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芍药记事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蓝艾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93 KB   上传时间:2016-01-03 21:30:25

☆、第116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长安城里,繁华依旧。

宁景兰随同婆家人一路回京,情绪难免低落。当年离京,她是初嫁新妇,有丈夫的甜言蜜语,婆婆的看重,而今回京路上,丈夫整日同文姨娘以及庶子在一处,她身边陪伴着的只有陪嫁丫环。

也许是漫长的时光已经将她对婚姻的憧憬磨光了,更可能是崔二郎与文姨娘的相处情形,落在她眼里更觉他们密不可分,而自己却宛若多余的人,再插不进去。

文姨娘待她十分恭顺,以宁景兰的脾气,被抢了丈夫,自然也不会给她好脸色。但她前脚给文姨娘好看,后脚崔二郎就找上门来大吵,“得亏得她性情温厚,不与你计较,不然你这般毒辣心肠,家里哪会有安生日子可过?”

宁景兰气的倒仰,却不能拿他怎么样,吵又吵不过,动手……她有心而无力。

等崔二郎走了之后,文姨娘便怯生生前来陪罪,“都是妾的错,害郎君迁怒了!”垂泪跪在宁景兰脚下,露出她纤巧的脖颈。

宁景兰真是想拧断她脖子的心都有了,到底还记着自己的身份,不曾下手,“你且去吧,我哪里还敢让你跪在我面前?从我房里滚出去!”

文姨娘当真从她房里起身出去了,宁景兰才觉得心里松了一口气,眼前清静了,外面丫环就来报:“奶奶,文姨娘跪在院子外面了。”

宁景兰当下脸色都变了,胸膛里倒似有火在烧,蹭的起身往外走,到得自己院外门,果见文姨娘惶惶跪在院门口,见到她出来眼泪都下来了,跪着向她磕头:“都是妾的不是,惹的奶奶生气了!奶奶消消气,别气坏了身子!”

此事自然有瞧见的往崔夫人那里报过去,不过一刻钟崔夫人便遣了婆子来训话:“夫人说,咱们这样家里,就算容不得妾室,可也不能坏了体面。好歹文姨娘也为崔家开枝散叶,生了磊哥儿呢,奶奶就算要训她,在房里就好,何必要撵到院子外面去呢?”

宁景兰气恨难言,头脑发晕,婆母派来的婆子训话,还得垂头听训,等那婆子走了,将房里瓷器砸了个稀烂:“当初真是眼瞎了,才嫁了这样的人家!”更恨崔二郎无情,只听文姨娘一派胡言,就要找她的麻烦。

果然崔夫人训完了话,回头崔二郎知道此事,还要跑来与她分争,怪她不给文姨娘体面,也是间接不给自己脸。

最开始宁景兰也想过要让文姨娘立规矩,可是崔二郎护的紧,如是者三,她在文姨娘手下吃了几次暗亏之后,崔家人明里暗里都怪她品性不够贤德,连个生子的妾也容不下,好歹自己的肚皮争气一点,生个嫡子出来也能立的住。不但自己没本事生儿子,还怨恨生子的妾室,可见是个不容人的。

到最后,不说文姨娘来她房里请安了,就算到了院门口,也早早有丫环半着不让进去,“奶奶说她身上不舒服,不见外人,文姨娘还请回。”谁知道放了她进去,又要生出什么风波来。

这本就是文姨娘想要的结果,嘴里还要谦辞几句:“奶奶病着,我就更应该在身边侍候着了,怎么能往外躲呢。”配上她一副担心的表情,倒真是个恭顺的妾室,直让宁景兰房里的丫环们汗毛都要竖起来了,哪里还敢让她进去,恨不得让她远了宁景兰的院子二里地。

“文姨娘的好心奴婢会转告奶奶,文姨娘还请回吧,恐怕磊哥儿也需要人照料,若是过了病气给哥儿就不好了。”

