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650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东南百姓讨论的最有热度的话题,还是国号的问题。

  所有人都意识到,马上就要重新大一统了,再继续叫东南已经不合适了。

  新的国家的名号,这成为整个东南上下讨论最热烈的问题,大都督府也发出了通告,新建立的国家名号,要通过本次制宪会议来决定。

  那些启程前往南京的制宪会议代表们,带着父老乡亲们提议的各种国号,齐聚到了南京。

  水晶宫是上一次召开制宪会议的场所,在召开了第一次博览会之后,这里还陈列着一些代表了东南科技成果的机械,很显然官府无意将这些机械搬运出去,制宪会议代表们将要和这些机械一起开会了。

  丹芸从广西赶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李府。

  今天李府上下更是十分的热闹,不仅仅是丹芸这位李言恭的夫人返回李府,从云南返回南京定居的黔国公太夫人李氏,也带着黔国公沐昌祚来李府串门走亲戚。

  丹芸想起来丈夫曾经说过,黔国公府的太夫人李氏是临淮李家的旁支,当年沐家从云南返回南京,还是公公李廷竹亲自去云南接回来的,因为这件事公公李廷竹还得到了官府的嘉奖。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黔国公了,临淮侯李府也摘了侯府的牌子,大都督苏泽也多次表示,新朝廷没有册封勋贵的意思,就连新朝的元勋们都没有爵位,这些前朝的“余孽”就更加不用想了。

  但是对于如今的现状,公公李廷竹倒是没有任何不满了,整个东南官府没有清算李家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能够得到大都督苏泽的重用,那就更是祖宗保佑了。

  对于丹芸这個儿媳妇,李廷竹是非常的满意,不过这位老临淮侯还是很少直接表现出来,只会在亲戚面前表现出这份骄傲。

  黔国公府的李老太君返回了南京,心情也是非常的复杂。

  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后来远嫁云南,在云南更是渡过了她一生大部分时期。

  不过比起在南京的童年和少女时期,云南黔国公府内的尔虞我诈更让人烦心。

  如今能够带着孙子沐昌祚返回南京,李老太君本来也是非常忐忑的。

  但是等到返回南京后,大都督苏泽亲自慰问了沐家,还亲自书写了“云南沐家,擎天一柱”的匾额,作为对沐家镇守云南二百年的功劳总结,算是对沐家进行了盖棺定论。

  苏泽亲自赐予宅邸,聘请沐昌祚担任一个云南事务有关的咨询小组顾问,这个顾问还不是简单装装样子,苏泽还亲自召见了几次沐昌祚,请他列席内阁会议,商讨一些和云南有关的问题。

  同时沐昌祚还被选为了云南的制宪会议代表,这一次也要参加制宪会议。

  李老太君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云南黔国公府的日子是西南边陲的土王,但是沐家为了明廷的西南边陲也流了不少血,打了不少仗,李老太君的公公、丈夫、儿子,都为了明廷上过战场,沐家战死的人也堆满了祠堂。

  而且在云南那个地方再称王称霸,也完全比不上南京。

  而如今的南京更是完全不一样了。

  李老太君还向李廷竹说过,南京一个普通工人的生活,甚至要比他们在云南黔国公府的生活还要好。

  李廷竹也点头,钟表、肥皂、火柴,出行的舒适公用马车,铁路,轮渡,这些都是当年他们这些王侯都享受不到的,现在南京的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

  南京的各式美食要比当年临淮侯府做的还要美味,美酒要比御赐的美酒还要醇厚。

  身上的衣服也是舒适又保暖,到了冬季家中燃起的暖炉,和玻璃窗户一起保暖舒适,这些就算是旧时的皇宫也享受不到。

  更不要说铁路这种交通工具了,这都是以前神话中都想不到的东西。

  丹芸没想到家里来了亲戚,她进府之后立刻拜见了正在逗弄自己儿子的李老太君。

  跟随李太君来的沐昌祚连忙向丹芸行礼,丹芸没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了云南前任黔国公的婶婶。

  公公李廷竹还是老样子,严肃古板端着架子,他对着沐昌祚说道:

  “丹芸正好回来,她参加过制宪会议,正好昌祚刚刚谈起来要如何参加制宪会议有些忧虑,就劳烦丹芸你就给他好好讲讲吧。”

