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芍药记事_分节阅读_第120节
小说作者:蓝艾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893 KB   上传时间:2016-01-03 21:30:25

跟着他的家下仆从原就被拦在侯府外面,见到遍体鳞伤的崔二郎,手乱脚乱将人送回家里,崔夫人心疼的真掉眼泪,口里将宁景兰咒个没完,又请了大夫来替崔二郎看伤,文姨娘也跟着掉眼泪,等到夜深人静,大夫丫环崔夫人都走了之后,她还拉着崔二郎的手自责:“都是妾的不是,让郎君受苦了!”

“跟你有什么干系!还不是镇北侯不讲理,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手,真没想到他竟然是这样的人!”说话间引动了伤处,疼的冷汗都下来了。

崔夫人回房之后,仍气的团团转,等到崔连浩应酬回来,便与他说:“咱们二郎吃了这么大亏,再不能跟她过下去了,休妻!休妻!”

崔连浩对崔夫人无可奈何:“和离可以,休妻就别想了,好歹南平郡主也是宗室女,就算和离了,外间谈起来也会说宁氏女不育,若是要休妻,晋王不依不饶闹起来,也不好看!”

崔连浩夫妻的心思,焉知不是宁谦的心思。

宁谦与南平郡主夫妻关系淡漠,但对一双儿女的感情还是不错的,他在外面喝的半醉回来,听得门上报说宁景兰回来了,召了女儿去书房说话,听得她垂泪要和离,忙问原委。

“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

南平郡主往晋王府求了一趟,晋王反对和离,她回来便不再赞同女儿和离了。宁景兰没想到眨眼间亲娘就变了卦,索性求到亲爹面前,将崔家拿她做跳板,如今用不上了便如何待她之事讲了一遍,再三表明她不愿意再在崔家生活。

宁谦没想到自己亲闺女婚后过的竟然这般憋屈,他与岳父妻子向来不和,晋王与南平郡主赞同的,他泰半朝着反方向而行。况且女儿在崔家的日子过的委屈,成亲多年又不得夫婿疼爱,当下拍案作主:“这事儿爹爹答应你了,咱们跟姓崔的和离!”

宁景兰没想到亲爹肯给她撑腰,当下喜形于色,拉着他的手都要哭出来了:“我还当爹爹不疼我了!”

宁谦一笑:“我怎么会不疼你呢?”这才有了棒打女婿之事。

身在后院的南平郡主听得前院里宁谦带着人将崔二郎打了一顿,匆匆过来瞧他的伤势,人却已经被宁谦着人丢出侯府大门了。

“你这是做什么?”南平郡主都有揍人的冲动了。她在后院里绞尽了脑汁想着如何让闺女在崔家立住了脚,就算不能生得一儿半女,好歹将丈夫的心给拢住了,哪知道才上门宁谦就将人打跑了。

镇北侯可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反正闺女也不愿意跟他过了,打一顿和离算便宜他了!”

南平郡主气的倒仰:“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你就跟着兰儿胡闹吧!也没个当爹的样子。”

“我当初不是还被岳父揍过吗?要说这也是从岳父他老人家那里学来的。”

一句话噎的南平郡主说不出话来。

******************************************

幽州城里,夏芍药接到何娉婷的信,还拿给夏南天看,“爹爹,我总觉得何家马场出事跟姓崔的脱不了干系。”当初他们家也差点着了道。

夏南天也很是赞同闺女的话:“那么多马匹,偷走了总要销赃的吧?”互市劫匪案就算跑到西夏去销脏,最后还不是破了,“只要找到赃物,不愁案子破不了。”

