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兄何故造反?_分节阅读_第497节
小说作者:月麒麟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6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7:00

  都察院掌监察之职,为了保证言路的通常,没有其他衙门一样的层层设置,对于全国的各州,府,县,由都察院直接派出御史巡查,每年定期述职,奏疏直送中枢。

  所以,十三道御史加起来核定员额一百一十人,看似很多,但是须知,大明如今有两千多个县,六百多个州,府。

  这一百多个御史,放到全国的范围内,其实也就刚好够用而已。

  其次就是六科,相较于十三道御史,六科更加独立,严格意义上来说,六科本身就是独立的衙门,其主官是掌事的都给事中。

  但是实际上,由于对六科的考核权,由都察院和吏部共同掌握,所以通常意义上,朝中也将六科归于都察院。

  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陈镒这个左都御史,是可以同时代表科道的。

  六科给事中人数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共计定额四十人。

  和十三道御史不同,六科不必出巡各地,只需要留在中枢复核政务,看似轻松,但是实际上,六科的事务繁重,还在内阁之上。

  在朝堂当中,六科往往最出名的时候,是和皇帝呛声,阻止天子胡乱下诏。

  但是事实上,那是偶发情况,六科真正要监察的,是日常的政务决议,谓之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按照事务的不同分类,从地方衙门,到朝廷六部各个衙门,所有的奏疏递上来,在经过内阁票拟,天子朱批之后,在正式拟旨之前,统统要送到六科重新进行复核。

  这个复核主要是制度上的复核,以吏科而言,官员任命流转,是否符合铨选的规则,被流转的官员情况是否属实,有无谬误,若一切无误,则副署后,颁行到对应的衙门,若有误,则送回宫中,驳斥对应的衙门。

  换句话说,小到普通的犯人的流放斩首,大到类似整饬军屯,东宫出阁这样的大事,六科都要参与其中,日常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因为深度参与各种朝廷政务,六科还要负责监察百司,一旦在复核政务的过程当中,发现是因为大臣舞弊徇私而导致的,还要负责弹劾。

  如果说十三道对应的是地方,那么六科对应的就是中枢。

  科道并立,构成了大明庞大而完整的监察体系。

  从这个角度而言,六科合起来一共一百五十人的定额,其实并不多。

  所以,陈镒说的是实话。

  科道看着人多,但是实际上真正能抽调出来的寥寥无几,很多的紧要之处,根本就离不了人。

  何况,托去年土木之役,还有前段时间京察的福,科道现在不是满员状态,想要从中抽调出去清查军屯,就更加困难。

  于是,听完之后,王文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照此说来,如今科道能调拨的人手,大约在十人左右,如此一来,若要满足兵部刚刚的需求,至少要选授五十名科道官员,如此一来,科道的实际官员数量,必然会超出原本核定的员额。”

  “如此庞大的数量,且不说一次性选授难以保证都是可用之才,纵然是选授出来,吏部也要考虑,在此次整顿军屯之后,这些官员该如何安置。”

  “如今六科十三道的实际官员,大约有一百一十九人。”

  “故而老夫觉得,可以自翰林院选拔十人,自春闱当中选优秀者十人,暂时补充到科道当中,另外再烦请陈总宪辛苦些,从六科十三道抽调出二十名御史及给事中,协助兵部清查军屯,如何?”



第594章 咱就是说卖白菜呢

  朝堂之事,有些时候,和菜市场讲价没什么差别。

  在整饬军屯这件事情上,兵部开价六十名科道,都察院说我们就出十个,其他找吏部去。

  王老大人面对兵部和都察院的联合,又是哭穷,又是讲道理。

  一下子,从六十个名额直接杀到四十个,先跟都察院劈一半,然后自己再跟翰林院摊一半。

  别看王文平时脾气又臭又硬,但是论讨价还价,这位老大人也是毫不客气。

  一时之间,殿中的气氛有些尴尬。

  于谦的眉头肉眼可见的皱了起来,他最近这段时间是好脾气,但是,对于军屯一事,他还是无比重视的。

  略一沉吟,于谦摇了摇头,道。

  “六十名科道,是兵部再三商讨之后,定出的数量,清丈边境田亩数量,只是整饬军屯的第一步,清丈结束之后,还需要他们具体处理各种问题。”

  “军屯糜烂如今已成痼疾,朝廷若要动手,必要雷厉风行,不可迁延犹豫,时间拖的越久,地方上的将领,官员,越会勾连欺瞒,对抗朝廷,所以,这些科道的数量上,绝不能缩减。”

  与此同时,陈镒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老大人满脸愁容,对着王文摇了摇头,道。

  “大冢宰,前番京察,都察院诸多御史不谨,被黜落地方,如今实在是腾不出人手,能够挪出十个人,已经是老夫仔细核算之后的结果,剩下的那些,要么是手头有紧要的案子,要么是实在走不开。”

  “真要是抽调的过多了,朝廷政务是要乱套的,所以,此事少不得,得吏部来鼎力相助。”

  *的,王老大人正式宣布,对于谦刚刚的一点点好感,是自己瞎了眼。

  看着眼前这俩人一唱一和的样子,说他们俩之前没有串联,打死王文都不相信!

