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官道无疆_分节阅读_第414节
小说作者:瑞根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7.61 MB   上传时间:2016-07-04 11:58:23

  虚掩的门咯吱一声响了起来,是章明泉,陆为民点点头,用目光示意对方入座。

  “一季度的数据都出来了,我们阜头经济同比增速保持百分之八十六,大垣增速也不低百分之六十七,古庆慢下来了,只有百分之三十九,双峰更是跌落到只有百分之二十四。”章明泉手中拿着一叠东西,语气里也很自豪,“主要还是建筑业及其附属产业,我们县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带动了建筑业和附属产业的发展,大垣情况也差不多。”

  “去年上半年是阜头最衰弱的时候,这样增速没有多少意义,要看还得要看下半年。”陆为民显得很不在意,的确也是,阜头GDP不过三亿多,甚至比不上华民公司两个月的销售收入,想到这样巨大的悬殊落差,陆为民就觉得不是滋味,一个企业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一个县七十多万人经济总量的数倍,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一方面说明华民公司的发展势头凶猛,另一方面也说明阜头县经济底蕴的孱弱。

  “下半年我们更有底气,鸿基那边几个项目基本上都是八月份左右就要开始试车生产,第二批工人都已经开始培训得差不多了,第三批工人也都要开始进行培训了,只要鸿基那几个项目正式投产营运,就凭这一点GDP至少可以增加一个亿以上,哪怕只有不到两个季度,如果后来那几个企业赶得快能够在十月投产,增加两个亿也不是难事。”章明泉气定神闲的道:“上半年有建筑业和附属产业拉动,下半年我们电子产业开始发力,我预计今年经济增速至少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这还是最低的判断。”

  陆为民倒是不太在意短期增速,他在意的是产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发展的持久性,从现在来看,阜头工业园区的发展势头相当好,汽车电子和通讯电子都开始出现了向这里聚集的迹象,如果一直保持这种势头,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很有可能就要翻番甚至更高,但这都不算什么,要到明年这些企业都全面投产,阜头的优势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这一两年我们阜头的经济增速都不会慢,基数和刚进入的企业会支撑起这个高增长,但是估计到了后年,就未必了,电子产业是我们确立的基础产业,但是还不够,两条腿走路,三条腿更稳定,所以我们还要在着力培养电子产业同时,也要开拓培育衍生产业,比如汽车电子可以延伸到汽车配件,通讯电子亦可延伸到通讯电缆产业,我们不求多,只要有那么一两项能够培育发展起来,就足矣。”

  陆为民接过章明泉递过来的文件,略一浏览,放下,“文化旅游影视基地这个项目就是关键,只要把这个基地建设项目确定下来,阜头今后十年二十年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我现在其他工作都可以搁下,就是要把这个项目攻下来。”

  章明泉听得陆为民这么说,心里也有些感慨,这个项目的运作上争论不小,主要原因还是华侨城本来已经有意先行开发青云涧,进而也对四大古镇暨梅坞渔村和阜天荡的开发也有兴趣,但是陆为民却推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文化旅游影视基地项目建设,这固然让华侨城更感兴趣,但是却不是华侨城乃至陆海、嘉桓几家就能吃得下来的,就算是现在拉入了林氏财团,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这反而影响了青云涧的开发。

  为此县里边也有不少不同意见,包括尹国基、龙飞都有一些不同意见,宋大成和蒲燕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够先开发青云涧,拿到最实际的投资,至于说其他日后再来慢慢谈。

  只不过陆为民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异常强硬,一力撮合这几家,要他们把眼光放长远,告诉他们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务必要抓住,所以这件事情也才渐渐稳定下来。

  现在大家都在观望着,要看陆为民能不能真正把这个项目敲定下来,如果真正把这个项目拿了下来,阜头就真的可以几年不愁了,怕就怕影视基地这个大项目没拿下,耽搁了青云涧和四大古镇的开发。

  “对了,陆书记,晓阳书记阜城这边的街办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改制进行推进得相当顺利,下一步他想要对县交机厂进行全面改制,前天县交机厂的一些职工代表也来反映要求尽快改制。”章明泉道。