宁景兰院里的丫环再讨厌这个女人,也看出来了,知道惹了她,转头崔二郎或者崔夫人就会回头找宁景兰的麻烦,为了不给主子惹麻烦,只能忍气吞声,待文姨娘还得十分客气。

文姨娘心满意足的去了,往崔夫人房里去瞧磊哥儿的时候,还十分惶恐:“奶奶病着,妾原说要去侍疾的,只是奶奶院里的丫环拦着不让。”

崔连浩都已经搭上了东宫,听说老皇病了许久,指不定哪天太子就位登大宝了,到时候何愁官路。

崔夫人如今对宁景兰是一点顾忌也无了,只淡淡道:“既然你们奶奶不让你去服侍,那就多多照看磊哥儿吧。”

到得崔家从洛阳出发,文姨娘都再没见过宁景兰的面儿。

进了长安城,崔家人便往旧宅子里去了,才住下第二日,宁景兰便向婆婆提起要回娘家。崔连浩早起才去吏部,准备下午往东宫拜访,崔夫人悬着一颗心,还想着崔连浩此次升迁,便不准她回娘家。

宁景兰也学乖了,嘴里应着,出了房门就支使丫环拿好了钱袋子,主仆几个直接从侧门里出去了,等到崔夫人听说宁景兰出门了,顿时火冒三丈:“高门大院怎么就禁不住她的脚了?打量这是到了长安城,我这做婆婆的管不住她了是吧?”

守门的婆子垂头站着听训,半日不敢吭一声,听她骂的凶了,陪笑道:“二*奶奶什么都没带,两手空空怎么回娘家?许是她想去街上走走吧?”

崔夫人恨不得锤烂这婆子的脑袋:“蠢货!她没带东西,难道也没带银子吗?出门去哪里置办不了?”

门上婆子暗里腹诽:二*奶奶是主子,她只是个奴婢,难道主子要出门,还要经过奴婢同意不成?到底没敢回嘴。

崔夫人心烦意乱,“滚滚滚!站着不走难道等领赏吗?!”

魏氏宽慰她:“母亲别着急,许是真像那婆子所说,弟妹只是心里不舒坦,想去外面走走呢。她打小在长安长大,离开也几年了,故土难离,回来看看也不奇怪。”

崔夫人这会儿连带着对魏氏也没好脸色:“你当大嫂的,连她也看不住,到底是怎么当家理事的?!她还有什么不舒坦的?家里又没少了她吃喝!”

魏氏也是做儿媳妇的,对宁景兰有再多不满,如今也烟消云散了,她既跟自己争不了什么,不过都是在崔夫人手底下讨生活。她自己被困在婆母身边多年,好几年都没见过丈夫的身影,只知道丈夫身边的庶子女都生了好几个,而宁景兰更可怜,连个孩子也没有,妾室庶子被接到眼前来,天天打脸,心里能舒坦才怪。

今日婆母能如此对待宁景兰,明日她就有可能这般对自己,魏氏心中渐感悲凉,兔死狐悲,进了婆家门就身不由己。

**************************

宁景兰打定了主意回娘家,出门之时让丫环带了金叶子,到得街上置办了东西,又雇了轿子,这才往镇北侯府去了。

南平郡主数年足足有六年未见女儿,才听得门上来报大姑奶奶回来了,还当听岔了,及止福嬷嬷又追着来来送信的婆子问:“可是大姑娘回来了?”旧年称呼一着急就冒了出来。

那婆子笑道:“可不是大姑娘回来了,这会子估摸着正往主院里来呢。”

南平郡主这才起身收拾头发,对着镜子理了理鬓角,这才迎了出去,母女俩个在主院门口迎头撞上。宁景兰有满肚子委屈要告诉亲娘,而南平郡主见到闺女也是半含心酸半含喜,母女俩抱在一处,禁不住泪湿了眼眶。

南平郡主尚能自持,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到底未落下来,宁景兰却不管不顾哭将起来,抱着亲娘不知道从何说起。

福嬷嬷上前来劝:“夫人跟姑奶奶回房里再叙不迟,站在门口迎风落泪,于眼睛可不好。”

