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855美国大亨_分节阅读_第199节
小说作者:奶瓶战斗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1 MB   上传时间:2016-01-10 12:55:54

“他们发现我们了?”瓦努想。他还没有完全想明白,就看到有好几只和那些白皮一起上岛来的动物汪汪的叫着冲了上来。

“被发现了!动手吧!”瓦努想着,就朝着直冲过来的一条军犬射出了一箭。然而,那些军犬太敏捷了,这一箭落了空。这时候白皮那边传来了一声唿哨,那几条狗立刻一个转身,就跑了回去。同时,从那些白皮那边传来了一阵枪声。

瓦努以前听说过白皮们有很多非常可怕的,近乎是妖法一样的武器,但他并没有见过。他的同伴也是一样。所以在遭到枪械的射击的时候,他们自然做不出合理的防御动作。

黑水的雇佣兵们现在还是没有清楚的看到那些土著,但是刚才土著们射出来的箭已经清楚地显示出了他们的位置。这些年来在菲律宾的行动让他们都已经知道,在丛林遭遇战中,向对方倾泻火力,比精确射击要重要得多。于是步枪、冲锋枪纷纷朝着那片灌木丛疯狂开火。子弹就像旋风像急雨一样扫过灌木丛,灌木的枝叶纷纷的飞了起来,从灌木丛后面也传出来了惨叫的声音。

瓦努的运气不错,急雨般的子弹纷纷从他身边掠过,却没有一发子弹咬上他。但他的同伴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瓦努亲眼看到,他的朋友察猜连续的被好几发子弹打得浑身不停的乱抖,鲜血从他的胸口飞溅而出,然后一颗子弹命中了他的头部,让他的后半个脑袋都一下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瓦努另一边的阿桑到是反应格外敏捷,他一下子就跳到了一棵大树后面,想要靠着大叔的树干挡住白皮的射击,就像后世的很多电视里面拍摄的那样。然而,他和后世拍电视的那些家伙们一样都低估了子弹的威力,全威力的7.62毫米步枪弹,在这样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上能轻松击穿厚度50CM以上的松木,一般的树干根本就挡不住这样的子弹,所以郭达大叔用一口铁锅就能挡住近距离射击的机枪子弹,那纯属搞笑。阿桑的这个动作立刻就让本来在盲目射击的黑水雇佣兵们一下子就看到了他,于是好几发子弹立刻就向着他藏身的大树射去。接着瓦努就看到他猛地抖了几抖,胸口处就有几大片血肉被炸飞了,出现了好几个碗口大的大洞(子弹穿过树干后失去稳定,射入人体后猛烈翻滚,杀伤力甚至会比直接命中更大。),然后他就倒了下来,死掉了。

瓦努惊恐的高喊着,抛掉弓箭,转身就跑……

第五百六十五章 伟大时代的准备(一)

最终,瓦努也没能逃脱那些白皮的追杀,虽然他的运气一度非常好,嗖嗖飞来的子弹总是没能击中他,只是把他旁边树枝藤条打得乱飞。当然也把从没经历过这种恐怖的瓦努吓得魂飞魄散,他的脑袋里现在空空的,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只是一个劲的顺着最熟悉的那条路飞奔,而那些白皮也一刻不停的在后面追赶。

也不知跑了多久,瓦努觉得自己的肺部好像都燃烧了起来,两条腿也将灌了铅一样的沉重,而这时熟悉的村寨出现在他的眼前。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把白皮给带到村寨里来了。

意识到这一点的瓦努一下子停住了,也就在这时,一颗子弹从后面飞来,直接击中了一直都“很幸运”的没被击中过的瓦努的后背,瓦努踉跄了一下,倒了下来……

村子里的女人和孩子都已经逃走了,不过他们并没能逃多远。毕竟,一个小岛上,又能跑到哪里去呢?更何况,那些凶恶的白皮还带着军犬呢。而无知的土著,根本就不知道怎样才能摆脱它们的鼻子。结果,一个多小时候后,这些可怜的人就被发现了,然后,嗯,然后就有没有然后了。这些妇孺,有可能是直接被清理掉了,反正依照美国在菲律宾的规矩,任何土著的妇女儿童,在被美国人打死之后,都会自动转职成暴徒的。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他们被送到某个学习营里面去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了。谁知道呢?谁在乎呢?反正,在美国总督府的统计资料中,是不存在这个部落的。因为他们没有向总督府交过税,而不交税,就没有权利,就没有人权,这也是美国自从建国以来的优良传统了。比如,印第安人就不交税,所以,仁慈的林肯总统就可以不经审判,每十分钟吊死一个印第安人。总之,虽然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但是黑水绝对是没有犯罪的。因为从法律上来说,这个岛上的土著都是不存在的。既然这些人在法律上都不存在,那么针对他们的杀戮劫掠等等等等,在法律上自然都是没有受害者的,自然也就算不上罪行。