  “嗯,老关也和我说了上访这件事情,真是没想到居然还有主动要求改制的,我觉得好像遇上的都是一些不太理解和反对的啊,明泉,你觉得呢?”陆为民若有所思的笑了笑,问道。

  章明泉沉吟了一阵,才慢慢道:“任国非我交道不读,但是能把交机厂一手带到现在这个状况,也不是俗人了。这两年县交机厂效益下滑,远不如前两年,我觉得无外乎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的确市场出现了问题,因为他们生产的主要产品波形护栏等受政策影响大,高速公路发展快,而且还要受许多非市场因素影响,今年用你的,明年也许就被人家把合同撬走了,另一种可能就是任国非考虑到了企业发展前景,觉得为国营企业干没意思,另外兴办一家企业,把核心转移到他自己的企业里去,或者就是想要用效益不好来迫使企业改制,为他自身管理层MBO打埋伏。”

  陆为民点点头,“嗯,明泉你猜测的和我想的差不多,不过我觉得后者可能性更大,一时半刻不景气可以接受,两年下滑,任国非没有任何动作,有些说不过去,大概也是为自己作打算了。”

  “那陆书记你觉得……”章明泉迟疑了一下。

  “我觉得可以理解,任国非有本事,从国营企业待遇来看,肯定无法让他满意,这么多年交机厂上缴利税不少,他肯定心里也不平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谁也不乐意,所以我觉得采取MBO也无可厚非,县里也可以考虑他们以往的贡献做一些政策上的补偿,只要有利于把企业搞好,但这有条件,一是要有一个限度,二是要通过严格的程序来进行,我不会允许那种想要私下玩弄把戏来瞒天过海装腰包,装腰包可以,必须要装到明处,谁该拿,拿多少,要有规矩制度,要让大家看到你该拿的也拿得理直气壮,明明白白。”

  陆为民语气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章明泉默默点头,他已经逐渐摸清楚了陆为民的观念,那就是有本事者做出贡献者该多得,但是一要透明,二要有章可循,陆为民甚至有些鼓励和支持这种方式,而不像有些领导怕担风险,宁肯暗中操作。

  “这件事情晓阳在负责,就交给他,等到方案出来之后再说。”陆为民略略一顿,“这个世界人聪明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就怕有些人聪明过头,都觉得人家比他笨就麻烦了。”

  章明泉犹豫了一下,“陆书记,如果,我是说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出格呢?”

  陆为民目光一凛,看了一眼章明泉,淡淡的道:“明泉,你想说什么?”

  “我听说晓阳书记和任国非走得比较近,近期晓阳书记也在频频跑昌州,听说他有意引入战略投资者和MBO双腿走路,要彻底把交机厂做大做强。”章明泉坦然道:“我没有其他证据,说实话我也希望交机厂改制能顺利完成,不要节外生枝,但是我担心你……”

  章明泉没有说下去,但是陆为民却明白他的意思,他不希望自己在这个事情上和乔晓阳撕破脸,乔晓阳不是柯建设,尤其是乔晓阳已经有意服软,在争取建设文化旅游影视基地上也表态全力支持陆为民,让很多人都颇感惊讶。

  “而且晓阳书记也说他想跑一跑省里,方省长和他一个长辈比较熟悉,在这方面争取一下获得支持,争取影视基地建设项目能早一点敲定下来。”

  陆为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双手按了按太阳穴,要说这里边没猫腻,陆为民是不会信的,乔晓阳不是善男信女,没利益的事情他会这么来劲?他甚至也知道乔晓阳清楚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并不太忌讳,问题是这要有一个界限。

  “我知道了。”陆为民有些疲惫的道。

第十一节 擒贼先擒王

  章明泉的提醒给陆为民带来一些压力,很显然前期乔晓阳的一系列动作是有针对性的,示好陆为民,同时表明姿态,用引入战略投资者和MBO双重方式来化解外界的一些质疑,可以说做得很巧妙,这也同样意味着乔晓阳是志在必得了。

  乔晓阳没有在陆为民面前忸怩作态,他也和陆为民提到过要考虑管理层前期对交机厂发展壮大所做的贡献,在政策上理应予以考虑支持,陆为民也认可这一点,但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手也就意味着乔晓阳不仅仅只是想在里边沾些荤腥那么简单了,他是要大吃一口,而乔晓阳要大吃一口,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必须要让任国非也要大吃一口,否则任国非绝对不会同意,而你一口我一口吃得是谁,除了国有资产外,还能有谁?

