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极限警戒_分节阅读_第1504节
小说作者:墨武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9 MB   上传时间:2023-07-23 12:38:40

  修行者对欲望是同样的处理,看清楚欲望本质,不被欲望所惑,如如不动,然后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真正发现心性中。

  何为如如不动?是说如“如来”般不动。

  何为如来?并非说什么如来佛祖,此中的“如来”说的就是人生如来时的心性永恒。

  赵佶进入天子基本想明心见性,但因一念前缘再度动心生缘攀缘,若不能及时警惕,非但不能证悟,反倒会再陷痴迷中。

  沈约提醒赵佶留意此点,赵佶居然一听就明,见沈约点头,又见沈约思想显现,暗想“迷时师度,觉时自度”一点不假,自己只要从心而行,就会当少错处,随即恢复了平静解释道,“多谢沈先生提醒,我已不迷。”随即回忆道,“我想知前生,随即看到前生景象,发现自己前生……竟然是个和尚。”

  这件事说出去,倒有太多人难以置信,好在在场众人均是见过太多奇异,琴丝更是道:“你那时应该是启动了众妙之门。我将众妙之门和天子基联合。众妙之门极为神奇,对于某种脑电波的人会产生反应。”

  暖玉立即道,“某种是哪种?”

  琴丝并不隐瞒,“脑电波输出极为稳定的人。”

  暖玉立即道,“你的意思就是……真修行者就可以读取众妙之门的推演数据?”

  琴丝点点头,补充道:“未见得一定是真修行者,或者更应该说,只要能将情绪稳定到某种程度,或多或少的都能读取众妙之门的一些数据。”

  沈约脑海中蓦地闪过一个疑问——萧别离、完颜烈都曾面对过的众妙之门,尤其是萧别离,更是面对众妙之门长达十数年之久,那萧别离有没有从众妙之门中读到过他前生后世的景象呢?

第2247节 白莲社

  沈约随缘不逐缘,这是修行一个很重要的法门。

  虽说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可要达到心若不异,着实非一日之功,因此在这之前,诸多方便法门这才层出不穷。

  随缘不逐缘就是个方便法门,用意是解缘而不生尘。

  若是逐缘,难免心想缘成,徒起旁意,旁意一出,尘缘更起,看似逐缘解缘,反倒更增因缘。

  随缘并非随遇而安,实为随遇而化。

  沈约到达八百年前,最先遇到的就是萧别离、完颜烈那批人,同时知道了唐清凤的某些事情。

  根据资料显示,萧别离会穿越时空,和唐清凤此人关系极大。

  唐清凤不爱萧别离,她爱的是岳飞!

  岳银瓶却不喜欢唐清凤,因此让萧别离出手逐走了唐清凤。萧别离一代奇才,岳飞手下第一猛将,唐清凤虽是唐门高手,可萧别离要击败唐清凤并非难事。

  岳银瓶算得很清楚,可她就是因为把事情算得太清楚了,才忽略了一些感情因素——唐清凤并不傻,她知道萧别离出手是受岳银瓶相邀,因此她将一腔怨毒尽数还给了岳银瓶。

  唐清凤要让岳银瓶也体验到失去挚爱之苦!

  因此……唐清凤到了众妙之门前,许下了心愿,造就了萧别离和岳银瓶的分别。

  果为因做,缘起果成。

  岳银瓶恐怕一直没有想到过,她认为的一个极为稳妥的计划,会给她带来什么后果。

  沈约对萧别离、岳银瓶、唐清凤间的因缘,一直是这么推算的。但他并没有急急的将结告诉任何人,也没有告诉当事人,因为他深知一点——这段因缘一定要当事人自身去参悟破解。

  除此外,并无他法。

  你唤不醒装睡的人,你解不开沉迷之人的痴,你不能为了别人而顶罪,你也不能为了别人的错误而道歉……

  若求正解,当求罪而有罚,错而自改!

