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极限警戒_分节阅读_第1505节
小说作者:墨武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9 MB   上传时间:2023-07-23 12:38:40

  沈约更明白琴丝怀疑的真正用意,“琴丝,你认为,在单鹏看来,赵佶和你、水轻梦般,都是重新来过的关键节点?”

  琴丝突然道,“你来到八百年前,没有到了旁的年代,一来就至1135年,难道从未想过真正的原因?”

  沈约微有讶然,那一刻有太多想法闪过,但他最先看向了暖玉。

  暖玉却是霍然望向了石田秀子,一字字道:“这个时间点是你定下的。”她听出问题的关键,让沈约到达1135年的宋代,并非随机,更像是刻意安排。

  石田秀子安排了这个时间点,石田秀子对她仍有隐瞒!

  自从两个世界沟通后,石田秀子始终少言寡语,闻言没有什么慌张,只是淡然道:“因为我只能让沈约到达1135年。”

  琴丝随即道,“不错,变成石田秀子的我,当时只能做到这个时间点的穿越。沈约,你要知道,要准确穿越到某个时间点,需要那个时间点的大量准确、翔实的数据。换句话说,当初石田秀子和暖玉,正好有1135年空间点的数据。”

  沈约扬下眉头,“你认为……是单鹏通过众妙之门将1135年的数据推送至到月亮角中存储起来,才引发我穿越到了1135年?”

  果由因成。

  琴丝立即道,“如今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因为除了单鹏,应该再没有旁人能如此巧妙的设计这些事情。”

  沈约到了1135年,才可能在萧楚的安排下再到1125,从头提前挽救这个时代的危机。可单鹏为何不直接将空间数据定在1125年?

  一个原因自然是——从1135年的境况,沈约更能清楚了解一切。而另外一个原因是……

  沈约看向了赵佶,缓缓道:“赵佶死在1135年!”

  赵佶没有听懂沈约更深的意思,忙道,“若不是先生搭救,我的确很难熬得过那一年。”他对公元纪年自然不算了解,可知道在遇到沈约那一年的确难熬。

  琴丝一字字道,“根据历史记载,赵佶一定会死在你遇到他的那一年。”

  赵佶怔住。

第2249节 重要的节点

  改变的契机很重要。

  当一个男子痴迷情欲,哪怕再好的铁哥们提醒,二人间都可能反目成仇,但当那男子认清对象的面目后,好哥们再去安慰,哥们仍旧是好哥们,但哥们若是不知机,妄自去评论对象,同样会引发哥们的忌讳。

  为什么?

  因此事前看错一个人可以推说是对方的错,事后想想,会发现自身同样大有问题。

  人是很难容忍别人指出自身错误的。

  沈约若是在1125年遇到赵佶,想要改变赵佶的难度只怕难过登天。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虽说走顺的时候走下坡路的居多,可顺风顺水的时候会让人自我膨胀,容不得任何建议,更不要说是意见。

  1135年是改变赵佶的绝佳的时间点。

  沈约那一年将赵佶从地狱中救出,让赵佶加倍意识到当下的可贵,才让一切改变成为了可能。

  再晚点,赵佶死了,再早点,说不定赵佶还在梦想着重登帝位,因此1135年这个时间点异常的巧妙。

  赵佶因为穿越过,是以知道某些历史是注定的,听琴丝说了他的结局,更是心中悸动,叹息道,“阿弥陀佛。”

  说完“阿弥陀佛”后,赵佶再现怪异的表情,略有尴尬道,“不知为何,自从我发现前世可能是慧远后,就总喜欢不自觉的说出这四个字。”

  “不是不自觉。”

  沈约摇头道,“更像是骨子里面的行为。”知道赵佶不解,沈约解释道,“慧远是莲华社始祖,为弘扬佛法,独创口念‘阿弥陀佛’四字真经,说信徒只要持之以恒念佛,就可以往生净土。慧远既然这般弘扬,自身无疑是坚持这种做法的。”

  赵佶明白过来,“沈先生的意思是……我因为忆起了慧远的前生,同样有了慧远的习惯。”

  沈约认真道,“应是如此。”

  叶宣儿突然道,“沈约,你真信念四字真经就可成佛吗?”