总之,岛屿上的不安定因素被消除了,很快,大规模的建设就开始了。先是数以吨计的DDT被满岛屿乱撒,杀死了岛上所有的冷血动物,造成了一次严重的生态灾难。还好,没这样的场景没有被年幼的富二代看到,要不然留下了童年阴影之后,会不会搞出个消灭人类暴政的玩意儿出来就真难说了。

接着就是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兴建建筑,总之,工期很紧,这个岛上非常忙碌……

一转眼就到了1907年的下半年了。在原本的历史上,光复会的徐锡麟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仓促发起起义,起义失败后,追查到秋瑾,于是满清围攻光复会的重要基地大通学堂,秋瑾被捕,不久遇害。光复会遭到这一沉重打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恢复元气。

不过那一次光复会之所以会仓促的发动起义,实际上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组织协调出了问题。光复会和地方上的会党联系,打算在浙皖同时起义,相互呼应。然而黑社会什么的内部乱七八糟的问题一大堆,组织度也普遍很烂,结果还没到预定的时候,准备工作八字还没一撇,嵊县等地会党就先期动起手来了,而嵊县等地会党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人不讲义气告了官,起义的秘密,甚至参与者的名单都落到满清手上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年的革命党保密制度的松散,组织能力的低下了),于是徐锡麟不得不跟着仓促起义。

第二个原因则是资金问题。光复会在清末的革命党中一直以来都属于比较穷的,虽然他们的基础地区是江浙这样相对富庶的地区,但是在江浙,占上风的一直是立宪派的人物。家大业大的地主和商人们更愿意支持哪些“合法”的,自然也安全的立宪派,而不是要造反要冒杀头风险的光复会。而在海外,相比广东广西,江浙一带因为相对富庶,所以一直以来跑到海外去讨生活的人本来就不多,加上光复会放大炮吹牛骗钱的本事又一直不怎么的,从章太炎到陶成章到徐锡麟到秋瑾,就没有一个是擅长这个的。结果海外的华侨们基本上只知道兴中会,对于光复会什么的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因此光复会本身也急于搞个大新闻,扩大影响,也便于摆脱经济拮据的危机。于是急于求成之下,也就发生了这样准备不充分的,似乎只是在为了弄一个大新闻出来而发起的起义。

这样的起义,一开始就有动机不纯的问题,然后又因此不得不拉上一帮子猪队友来帮忙,能不失败,那才是不科学了呢。

如今有了来自麦克唐纳的资金,当然就不用这要着急的搞个大新闻了。这么一来,到时可以沉下心来进行准备了。虽然性急的陶成章还是很想尽快的发起起义,但是那些经历了美国人的培训的同志们却都不太赞同,而且他们也成功的说服了陶成章,所以光复会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匆忙的发起起义。如今很多事情都上了正轨,绍兴的大通学堂和杭州的救恩医学院都顺利的办了起来,以体育课的名义,这两所学校里的学生都进行了初步的训练,其中的属于光复会的一些学员更是借着出国进修的名义,来到菲律宾,又在黑水的训练营中接受了更加系统的训练。

“焕卿兄,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绍兴大通学堂的小院里的一个紫藤架下,秋瑾正带着微笑和陶成章讲话,“你看,我们现在已经有三百多位接受了基本的训练的学员了。到了明年年底,他们就都能从菲律宾回到国内了。到那个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救恩医学院弄到足够的枪支。那三百多位学员,每一个至少都可以当连排长使用,这样一来,一起事,我们就可以有三四千人马,而且战斗力根本就不是满清军队能比的。这些人都有着外国文凭,我们就可以安排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到新军当中去。这样我们在新军中也能获得更多的支持。这样最多再过一两年,新军的基层就都是我们或者是倾向于我们的人了。等到我们起事的时候,只怕满清的新军立刻就会跟在我们后面革命了呢。到那个时候,整个长江中下游,从安庆一直到上海,怕是一夜之间就会变色。到那个时候,天下相应,满洲鞑子的末日也就在眼前了。”

“是呀,竞雄兄。一想到这个,我就高兴得整夜都睡不好觉。”陶成章也满脸笑容的回答,“真想快点看到那一天,到那个时候,华夏光复,卖国求荣的满清政府被推翻了,我也就真的可以退下来好好休息休息了。”

“越是这样,就越要谨慎,不可操之过急呀。”秋瑾说,“你看孙文他们,这些年来急急匆匆的在一些穷乡僻壤,不知道发起了多少次起义了。结果呢?每次不过听得两声枪响,就没了结果。反而折损了不少的同志。为什么?无非是孙文这人私心颇重,耐不住寂寞,生怕有一段时间没搞出什么事情来,就被人忘了。”

