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872 KB   上传时间:2014-08-11 14:24:01

  林如海瞧着宣康帝脸上并无愠色,暗暗松了一口气。

  宣康帝咳嗽一声,问道:“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言语了?”

  林如海摇头道:“微臣一句妄言便已十分后悔,哪敢再说别的?只是说了些儿女之事,并未涉及公务。幸而太子殿下宽宏大量,未曾因此怪罪微臣。”

  宣康帝听了,脸露微笑,道:“太子自然是极好的。想来他也记着你一语惊醒梦中人,年初建议朕赏赐令千金一些东西。听说,令千金生在花朝节?”

  闻得宣康帝此问,林如海便知他不再追究自己和苏黎说了什么,忙答道:“正是。”

  宣康帝笑道:“倒是个好日子,想是有造化的,好生抚养罢。”

  林如海一怔,连忙称是。他最疼黛玉,便是宣康帝没有这话,他亦不会亏待黛玉,不知道他来京城这么些日子,黛玉如何了。

  宣康帝又因张大虎一事赞扬了林如海几句,方问任上诸事,林如海上任后,税银猛增一倍有余,既未亏空,又无超支,看着源源不断入库的银子,宣康帝如何不满意,也因此决定林如海连任。对此,林如海早有预备,亦细细禀明。

  及至到了兵部户部诸官员皆至,林如海方告退出宫,宣康帝却又赏了不少东西。

  张大虎早在宫门口等着了,虽知林如海的本事,到底焦虑非常。在他身后,既有自己的两名小厮,还有林家的大小管事,自然都为林如海担心,见林如海平安出宫,又见小太监捧着许多东西,忙走上前来。

  林如海含笑拍了拍张大虎的肩膀,道:“回去再说。”

  才回到家,张大虎忙不迭地问道:“老爷,圣人没怪罪老爷什么罢?”

  林如海呵呵一笑,指了指大小管事从小太监手里接过来的东西,道:“若是怪罪我,哪里来这么许多东西?叫人把东西供起来,等回南时再带过去。”

  下面喜不自胜,连忙满口答应。

  张大虎一直为此悬心,听了这话,心里一宽,也笑了。

  张大虎道:“顾大人交代了,等老爷平安回来,好歹打发人去说一声,好放心。”

  林如海便打发管事去了,他自己却带着张大虎去了书房。

  张大虎自小读书识字,如今文武双全,林如海不在时,书房都是他用的,林如海虽以世家出身自傲,但从不在意张大虎的出身,早早吩咐了大小管事不得怠慢,因此看到壁上悬挂着的刀剑,张大虎脸上一红。

  林如海笑道:“坐罢,我不在京城时,你只管住在这里,东西放在这里亦是理所当然。”

  张大虎一脸感激不尽。没有林如海,哪有他今日?只怕早饿死了。现今林如海教他读书,让他习武,又送他考试,当了官,又给地方住,又让下人帮着自己打点,又要给自己娶媳妇儿,便是亲生父母能做的也比不上林如海的用心。

  林如海忽然想起张大虎之母的事情,恐怕如今正在赵家,该当设法让他们母子团聚才好,正在这时,管家来回道:“老爷,各处的礼物可要送过去?”

  林如海理了理袖口,道:“在京城停留不会太久,数日便要回南,未必各处都拜见,且先将礼物送去罢,只沈、贾两家送拜帖,余者只送礼,好生送过去。还有,给赵家小姐的礼物,按照往年,送到北静王府,托北静王府转交给赵家小姐。”

  管家一一谨记在心,忙去料理。

  林如海到了此时,方得空更衣梳洗,歇息一回。

  却说王子腾看着林如海的背影,掩饰不住心底的惊骇,付泉求到他门下乃是十年前的事儿,不是如今的通判之职,当初只是个七品知县,连和付家祖上有一点子亲戚的叶家都不知道,何以林如海竟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还是他察觉到了什么?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当初何等风光,王子腾自忖那条计策天衣无缝,没想到不过区区数月,林如海便查到了底细,果然不能小觑,难怪圣人如此重用。

  念及于此,对于林如海,王子腾心中又多了几分忌惮。

  想到林如海已经知道了此事和自己有关,王子腾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及至从宫里回到家中仍未松开,得罪了谁他都不怕,偏生是林如海,不知道他会生出什么心思报复,他深受宣康帝重视,不下于自己,真真让自己防不胜防,为今之计不能承认自己认得付泉。

  王子腾并不怕林如海,只是到底忌讳些儿。

  如今,史父已死,史鼐、史鼎丁忧,贾赦仅是一等将军,贾政才升了从五品员外郎,薛老爷重病,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独他一人位高权重,乃是京营节度使,威风八面,贾家、史家和薛家谁都不敢得罪他。王夫人掌管荣国府,贾珠兄弟姐妹几个得宠,未尝不是因为有他在,每年请吃酒,贾珠兄妹常常都是除了他们家,别处再不去的。

  彼时王子腾夫人正在忧愁长女王熙凤的婚事,才送走几个交好的诰命夫人,见王子腾回来,忙走上来,好容易坐下来,开口道:“凤哥儿如今大了,老爷好歹有个章程才好。”

  王子腾回过神,问道:“前儿不是跟你说了几家门当户对的?”

