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艺时代_分节阅读_第142节
小说作者:睡觉会变白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39 MB   上传时间:2016-09-24 15:42:14

  贾樟柯看他这番逗逼又自然的表演,捂着嘴忍笑,也放下了心。因为褚青平时给人的印象太闷了,非常担心他放不开手脚。

  丫之所以能这么不顾羞耻,主要是情绪酝酿得好,他努力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刚收到好心阿姨送的礼物,的弱智儿童,的满脸愉悦,的状态。”

  妥妥的!

  ……

  北京,夜。

  咖啡馆里,周迅吹了吹杯里的浮沫,喝了一口,道:“你不去,我自己有点,有点害怕。”

  “不还有个翻译么?你就当去巴黎玩一圈。”娄烨大概是没吃饭,啃着一块小西点啃得倍儿香,笑道:“人说咖啡最珍贵的就是这层泡沫。”

  周迅眨眨眼,笑道:“我不知道呢。”说着抿了抿那乳白色的泡沫,轻轻摇头,皱眉道:“太腻了。”

  他们俩已经很久没见面了,能凑在一起,还是托了《苏州河》的福。

  就在前几天,巴黎国际电影节给娄烨发来了邀请函,他赶上有事,排不开行程,就通知了周迅。周迅收到消息后,马上准备,但她是杭州的身份证,如果办签证,还得去上海的法国领馆。

  眼看电影节就要开幕,去上海办根本来不及。好在她经济公司的老板,也就是李小婉,跟一法国佬相熟,走了趟后门。

  今天是3月31号,她买的是明天清晨飞巴黎的机票,本来早早睡下了,却接到了娄烨的电话,说出来聊聊,其实就是叮嘱叮嘱。

  “你通知他了吗?”周迅拈着白柄长勺,漫不经心地搅了搅,问道。

  “没,他这会在乡下拍戏呢,比我还忙。”娄烨当然知道说的是谁。

  “哦,你们都没空呢。”周迅笑了笑,低下头,似在自言自语。

  夜色渐浓,两人又聊了一会,便散了局。

  她回到家,适才的睡意全无,翻来覆去的,对那杯咖啡无比后悔。只得起来,倚着大落地窗,看着外面的霓虹灯发呆。不知道几点钟了,才渐渐觉得迷糊,倒在了床上。

  结果第二天一睁眼,特么的天光大亮!她没工夫懊恼,连忙联系公司,又改买了晚上8点的机票。

  巴黎国际电影节,1975年创立,主推新人导演和新电影。跟鹿特丹一样,都属于B类电影节,影响力却小些。而且法国作为欧洲电影圣地之一,称得上字号的影展就有三个,压根不出奇。

  可总归是个国际性的活动,周迅的小心思里,还是万分期待的。4月2日上午,她带着翻译,两个人,抵达巴黎。

  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参加影展,她从下飞机开始,就觉得自己像只白鸽子,没头没脑地扎进黑房子里,什么都透着股疏离感。

  看不懂,听不懂,不认识,不知道,跟小木偶一样,凡事都得依靠翻译解决。

  电影节已经开幕了,那个翻译还是蛮负责的,工作能力也很出色,到了主办方招待的宾馆,很快就打听到,《苏州河》的两场放映正安排在下午。

  她们赶得却巧。

  这影展虽然知名度不高,资金却充裕,大方地提供了一个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厅。两人缩在不起眼的角落,看着观众入场,越来越多,直到全部坐满。

  灯光缓缓暗下,周迅扶着前面的椅背,微微喘着气,周围的人和环境,就像这黑暗,一点点朝她压过来。

  她不习惯这个国家,不习惯满大街都是外国人,不习惯影展的流程,不习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看电影。

  而自己最熟悉的,偏偏也是这部电影,尤其,当马达出现在她眼睛里。

  “你怎么哭了?”

