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687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吾儿,你有何看法?”罗弘信将目光转向儿子,鼓励他畅所欲言。

  “阿爷,儿以为不用太过畏惧夏人。”罗绍威胸有成竹地说道:“晋阳李克用向我借道,言以前之事都是误会,不愿深究,今愿修好。邵贼与李克用冲突在即,他就不担心魏州倒向李克用么?儿以为,邵贼不会过分相逼,只要把利害关系都讲清楚了,说不定邵贼还会着意拉拢我镇。”

  这就是魏博的看家本领了:反复横跳、墙头草。

  罗绍威这么说,确有几分道理,因为以前邵树德确实拉拢过魏博,但没太过上心,后来不了了之了。

  如今这个局势,邵、李必有大战,魏博的价值就起来了,解决事情可能没想象中那么难,魏博还是有底气的。

  “吾儿言之有理。”罗弘信赞许道:“那么即刻进行动员,增兵博州,同时遣使至晋阳、武水,看看会发生什么。”

  ※※※※※※

  筹集粮草的行动进行得十分顺利。

  看着塞得满满当当的粮库,邵树德是既满意又不太满意。

  满意是因为将士们效率太高了,短短几天时间,就“征集”到了六万余斛粮豆,足够带过来的这两万多步骑两月所需消耗。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因为衙内军五千众昨日进至澶州朝城县,并在渡河北上的天兴军的帮助下,四处摊派,收集粮草,据闻已得三万余斛粟麦,收获不小。

  不满意之处在于还是不够吃,因为定难军来了。

  定难军成军时间很短,还是去年邵树德西巡之时“敲竹杠”敲来的,以河西蕃人为主,战斗力一般般,但马匹众多——这会该部还有约九千骑,却有马近两万匹,十分惊人。

  三万多人马,一个月就要消耗约九万斛粮豆。这么一看,目前搜集到的就太少了,还得继续加把劲。

  “大王,幸不辱命!”定难军军使魏博秋躬身行礼道。

  “好!将士们都辛苦了,今日大酺,敞开来吃。”邵树德笑道。

  “末将这就遣人去传令。”魏博秋欣喜道。

  邵树德笑而不语,随后又问道:“可知我为何不让你等进城,反而要躲在这个荒郊野外?”

  “大王自有道理,末将只管尊奉军令就是了。”魏博秋答道。

  “好!”邵树德拉起魏博秋的手,道:“昔年在朔州收你入帐下,一晃也二十年了。如今看来,当年的老兄弟个个都有才具。”

  当然,这不是真话。

  事实上有些人渐渐跟不上队伍了。他们没有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提高自己,渐渐落后了。

  邵树德一直把当年铁林都那千把个老弟兄全部看作元从,甚至就连后来扩军时编入的河阳三城兵也看作是老兄弟。这些人当然不可能个个有才,他们有的战死了,有的伤残了,有的老退了,但家人都过得不错,富家翁是跑不掉的,这也是邵树德在军中的人品一直十分坚挺的最主要原因。

  跟着大王走,真的有前途啊!即便是烂泥扶不上墙的人,也能在乡下当个富家翁,如果下一代有出色的子弟,夏王听闻后,也会召到身前亲自考校,看得过眼就收下当亲兵,以后找机会放出去当小军官。如此做法,让人信服。

  亲兵都一千人,有关北豪强子弟,有蕃部酋豪子侄,有关中、河中官员子弟,也有元从老人推荐来的少年郎,几乎就是这个关西军政集团的缩影。

  现在又建了个号称“第二亲兵”的银鞍直,又是一大堆边疆豪强、河陇蕃人子弟,最近又增加了不少汴州军校家庭出身的英才,代表性进一步扩大。

  魏博秋算是元从老人里有点水平的,今年也四十出头了,精神头不错,也不怎么显老,斗志很旺盛。

  “先委屈大伙了。”邵树德说道:“待我大事抵定,定有赏赐发下。”

  “大王,何为大事?”魏博秋实在忍不住,问道。

  “拿地图来。”邵树德吩咐道。

  杨弘殷飞快的打开地图,动作非常麻利,让邵树德想起了当年的李延龄,只不过杨弘殷出身麟州杨氏,箭槊双绝,比老李能打多了。

  “从聊城东北行,至高唐县境,再往东过河,可至齐州。”邵树德划拉着一条路线,说道。

  魏博秋恍然大悟,对接下来的任务多多少少有点概念了。

  “从高唐再往东北行,可至横海军治下的德州。”邵树德又划拉了一条路线,道:“德州往南,亦可至齐州。往东,则可至棣州。”

  棣州历史上的归属比较复杂。

  横海军节度使曾辖沧、景、德、棣四州,大概相当于后世河北沧州、衡水以及山东德州、滨州一带——当然,这个藩镇现在的军号是“义昌”,但“横海”太深入人心了,很多人还是习惯老称呼,就像称呼徐镇为“武宁军”一样,实际上圣人已经重新赐军号“感化”。

  文宗年间,横海军节度留后李同捷欲承袭父职,朝廷不许,令魏、徐、郓、定等镇兵马围攻沧景,败李同捷及成德援军,战后棣州归属淄青镇,李同捷被杀,妻子被收入宫中。

  棣州刺史邵播,乃王敬武旧人——王敬武即王师范之父。

  邵播这会已率军南下齐州,参与围攻平阴的战事。

  “大王,德州乃大郡,兵马众多……”魏博秋提醒道。

  “嗯,是有点冒险,故不取这条路线。”邵树德说道:“这两天会有一批马被送过来,届时全军携十日粮豆,兵发齐州。”

  打仗,就是要打个出其不意,如此方能获得难以想象的战果。反正骑兵来去如风,便是不成,也可以退走,这个险还是值得冒的。

  