  想到这里陆为民就忍不住吐出一口浊气,乔晓阳是把这个机会把握得好啊,只怕这个家伙在他一开始任命为分管经济的副书记时就在琢磨这件事情了吧,前期在阜城的表演不过虚张声势,或者说造势,其目的却是交机厂,算盘打的相当精。

  但章明泉的担心并非无端,乔晓阳背后是乔思怀,省纪委副书记,他不知清楚乔晓阳和乔思怀之间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但是乔晓阳明确说乔思怀可以帮忙疏通方国纲那边的关系,就足以说明很多了。

  要上进,乔思怀可能帮不上多少忙,但是要添乱,乔思怀如果真的有意如此,那绝对是一个大麻烦,尤其是在自己并非纯洁无暇的情况下,如果纪委真的要揪住某些方面不放,无论是自己乘坐借用的三菱越野,还是和隋立媛之间的暧昧关系,只怕都会纳入纪委的视线,在平时也许就是刮一阵风就过了,动不了筋骨,但是在关键时候有人揪住不放,那就要命了。

  章明泉见陆为民说了知道了之后就不再言语,知道陆为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棘手,对于陆为民来说阜头不过是一个过站,不是终点站,陆为民还会继续向前走,当然不愿意在这个小站上跌跤子,但若是因为这一点而又丧失了他自己的底线,那又是陆为民无法接受的。

  “陆书记,我觉得其实晓阳书记提出的请乔书记帮忙斡旋方省长是个不错的机会,您也可以借此和乔书记接触一下,我相信乔书记的心胸境界要比我们想象的高。”章明泉很含蓄的点了一点。

  陆为民眼睛一亮,这是一个好主意,如果能够有机会和乔思怀当面沟通交流,那么很多意思可以在不经意间就透露出来,甚至不需要点明,乔思怀能干到省纪委副书记,不说是火眼金睛加顺风耳,最起码对现下许多门道还是清楚的,更重要的他清楚分寸,这样可以让大家提前有一个缓冲,不至于走到都无法退让的境地。

  ……

  “乔书记,我再敬您一杯,您是我们阜头走出去的领导,也是我们阜头的光荣,阜头的发展离不开您的关心和帮助,……”

  觥筹交错间,宾主尽欢。

  陆为民、宋大成、关恒、乔晓阳以及李峰,参加了这一次饭局。

  席间乔思怀不无感慨的谈了自己青年时代在阜头的点点滴滴,也谈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挫折经验,第一次吃饭能说到这个份儿上,陆为民也觉得不错了,他觉得乔思怀应该还是一个比较理性的角色。

  “为民书记如此年轻能走到县委书记位置上很不简单,也很不容易,我听志远书记和孙震专员以及明瞻都提起过你,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干工作,是要有打破条条框框的勇气和闯劲,很多事情我们当时看是有些冒失了,担风险很大,但是往往就是因为这一步走出去了,我们才能踩出一个不一样的天地来,……”

  乔思怀谈兴正浓,看得出他的身体保养得也相当好,五十出头的人看起来却像是不比乔晓阳大多少。

  “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就是要解决那些束缚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改革就是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先富起来这部分人去带动更多的人富裕起来,先富起来这一部分人可能会在很多人心目中会是资本家、剥削者,甚至会是掠夺者,但是我们现在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要接受原来很多无法接受的新鲜事物,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我们社会主义也一样要搞市场经济,……”

  “国有企业现在面临困境,有一个统计数字,85年,全国过于企业负债率为百分之四十,但是到前年,也就是94年,国有企业负债率已经攀升到了百分之七十八点八,这也就是说,每年国有企业都与数百亿元在消失,现在又有的人说改革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那么在很多人心目中,资产消失变成越来越多的债务没有关系,但是资产流失就是大问题了,这种观念很荒谬嘛,改革实现了权属明晰,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让企业恢复活力,促进竞争,这样来看,无论产权怎么改,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那都是成功的。……”