  翻译正看得起劲,忽听到旁边传来轻轻的啜泣声,连忙掏着纸巾。

  “没事没事,我就是,就是,感觉自己在国外挺傻的。”周迅用手背抹了下眼睛,笑道。

  “我以前也这样,多出来几次就好了。哎你看过这片子了么?”翻译老神在在的样子。

  “没,我也第一次看。”她盯着荧幕上的两个人,轻轻道。

  片子放映结束,灯光亮起,出现了跟在鹿特丹相同的场景,全场观众都起立鼓掌,持续了好几分钟。

  周迅非常非常的惊慌,问翻译,这是出于礼貌还是喜欢。

  翻译说:“如果是出于礼貌,他们只会鼓掌,不会站起来。如果站起来,并且长时间鼓掌,那就是特别的喜欢。”

  《苏州河》无疑更符合法国人的调调,两人刚出戏院就被认了出来,被那些大鼻子老外,热情又不让人反感的围挤在中间。

  还有一对老夫妇死攥着她的手,说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了。

  4月3号,也就是周迅来巴黎的第二天。

  影展仿佛一夜之间被《苏州河》占领,场刊,报纸,影评人,都在讨论这部来自中国的电影,从画面到摄影,再到叙事技巧,以及对爱情的定义。

  当然还有两位主角的表演。

  法国人之前只对梁家辉、张曼玉这种次代的演员有印象,没想到又看见了两张新鲜面孔,在惊讶的同时,亦表示完全能够接受,并将其称之为:中国新一代演员的代表。

  那个可爱的翻译特意买了几份报纸,读给她听,因为巴黎最近一直在下雨,而她来的那天,却晴了,所以报纸上都这样说周迅:

  北京的春天来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在一方

  《站台》第二期拍摄开始后,进展很慢,几乎每天的计划都磕磕绊绊地完成,有时干脆就直接取消。

  贾樟柯的精神病已经十分严重,完全陷入到自己的狂欢国度,丝毫不理会外界因素。来自香港日本和法国的监制们快被折腾死,只是出于完成公司的任务,才肯继续跟他疯下去。

  这种大强度的随心所欲,以及不断地临时改戏,让褚青也有点受不了,累得连跟范小爷煲电话的时间都越来越少。

  他都忍不住对老贾产生了点怨念,即便心里怎么理解,可抛开朋友感情,单纯从演员的角度上说,碰到这样没谱的导演,纯属找虐。

  褚青自制力还是极佳的,虽然被搞得欲仙欲死,也没对任何一个人表现出来。结果,在4月4号的下午,吕乐又告诉了他一个闹心的消息。

  《诗意的年代》在上个月大致剪定,先在挂靠的出品公司,也就是紫禁城影业试映了一次。除了老总,还有几家电视台的台长和资深媒体人。

  效果非常不好,他们看惯了面目香浓的演员在荧幕里出出入入,搔首弄姿,结果开头就杀出来一批有名有姓的真实作家,让这帮人特别扭。

  更蛋疼的是,吕乐还得一边给老总介绍,说这是陈村,那是赵玫……当然了,说了他也不认识。

  放映完,人家都挺委婉的,说你后面拍得不错,前面的得补拍啊,要不我们就再想想。

  一想就一个月,吕乐打了两遍电话询问,答复都是“再等等。”他知道这就是给毙了,电影局根本没看过,出品方自己就毙了。

  褚青听了就愈加郁闷,还得装着没事,反过来安慰吕乐,顺便给出主意:拿到国外参展试试。

  他接触的几个导演都走这条路子,没啥好奇怪的,可吕乐没有那个想法,说我这片子,不是给老外看的,老外也看不懂,就是给咱们这些“以前爱读书,现在没书可看的文学青年”拍的。

  这货倒乐观,告诉褚青,刚拍的时候就想过不能上映了。那会儿的计划是,直接出DVD,卖给学校里那些文学青年,每人卖一张,就算便宜点,也能赚不少钱了。

  他看得开,笑道:“不用想,那是一段生活,就完了。”

