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686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横尸弃甲数十里,这仗打得……”邵树德感慨,好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银鞍直的将士们眼睛都看直了。

  上月奇袭郓州,算是他们成军以来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战斗,还不是人人都参与的那种。这次的阳谷大战,都没轮到他们动手,突将军就打崩了滑人、魏人,一路追击,勇不可当。

  这种规模的野战厮杀,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是第一次。

  杨弘殷、张温、董璋等人暗自嗟叹,没能赶上主要战斗,好可惜。

  大驿道之上,大队人马还在继续开进。

  这些人主要是临时征集的郓州土团乡夫,总共万余人,往博州转运粮草物资。

  人不多,甚至可以说少,但仓促之下集结了这么多丁壮,足见郓州百姓的支持了。

  万余人转运的粮草肯定不够前线这么多大军吃的。很显然,大伙要吃博州人的粮食了。河北百余年来大体安定,战事较少,又全境平原,相当富庶,筹集粮草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是既定计划。

  越靠近武水县,遗弃在地上的尸体、甲仗就越多。

  魏人、滑人伤兵躺在地上呻吟,天寒地冻之下,最终结局如何,不问可知。

  这一仗,究竟俘斩多少人估计是算不清了。反正朱全忠带了两千多骑趁大雪逃走,一万三千余梁兵被杀得大败亏输,前后两拨计五千魏人被击溃,其中多少是外镇军,又有多少是博州乡勇,怕是也搞不清了。

  乡野之间的博州百姓并未全部逃走。他们警惕地看着过路的大军,手中紧攥着刀枪。

  邵树德在某个村头停下马来,饶有兴致地看着村中惶惑不安的百姓。

  银鞍直军士也停了下来,掣刀出枪,严阵以待。

  村民们大为紧张,下意识联想到了许多不好的事情,已经有人在悄悄召集丁壮,准备殊死一搏了。

  “第一次到魏博,第一次见到老牌藩镇,果然不错。”邵树德笑道。

  众人不解其意。

  邵树德也懒得解释,下令道:“给各部传令,严加约束军纪,不得杀伤百姓。粮草之事,先收取魏人府库,若不足,在城中粮行、富户那里派捐。若还不足,至乡间征粮。魏人若不反抗,则不得伤人。违此令者,皆杀无赦。”

  邵树德不确定他这么做有没有效果,但军士们每年领折合24缗钱的各种赏赐,偶尔还有加赏,那么他们就有义务维持相对良好的军纪,没必要额外造孽,激起魏人反抗,节外生枝。

  八万魏博武夫,算上其家人,差不多四十万人。如果算上上一代有人当过兵而这一代没有的话,这个人数还要更多,可能有百万之众。他们还有宗亲族人,还有至交好友,还有做武夫生意的商徒等等,整个魏博与武夫有直接、间接利益瓜葛的可能占到人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

  武夫之间互相联姻、互相扶持是常态,因为谁都没法保证自己家族下一代还有人当兵,谁都没法保证家里顶梁柱战死后生活不会陷入困境。张家这一代有人当兵,李家没有,张家顶梁柱战死了,李家儿子从小习武,然后当兵了,就可以在经济上帮助张家,如果张、李两家联姻了,这种关系就更牢固了。

  战阵上刀枪无眼,人生无常,武夫们自然会寻找一种对冲风险的办法。演变到后来,就是所谓的“亲党胶固”了,河北藩镇的武人们已经先行一步,为后世的大宋禁军摸索出了这么一条路子。

  “父子相继,亲党胶固,岁久益骄横;小不如意,辄族旧帅而易之。”

  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全镇三百万人大部分都依附于其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形态。

  相对平均的地权分配,富者收重税,贫者少交税,上阵卖命获取社会阶层的提升。

  节度使、衙将稍有贪暴,就被武夫们斫成肉泥,换一个人上位。

  全镇习武成风,后备兵源充足,屠光衙兵之后,居然还能再造一支战斗力更强的部队出来。

  但任何一个利益团体,时间久了之后,总会暮气沉沉。武夫们父子相继,不愿新人进来分蛋糕,新人当兵的渠道虽然没有被完全堵上,但一百多年来确实是慢慢减少的。

  都想端铁饭碗,并且传给子孙后代,至不济,也要把机会让给兄弟族人或姻亲好友。

  要想铲除这种“武夫民粹主义”、“节度使选举制”盛行的老牌藩镇,非一朝一夕之功!