宁景兰这才知道收敛,拉了南平郡主进院子,边走边拭泪:“许久未见娘,想的厉害了。”

南平郡主日子过的不顺遂,审视别人也总是容易往坏处想,见到闺女也不例外,细瞧她面色,但见眉头深锁,并无多少欢喜之色,心中不由一沉。

她是知道闺女成亲这些年,膝下犹虚,儿媳妇闫幼梅也要时常受她挫磨,拿孩子来说事儿,一样是当婆婆的,难保崔夫人不会拿此事来说嘴。

才刚见面,她倒不好开口就问,牵了女儿的手回房,娘俩手握着手相视而坐,宁景兰瞧着南平郡主鬓角边都露出了几根白发,只觉白的刺眼,南平郡主眼里的闺女又何尝是十几岁撒娇作痴的闺女,目光中透着沉静,俨然换了个面貌。

福嬷嬷催了丫环服侍娘俩梳洗净面,又奉了热茶点心,等丫环退了下去,南平郡主才问及女儿:“兰儿独自回来,姑爷呢?”

她不问此话还好,才问出口,宁景兰脸色就变了,紧接着泪如雨下,“娘,我要跟他和离!”

南平郡主万没想到女儿的婚事就到了这一步,见她哭的气噎难言,好半日都缓不过来,只觉得心都要碎了,搂了她在怀里拍着哄:“乖乖别哭,万事有娘呢。告诉娘姓崔的做了什么?”

她自己如今与宁谦形同陌路,自然不想女儿的婚姻再出问题,哄了半日宁景兰才止了啼哭,但坚决咬死了不肯回崔家去,“她们一家子都不拿我当一回事,他连庶子都生了两年了,只瞒着我一个人。”想起那些曾经俯低做小的日子,只盼着能将男人的心拢回来,宁景兰就羞愤欲死,恨不得时光倒退回去,好好让自己清醒清醒。

“他们竟然敢?!”南平郡主恼怒之极,但见闺女抽抽嗒嗒,唯恐她说不清楚,指了她的陪嫁丫环喝道:“你来说!到底怎么回事?一桩桩一件件都给我说明白!”

宁景兰身边的陪嫁丫环早就看不过去了,只苦于无处诉说,如今回到长安,有南平郡主替宁景兰撑腰,立刻珠筒倒豆子一般,将这些年宁景兰受的委屈一桩桩一件件讲了出来。

她在一旁讲,宁景兰只低头垂泪,与过去那个飞扬跋扈的姑娘全然不同了。

“……我们姑娘一天天只在家里守着院子过活,只当姑爷在书院读书呢,等要回长安了,才知道姑爷在外面还养着一个良妾,为着遮人耳目,几年都不曾往家里带过,生的儿子都两岁了。为着要回长安,不能将这良妾丢在洛阳,这才跟我们姑娘挑明了,接回家里来,大摆宴席。”

文姨娘的事情,虽然当初进门摆宴席宁景兰才知晓,但她手下陪嫁的婆子丫环花了些银子往崔家各处下人那里打听消息,到底知道了文姨娘当初跟了崔二郎,就是崔夫人作主给聘的良妾。

福嬷嬷见她讲的口干舌燥,支使小丫头子倒了碗茶给她,这丫头一口喝了,又接着讲,“……姑爷自将文姨娘跟那个哥儿接进门来,眼里哪还有我们姑娘的位子。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泡在文姨娘的院子里。但凡文姨娘来姑娘院里请安,他都要陪着,生怕我们姑娘吃了文姨娘……”想想她家金尊玉贵的姑娘被个妾给爬到了头上,真是越想越呕。

“……都怨奴婢们没本事,没能护住姑娘,让个妾室骑到了姑娘头上……”

丫环说到最后,哭着向南平郡主请罪。

能跟着宁景兰做陪嫁的,无不是南平郡主精挑细选出来的,父母兄弟还在镇北侯府,与宁景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做主子的在崔家说不上话,做奴婢的也好不到哪里去。