  褚青没法豁达,若是别的片子便罢了,但那是跟王彤一起拍的,他特希望能在影院里看到这部电影。

  此时剧组刚挪到了平遥,准备拍一场温州发廊里的戏,他挂掉吕乐的电话,就跑回去接着拍。

  在发廊里,崔明亮等人第一次听到邓丽君的歌,外面世界的大门渐渐向他们打开。

  本是挺简单的镜头,贾樟柯却又在折腾。他对场景中的细节,要求到了极致,可那种老式的温州发廊已经很难找到,而且,他还非得要一位纯正的温州人来演老板。

  这就更扑了,拍了好几次,都不满意,只得先停下。

  褚青坐在狭窄的板凳上,屋中间的炉子咕嘟咕嘟烧着开水。发廊门外,老贾在跟副导演抱怨,愣是找不出一个会演戏的温州人。

  副导演被逼的没办法,只得说回汾阳划拉划拉,看看有没有符合条件的。

  就为这么个场景,来平遥快一天了,还没有搞定。大家都在等,等导演什么时候会满意。

  褚青觉得很烦躁,烧水的声音,同伴们叽叽喳喳的声音,老贾的抱怨声,还有风吹着破门哗啦啦的颤动,一下子都灌进脑袋里,挤得快炸掉。

  又等了会,仍然没拍,他摸出手机,起身出门,对贾樟柯晃了下,道:“我打个电话。”

  老贾微微一怔,头回见着他这种略带不礼貌的举动,眨了眨眼睛,也没说什么。顾峥在旁边看着,忙拍了拍他胳膊,道:“青子可能心里有事,我过去看看。”

  “嗯。”老贾也拍了下他,又叮嘱道:“真要有事,告诉我。”

  出了铺子往右,是个小土丘,挨着歪歪的电线杆子,褚青站在土丘上,正给王彤打电话。风吹着他的头发,乱糟糟地糊着脸。

  王彤比他先收到的消息,也是很可惜的样子,察觉出他情绪有问题,细细地劝了几句。

  褚青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太对劲,努力在平复,来回踩着还有点冻的硬土,不时用鞋尖踢起一块。

  手机贴在耳朵上,话筒里传来暖暖的气息,像是冬日里的阳光,不张扬,不明媚,丝丝沁入,冰雪消融,心里的烦躁也散了许多。

  他听着听着,忽然生出一种感激来,感激这辈子,自己能认识她。

  顾峥站在后面,一声不吭地等,见他打完电话回身,才上去问:“出什么事了?”

  “哦,又来一部上映不了的。”

  褚青晃悠悠地下来,道:“加这部都第四部了,《鬼子来了》那边还没信呢。老顾,你说我用不用找人算算?”

  “算你命硬,专门克导演?”顾峥笑道。

  “啧!”褚青刚要反驳,却发现没啥反驳的理由,摇头道:“也不知道是我克他们,还是他们克我。”

  顾峥搂过他肩膀,道:“想那么多干啥,你把戏拍好就行了。走,回去,老贾还等着呢。”

  “呃,我用不用给他道个歉啥的?”提起这个,他挠挠头,挺不好意思。

  “用不着,好几年兄弟,还在乎这点破事!”

  ……

  “哎这件怎么样?”周迅举着一条红裙子问道。

  “我看看。”

  在另一排挑来挑去的翻译,接过裙子往她身上比了比,皱眉道:“这是吊带的,领口还松,你穿,呃,没什么效果。”

  周迅翻了个白眼,你嫌我胸小就直说……

  在电影节这两天,她纯粹抱着一种旅游的心态,到处逛,到处吃,因为来得匆忙,有些东西准备得也不齐全,又得现买,反正挺忙叨的。

  为影展捧场的明星不少,大部分是法国本土的,根本不认识,只有被特邀的几个美国演员才算有些名气。她昨天就见到了很喜欢的一位男演员,《断箭》的主角克里斯汀·史莱特,还兴冲冲地上去跟人家合影。

  此影展的流程比较诡异,一般都是在闭幕那天同时颁奖,它不是,明天闭幕,今天就颁奖。

  下午的时候,她正参加一个小宴会,结果一位法国佬过来搭讪,聊了聊《苏州河》,最后还问她有没有带裙子。

  翻译介绍,这是会议主席。

  她以为是颁奖礼需要的着装风格,就急忙跑到场外的街边小店去买。两人挑了十多分钟,没有中意的,又换了另一家。刚进门,她就看中了一条挂在最外面的裙子。

  橘黄色,麻质连衣裙,衣服上绣着唐朝仕女图,很有中国风。她试穿了下,走出试衣间时,翻译的眼睛都在发光。

  价格是199法郎,合200多人民币,算便宜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7页  当前第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7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艺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