  乔思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论述起来也是详实有力,无论是陆为民还是宋大成他们几个都听得很认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似乎也是一个来自高层的吹风。

  “省纪委也接到不少关于在企业改制中的反应,诚然,有一些是企业原来的负责人内外勾结,贪污或者刻意侵吞国有资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观念认识上的差异,举个例子,一个企业原来曾经效益很好,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经营状况不佳,现在地方政府准备引入外来投资商来投资并购并进行改造,却遭到了这些企业职工的抵制,一味上访举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真实目的还是要阻挠政府对企业的改制,都希望留在政府的羽翼下,端铁饭碗,吃公家饭,……”

  饭局结束后,陆为民陪着乔思怀散步,四月的气候很好,在昌江边上散步堪比一种难得的享受。

  “为民,晓阳是我侄儿,虽然他的年龄比你大,但是他在很多方面并不成熟,不过,他这个人做事实诚理性,他和我说过,他对你在双峰的表现尤为钦佩,尤其是在推进企业改制这项工作上表现出来的胆魄和决心,他也希望在阜头同样能够做出值得一提的成绩出来,他希望你能够给予你足够的支持。”

  乔思怀目光一直向前,陆为民比他的步伐稍稍慢了半步,但是这半步之遥却并没有影响到二人的谈话。

  “乔书记,晓阳书记能力很强,他担任过常务副县长,对各方面工作都很熟悉,经济工作更是他擅长的,所以我把全县企业改制工作交给他,应该说他前期的工作干得相当漂亮,县里数十年街办企业都基本上成功的进行了改制,并运行正常,可以说相当难得,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三大国企的改制。”

  陆为民顿了一顿,他注意到乔思怀的脚步也在随着自己脚步放慢而放慢,很显然这位乔书记对这个问题很关注,这让他忍不住在心中叹一口气,这是一个不太好的兆头,也许自己不得不为此做出一些妥协,希望这个代价不要太大,如果超出了自己的底线,恐怕他也只有说抱歉了。

  “唔,国企改制和集体企业产权量化改制是有一些区别,但是并非是在方式方法上有什么区别,而是有些人在心理上难以接受罢了。”乔思怀脚步重新恢复正常,“现在上边对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也很焦虑,提出要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多渠道探索改制道路,只要是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不要言必称国有或者公有制,作为一级政府是要规范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一味苛求什么性质的企业占什么地位。”

  不能不说这位乔书记还是有些水准的,如果没有乔晓阳这件事情,陆为民还真觉得这位乔书记的观点很具有前瞻性,但是当你有意识的把某些目的联系在一起时,你心里就会觉得无比腻味,似乎那堂堂正正的言论也就带了一些鬼祟的气息了。

  “乔书记,你说得对,改革是必经之路,迟早要走,早走比迟走好,面对外部不理解的质疑,我们可以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避免授人以柄,防止被人抓住漏洞,力求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让任何人都无话可说,我相信晓阳书记能够圆满的完成这个任务,拿出让人信服的方案来。”

  陆为民满脸诚挚,满腹心思的乔思怀瞥了对方一眼,心里却禁不住一紧。

第十二节 体系外的关注

  和乔思怀的会面虽然让陆为民心情有些不太愉快,但是他也得承认乔思怀有和自己对话的实力。

  事实上从苏燕青那边传来的消息称,方国纲在省政府办公会上也发出了要尽快研究关于在阜头县建立文化旅游影视产业基地构想的声音,而这个意见也得到了常务副省长陶汉的支持,邵泾川同意尽快对这个构想规划进行调研,要求方国纲和广电总局方面联系,商讨合作在阜头见影视产业基地的可能性。

  这一步迈出相当重要,正因为省里边有了动作,华侨城方面也加快了动作,广电总局方面召集中影公司和中央电视台探讨在昌江省阜头县建立影视产业基地的可能性,而这也得到中宣部的推动。