他们父女俩所想,恰与何渭的想法一致。

崔家人离开幽州之后,何渭便带人坐着马车一路跟着到长安,安排了人十二个时辰在崔家大门外守着,自己又四下去打探消息,听闻燕王在长安,索性递了拜帖。

燕王接到拜贴,还觉得奇怪,何渭投在他门下不假,可他人在洛阳,到得幽州也会去拜望他,怎的跑到长安来了。

何渭见到燕王,将自家马场出事,线索直指崔连浩之事讲了,燕王前后相合,倒将事情安到了一处,眉毛都立了起来:“好个崔连浩,做一方父母官,旁的没学会,只学会了阿谀媚上,欺压百姓。”算一算太子拿出来笼络朝臣的马匹数目,可不正好跟何家马场的数字相合。

“我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求到殿下门上来。”他十分为难:“此事也没查出来实据,但我与家父推测,多半就是崔知府下的手,当初夏家他也起意过,只是夏老爷子与夏少东应对得当,才未教他得手。”

燕王面色一缓,“你也不必查了,失马已经有了下落,待本王再核定一番,只是如今时机不对,还不能揭开。你且再等等。”

何渭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追查,求到燕王门上也是万不得已,燕王这里却已经有了结果,忙问及失马下落,燕王倒不瞒他:“崔连浩还未入京之时,太子手中倒有一批马往各朝臣家里送了出去,近日他回京,听说与东宫来往频密,这不是显而易见之事吗?”

“太子殿下——”

何渭只是寻常商人,虽然身上挂着个虚职,可此事与东宫扯上关系,就不能轻举妄动了,“此事全凭殿下作主!”

燕王安排人带他下去,先住在燕王府不提。

*****************************************

幽州城里十月初下得第一场雪,夏景行带着商队回来了。

燕王不在幽州,他与赵则通先将东西存放在燕王府的大库房里,由府中长史亲自点验,入库封箱,这才回家。

夏芍药带着孩子们与老父亲站在门口迎他,自他派了人往家里报信,早就让厨房预备了热水热饭。夏南天身后跟着他两个徒弟,保兴与墨晖。

墨晖这些日子在夏家的日子过的很是安稳平和,且他为人机变,什么事情一点就通,很容易上手,倒帮了夏芍药不少忙。

夏芍药背底里还与夏南天嘀咕:“这人也太聪明了些,会不会不太可靠?”

夏南天还笑她心思过重:“听他父亲说他小时候就十分聪慧,如果不是遭逢家变,何至于投到咱们家里来,那也是富家公子,只有使唤别人的份儿。”

夏芍药遂打消了疑虑,她还是相信父亲看人的眼光。

只保兴与墨晖共事,好几次被他讽刺蠢笨,保兴原来还老实,这两年磨炼的好多了,可根子里的东西还是不容易改变,被他气的满脸涨红。只保兴好学,就算气的不行,也还要请教一句:“墨公子有何高明的主意,不如说来听听。”

墨晖真个不谦虚,当真指点他几回,比他自己的应对方法要得当许多。

保兴一方面不喜欢他,另一方面又觉得他提出的办法果然比自己高妙许多,又郁闷又沮丧,很是消沉了一阵子,还是夏南天开解他:“谁都有自己的长处,你虽机变不及墨晖,可胜在踏实谨慎,也是长处,何必只瞧得见他人长处而瞧不见自己长处呢?”

他这才想开了,只做事愈加谨慎上心,还暗暗揣摩墨晖待人处世。

两人身世本来就不同,墨晖打小读书,都是花了大价钱请的西席,纵做着商贩之事,身上还带着书卷气,保兴却是流浪儿出身,十分务实,所思所想也全然不同,只可借鉴,硬学却是学不来的。

这会儿两人立在夏南天身后,墨晖小声问保兴:“大将军是怎么样的人?”