南平郡主再没想到女儿嫁出去,竟然过的是这样的日子,急怒攻心,当下就恨不得带着人往崔家去讨个说法。只福嬷嬷拦住了她,“郡主万万不可!嫁出去的女儿在婆家总归是要听婆婆管束的,哪个儿媳妇不听婆婆管束,传出去可不是忤逆不孝了嘛!至于崔家的事情,咱们可以从长计议。”

南平郡主那是婆婆早死,从来没在婆婆面前立过一天规矩的人,公公也不愿意见她,自她嫁进镇北侯府,就是当家主母,凡事由着自己的性情而来,连妯娌小姑子也通通没有,谁的脸色都不必瞧,倒没考虑到闺女头上既有婆婆还有长嫂,出身再好也得守规矩,该有的礼数还得做到,大面儿上不能太差的。

福嬷嬷倒是提醒了她,此事不宜操之过急。显然崔家不待见宁景兰,还与晋王不曾帮助崔连浩升官大有干系。崔家人果然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小人,当初觉得自家闺女身世显赫,贪图好处才来求娶,如今得不到好处就翻脸不认人,想法子作践她闺女!

她心里暗暗憋着一口气,既然闺女要跟崔家人和离,也不能让崔家人白白得一回好处。

宁景兰回娘家来,找到了依靠,大哭了一场,被南平郡主哄到自己床上去睡了一觉,等她睡着了之后,南平郡主才吩咐福嬷嬷看着她,自己要往晋王府去一趟。

崔连浩回京述职,崔家人还敢欺负宁景兰,那必然是他们又寻了别的路子,否则他们要求到晋王府去,至少也会待宁景兰客气些。

南平郡主心里翻江倒海,到了晋王府便对着晋王抹眼泪,“父王你是没瞧见,阿兰成什么样子了。姓崔的居然敢欺负阿兰,纵容一个妾室骑到阿兰头上!父王你可得为阿兰做主啊!”

齐帝身子不好,晋王这些日子偶尔也会被传召进宫伴驾,他自己与子侄向来走的不近,燕王为了夏景行宁可得罪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别人坑他外孙子,都快赶上有仇了。其余的皇子也与他向来不亲近,早些年太子与二皇子还曾经向他表示过亲近,大约是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些好话。

但晋王深获圣宠,当时齐帝正当盛年,便不将子侄辈们放在眼里,时不时瞧见不顺眼的地方,还要教训几句。太子与二皇子虽然乖乖领训,焉知背人处不知如何议论他呢。

后来这两人就放弃了这条捷径,也不指望他在齐帝面前说话了。

这几年太子与二皇子羽翼渐丰,朝中也有了自己的派系,还豢养了言官,倒不再指望着晋王帮自己了。

“阿兰自己怎么说?”

晋王看到闺女就头疼,她自己的生活过的一塌糊涂,没想到教出来的闺女日子也过不好,成亲好几年没生个一儿半女,本来就让人诟病。

“阿兰说她想和离。”

“胡闹!”晋王一惯维持的冷静还是碎裂了:“你做娘的可千万不能怂恿她和离。你想没想过,阿兰成亲六年,如今还未生育,妾室既然生了儿子,记在她膝下就行了,要是和离了,旁人还当她不能生,被崔家给休弃了呢,瞧在侯府面上,才和离,也算是全了两家的面子。以后她可怎么办?”

南平郡主疼闺女的心占了上风,可是父亲的话又不能不考虑,到底挣扎的一句:“父王可知道,崔家这般欺负阿兰,焉知不是他们寻到了另外的靠山?”

晋王安慰她:“你且先回去劝劝阿兰,让她打消和离的念头。至于姓崔的到底攀上了谁,我还得派人去打听打听,只她不能随便和离,不然让人在背后指摘,以后难道还能挑到好人家不成?”