  丹芸接过儿子,连忙说道:“爹,这可没什么劳烦不劳烦的,都是一家人,而且制宪会议也没有那么多规矩,既然这样那我就好好和沐,沐代表讲讲吧。”

  沐昌祚比自己还要大,喊他侄儿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丹芸干脆还是称呼了职位。

  沐昌祚立刻做出洗耳倾听的样子。

  丹芸说道:

  “其实这水晶宫的制宪会议,和各省的制宪会议差别不大,开幕是大都督亲自主持,然后是内阁首席大臣徐大人总结这三年的工作,这算是固定的开场仪式了。”

  “接下来就是分组讨论的时间了,每个代表需要先在自己所在省的小组进行提案讨论,必须要先过了本省讨论这一关,通过了之后才可以作为正式提案提交给制宪会议大会上进行讨论表决。”

  丹芸笑着说道:“这也是讨论最‘激烈’的时候,也是报纸上说制宪会议各种鸡飞狗跳的时候。”

第661章 神圣感

  沐昌祚做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恨不得拿出本子记录下来。

  李廷竹非常满意的摸着自己的胡子,原本儿子带回来一个瑶女儿媳妇,让世代贵胄的李廷竹非常不满,如果李家还是那个临淮侯,丹芸这样的女子别说进门当临淮侯世子的媳妇儿,就是做小妾都算是“有辱门风”。

  不过那时候李家已经衰弱了,李廷竹也管不了李言恭,在那个时候李家哪里想到什么门风问题,只要家族能够存续下去就行了。

  而丹芸回来的时候已经怀了孩子,李家很快就被长孙出生的喜悦冲淡了一切。

  慢慢的李家开始接纳丹芸这个儿媳妇,唯一的不满就是李言恭和丹芸两口子都很忙,还是天各一方的那种忙碌。

  李廷竹本来还是有些成见的,毕竟在大明的时候,女官都是是很稀少的,更别说丹芸还不是那种辅佐性质的女官,她是正儿八经的广西主政官员,这次返回南京的时候,丹芸不仅仅是制宪会议代表,还是广西处置副使。

  广西处置副使,是东南在广西特别设立的新部门,在广西布政使衙门下,专门负责广西各少民的安置工作。

  这份职位已经是正五品的高位了,在东南已经属于中级官员的序列了,如果将儿子李言恭在军中的职位换算,丹芸的进步速度已经不比儿子慢了。

  更重要的还是这份制宪会议代表的职位。

  在制宪会议闭幕的日子里,各地的制宪会议依然在履行职位,虽然制宪会议代表这個职位并没有具体的作用,但是所有人都看到制宪会议的重要作用,而这些代表们在地方治理中发挥的越来越大的作用。

  沐昌祚这个制宪会议代表席位,对于沐家的象征意义更是巨大,这说明了沐家终于能够融入到东南的权力体制中,参与到东南的权力运作了。

  李廷竹对儿媳妇越发的满意,周围的亲戚也都羡慕,临淮侯能够出李言恭和丹芸这样的后代,能够在新朝中占据一席之位。

  旧日的爵位已经成了梦幻泡影,更多的旧贵族都在感慨时代的变化,他们努力蹒跚也无法在新朝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让李廷竹在外面更有面子。

  这一次李太君来访,其实不仅仅是过年串亲戚这么简单,而是临淮侯李家已经是沐家在南京仅有的政治依靠了。

  丹芸继续说道:

  “我们制宪会议代表需要讨论表决的,就是各项提案和法案,这也是东南‘主权在民’的大政下,我们制宪会议代表的神圣权力,沐代表也曾经宣誓过吧?”

  沐昌祚点头,他就任制宪会议代表的时候曾经宣誓,誓言就是要对他代表的民权负责。

  丹芸说道:

  “今年来南京的时候,许布政使曾经见我,希望我能够在广西相关的几个提案上多串联串联,争取能够通过几项对关系有利的提案。”

  沐昌祚有些意外的说道:

  “地方大员私相结交,这种事情难道不会犯了大都督的忌讳吗?”

  丹芸笑着说道:

  “恰恰相反,这才是大都督愿意看到的事情。”

  “什么?”