提起夏景行,保兴就带了笑意,“大将军为人十分的好,很好相处的。”此次出门前,还说回来要给他讨个媳妇,保兴拒绝,夏景行还打趣他:“保兴不喜欢咱们这边的女子,待我带个波斯姑娘回来给你当媳妇儿。”

保兴说的好,墨晖可体会不出来,心里暗暗腹诽这是个憨货,话都说不清楚居然也能做生意,夏家的招牌没砸在他手里也不容易。

远远马蹄声近了,却是夏景行与赵则通并驾齐驱,身后跟着十来名护卫,到得赵家门口,赵则通先停了下来,夏景行也下了马。夏芍药已经抱着绮姐儿迎了上去,“赵六哥,何家妹子回洛阳了,家里只有下人,不如先来我家吃顿热汤热饭,再回家不迟?”小平安亦步亦趋跟了过来。

赵则通一门心思记挂着老婆儿子,听得这话顿时呆了一呆:“她不在家等我,跑洛阳去做什么?”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个毛孩子,也不怕路上不安全。

夏景行已经拉了他回家,“得了,还是先去我家吧。”才迈开步子就被人扯住了袖子:“爹爹——”低头看到儿子亮晶晶的眼睛,一把将他抱了起来,“臭小子,又长个子了。”数月未见他倒又窜了一截:“你娘给你做什么好吃的了?”

绮姐儿在夏芍药怀里睁着大眼睛看眼前这个高壮的汉子,已经将他忘的差不多了。

赵家守门的小厮打开门,丫环婆子下人哗啦啦涌了出来,眼睁睁看着赵则通跟着夏景行夫妇往家里去了。

☆、第118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夏景行回来,夏家顿时热闹了起来。

墨晖只闻其名,还不曾见过他,经夏南天介绍认识之后,大家坐在一桌喝酒,才觉得保兴这个老实人是真的没说谎,传说听怀化大将军原来真的待人亲和,并不曾因为他是身无分文前来投奔夏家而对他有所轻视。

赵则通还问起夏芍药老婆几时回的娘家,又为着何事。

一顿饭吃到掌灯时分,男人们在席间喝了酒,讲起他国奇事,几乎刹不住话头,等人散尽了,夏芍药夫妇才抱着女儿往回走。

绮姐儿早困了,偎在夏芍药怀里直打瞌睡,夏景行体贴老婆,伸手要抱她,小家伙却猛的惊醒,抱着夏芍药的膊子不肯撒手。

“你再不回来,她都不认识你了。”

夏景行不好意思的缩回手,安抚她:“乖,绮姐儿乖,爹爹不抱你了!”

等到回房,他沐浴完毕,才上了床,睡意朦胧的绮姐儿睁开眼睛,骤然看见眼前放大的黑脸,顿时凄厉的哭叫了起来:“娘,娘——”正在屏风后面换衣服的夏芍药忙忙提着衣裳带子过来,见她已经哭着坐了起来,指着夏景行一脸惊恐,做爹的只是许久不见小闺女,大约想的狠了,上*床凑近了多瞧了她两眼,此刻比女儿还惊恐,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安抚住这嗓门响亮的小家伙,夏芍药顿时“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这么一折腾,夏芍药上*床哄小闺女睡觉,夏景行太过吓人,只能抱着被子往房里的罗汉榻上去凑和,只因绮姐儿小脚连蹬,就是不肯让他到床上来睡,还是小家伙睡着以后,他才敢半夜摸上*床来。

夏景行与赵则通此次前往波斯等国,以贩货之名去看了他国许多工艺,还带了不少大齐境内没有的粮种来,其中有一种叫玉蜀黍,在外国产量不错,人马皆可食用,倒比豆类产量要高上许多。燕王殿下既然不在幽州,此事经由他与康老爷子等人商量,送了一部分给詹文俊,麻烦他次年春耕择一处地方试种。

詹文俊来幽州之后,也想着大展鸿图一番,有此良机,立刻接过种子收了起秋,准备明春试种。

将粮种分发完毕,夏景行便提笔给燕王写信,汇报一路所见所闻。

燕王在长安城里也估摸着他们快回来了,派去核查互市马匹交易的人回来的时候还顺便将夏景行的信给捎了回来,见到他长长的六页信纸,这才放下心来,还趁着天气晴好,去宫里见驾之时,将夏景行的信直接交给了圣人看,连同粮种荷包。

夏景行随信还附了几个小荷包种子,其中一个里面正放着玉蜀黍,黄灿灿的粮食,颗粒饱满,圆头尖嘴,有妇人小指尖大小。

燕王往齐帝手心里倒了一把玉蜀黍的种子,他拿起来瞧了两眼,顿时笑了:“这么个小东西,如果产量比豆类要高,又不择土地,倒可推广开来。夏卿与赵卿倒是办了桩好事儿,定要重赏!”