说到这里,秋瑾忍不住冷笑了起来:“若是要想让天下震动,天下响应,就必须在通衢大都起义,而通衢大都,正是满洲人最是警觉,力量也最强的地方。要在这里起义,有一举击破敌人主力的力量,这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沉下心来做实事;如果想走洪秀全的道路,那倒是可以在穷乡僻壤起义,但在此之前,需要多年耕耘,让乡间父老都站到自己这边,这也许要沉下心来办实事。然而,孙文他们就是沉不下心来,总想借着别人的力气一蹴而就。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天底下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满洲鞑子要是这么好推翻,他们早就完蛋了,还轮得到兴中会?”

“不错呀……其实呀,要说我们现在也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我们越发要沉下心来,抓紧时间奠定好自己的根基。毕竟,外国人还是外国人。虽然麦克唐纳先生一向是一位能支持文明国家的独立自由的好人。”陶成章也这样说。

……

“明年年底的时候,依照历史,叶赫那拉氏也就该死了吧。”偶尔想起了中国这边的情况,史高治又在心里盘算了起来,“等慈禧死了,满洲人中就完全没有一个上得了台面的人物了。而且,那些满洲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会尽力的将朝廷中能干事的那些人都排挤出去。这样一来,只要有个风吹草动,满清的灭亡可以说就在眼前了。而那个时候光复会应该也能控制住相当一部分地盘。然后……英国人一直觉得长江流域是他们的地盘,他们肯定不会愿意看到我们的手伸这么长。不过,他们的力量正在萎缩,恐怕只能想办法和我们达成交易来保证对长江流域的主导权了。”

第五百六十六章 伟大时代的准备(二)

对于英国人会有什么样的举动,史高治其实也没多想。因为大势已经很明显了,在欧洲,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已经建立起来了,虽然他们都宣称,自己的军事同盟组织是为了保卫全世界的爱和和平呀什么的,但是这话就好像是灰太狼说要保护羊村的安全,全世界就没一个智商正常的人会相信。

这几年来,德国佬加足了马力在建造全新的战列舰,提尔皮兹说服了瘸子皇帝,让他相信,其实德国海军并不需要真的强大到能击败英国海军。提尔皮兹知道,如果他说,要建立一支足以正面击败英国海军的大舰队,那一定会把皇帝吓得立马缩回去的。而且,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因为分军费的问题,陆军的马鹿总是看海军不顺眼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天下,更是陆军打下来的,真的要说海军要求建立一支压倒英国海军的舰队,陆军多半也会受不了的。所以,提尔皮兹就用了一套风险舰队的理论来说服皇帝。

他的这套理论基本的思路是这样的:德国舰队的水平不需要能压倒英国舰队,只需要能给英国舰队以沉重的打击就够了。因为舰队对于德国和对于英国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德国而言,舰队不过是锦上添花之物,即使舰队全完蛋了,德国的根本也不会动摇。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舰队甚至就是英国本身。英国的一切,无论是英镑还是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都是建立在一支无敌的舰队的基础上的,都是靠着强大的海上力量来维系的。如果英国皇家海军损失惨重,那么维持整个帝国的链条就会断裂。

英国人占据着全世界最多的殖民地这就已经让无数的国家眼红不已了。这些殖民地消化了英国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业品,这使得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来袭的时候,英国人受到的伤害都要比别人少。因为他们可以用饿死印度人,缅甸人、爱尔兰人来代替饿死英格兰人。一旦维持这个帝国的支柱,皇家海军被严重削弱,各个殖民地都会不安分起来了,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也会受到鼓励,到那个时候,说不得一场瓜分大英帝国的狂潮就会兴起。所以,德国不需要一直能够击败英国的舰队,至于要一支能够在兑子般的消耗中,给英国皇家海军以重创的舰队,就能让英国和德国对抗的风险上升到他们难于接受的地步,那么,在很多时候,尤其是涉及到海外利益的时候,英国人就不得不向德国作出妥协了。

英国人当然不会坐视德国把那个舰队搞出来。作为著名的欧洲搅屎棍,英国人开始利用法国人的报仇心态,鼓动法国加强陆军,牵制德国,最后干脆放弃了不结盟的所谓“光荣孤立”,直接加入到法国的军事同盟中。

在如今的局面下,英国人在亚洲投入不了多少力量,它们在亚洲的统治,对于美国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是靠着日本来执行的。而且因为史高治这样一个穿越者的乱入,如今整个世界的工业化速度比原本的历史上都快了不少,就以军备竞赛而言,现在的军备竞赛水平就比原本的历史上要高不少。更高水平的军备竞赛当然也会给各国带来更大的压力,在原本的历史上,两大军事集团一直磨蹭到1914年才正式开打。但是以如今的军备竞赛的烈度,史高治不敢肯定,他们还能不能坚持到1914年。当然,在史高治看来,打得越晚越好,因为准备得越充分,战争的规模和破坏就越大,那么,能带来的利益就越多。