  曹朗家族的力量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陆为民知道自己欠了曹家一个很大的人情,中宣部能拿出这样一个态度不是曹朗个人能做到的,肯定是曹朗的长辈才能做到。

  虽然陆为民也找了段子君,但是段子君并没有表态,一直到杨家有人通过渠道找到中宣部一位副部长,这才促成了这个姿态,而段子君也终于在广电总局那边打了招呼,几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这个原本看似相当遥远而渺茫的构想终于开始动作起来了。

  中影公司和中央电视台都派出了考察组来阜头考察,而阜头方面对各种资料的整理以及土地的规划也都提前拿了出来,这使得阜头方面可以相对宽裕的应对陆陆续续到来的各方考察团。

  对于曹朗背后的杨曹两家能如此不遗余力的帮陆为民使劲儿,连陆为民都有些惊讶。

  当初他也不过就是希望利用曹朗在中宣部办公厅工作的这份机缘帮自己牵牵线搭搭桥,中影公司和央视那边他原本指望段子君能够帮自己说说话,但是他还是高估了自己对段子君的影响力,段子君在这个问题上明确告诉他,他不好深问,至于什么原因,陆为民就不好多问了,但他估计这可能和段子君的出身有一定关系。

  高层的东西素来云锁雾罩,一样是山头林立,你很难捕捉到真实的一面,有些你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或者义无返顾的,到头来却什么也不是,而有些东西你觉得难以企及不可想象的,却又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就砸在你头上了。

  曹朗背后的杨曹两家居然会帮自己推动了中宣部这边发声,而正是看到了中宣部这边已经有所表态,段子君这边才有人给广电总局那边也施加了影响,这个方案才算是真正的步入了启动的轨道。

  陆为民还不太明白,但是后来曹朗很含糊的给他打了电话,说他姐夫刘斌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认为这个项目很具有成长前景。

  这让陆为民有所悟,看来并非只有自己看到了这个项目的发展潜力,华侨城方面大概也不遗余力的在京里推动这个项目,而刘斌大概也是通过某个渠道了解到了这个项目的情况,加上自己和曹朗的关系,这才影响到了杨家。

  ……

  “你对这个项目如此看好?”坐在刘斌对面的男子微笑着端起咖啡抿了一口,“昌江那个旮旯里,能有这么大的魅力?”

  “不在于什么地方,而在于谁能走到前面,而且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越是旮旯的地方,成长前景就越好。”刘斌含笑道,坐在他对面的两个男子,一个五十来岁,一个三十多岁,面目里边依稀有些相似,说话的三十多岁的男子,与刘斌年龄相仿。

  “哦,为什么这么说?”三十来岁男子越发好奇,扬起眉毛问道。

  “首先一条,前期建设成本会小得多,土地、劳动力,这两个是大头,而越是旮旯地方,也意味着被现代文明破坏得越少,你看过华侨城方面带过来的资料了,够详细吧,既有明清时代的古城古街,亦有大量民国时期的建筑群落,还有大批从宋元时期到明清时代的古军事设施,还有古代的运输、仓储系统,甚至还有古长城,这样完备的东西,国内并不多见,而且华侨城方面的规划我也看了,利用现有古城建设明清古城和唐宋城,在阜天荡建设水浒城和赤壁,在泊头复制古运河,从建筑群到街区,再到山水河流和寺庙,都极具想象力,一旦按照这个规划建成,可以说不但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赏玩乐,更重要的是拍摄古装影视,基本上可以不出阜头就能找到最合适的地点,这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巨大磁石,吸引全国各地的影视剧组来这里,而且华侨城还提出了关于后期配套制作基地的构想,可以说比中影和央视那边还想得远,加上配套的住宿餐饮,这就是再造一座城市。”

  刘斌的语气里充满了激情,这对于另外两人来说很罕见。

  对于他们来说,刘斌虽然娶了杨家外系子弟,也算成为杨家体系中的一员,但是刘斌更多的是依靠他自身的努力和才华才赢得他现在的地位,杨家也发挥了一些影响力,但是在前期,杨家有他们自己的嫡系子弟,刘斌并没有纳入他们视野,一直到刘斌在国务院发展中心开始崭露头角之后,他们才开始有意识的为刘斌铺路助力。

  而现在刘斌已经逐渐成为杨家这个大家族中一个熠熠生辉的角色,平民出身,却又是海归精英,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打磨这么多年,他的观点已经不容小觑了。

  “刘斌,你的意思是京华投资可以进入这个项目?”三十来岁的男子有些动心,看了一眼那个依然在细细阅读着资料的老者,“三叔,你觉得呢?”