  赵佶听叶宣儿这般质疑慧远,虽然不知道叶宣儿是哪个,终究尴尬。

  沈约笑笑,“只是念当然绝无可能。但若念佛之口合身行,身行合意行,身口意合一,要证悟就是大有可能了。”

  叶宣儿沉吟片刻,“因此慧远是得道高僧?”

  沈约沉吟道,“未见此人,我倒不能妄自评断。”随即笑道,“哪怕真的见到,我等也不必给人贴上标签,徒增负担,我想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世人喜欢自凸人设,又喜欢四下去贴标签,束缚别人时同时固化自己,让自我益发的顽固,极为伤神。他沈约知道叶宣儿是崇尚自由的人,提醒她莫要自囚。

  叶宣儿缓声道,“据我所知,得道高僧不但能决定如何死,还能决定如何往生。既然如此,慧远往生的目标本来是净土,结果选择转生做个皇帝,似乎不是得道高僧所为。”

  众人均明叶宣儿的意思——宰相或许幻想有一天当个皇帝,但真正的高僧绝不会贪恋权位。真正高僧寻求的是证悟解脱,既然如此,慧远如何会变成赵佶?

  沈约望向赵佶,见其又起疑惧,缓声道,“你若只是见到你前生,当不会让你昏厥!”对于赵佶的情绪反复,沈约并无不耐,因为他深知一点,一人改变习惯都是要旷日持久,消除习气绝非简单的事情。

  赵佶缓缓点头,“其实我和这位女施主所想一致,暗想我既然是得道僧人,如何会贪恋权贵呢。动念间,我想找出转变之因……”见沈约点头鼓励,赵佶振作道,“然后我就查到慧远圆寂那一日,在慧远示灭那一刻,我突然如受锤击,然后就晕了过去,醒来后,就见到了先生。”

  沈约沉吟片刻,望向暖玉道,“迄今为止,你虽能知晓水轻梦的事情,却仍无法认可和水轻梦本是一人。”

  暖玉闻声知意,“你认为慧远变成赵佶,就和水轻梦变成我般?”

  众人微有恍然。

  沈约沉吟道,“或许如此,但总要再度看看。”再望赵佶,“我想和你入天子基重新回忆往生,你是否愿意?”

  赵佶坚定点头道,“我心甘情愿。”那一刻,他心中竟有悲壮之感。

  天子基门户再开,沈约和赵佶并肩而入。

  沈约如滴水融入大海般不起微澜,进入天子基竟能一念不染,可见修为之精湛,赵佶仍如以往般一进入就像个烟筒般在冒烟。

  琴丝见状叹道,“数千年来,念尘从未有如今这般明显易睹。”

  众人均有同感。

  世人习惯了错误,适应了错误,将错误当作正确来执行,却不知道自身因此尘垢深厚,益发的无明而在六道中苦苦轮回不得解脱,只有今日,众人才亲眼目睹念尘之惑。

  叶宣儿突发奇想,“不知道能否将天子基转移到我等暗界,我想暗界有无数人应该期望着经天子基来洗尘。”

  影像中,暗界众人露出期待之感。他们和明界众生还是大不相同的,在明界,更多人沉迷眼下,无论好坏,都想不到或者不想改变,暗界众生却始终向往着新新人类的境况。

  琴丝居然点头道,“可以考虑这个事情,但当务之急还是看沈约如何解开赵佶这一环……”

  话未说完时,赵佶身上倏然烟尘不起,暖玉立即道,“他已入定。”

  入定无欲!