“在原本的历史上,要不是那个塞尔维亚人,也许军备竞赛还能再多持续几年呢。话说我要不要在将来派人去保护一下那个费迪南?”史高治正在这样天马行空的乱想着,突然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进来吧。”史高治说。

进来的是史高治的秘书埃德蒙·迪亚波罗。如今史高治的生意越来越大,一个秘书早就已经不够用了,哪怕这个秘书再能干。所以,史高治现在有一个庞大的秘书组,这个秘书组又按照不同的事物类别分成了好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位负责秘书,以及一大群的其他秘书。

史高治的秘书组主要有这样的几个类别:

负责军火生产方面的事物的第一组,它的负责秘书是埃德蒙·迪亚波罗。负责情报和雇佣兵行动的第二组,它的负责秘书是让·巴尔。负责科研方面的事物的第三组,它的负责秘书是比尔·墨菲斯托。负责传媒方面事务的是第四组,它的负责秘书是弗南·贝利尔。负责金融方面第五组,它的负责秘书是潘地曼尼南·玛门。这几个方面,是如今史高治依然直接控制的方面。当然,葛莱史东已经开始接手其中的很多东西了,但是不少事情的最后的决定权依然控制在史高治手中。

如今既然进来的是埃德蒙·迪亚波罗,那自然是和军工有关的事情了。

“埃德蒙,有什么事情吗?”史高治一边问,一边将手里的一份情报合了起来,那是第三组的比尔·墨菲斯托刚刚送来的一份关于低成本蒸汽轮机的进展的情报。

“麦克唐纳先生,这是德国人向我们采购的民用运输潜艇的合同,需要您签字。”埃德蒙·迪亚波罗一边拿出一份文件,一边这样说。

“啊,放在这里吧。我先看看。”史高治回答说。

所谓的民用运输潜艇从运输上来说就是个笑话,因为它的运输量实在是太对不起它的成本。一条世界上最大的摩根-麦克唐纳民用运输潜艇,又来运人的话,除开水手,一次最多也就不到一百个人,用来运输货物,总重量也不会超过700吨。而同样造价的水面船只,用来运输人员,不断运输量至少是它的十倍以上,舒适程度也要远远超过它;如果用来运货,那运输量甚至要超过它三十倍以上。而且,这种所谓的民用运输潜艇的水面速度只有区区的九节,如果潜到水下,这个速度更是会降低到四节左右。而这个时代,一般货船的速度是十四节左右。这也就是说,如果所谓的民用运输潜艇采用水面航行的方式,它跑一趟,同造价的普通运输船能跑一点七趟,如果它要发挥特色,采用潜航的方式,那它跑一趟,普通运输船就能跑三趟多。而且,大型潜艇的保养成本也要远远超过普通的运输船。似乎除了用来运黄金,这东西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

但是,对于德国人来说,这种大型民用运输潜艇却非常有用。当然德国人并不是打算用它来运输黄金,德国人没有这样的需要,至少眼前还没有。当然德国人更不会把它当做一般的运输船用,德国人还没这么有钱发烧。德国人购入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战争爆发后,用它来给那些在大西洋活动的潜艇和袭击舰提供诸如燃油、炮弹、鱼雷、食品之类的补给。

因为技术原因,在这个时代的德国人还造不出直径足够大的耐压壳。所以他们的潜艇的水下排水量最大不过800吨左右,如果用来运输燃油,最多不过两百吨左右,这完全不够用。而摩根-麦克唐纳造船却宣称他们能制造水下排水量高达两千多吨的巨型民用运输潜艇,这当然就引起了德国人的关注。

在德国人看来,如果摩根-麦克唐纳真能造出水下排水量高达两千多吨,一次性可以运输700吨燃油的潜艇,那很可能就意味着他们在压力容器的制造方面对比德国有了压倒性的技术优势。这不仅仅会反映在潜艇的制造上,更会反映在合成氨的生产上。考虑到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化肥的价格要明显比德国化肥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德国人认为,他们的推断应该是正确的。

但其实,在大型压力容器的制造方面,麦克唐纳财团手中的技术并不比德国人先进。合成氨的价格优势其实主要源于更高效的催化剂。麦克唐纳一直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着铁触媒的技术秘密,从而保证了在合成氨方面领先于世界的地位。