  “你的事情自己用脑子去分析考虑,不用问我。”老者没有抬头,目光依然紧紧锁定在手中的资料上,“华侨城提出他们要和来自印尼的林氏财团合作,这个林氏财团是个什么情况?”

  “林氏祖籍昌江,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在东南亚那边立足,在大马、印尼、泰国和新加坡都有很深的家底,产业涉及采矿、橡胶种植、木材加工、制造业以及贸易业,他们前几年到昌江丰州地区投资建起了两家制药企业,效益颇好,与丰州那边合作很好,所以有意在昌江这边加大投资力度。”刘斌解释道。

  “哦?林氏在丰州已经有投资了?”老者点点头。

  “嗯,投资大概有两三千万,在双峰县,算是试水。”刘斌似乎觉察到老者的一些意思。

  “双峰?你说那个陆为民之前就在双峰担任县长,那……”老者目光一动。

  “嗯,应该就是那个时候引入的林氏资本,目前双峰已经成为昌江小有名气的制药基地,医药行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成以上,而双峰连续两年是昌江省经济增速冠军,也是丰州地区第一经济强县,而在之前,双峰一直是丰州地区七个县市区里排名倒数一二位的穷县。”刘斌觉察到了老者的兴趣所在,温言解释道。

  老者眉峰微动,显然对此很感兴趣,“看来这个年轻人在招商引资上颇有手段嘛。”

  “陆为民在招商引资上很有一些主意,不过我倒是觉得他的一些思路更有价值,我记得前两年他来京里就在和我讨论过私营经济问题,他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混合制经济模式,我觉得这个家伙很有点儿远见,现在我们国内其实已经在这个路子了。”

  刘斌的话让老者更感兴趣,“你是说好几年前这个家伙就有这方面的预言?”

  “嗯,而且言之凿凿,三舅,他和曹朗是同学,学的是历史,但是对于经济工作相当精通,我听昌江那边的人说,双峰县的发展,他功不可没,这大概也是他以27岁之龄就能荣任县委书记的主要原因,丰州地区一直是昌江的老边穷地区,脱贫的压力很大,但是陆为民却在双峰取得了相当成绩,连田海华都对他有印象。”刘斌微笑道。

  “田海华对他有印象应该是多方面原因,你不是说他给夏力行当过秘书么?夏力行和田海华走得很近,虽说现在夏力行离开昌江了,但这点面子也要给吧。”老者不以为然,不过他又摇摇头,“但这个年轻人的确有些不凡之处,他把华侨城拉进来,有引入东南亚外资财团参与,还有津门国企和昌江私营企业都加入进来,基本上把各种形态的资本都包揽进来了,野心不小啊,我看了,这个方案构想具有很强操作性,尤其是对市场前景的分析很有看点,子宁,如果你真的有兴趣,我建议你可以去实地看一看,顺带接触一下。”

第十三节 意想不到的因素

  老者的话让刘斌心中也是微微一怔,他原以为虽然陆为民在昌江的表现的确有些绝才惊艳,但是毕竟也还只是短短两三年,就像老者所提到的,陆为民能这么快爬到县长、县委书记位置,固然有陆为民自身本事和表现的原因,但内里更有夏力行的帮衬。

  没有夏力行秘书这个高平台的起步,陆为民怎么可能一步跨上副县级干部位置上,而且他后边的连级跳,都有夏力行的影子在里边,只是夏力行现在离开昌江,对昌江影响力大幅度减弱,陆为民从县长跳到县委书记这一级,才是真正见出陆为民本事的一步。

  只是这就让他如此动容了?刘斌觉得有些意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66页  当前第4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4/116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官道无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