  这是绝对肯定的事情。

  无欲则尘弱。

  若你始终胡思乱想,打坐的时候念头一个接着一个,受到念头的控制,总是在妄想中徘徊,那绝对不是入定,而是妄想执着、是以不能证得。

  夜星沉见状道,“赵佶这次入定快了许多。”

  琴丝喃喃道,“应该是沈约给了赵佶无边的信心。”

  动荡中若非有深厚修行功底,自然难以入定,但在一个轻松安全的环境,入定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夜星沉虽不修禅定,可练天人合一的法门,绝对是修行的大行家,暗想赵佶不久前初次入定耗时极久,但在第二次入定却显得非常熟练,固然有沈约的因素,但绝非是新手所为,看起来忆起前生,对赵佶帮助颇大。

  天子基蓦地震动下。

  众人微惊,想问发生了什么时候,就见其上众妙之门大亮,射出一道光华,而光华中,赫然出现了两个和尚的影像。

第2250节 阿弥陀经

  妄想遮心,正想明心。

  赵佶第二次入定比第一次明显快捷许多,这就得益于他记起了前生修行的法门。

  真懂了就很难忘却。

  真明了如何会再犯痴?

  忘却了,更多是因为觉得对自身没有意义。

  世俗备胎是否会发挥作用,还是在于男神、女神觉得这备胎是否有意义,备胎因旁人评点而欢欣雀跃,感觉人生有了意义。但一个人的意义,本不该由旁人来决定。

  赵佶忆起自己的前生是慧远,下意识的采用了慧远的言行,这本来就是创建天子基的用意所在——每个人都在感慨自己第一次做人,第一次做父母,第一次做子女,并没有什么经验,可一人若知道自己的许多生的经历之后呢?

  是选择愤世嫉俗?还是选择明心见性?亦或是,根本觉得浮生了无,任由沉沦起伏、继续糊涂下去?还是觉得,游戏没有通关,还需要将所有的关卡都过一遍?

  许多人选的恐怕是继续通关。这就和打游戏般,遇到难题后甩手不干,但看到别人过关后,感觉自己又行了。

  赵佶选择了觉醒,觉醒后的他明白沈约和他再入天子基的意义,立即重新入定展现慧远变故之时。

  影像中,两个和尚一站一坐。

  琴丝见状立即道,“众妙之门展现出赵佶前生的情况。这应是沈约的缘故。沈约能……利用众妙之门。站立的和尚,是慧持。”

  她停留在宋时空间数百年之久,可说是极为详尽的收集了这个空间的数据,慧持曾见过赵佶的事情,她自然记录下来。

  慧持并没有怎么变样。

  那坐定的和尚,自然是慧远!

  慧远和赵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赵佶更像个风流才子,慧远却是方脸长耳,在世俗中,他的长相可说是怪异,但成为了和尚,这种长相却显得颇为法相庄严。

  慧持有些紧张的看着慧远,慧远似有所感,睁开眼睛道,“弟弟,你我尘缘已尽,不必眷恋许多,想你我勤修净土之法,净土相遇不过是早晚之事。”言罢微微一笑,似有喜悦时之意。

  沈约并不熟知慧远,但见慧远这种神情,知道慧远修行颇深。

  大雪山秘法中,生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那是人生无明之始,又有什么值得高兴呢?对真正的修行者,死亡才是值得期待的事情,因为那意味着他们完成了此生的任务,得以进入更高的精神层次。

  因此古代高僧圆寂,对真正的悟道者而言,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你看那些见到师尊圆寂,痛哭流涕、很是悲伤的弟子时,就应知道——或者这高僧没有真正的圆寂,或者是弟子根本没有开悟。

  当然了,终于有些弟子还算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会在师父死去后故作平静的对外人宣讲——师父得道了,师尊精神长存。

  故作、假装都是痴迷,违背身口意合一,就是在造业。

  慧持却显然发乎于情,突然道,“大哥,我们真的能前往净土吗?”他和慧远不但是同门,而且是亲兄弟,称呼随意,倒没有太多规矩。

  慧远宣了佛号,正是“阿弥陀佛”。他随即慈悲的望向慧持,轻声道:“你忘记信为百行先了吗?”

  慧持摇头道,“没有。”

  慧远微笑道,“那你何必紧张焦虑?”言罢轻声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他突然如念经般,琴丝知道众人或许不知,解释道,“慧远念的是《阿弥陀经》,他是净土宗始祖,净土宗基本经典是三经一论,分别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8页  当前第15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05/1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极限警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