至于麦克唐纳的民用运输潜艇为什么能造到这样大,其实不过是源于后世的一个船舶设计上的创新而已。

在后世的冷战时期,苏维埃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这种可怕的巨兽的水下排水量高达三万吨,几乎是美国最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俄亥俄级的两倍。理论上,这样巨大的核潜艇需要一个比美国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大得多的耐压壳,这也让美国人一度认为,在大直径耐压容器的制造技术方面,苏联人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自己。然而其实当时苏联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美国还有明显的差距,甚至直到苏联解体,这个差距也没能缩小。台风级之所以能做得这样巨大,是因为在它的庞大的身躯里,并不是只有一个耐压壳,而是有三个呈倒品字形排列的耐压壳。而史高治的所谓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运输潜艇”采用的其实不过是相同的手段而已。

德国人原先打算只是先购买一两条,在经过了试用后,如果好用,再继续购买。(德国人根本就没想到过这东西的秘密居然是这样的)但是史高治却知道,这种设计上的小花招,只要让德国人到潜艇上瞪上一眼,他们回去了就能怀上孕,就能很快自己“生出”一群类似的玩意儿。所以,麦克唐纳坚持的国人必须一次性订购十条以上,而且只有在付完了足够的押金之后,才能进入前庭内部。这样苛刻的条件,再加上高昂的几乎一条能顶三条普通潜艇的价格让这个谈判很是拖了一段时间。直到最近,才达成一致。

第五百六十七章 伟大时代的准备(三)

对于这笔交易很感兴趣的除了德国人之外,其实还有英国人。这很好理解,因为任何一种可能被用来削弱大英帝国的海权的技术都会格外的引起英国人的关注。其实在潜艇这种东西的研究方面,英国人起步得并不比德国人和美国人晚,不过英国人在研究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得出了这东西用处有限的结论,然后,在这上面花大钱的计划就被砍掉了——皇家海军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英国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完全正常的,这不是因为守旧会这是什么别的东西。虽然一般来说,曾经阔气的人想要复古,正在阔气的人想要维持现状,从来没有阔气过的人希望革命。依照这个标准,英国皇家海军天然的是希望维持现状,希望这个世界的海军技术最好能停滞下来不要再有大的变化了的。不过,皇家海军更希望的还是人家的技术都停滞下来。对于自己的技术革新,皇家海军一直还是很上心的。

只不过,潜艇这东西,对于皇家海军来说,是真的没什么大用。首先,皇家海军能用他干啥呢?执行封锁任务?皇家海军世界第一的水面舰队难道就不能执行这样的任务吗?说起执行封锁任务,水面舰队干这个的效率比潜艇高多了。首先,水面舰队的速度要比潜艇快得多。德国人的潜艇在水面上最快的速度不会超过16节,也就是说,速度其实和一般的商船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它们的水下速度一般只有八到九节,明显比商船慢。这样一来,潜艇在执行封锁任务的时候,就非常麻烦,它们能控制的范围非常有限,和商船的距离稍微远一点,它们就没法追上商船。如果商船有武装,潜艇甚至都没法浮上水面来追赶它们,因为潜艇的小的可怜的排水量,能够装的火炮也会小得可怜。而一条排水量数千吨甚至上万吨的商船,随随便便都可以装上比潜艇强得多的火炮,如果潜艇浮上水面来和商船进行炮战,那多半是要被打得屁滚尿流的。而如果潜艇不浮出水面,它就根本追不上商船。所以潜艇在拦截商船的时候,必须首先发现商船,然后细心的设置航线,悄悄地抢到商船前面去,然后再潜入水下,等着商船从附近经过,然后再用鱼雷发起袭击。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点错误,拦截就会失败。

而水面舰队在执行拦截任务的时候就简单多了。战舰上面有系留气球,观察员可以从很远的距离上就看到商船。更何况因为蒸汽轮机的高成本,所以这个时代的商船大部分还在用燃煤的往复式蒸汽机,至少大英帝国、以及大多数的欧洲国家的商船都是如此,只有美国,因为石油产量高,所以有一部分燃煤燃油双用的异端。这些燃煤的商船,在航行的时候,那滚滚的烟柱老远就可以看到。到是皇家海军的军舰,虽然也还是燃煤的,但是却装上了煤烟清洗设备,烟柱要小得多淡得多。而现在,除了说位的浅水重炮舰,皇家海军几乎就没有什么航速低于20节的水面战斗舰只,所以,只要被发现了,只有十五节左右的速度的商船是没有任何跑掉的可能的。至于说武装商船顽抗,要是连武装商船都打不过,那皇家海军的水面舰只真可以找块奶酪一头撞死算了。