第076章 迂回

  乾宁五年二月初九,平阴县外杀声震天,攻势如潮。

  王师克手下的兵马空前强大:淄青衙军、外镇军、支州兵一万五千余人,其中步军一万二千、骑军三千。

  另有蕃兵拓跋仁福部骑军三千——其实也不全是蕃兵了,这些年有大量淄青本地人被招募入军,人员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淄青镇的动员起来的土团乡夫也有万余人。

  齐州方面,刺史朱琼有众八千,另有土团乡夫万余,总兵力两万。

  双方加起来五万大军,骑兵大概八千上下,是一股相当庞大的力量了。

  当然,那是战前的数字。

  数次野战及城寨攻防战后,齐人损失了好几千人,已经只有四万三千余人了。

  朱瑄这厮在郓州混不下去了,最近也灰溜溜跑了回来。

  这个世界,终究是看实力的。没有实力,说话都没底气,也会被别人看轻,受他人摆布。

  这不,朱瑄刚刚冲杀回来,血染征袍,脸色难看。

  从青州带回来的老本钱又折损了一批,仔细算下来,损失已经过半。再看看在远处列阵的两千多士卒,郓人、齐人都有,但——唉,新征来的军士,真不能和老兄弟比。

  “大帅!”朱裕、朱罕走了过来见礼。

  朱瑄将战马交给亲兵。马鞍下挂了一溜人头,都是朱瑄方才斩杀的蒲兵。

  蒲人、许人守平阴,被打得基本不敢冒头了,只偶尔出城冲杀一阵,但也很快被杀败。

  根据得到的消息,城内蒲人士气低落,有人四处串联,欲斩河中马步都虞候封藏之,然后返回蒲州。

  鼓噪杀将,朱瑄并不感到意外。

  远征在外的藩镇兵马,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事在国朝也不鲜见。士兵们脑子一热就动手了,哪怕动完手后就后悔,但也来不及了。

  就是这个“返回蒲州”有点异想天开,“溃回蒲州”还差不多。

  “朱琼不是个东西。”朱瑄低声咬牙切齿道。

  朱裕、朱罕也有些愤愤不平。

  可不是么?齐州刺史朱琼,刻意巴结王师克,对朱瑄明里暗里打压。甚至于,故意把他辛辛苦苦拉起来的人派出去消耗。

  朱瑄如何不懂朱琼的心思?眼看着郓镇覆灭了,没希望恢复了,他动了投靠王师范的心思。反正齐州本来就是淄青镇的,投过去也理所应当。而且,他现在担心齐州刺史的位置被抢了,所以什么小手段都用,非常不要脸。

  但忘恩负义也好,狼心狗肺也罢,现在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朱瑄竟然拿朱琼没办法了。

  “大帅,咱们不如跑吧?”朱裕建议道。

  “跑?去哪里?”朱瑄摇头道:“没地方可去了。先忍着点,瞅准机会多拉一些丁壮入伍,把本钱攒大点。夏人眼看着要坚持不住了,一旦再败,平阴守不住的,届时大军就直插郓州了,或许还有机会。”

  机会,铁定是很渺茫的。

  王师克现在这么卖力,不计伤亡与蒲兵、许兵决战,他图啥呢?说不定想把郓州一起吞了。

  朱瑄还想重新恢复天平军节度使的身份,只能说梦中才会出现了。

  但是——希望没有彻底破灭之前,朱瑄都将为之努力,不会放弃。

  鼓角声又响了起来。

  朱氏兄弟三人一齐望去,只见新一轮的攻势再度展开。

  这次多了不少被强征来的郓州夫子,他们被后方的齐军弓箭逼迫着前冲,然后又被前方的夏军弓箭射死。生命消耗完箭矢后,大规模的进攻再度发起。

  齐人、夏人,总要死一个。

  ※※※※※※

  突将军已经离开了武水县。

  康延孝被任命为都指挥使,统率突将、衙内以及过河而来的天兴军两万余人,朝博州方向挺进。

  大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魏人闻之,大恐。

  邵树德也离开了武水县。

  铁林军左厢两个步军指挥四千人、骑军六个指挥三千人、定难军九千骑、银鞍直数百骑,总计一万六千余人,带着数万匹马,风一般向东而去。

  初九,大军路过博州。

  彼时各路魏博援军陆陆续续往博州汇集。三百名从贝州南下的的骑兵还没来得及入城,直接就在原野上被包围,消失得无影无踪。

  初十,至高唐。

  高唐令亲自带着三百县镇兵、一千土团乡夫西进,打算去博州汇合。路上稀里糊涂被骑兵冲垮了,高唐令单骑走免,逃回城中。

  而就在他刚刚散尽家财,招募军士,打算与敌人奋战到底的时候,铺天盖地的骑兵却远离了高唐县城,消失在了东边的树林后。

  这是要去渡口!

  高唐令一下子想明白了,同时有些无语,半途被人撞上,可真是无妄之灾。

  渡口人喊马嘶,混乱异常。

  数十魏兵仰面倒在血泊中。突袭之下,几乎没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就在铺天盖地的箭矢中全军覆没。

  浮桥甚是狭窄,人马的通过效率十分低下。

  邵树德坐在渡口旁的石亭下,静静等待着消息。

  从他所在的位置,已经可以隐隐听到河对面的厮杀声。银鞍直副将张温亲领五百人下马,顺着浮桥直冲过去,与守军杀作一团。

  “大王,贼众已溃。”银鞍直副使杨弘殷兴冲冲的走了过来,禀报道。

  邵树德看了看天色,立刻道:“走,即刻出发!”

  大河虽然尚未完全解冻,但河面已经不安全了,不可能再让你踏着冰面就过河。那么,行军路线的选择就很有限了,渡口与浮桥成了必争之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6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87/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