  别以为他不知道,当初京察的时候,吏部黜落了那么多的科道官员,陈镒这货记着仇呢。

  这回,这是趁着机会,狮子大开口,要让吏部把吃进去的全吐出来。

  于谦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为了让都察院在整饬军屯上支持他,帮着陈镒一块为难吏部。

  呸!

  王老大人心里滔滔不绝,要不是碍着是在御前,这俩人又是于谦和陈镒,他早就骂开了。

  但是尽管努力克制,这位大冢宰的脸色还是颇不好看,道。

  “各个衙门都有难处,但是大家得同舟共济,相互体谅,这政务才能推行下去,对吧?”

  说着话,王文侧了侧身子,转向一旁的萧镃和内阁二人组,问道。

  “萧学士,首辅大人,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果然是在朝中混的久了,人都是会变的。

  今天到场的老大人们算是开了眼界,不仅于少保的态度比往日柔和了许多,就连一向单打独斗的王文,也开始找帮手了。

  毋庸置疑,萧镃是肯定不愿意让翰林院的人自降身价的。

  但是王翺……

  在众人的目光当中,这位首辅大人淡定的开口,道。

  “不错,老夫也觉得,吏部选授官员,自有成例定制,兵部需要调用官员清查军屯,自当在现有的衙门当中选用,岂可因一事而打乱铨选的节奏,朝廷有诸多大政,若事事如此,岂不是要乱套了?”

  应该说,这段时间,王翺在朝中十分低调。

  谷</span>  内阁先是两个阁臣互斗,后来俞士悦这个次辅又大出风头,朝臣的目光,基本上都落在俞士悦和朱鉴二人身上。

  反而是他这个首辅,在朝中很少站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但是这一次,他一张口,就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要知道,前段时间,因为李贤被贬谪的事情,这两个人是闹了矛盾的。

  以王天官记仇的性格,竟然会继续找王翺来帮他助拳,不得不说,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然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王翺不仅坚定的站在了王文这边,而且话说的比王文还重。

  于谦,陈镒和王文,到底都份属天子党。

  所以,哪怕在其他的大臣面前,王文可以毫无顾忌,但是,对着这俩人,即便是看在天子的面子上,王文也是要给几分薄面的。

  不然的话,传扬出去,好似是天子连自己心腹大臣都管不了一样。

  这中间的关窍,王天官向来是拎的清楚的。

  所以,王文虽然脾气不好,但是,一直说话都很委婉。

  可是,王翺就没那么客气了,这一开口,就是指责兵部为了自己的政务,不顾铨选的规矩,甚至将高度提到了扰乱朝局的程度。

  不过,这是为什么呢?

  看着和好如初的双王组合,老大人们心头浮起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也只是片刻,有人无意间瞥见萧镃和王翺站在一起的身影,心中便朦朦胧明白了几分。

  最近这段日子,据说这两个人,走的还挺近的。

  这本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要知道,翰林院原本就是内阁的大本营,甚至于,在王翺到内阁之外,内阁的阁臣,就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

  只不过,后来出了一点变故,在王翺果断的出手之下,内阁和翰林院才被切割了开来。

  从这个层面上讲,萧镃其实也是这件事情的受益者。

  毕竟,如果当时陈循和高谷还兼任着掌院学士,翰林院也轮不着他。

  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老大人们很快就明白了王翺的立场。

  要知道,如今翰林院的里的这帮庶吉士,大多都是陈循的门生,当初的经筵事件,他们好多人都敲过边鼓。

  所以,对于王首辅来说,让他们呆在翰林院继续“观政”,是最好的事,他可不想让这帮人转迁科道,给自己添堵。

  于是,萧镃不愿意让这些庶吉士自降身份,王翺不愿意将他们放出来到朝堂上,将清流的资历兑现成官职,二人自然而然的,便跟王文站在了一起。

  这仅仅是刚刚开始商议整饬军屯的举措,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战团。

  王翺话音落下,紧接着,他后头的俞士悦略一犹豫,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开口,道。

  “首辅大人,此言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翰林院本就是为朝廷储备人才之地,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抽调是理所当然的事。”

  “至于明岁春闱,按照规矩,原本就是要授官的,虽然少了观政这一条,但是,只要吏部能把好关,选得可造之才,相信兵部和都察院会妥善安排。”

  “于少保,陈总宪,对吧?”



第595章 没骨气的大冢宰

  于谦看了一眼俞士悦,神色有些复杂。

  其实,从利弊得失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俞士悦是不应该开口的。

  要知道,这段时间一来,他这个次辅已经足够出风头了,所以,如今正是应该以低调为主。

  在抽调御史这件事情上,刚刚王翺这个首辅已经旗帜鲜明的表示了反对。

  这个时候,俞士悦站出来和他呛声,传扬出去,必然会遭人议论,说他恃宠而骄。

  但是,俞士悦还是站出来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84页  当前第4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7/1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兄何故造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