听了弓兵队长的话,无不期待工程尽早完工,享受各种便利。

这就是念想,人嘛,有了念想,还会琢磨着造反?

这还不算完,弓兵队长隔了几天后,又带来了喜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9页  当前第3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6/3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乱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