“那儿臣可以替他们谢谢父皇了,原本就是职责所在,得了父皇的赏可不就是意外之喜了?”

“你这是编排朕赏罚不分明了?”齐帝指着燕王大笑:“你倒是越来越油嘴滑舌了!”

历代帝王皆重视农耕,齐帝也不例外,不但当场颁旨重赏夏景行与赵则通,还颁旨詹文难好生试种。

消息传出去之后,太子很快知道了。

他虽监国,但圣旨是从齐帝寝宫发出去的,等太子知道此事,再想要插手阻拦重赏燕王手下,已经晚了。他只能作关心状往寝宫来了一趟,“儿臣听说三弟派出去的人觅得了粮种,准备在幽州试种。幽州地僻干旱,原本农作物产量就低,何不派人将种子带到长安城来试种?皇庄里的土地都很肥沃,儿臣寻了精于农事的人去种,父皇以为如何?”

倘若能够改良大齐农作物,乃是大功一件。偏偏燕王地处幽州,占着地利之和,竟然提早安排了这一步棋,唯今之计就是将种子抢过来在皇庄试种,到时候以气候地域不同不能成活为借口,让他做个无用功,白欢喜一场。

齐帝眼皮子耷拉了下来,使人瞧不清他的神色,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良久才道:“幽州既已准备试种,想来这作物应该合了幽州的气侯,不然夏卿亲自带回来的,他办事牢靠,想来必要寻气侯相近的地方来种植的。此事既然已经定了下来,太子就不必再管了。”

太子心里虽不高兴,知道这差使自己恐怕是争不过来了,只能暗恨燕王多事,赚钱犹嫌不足,还要赚些名声。若是这外国的粮食真种成了,还不知道那些清流们要如何夸赞他呢。但当着齐帝的面儿,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说了些让齐帝保重龙体的话,这才退下了。

太子来争功,燕王就在一旁看着,不言不语。等齐帝裁度完了,太子退下之后,齐帝才道:“三儿方才为何不开口?”本来是他主理的事情,若是真交到太子手里,将来种植成功了是太子手下的人立了大功,若是未种植成功,就是燕王手下寻来的粮种不好,不合本国土地。

燕王一笑:“太子心怀天下,此事又不是兵事,太子不能亲往,只有儿臣可带兵出征。不过是试种良种,若有高产往全国推广,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谁做不是一样呢?不过皇兄提醒了儿臣一件事,既然幽州可以试种,长安也可以试一试,两地都试种,便能瞧出来这粮种适合往哪里种。”

齐帝复又笑了,“此事既然是你当初起意,那就还交给你去做。不过如今边境无事,你手下战将如云,京中守备官员也是时候挪一挪了,既然要在皇庄试种,你回头选了人去做此事,务必要勤奋踏实。就让夏卿带着粮种回京,也该接一接京中防卫了。他性子沉稳,又赤胆忠心,朕信得过他。”忽又想起了赵则通:“我记得宁远将军为人风趣,不如也一起调回京来,替朕解解闷子?”

燕王略一踌躇:“父皇既信得过怀化大将军,将他调回来就行了吧。宁远将军为人是风趣,可是他这个性格放在长安城,还不如放在幽州作用大呢。他为人机变,认路又好,学语言极快,儿臣的商队还想交给他带着呢,父皇的小私库也想日进斗金吧?”

齐帝顿时十分的遗憾:“皇儿说的也是,比起让他回京挂个闲职陪朕解闷子,还不如留在幽州给朕赚银子呢。那就不调他回来了,只将怀化大将军调回来就好。”

燕王见齐帝神情愉悦,趁机提起另外一件事情:“父皇可记得,当初跟夏夫人一起往幽州送棉衣的洛阳富商何家?”