  邵树德现在还不愿大开杀戒,但他也不确定将来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会不会失去耐心,大肆屠戮。

  “殿下!”进入武水县城之后,诸将纷纷见礼,个个喜气洋洋。

  端铁饭碗的魏人不够拼命,被他们打得稀里哗啦,现在已经有人提议去攻博州城了。

  “博州或能攻下,但打不打还要再看。”邵树德摆了摆手,压下了这个看似诱人的提议,道:“此番出兵,我称之为膺惩。咱们师出有名,光明正大,故人人奋勇,大破贼军。若攻博州,事情或会变得复杂。当然,若魏人不识趣,则挥师攻打,让他服气。”

  魏博上下如果认为你只是过来发泄一番,然后就退兵的话,那么即便节度使想要和你大战,受制于武夫裹挟,他也未必能说服所有人。

  铁饭碗端着不香吗?夏贼又不是来挖咱们根基的,不至于拼命,等真到了那一天再说。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即便真有什么大才、猛人,他也会发现能做的十分有限——罗六哥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他是真心基于魏博长远利益在考虑。

  “殿下,朱全忠跑去了博州,咱们逼魏人将他交出来。”突将军使康延孝说道。

  “他起码损失了万余人,价值大减。”

  “让罗六抓人是最好的。”

  “何必那么麻烦?要我说,直接攻博州好了。贼军定然出城与我野战,再败他们一次。”

  “是啊,博州肯定比武水有钱。”

  将校们纷纷出言,各抒己见。

  “啪!”邵树德一拍案几。

  县衙内顿时鸦雀无声。

  “俘获了多少人?”邵树德问道。

  “回殿下,不曾……不曾俘获到贼人。”康延孝回道。

  “将首级全部斩下,送回郓州。可解救到郓州百姓?”邵树德又问道。

  “半途截获了一批,约三千人。武水县内又获一批,还是三千人。博州或还有一批。”康延孝道。

  “接下来三件事。”邵树德站起身,道:“一者,囤积粮草,越多越好;二者,做好应战准备,不要措手不及;三者,遣使至魏州,索还被掳掠的郓州妇人,索要朱全忠及其党羽,索要一笔赔偿。”

  “殿下英明。”诸将校纷纷应道。

  条件给到了魏博那一边,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回应了。如果没有回应,或者回应比较迟缓的话,那就再折腾一下,逼他表态。

  将校们散去后,邵树德又接到消息:河阳打起来了。

  这是大事,王府西阁祭酒裴通一路狂奔,亲自前来禀报。

  “大王,金仙观诸人和物事,正月前就撤了,这会还安顿在汴州,你看……”裴通小心翼翼地说道。

  邵树德暗暗松了一口气,一辈子的积蓄,丢了还是很肉疼的。

  进而又有些火气上涌,从去年许州大战那会到现在,大半年了,只在朱友文之妻王氏身上打了一炮,这没女人的日子也不知道怎么坚持过来的,我的事业心这么重了?

  “说重点!”邵树德轻斥了一声。

  裴通察言观色,见夏王好像很满意的样子,神色大振,道:“泽州将张源德率部南下,与天雄军战于万善镇,大败。右厢兵马使解宾率众追击,前后斩首千余级,目前该部在太行陉立寨。怀州宋帅已征调州兵、土团乡夫万余北上助战。”

  “这只是一次小小的试探,大的就要来了。”邵树德说道:“传令,天雄军使臧都保领怀州行营都指挥使一职,统筹孟、怀、洛、郑四州防务;武威军使卢怀忠任绛州行营都指挥使,统筹河中一府四州防务。义从军使没藏结明任沿河接应使,随时增援两大行营。”

  他这话是对卢嗣业说的,这位老哥已经记录完毕,开始润色誊写了。

  邵树德继续思索。

  现在就判断李克用的主攻方向是河阳,那也太武断了。还得继续观察,看看他什么时候暴露真正的意图。又或者,他根本没什么意图,想到什么做什么?不,不能这么辱义兄,还是要重视敌人。

  “传令,佑国军丁会部北上至孟州,隶于怀州行营。”想了想后,他又补充一条命令。

  终究还是觉得河阳这个咽喉要地遭受攻击的可能性更大。

  最好能坚持到五月中旬,届时牧草返青,天气转好,草原上又可以大举出动了。

  

第075章 路线

  “糊涂啊糊涂!”罗弘信用力拍了拍案几,叹道:“我就知道要出事,果不其然。”