所以,对于皇家海军来说,执行封锁任务,水面舰艇,尤其是速度快,航程远的巡洋舰之类的比潜艇好用无数倍。既然用于封锁作战,潜艇并不好用,那么用于舰队决战如何呢?那当然是更不好用,如今无论是英国舰队还是其他主要大国的舰队,主力军舰的速度都不低于二十节了,潜艇就算浮出水面,都跟不上舰队的运动(当然,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完全就是寿星老上吊,嫌自己命长。在水面上连武装商船都多半打不赢的货,和战舰打,那不是找死吗?)水下设伏?那就等于被自己变成水雷了。有那个功夫,不如预先布置一个雷场,然后看能不能把敌人骗进去来得方便。

无论是用于封锁还是作战,对于皇家海军来说,潜艇都不是好的选择,那么对于皇家海军来说,潜艇有甚么用呢?想了想去,皇家海军觉得,这东西似乎只有这样的几个用处:第一,可以潜伏在人家港口外面搞侦查。第二,可以偷偷的送间谍什么的上敌人的海岸。除此之外,皇家海军真还想不出潜艇能有什么用。所以虽然研究潜艇很早,但是皇家海军很快就不愿意在这上面花太多的钱了。这就像是在后世里,赤兔国为了对付贼鹰国的航母,花大价钱研制的射程数千公里的反舰弹道导弹。而技术水平更高,钱也更多的贼鹰却完全没有这样的计划,更不愿意为了研制类似的东西花钱,为什么呢?因为其他国家没有那么多的航母需要他用这样的办法来打。

皇家海军虽然自己不大规模发展潜艇,但是对于潜艇在别人手里会怎么用,他们心里面还是有数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至少在这个时代都不可能靠水面舰队来封锁英国。因为他们的水面舰队都不是大英帝国的对手。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避开英国水面舰只的攻击,采用水下鱼雷伏击的战术攻击英国的运输线的潜艇就会成为大英帝国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因此,英国人采取了两种手段来应对。

第一种手段就是宣传潜艇无用论。如果其他的国家都信了,那威胁自然就解除了。第二种手段则是认认真真的研究如果对手大量的使用潜艇,英国该如何应对。研究的结果却是,至少目前,好像好办法不多。这东西就像有些游戏里面的某些兵种,AI用的时候,能恶心死你,你自己用的时候,却怎么用都不顺手。

正因为英国人发现他们对潜艇也没什么好办法,所以用国人对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加强潜艇的措施事实上都非常的注意,有时候甚至近乎敏感。

英国人首先找到了美国政府,表示对于美国人向欧洲出售军事敏感物品的不满。要求美国政府能约束美国商人不要做出对世界和平不利的事情。英国人甚至扬言说,如果美国人继续表现得那么不友好,英国人也会考虑是不是要调整和美国的贸易政策,作出相应的报复。

在这个时代,英国的市场相对其他国家,要开放不少。所以美国相对与英国出于出超状态。如果英国真的对美国收紧市场,那的确会给美国带来不小的麻烦。但是,贸易对抗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玩意儿。如果为了这么点事情,就真的打起贸易战来,那真是会让德国人笑晕了过去的。如今协约国和同盟国对峙,美国作为工业产值第一的大国,虽然现在军事力量还有限,(海军还不错,陆军简直就是民兵级别的)。但是潜力无穷,他站到哪一边去,几乎就里可能改变整个的力量对比。英国人要是和和美国人玩贸易战,那就几乎是把美国往同盟国集团里推。另外,两败俱伤的贸易战及削弱了眼前的对手英国,有削弱了将来可能的竞争者美国,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

正因为如此,所以美国政府很明白,英国人的威胁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其目的不过是表明一下态度。所以也只是在嘴巴上回应一下,说什么美国政府一贯秉持自由贸易的原则,直接干预贸易是违背了美国的原则的。当然,美国政府也关心世界和平,也愿意和英国继续沟通,以增进双方的了解。

既然没法在政府层面上解决问题,那就只能看看能不能直接和那个虚伪的武器贩子达成一个协议了。毕竟麦克唐纳财团在英国的生意很多,比在德国的多得多。这些年来,史高治在欧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英国和法国,既然史高治在英国有不少的投资,那么英国人觉得,和史高治还是有的可谈的。

史高治并不打算亲自去和英国人谈这些事情,因为他还有其他的事情,这件事情被他交给了唐纳德处理。毕竟唐纳德母亲是一个英国人,而且这件事情又是和军事相关的,再加上……

“这一阵子,你也很是休息了一段时间了,你也该干活了。毕竟生孩子的是黛西,又不是你。我已经给你放了足足一个星期的长假了!想当初,你妈妈……啊,你妈妈生你和德娜的时候,都没有你休息的时间长。而且干的活可比你重多了。什么,你说孩子病了,孩子病了你呆在旁边又有什么用?你当初生病的时候,你爸爸说不定还在往西海岸跑呢。你呆在孩子身边,只会增加一个携带细菌的感染源,什么忙都帮不上的。放心,不过是出黄疸,有那么多医生盯着呢,还能有什么事情?好了,我们的底线和目标你都清楚了吧?”史高治问道。