齐帝倒还记得此事,“难道何家又要献什么东西?他家好像种的牡丹很是出名,难道是要往朕的御花园里送些名品?”

燕王显出为难的神色来:“他家遇上事了,若是父皇能替他作主,恐怕让他把整个牡丹园献给父皇,都没关系。”

齐帝大乐:“你拿父皇当什么了,说来听听。”

燕王遂道:“自互市开了之后,何家大郎往幽州去贩货,顺便再贩了马到洛阳卖。前几个月,他家马场里一夜起火,走失了上百匹骏马,损失惨重。随后他们追查到当日火灾现场失踪的伙计死在了洛河里。何家忙向官府报案,那时候正是崔知府快卸任的时候,案子自然没查完。”

齐帝对崔连浩此人并无好感,早觉得他是钻营鼠辈,压了他一任,还未想好如何处置,龙体不济,就卧病在床了,事关崔连浩,倒听住了。

燕王也不卖关子,继续道:“儿臣奉旨回长安之后,正赶上太子殿下往朝臣家里送马,全是漠北好马,与儿臣挑出来的骏马也不差什么。儿臣暗暗留心过,约有上百匹。当时儿臣就疑惑,太子殿下手里何时有这么多骏马了,难道他也派人往幽州去做马匹生意了?如果太子殿下也在长安经营马场,岂不是会威胁到父皇跟儿臣的独门生意。儿臣当时心存疑虑,就派人往幽州去核查看看马匹交易记录。核查的人还未回来,何大郎就求到了儿臣门上,说是觉得此事与崔大人有关,他一路追着崔大人到了长安。近来朝中传崔大人跟东宫来往频繁,想是要加官进爵了,儿臣想着,何家马场一案若真是崔连浩所为,太子殿下被小人蒙蔽……这可如何是好?”

齐帝未料还有这段故事,心中已经有了六七成相信燕王推断。况且他病重之后,太子就忙着笼络朝臣,俨然已经是新君架势,实令他心中不喜。倒好似这个做儿子的巴不得他这个当父亲的早点没了,也好自己当家作主。

“此事朕会派人去查,若真能替何家做主,皇儿是不是应该让何家上贡几盆牡丹供朕观赏?”

燕王顿时大喜,立时跪到了齐帝面前,抚膝仰视他,“此事是儿臣捅到父皇面前的,事关皇兄,但皇兄定然是被小人蒙蔽,下面这些阿谀之辈最会糊弄人,父皇定不能责怪皇兄,不然就是儿臣的不是了!”

喻鸿才曾有谏言:“殿下在圣人面前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时不时表示宽厚,友爱兄弟,孝顺父母,忠勇为国就好。旁的都不必争。”

燕王牢记他的话,在齐帝面前友爱兄弟一回,倒获得了他的赞赏:“你就是心眼太直了些。”冷哼一声:“虽然太子未必知道,但失察却是一定的!”

燕王将何家的事情委婉的捅到了齐帝面前,才出了宫准备回王府,半道上就遇见了大队人马。最前面的正是镇北侯宁谦,他身后竟然是一长溜拉着家什箱笼之物的队伍,半条街上都站满了瞧热闹的人群。

燕王恰与宁谦撞了个正着,“侯爷这是?”好歹两家还算姻亲关系,见面了打声招呼的交情还是有的。

宁谦见到燕王也下马行礼,见身后整个队伍都停了下来,立刻不耐烦的驱赶他们:“还不快拉回家里去,站大街上做什么?”

他身后的队伍立刻挪动起来,他却挡着燕王的路愁眉苦脸站在道旁:“我这不是上崔家去了嘛,闺女被他们欺负到头上了,我就上门去替闺女办了和离书,将嫁妆讨了回来。殿下路子广,以后有才俊青年,还替我家阿兰留意一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9页  当前第1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0/1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芍药记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