  罗绍威、杨利、李公佺、史仁遇等人站在一旁,或皱眉苦思,或面色不虞,或不以为然,看起来人心各异,直如现今的魏博镇一般。

  “大帅,而今不是追究谁对谁错的时候了。夏人已经打上门来,该做出决定了,到底是与其大战呢?还是息事宁人?”杨利提醒道。

  “我欲战,你们以为如何?”罗弘信不动声色,问道。

  史仁遇不答,李公佺却跳了出来,谏道:“大帅,使不得啊。”

  “李虞候你好歹也是武人,就这么贪生怕死?”罗弘信气道:“我一半截身子入土的人都不怕,你怕什么?”

  李公佺有些惭愧,但还是回道:“大帅,昔年末将屯兵卫州,与夏人有过几次交手。贼众精悍敢战,不畏锋刃,我军想法太多,顾虑不少,打起来缩手缩脚,不如贼人敢拼命,故老是吃亏。”

  他这话其实挺客观的了。

  魏博武夫有个贱毛病,你不把他们逼急了,他们的斗志也就那样,不会与敌人以命搏命的。

  若遇到的是一般敌人还罢,他们或者本身战斗力就差,或者也是河北武人,大家都有一样的毛病,打起来并不吃亏。但如果遇到的是敢打敢拼敢搏命的狠人,比如当年的梁军,这问题可就太大了。

  夏军曾经如此评价过魏博武人:技艺精湛、装备精良、军阵娴熟,能顶得住敌人的三板斧,但三板斧之后容易泄气。

  也就是说,他们意志品质不行。更准确地说,是想法太多,关键时刻差一口气,问题出在脑子里,而不是基础的武艺、装备或战阵。

  老牌藩镇端铁饭碗的“武装公务员”,就是这个鸟样。

  如果将帅有本事,个人魅力高,手腕足,那么能弱化一下这个问题,让魏博军的战斗力提高一大截。

  或者迫于形势,比如朝廷要收拾你了,这会有个将功赎罪的机会,那么就会很卖力地打仗——当年奉朝廷之命征讨淮西时,魏博武夫打得就很好。

  但如果是平庸的将帅,无法有效整顿军士,外部形势又很安逸,那么武夫们就能败给你看。

  当然,如果有人试图砸了他们的铁饭碗,问题就严重了。战斗的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本有气无力的魏博武人会如猛虎下山一般,人人争先,将你以为必胜的战局砸个稀巴烂——专业武夫认真打起来,那战斗力可真不好说,特别是你还用老眼光衡量人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时,一场惨败可能就来临了。

  说白了,就是一帮察言观色的老兵油子,水平是很高的,看他愿不愿意好好打了。

  “又不想和人家打,那过河去招惹人家作甚?”罗弘信怒斥道:“就是一帮贱胚,整天招惹麻烦。”

  李公佺也无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大帅,还是谈正事吧。”史仁遇叹了口气,道:“邵贼索要朱全忠,给不给?”

  罗弘信有些迟疑。

  事实上朱全忠已经暗中遣人来过一次了,态度谦恭,语气卑微,并且承诺送很大一笔劫掠来的财货给罗家。至于军中公推下任节度使之事,朱全忠更是赌咒发誓,他结交了不少澶、博二州的将校,会说服他们支持罗绍威。

  儿子能否顺利接位,这几乎成了罗弘信的心病了。他曾经将朱全忠视为强力臂助,但阳谷、武水两战皆败后,又有些怀疑,现在么,又觉得朱全忠似乎还有不小的价值。

  委实难以抉择啊!

  “夏贼一来,我等便奉款息事宁人,也不是个事。”沉吟许久之后,罗弘信说道:“如此会让夏贼看轻,狮子大开口,今后怕是还有祸事上门。而今最好的应对之策,莫过于增兵博州,威逼夏贼,令其知难而退。就算不走,贼见我大军次第汇集,也会降低要求,事情就好谈多了。”

  李公佺、史仁遇对视一眼,大帅这话有道理。便是想要息事宁人,也不能这么一副怂样,那样只会让敌人轻视,以后经常上门索要钱粮,何时是个头?难道像当初给汴州上供一样,年年给钱?

  “大帅言之有理,末将同意增兵博州。”李公佺说道。

  “末将也同意增兵,看看局势会如何变化再做下一步决定。”史仁遇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6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6/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