“是的,史高治叔叔,这些我知道。”唐纳德低着头回答说。

“那就这样定了。”史高治说。

“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史高治这样说。

第五百六十八章 伟大时代的准备(三)

史高治将和英国人谈判的事情丢给唐纳德,他自己的确是有其他的重要的事情。后世的人往往会将史高治看做一个怪物,很大程度上也因为史高治即使到了晚年,依旧是精力充沛,而且他的思维依旧那样的富于创造性,要知道,正常状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处理能力会明显下降,所以,你看那些极度依赖大脑的处理能力的职业,比如科学家什么的,他们最能出成果的年龄段都集中在壮年,哪怕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年龄大了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太了不起的成就了。

史高治如今在科学方面的表现大体上也符合这个规律,这些年来,由他做出的,或者说第一作者是他的科学论文已经少了很多。但是任何一个在克利夫兰大学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工作者也都承认,这位老人,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着惊人的洞察力,虽然年龄大了,他对于一些数学问题的反应已经衰退了很多,但是那种洞察力却越发的显著了。很多时候,老头儿坚持的研究方向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但是,最终的历史却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他的正确。

比如说现在,老头子又开始全力推动一系列的和造船相关的研究项目:包括低成本蒸汽轮机,或者是高速性能更好的往复式蒸汽机,以及用焊接替代铆接,标准化船只构件等等东西。如今,史高治又是经常性的跑到克利夫兰大学实验室里呆着了。

“麦克唐纳先生,还有尊敬的各位。在经过了认真的研究之后,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船舶工程师夏洛特正在就此前由他负责的一个预研项目做汇报。

“就我们的原始的设计要求来看,低成本的蒸汽轮机相比三涨式的往复蒸汽机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至少,在预设环境不明显,甚至是毫无优势。而要将它的成本要压缩到足以和往复式蒸汽机相比的地步的话,也会相当的困难。所以,我建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应该将主要的力量用到低成本的高速往复式蒸汽机上面。

诸位,我们的这种新的动力系统,要求能让一条能装载8000吨左右的货物的运输船,在保留较好的航海性能,嗯,就是说要能跑越过大西洋的航线的航海性能的条件下,能在全程达到17节以上的巡航速度和二十节左右的最高速度。一条船获得速度的途径无非是两样,一样是更适合高速航行的船型,比如说麦克唐纳先生当年主持设计的阿拉斯加黄金运输船,它的速度即使放到现在,也是非常惊人的,但是这种船显然是显然也是不符合我们现在的要求的。首先,这种船的运输能力相对于它的排水量实在是太小了,而且它的航海性能,尤其是高海况下的性能实在是很一般。最后,这东西太过昂贵。我们知道这条船能够在动力有限的条件下达到那样的高速,是因为它采用了长宽比非常大的船型,这样的船型非常有利于提高速度,但却会使得成本上升,航海性能恶化,同吨位下,运载能力的下降。从经济上来看,这样的船型适不适合用来做一般的商船的。

第二条途径就是加大动力,理论上只要动力够大,哪怕船型再不合理,也能跑得飞快。当然,这里面一样的问题是成本。我们知道,蒸汽轮机在热效率上更高,如果长时间使用,在燃料上能节约出一定的成本,不过预研要求中强调这种船舶只需要很短的使用时间,只需要能在大西洋航线上连续不断的使用三年左右,那么燃油方面的节约和其他的东西一比,就几乎不值一提了。蒸汽轮机的持续高速性能比往复式蒸汽机好得多,但是部件制造的时候对精度要求更高,即使我们加以努力,成本的下降空间也是有限的。而往复式蒸汽机在能量密度和持续高速性能上的确是不如燃气轮机的。但是我们的设计目标中需要的17节以上的巡航速度用往复式蒸汽机,只要牺牲一下发动机的预期寿命,很容易就可以达到,20节以上最高速度也是一样。总之如果我们对船只的寿命要求不高,完全可以用牺牲往复式蒸汽机的使用寿命为代价来提高它的高速性能。这样做甚至还能进一步降低这种发动机的成本。所以,我觉得为新的通用型商船选择往复式蒸汽机比蒸汽轮机更好。技术上更容易实现,而且也更便宜。”

虽然不明白史高治为什么会做出这样奇怪的性能要求,一条通用型运输船,居然只需要运行三年的寿命。但是,夏洛特知道,这种事情不用他操心,他只需要带着自己的团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船只就够了。而这个船的设计,也只是庞大计划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