  丹芸说道:

  “大都督其实早就在《论政治》里说了,政治这个东西,就是要把事情放在台面上讨论,把事情放在台面上,将利弊都讨论清楚了,这样推行的政策才能有最大的共识,才能尽可能的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部分人闭门空想,或者通过密室政治分肥。”

  “制宪会议代表自然也会有私心,但是私心的出发点还是为了自己代表百姓的利益,那这份私心还是私心吗?那就是代表百姓的公心。”

  沐昌祚疑惑的说道:

  “这私心公心如何界定呢?”

  丹芸摇头说道:“不需要界定,大都督也说过,任何事情都只能论迹不论心,若是要论心,这个世界上的制宪会议代表就只能圣人来做了。”

  “人皆有私心,这都是人之常情,比如这一次许布政使就任广西,想要通过一条修建广西铁路的提案,改善广西的交通问题,但是所有省都想要在省内修铁路发行公债,但是预算就是这么多,如果大家都发行公债,民间认购的总量也就这么多,这里自然就要争一番了。”

  “但是这种争,也都是为了各自所代表百姓利益在争,是出于公义的争,而且到底谁更需要铁路这种事情,自然也是放在台面下争论最好,这样建设起来才能少些争议。”

  沐昌祚恍然大悟的点头,原来这就是东南政治的运行原理,听起来他更加兴奋了。

  从投降开始,沐昌祚本来的预想是自己作为一个前朝吉祥物,在府邸中圈禁到死。

  可没想到他到了东南不仅仅没人限制他的自由,甚至他做什么事情都没人管。

  紧接着他又被选为了云南制宪会议代表,还能大大方方的见自己的旧部。

  沐昌祚原本以为这个制宪会议代表就是个名誉职位,算是东南安抚人心的手段,但是今天听起来,这个职位竟然还是非常重要的?

  丹芸又说道:

  “今年制宪会议要讨论很多事情,特别是宪法草案的讨论,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可以说是决定了新朝未来的奠基,沐代表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来找我,或者请教其他代表,大家都会认真的解答的。”

  沐昌祚表情肃然,他从没想到自己这个“前朝余孽”,甚至可以参与到新朝代框架的建设中,这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且宪法是根本之法,也是日后整个新朝的运行基础,虽然规则条文和实际运行还是有具体差距的,但是也可以认为是新朝的“祖宗之法”了。

  “为后世奠万基”,这也是沐昌祚在担任制宪会议代表宣誓时候曾经说过的话,现在想起来竟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真切切的要参与到新朝代的奠基仪式中。

  能够参与到这种事件中,沐昌祚也产生了一种神圣感。

第662章 铁路司的畅想

  南京国子监前的广场是越发的热闹起来。

  今年东南春闱即将开始,五湖四海的读书人齐聚南京,准备在这三年一次的抡才大典中争夺头筹。

  汤显祖身穿一身普通的读书人长衫,混迹在年轻的读书人中,正沿着秦淮河的夫子庙浏览着风光。

  随着东南的各项制度越发的完善,科举考试的严肃性大大增加,能够来南京参加科举的读书人,都是志向远大的那一批。

  但是东南的科举又和明廷的一考定终生的考试模式有些区别,如今已经形成了多套入仕的体系,也有一部分读书人放弃卷进士科举,而选择参加其他考试进入官场。

  首先是各省的吏员考试,自从前阵子浙江的吏员考试弊案之后,礼部规定将吏员招募的考试资格确定在省一级的学道衙门,如今吏员考试都是各省统一组织,然后再按照各府县的缺编人数统一分配。

  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与其参加希望渺茫的进士科考试,不如直接参加吏员考试。

  反正吏员也有六等可以晋升,升为六等吏员后可以参加吏员转官员的考核,如今东南一部分官员也都是从吏员转升上来的。

  除了吏员考试之外,从军的考试也是一条进入东南官场的迂回路线。

  如今东南军队中也需要大量的懂得文化和算学的士兵,而且东南的军队待遇一向不错,选择从军的读书人也多了起来。

  大都督府之前也颁布了条令,确立了普通士兵轮换服役的期限,参与过前线战事的老兵,在没有负伤的情况下八年就可以退役转入地方文职体系,按照资历和个人意愿转业返回家乡安排吏员或者军队后勤官员的工作。

  如果是负伤失去战斗力的老兵,则也会直接进行安置,可以选择返回城市或者乡村任职。

  这个条例也增加了从军的热情,如今东南的军人不再是世代从军的军户,而是一种职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6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0/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