  不明此理,只想当个和事佬,认为自己有多伟大的去牺牲,只会让旁人更错,己身更痴。

  但到了如今,沈约对众妙之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反倒有些怀疑自己的推断。众妙之门更像个云端数据,数据或者可以推演、传输,的确可让人深陷其中,甚至让人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九州之王就差点利用众妙之门将沈约拉入九州。

  但众妙之门终究不是许愿神灯,九州之王、水轻梦和琴丝对众妙之门的利用,更是基于他们对众妙之门的了解。

  唐清凤能见众妙之门,但她不能利用众妙之门,而当初沈约亲测,众妙之门似乎是和大地长在一起,唐清凤无论如何都是无法移动众妙之门的。

  那在朱仙镇一战,唐清凤又是如何将萧别离送走的?

  琴丝说只有脑电波稳定的人,才能读取众妙之门的数据,这听起来简单,实则不简单。

  人什么时候脑电波会稳定?那一定是在情绪稳定的专注下,脑电波才会稳定。

  很简单?

  你只要想想你前一刻还是欣喜若狂觉得人生充满希望,展望未来百年,下一刻就会颓唐沮丧,觉得太累恨不得地球毁灭,你就知道保持情绪稳定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小资倒可以情绪稳定,但小资又是散漫的,无法达到专注的程度。社会上的成功人士看起来专注,却又和打了鸡血般亢奋,亢奋自然不能说是稳定。

  因此能读取众妙之门数据的人绝不常见。

  萧别离却绝对可读取众妙之门的数据,他年少老成就是能控制情绪,若非专注,如何能成为当时天下无敌的高手?

  成为高手容易,可要成为无敌的高手,那绝对需要非一般的专注。

  当年的萧别离是否看到他自身的结局呢?

  沈约连闪两念,这一次,天涯却没有将沈约的思想展现,它好像知道这是旁人的隐私,它也会尊重别人的隐私。

  赵佶见沈约望过来,才继续道,“我感觉自己是个和尚,坐在莲花池上亭中,周遭有不不少人听我说法。”

  沈约微有讶异。

  叶宣儿快人快语道,“怪不得你今生能当个皇帝,原来是前生修来的福报。”

  这听起来有些迷信,琴丝却暗自点头,心道很多和尚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和俗人无疑,但真正的大德却是极为清醒,的确可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赵佶略有尴尬,“这多半是我修行不够,这才变成了皇帝。”以往的时候,他自然觉得皇帝比和尚更胜,如今数经起伏,福也享过,罪也遭过,倒没有熬出什么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鸡汤出来,只是想着究竟自由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当皇帝固然有权利,但真的自由吗?不会疲惫吗?定会事事顺遂吗?赵佶对此心知肚明。

  叶宣儿笑道,“看来你的确是大彻大悟了。”

  赵佶轻吁一口气,“大彻或许有些,大悟倒未见得。我本来不知道自己前生叫做什么,可我意外的看到了另一个和尚,突然明白自己的前生是谁了。”

  众人多是大奇,暗想和尚讲经传法,周遭都是信徒、有许多和尚存在并不稀奇,但你见到的是前生的事情,前生的人物肯定早就故去,你如何能看到前生身边的一个和尚,就知道自己的身份呢?

  沈约脑海中瞬间闪过一和尚坐在枯木之中的景象,讶然道,“你见到的……莫非是慧持?”

  “阿弥陀佛。”

  赵佶突然道声佛号,自己都感觉有点奇怪的样子,同时满是钦佩道,“沈先生真可说是无所不知了。”

  他这么一说,无疑承认沈约说的没错。

  旁人倒是一头雾水,搞不懂慧持是哪个时,琴丝却有记忆,随即调出资料显于人前,“慧持就是那个树中入定七百年的僧人?白莲宗的僧人。”

  她提及白莲二人,赵佶眉心跳动,沈约盯着赵佶,片刻才道,“你前生是慧远?慧持的哥哥?”