这种船参考的理念来自后世的“自由轮”。在二战中,美国人一口气生产了近三千条的通用货轮。正是靠着这种能快速生产,生产速度甚至比德国人的潜艇击沉货轮的速度都快的货轮,英国人才得支撑柱没有被第三帝国打垮。

要说潜艇战,虽然二次大战中的德国狼群似乎更出名,但是要说真正最有威胁,还是一次大战时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威胁更大。因为整个二战中,德国人的潜艇部队从来就没有做到过击沉的商船吨位超过盟国的新建商船吨位,但在一战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德国的潜艇部队到是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如果不是后来英国人在技术方面获得突破,并在战术方面采取了更为合理的战术,那德国人的无限潜艇战倒是真的差一点就让德国人获得了胜利。

而在这个时空里,史高治又向德国人提供了很多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潜艇的战斗力的东西,比如刚刚签好了协议的“民用运输潜艇”,有了这个,德国潜艇的持续转战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有了这个,相信德国海军的舰艇部队能干得比历史上更好。而德国人和英国人越是打得两败俱伤,对于美国,对于史高治越是有好处。为此史高治甚至在考虑,要不要提前把二战中德国海军将领邓尼茨发明的狼群战术帮德国人弄出来呢?反正其中的关键性战术短波电台现在已经是烂大街的东西了。而且,麦克唐纳在飞机技术上也有了不错的进步,再有个一两年的时间,推出一款能上军舰的飞机也是完全可能的,到那个时候,对付狼群的手段——护航航母也就有了。而这些,能给家族带来多少财富呀。

当然,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过等到战争开始后,依据战局的发展,必要的时候,通过一些有心人来做做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挺不错的。

史高治是1844年出生的,至少这具身体是,到现在,他也已经有63岁了,史高治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赚钱机会就是战争了,二次大战他是赶不上了,所以,一定要抓住一次大战的机会,赚到更多的钱。

“夏洛特,在快速建造方面,你们有什么样的考虑?”史高治问道。对于这种船来说,便于快速建造的特性甚至要比价格低廉更重要,因为战争一旦开始,海上运输线上的斗争就会成为建造速度和击沉速度的斗争。虽然史高治很希望德国能把欧洲的各个国家都打个稀烂,但他并不希望德国能够获胜。这是因为从短期说,因为英国的水面舰艇的优势,战争中德国不可能和美国有太多的生意往来。因而它自然不可能向美国,向史高治大规模借债。如果他赢了,史高治将来借出去的那些债务岂不是都要打水漂了?从长远上来说,美国也好,史高治也好,都不能容忍世界上出现一个统一的欧洲。在这一点上,他们和英国倒是非常一致。

“麦克唐纳先生,为了提高生产速度,在设计上我们有这样的一些想法。”夏洛特回答说,“首先,我们将各种部件设置固定的标准,并且考虑了大部分部件的易生产性,尽量少采用复杂形态的零部件,适当的降低了加工精度等方面的要求,这样一来,这种轮船中的大部分的部件,就都可以交给其他的一些技术水平不高的企业代工,这样在必要的时候,很多部件都可以在美国的任何一家机械工厂订购到主要的零件。至于发动机。您知道,即使是短寿命版的,其中的关键性的部件,也不是一般企业能生产的。不过考虑到它的通用性,我是说,不像现在,船型那么多,每一个型号都没有多少条,结果几乎每条船的蒸汽机都几乎是定制的。这样当然生产起来就慢。我们的这种船使用同样的蒸汽机,每一条船上的蒸汽机和另一条船上的都一模一样,这样批量生产,我们就能为它们准备专门的生产线,这样速度自然就能大幅度提升。此外,在船坞方面,我们也可以设计专门为这种船优化的船坞,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加快造船速度。”

“很不错。”史高治说,“夏洛特,我想这种船型,我们可以叫它‘夏洛特’型标准货轮。夏洛特,你会因为这种船而名留青史的。”

第五百六十九章 伟大时代的准备(四)

除了技术上的准备,更重要的准备还是经济上的。比如说,为了将来要大规模的生产这些东西,麦克唐纳就需要能在某个时候,对美国的造船业进行一次整合。只不过这个整合的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整合的过早,战争却一直拖着没开打,那么弄那么多的船厂在手里,效率就低了。而且,战争开始前,史高治预计,经济形势不会太好,因为经济形势如果好,大家都有钱赚,那得多傻逼才会去打世界大战?而且这种经济形势不好也肯定不是短期的,因为如果忍忍就有好日子了,谁愿意去打世界大战?所以,如果入手早了,那些资产到了手里肯定会亏一阵的本的。虽然史高治敢肯定,最后赚的一定更多,但是,能减少一点成本,就是一点成本,谁会嫌赚钱赚少了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5页  当前第1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9/2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855美国大亨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