南平郡主求了一回晋王,目前还没什么眉目,只能怏怏回转。才进了家门,崔家就派了四个体面的婆子过来,口舌生花,“我们老夫人想着才进了长安,等家里收拾整齐了再带着二*奶奶回娘家来探望郡主,只是二*奶奶大约是想郡主了,竟然自己跑回来了。既见过了郡主,老奴们就接了二*奶奶回府,天色晚了,二爷也该回来了。”

宁景兰在亲娘床上睡了一觉,醒了还觉得头脑发晕,见到这四个婆子,死活不肯回去,“二爷回来也有文姨娘侍候着,倒不必我回去了。我才回到长安,多年未见娘亲,想与娘亲多住几日。”

南平郡主也不肯放了闺女回去,总要崔二郎过来给个说法,才能考虑下一步怎么走。

☆、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崔连浩往吏部述职,还是一切如常,往东宫见太子,倒得优待。

他在任上一没灾情二没民乱,也无重大失误,至多是被圣人批过个考课差,可那不是才上任之初嘛,这都是好几年的事情了,何至于揪着不放呢。

燕王虽回京陪着齐帝,但前几日皇帝就下旨让太子监国,太子这算是名正言顺可以插手吏部之事了,崔连浩这个宝还真是押对了。

他从东宫出来回家,往后院里去,听说二儿媳妇回娘家去了,崔夫人派了四个得力的婆子去接,她都没回来,也不当一回事,“她既回娘家去不想回来,就让她在娘家多住些日子嘛。”见崔夫人憋着气不太高兴的模样,又问及今日见太子的情形,崔连浩面上便显出得意来,“为夫既得太子殿下重用,必将肝脑涂地,以报太子知遇之恩!”老皇病弱,新君即位就在眼前,到时候他便是新君嫡系,青云之路近在眼前,前途无可限量,入相之事也可遥想。

崔夫人深知丈夫的性情,能从他嘴里出来一句肝脑涂地,权当闲谈,作不得真。

她的眼光瞧不见那么远的事情,只注重眼面前的事儿,“要不要打发二郎去接媳妇?”进了长安城,在崔家她对宁景兰还是敢拘着管着,可她回了娘家,想到她的显赫身世,还是有几分心虚的。

为人莫做亏心事,宁景兰在崔家后院里若无她做推手,也不至于到今日。

脑子里只偶尔浮起这个念头,很快就被她压下去了。南平郡主又如何,晋王外孙女又如何,嫁进崔家门就是崔家妇,成亲六年连个一儿半女也无,已是重大过失,她这做婆婆的已经算是宽待了儿媳妇。

崔夫人想明白了,倒打发崔二郎去岳家门上走一趟,好歹这门亲还是要走动,还没到撕破脸的时候。

崔二郎在长安既无同窗又无发小,到长安之后便在家里陪着文姨娘与磊哥儿,听说宁景兰回娘家,他也当一回事,被崔夫人督促着去镇北侯府上门拜访,他还颇有几分不情愿。

不过远道而来,往岳家门上去拜访,实属应有之礼,却是推脱不过的。文姨娘还劝他:“奶奶一个人回娘家,夫君就去接了奶奶回来,侯府也挑不出礼来。若是夫君不上岳家门,就说不过去了。”私底下他们倒以夫妻自处。

“你倒是个贤惠人儿!”崔二郎往她面上香了一口,这才携礼往侯府去了。

哪知道才进了侯府大门,仆从连同礼品就被挡在了府门外,被岳父带人给拖到了正堂里,一顿好打。

出门还是个翩翩郎君,不消一刻功夫就肿成了猪头,再难见人。

崔二郎被打懵了,扯着嗓子直喊:“岳父……岳父有话好好说!”偏他碰上的乃是宁谦,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这位侯爷诗酒风流还在其次,最拿手的是耍无赖,连晋王都敢得罪,跑到宫里告御状,都成为整个长安城的大笑话了,可他身上还有爵位,旁人笑归笑却不能拿他怎么样。

他此刻高坐侯府正堂,呷一口茶,见侯府下人听得崔二郎喊话,大有停手之意,不禁眼一瞪:“停下做什么?还不继续打?!”

崔二郎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他会被岳家棍棒侍候。不但没见着宁景兰本人,连南平郡主都没见到,被镇北侯支使下人痛殴之后,扔了出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9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1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芍药记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