  在场众人无有比他更熟悉释家典故,知道慧持有个哥哥叫做慧远。

  慧远,晋朝高僧,曾和与陶渊明齐名的刘遗民在阿弥陀佛前立誓结社,目的就是专修“净土”法门,以期死后往生“西方”。因为当时名仕谢灵运钦佩慧远,替他在东林寺中开莲花池编种白莲,因此慧远所创之社,又为白莲社。

第2248节 必死

  华夏白莲教源远流长,不过最为世人熟知的时候应该的就是清末时期和义和团齐名的白莲教。

  但世人少知,慧远方是白莲教的始祖,而最初的白莲社主张是专修“净土”法门,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

  沈约一念及此,立即想到慧远的弟弟慧持树中入住七百多年,直到赵佶当上皇帝后,才因大树摧毁而显真身,当时地方官见此僧奇异,又知道赵佶崇道信神,遂将慧持带到了赵佶的面前。

  赵佶因此见过七百年前的慧持!对慧持、慧远两高僧的往事颇有了解。是以赵佶在前生影像后见到慧持在慧远身边护法,认出慧持,随即想到自己就是慧远!

  这其中的因缘着实不可思议。

  众人望见沈约所想,哪怕均是见多识广都是面面相觑,难信世上有这种奇特之事。

  叶宣儿却道,“因此,你弟弟慧持在你当皇帝时来见你,或者是冥冥中注定的安排?”

  沈约脑海中却闪过女修的身影,微有凛然。

  琴丝喃喃道,“或许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如我和水轻梦般,遭劫被解?不然……”看向沈约,琴丝缓声道,“赵佶因单鹏指引,这才做出超凡脱俗的云鹰画作……”她突然重提旧事,沈约倒是一听就明,“你觉得单鹏并非兴致所来,而是有意为之?”

  “不然呢?”琴丝反问道:“单鹏穿梭在大千世界中,点醒赵佶的几率实在是万中无一。”

  沈约微微点头。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传说中,这是地藏王菩萨对佛祖立下的诺言,可很显然,这个任务实在太艰巨了。事实上,早在唐三藏西天取经前,释迦已示寂千余年。

  佛说灭度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

  唐三藏所在的时期更像是像法时期。

  在现代,一个人的留言转瞬即灭的时期,佛说经典正法能传五百年已是极为罕见之事。大部分名人名言被世人红尘修修改改,早就面目全非,很难体现本意。

  爱迪生的天赋汗水论不过百余年之久,就被改的和本意截然相反,因此你相信数千年的人类记录史上,世人的本意会有多少流传?

  在唐玄奘西天取来翻译的经文中,有多少是佛说的,有多少是身毒人自己加的,有多少是后人添加的、牵强附会的其实早就很难考据。

  而地藏王是否立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言就很难明辨。

  信佛不是盲信,信佛本是信觉!

  佛说的是觉悟后的经验,依照经验修行都有人会水土不服,若有人杜撰经文,夹带私货的贩卖,你若全盘接受,那不但是无法觉,甚至连尽信书不如无书都没有理解,反倒会坠入痴迷的境界。

  信为彼灯,路靠此行。

  道家真意清静无为,释家真意明心见性,从华严经到坛经、从圆觉经到金刚经,无不围绕怎么明、怎么见来阐述宗旨。

  尘起遮、尘落现,道理简简单单。非要贪婪六根之感,六根起尘之理都不明白,将吮舌解释为天真,将情欲当作证道法门那无疑是大有问题的。

  欲界无实修!

  骗子才会用天真来掩饰。

  现代的天真更像是蠢的代言,但真正天真不是傻,也不是蠢和无知。

  真正的天真之人,反倒对一切看得清楚透彻,不然黄帝内经开篇就不应该叫做上古天真论,而应该叫做上古无知论。

  据沈约所知,神农干了一些地藏王要做的事情。但以神农的能力,也只是勉强将他和黄帝一些人制造出的地狱清空——救出那些被三香所困的世人。

  地狱实在太难清空了,甚至不可能被清空,或许因为地狱益发的拥挤,这才导致恶魔频繁的在人间示现。

  单鹏倒一直像地藏王菩萨一样,奔波往复,可大千世界绝非三千,更似数不胜数,每个世界的众生亦是多如牛毛,单鹏能在三千世界芸芸众生间独见赵佶给赵佶指点,几率实在不大。

  这就怪不得琴丝怀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8页  当前第150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4/1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极限警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