  王子腾自恃位高权重,多少人奉承巴结,趋之若鹜,闻得凤姐正当妙龄,已不知道有多少人家踏破了门槛子,只是他有心给凤姐挑一个比贾琏更好的,先前挑的几家都是和他们交好的,一旦联亲,两家齐心合力,势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王子腾夫人听了这话,抱怨道:“说了有什么用?虽然门第根基富贵都是齐全的,奈何品貌才学气度都不如琏儿,哪里看得中?我都瞧不过去,何况凤哥儿打小儿和琏儿他们兄弟几个一处混到大,更加觉得不满意了。再说,虽有几家公子极好,比琏儿还强些,奈何他们不是年纪轻轻就订了亲,就是看不上咱们家。”

  若是王夫人争气些,让贾母同意贾琏和凤姐的婚事,她如今就不必这样愁闷了。王子腾夫人叹了一口气,谁能想到贾母居然会突然改了主意,咬定两家已是姻亲,不必再亲上加亲,依她看,贾家是想另外再多一门显赫亲家罢?倒没想到贾家竟还有这样聪明的人。

  丈夫出息,王子腾夫人的地位亦是极高,除却诸公主郡主太妃王妃并国君夫人等,她便是头一等尊贵的人物了,在儿女婚事上难免挑三拣四,况她深知凤姐的性子,杀伐决断,有男儿气概,偏生眼里容不得沙子,又要强,总得挑个能让她拿捏得住才好,不然,送女儿过去受委屈不成?因王子腾疼凤姐,王子腾夫人也不愿委屈了女儿。

  王子腾脸上闪过一丝威严,道:“你不必再多想了,那些既瞧不中便算了。听说顾家进京了,明儿你请顾家的夫人吃酒,透露些意思,我瞧着顾家的大公子极好,年纪和凤哥儿十分相配,若能结亲,倒是喜事。”

  王子腾夫人因未听顾家进京,便开口问道:“顾家?哪个顾家?京城里有好几个顾家呢。那个和琏儿外祖家交情好的顾明不过是暴发新荣之家,哪里配得上咱们家?”

  王子腾道:“我说的是今已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的顾越。”他在宣康帝跟前极有体面,焉能看不出宣康帝意欲重用顾越的意思,顾越的大哥虽然犯了重罪,但是顾相国余荫犹在,他们这些人家亏空几百万两银子宣康帝尚且款待,何况顾家只有顾越一脉出息。

  听到是顾越家,王子腾夫人抚掌笑道:“我记起来了,顾大人的父亲可是顾相国呢,长公子迅哥儿今年十八岁,听闻前年已经中了举人,惜今年竟不曾参加恩科。若不是因为他们先前出了些事情,又远离京城,现今在京城里已不知道多少人家看中这样的乘龙快婿了。既然老爷这样中意他,明儿我就下帖子请顾夫人来,只是他们家几时进京的?竟未听说。”

  王子腾道:“听说顾家和林家一同进京,林如海既已进了宫,想必顾家亦抵达京城了。”

  闻得林如海进宫,王子腾夫人吃了一惊,随即默然不语。王子腾恼恨林如海斩杀了王豪,她心中明白,自然不认为王子腾会和林如海结交。

  王子腾想起出宫后着人打探来的消息,不觉陷入了沉思。

  众所周知,林如海和顾越交情极好,老相国过世,顾家大爷坏事,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人不知凡几,然而林如海始终如一,他比顾越早三年高中,即便远离京城,亦时时刻刻写信请人照应顾越,不然凭顾越一腔傲气,能在翰林院里游刃有余,如今又能这么快进京?还不是因为宣康帝跟前有和林如海交好的人一直提醒着宣康帝。

  如今顾越做了侍读学士,那是在宣康帝跟前走动的,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总能比别人窥得先机,林如海即便远在江南,只怕也不会断了京城的消息。

  王子腾心中比较了几家,终究还是中意顾迅做女婿,道:“横竖林家不在京城,他们家和林家交好咱们也不必怕什么,难道和林家能亲过亲家去?顾家势不如从前,咱们家与之联姻便是助了他们一臂之力,再者顾迅老实本分,凤哥儿过去也能弹压得住。”

  顾家门楣比王家还高些,又是书香世家,虽说败了,可败中有荣,王子腾夫人也认得顾夫人,最是温和敦厚之人,如今他们家在京城里只算三流,远远比不得王家的权势,想能善待凤姐,故王子腾夫人心里十分满意,只盼着凤姐敛些性子,好生学王夫人才是,虽不是荣国府名正言顺的当家主母,但谁不知道她是荣国府当家人?

  次日,王子腾夫人同细细凤姐一说,凤姐九月便满十四岁了,闻言,不觉羞红了脸,旁边平儿、安儿、喜儿、乐儿四个丫头俱瞅着凤姐抿着嘴笑。

  过了一时,凤姐抬头正色道:“太太竟是同他们说好了再说罢,别又和贾家一样,不过是咱们一厢情愿,他们家无意,倒像是咱们家巴结着贾家似的,蹉跎了好几年,好生没脸。也不想想,咱们王家何等威势?便是扫一扫地缝子也够他们家过一辈子了。”

  凤姐在母亲跟前行事十分利落,又耽误了两年说亲,王子腾夫人因此十分疼她,说到人家总会问她几句,她倒不害臊,听了她这话,王子腾夫人心头一凛,点头称是。

  不说王家如何瞧中了顾迅,林如海却递了拜帖去贾家,方登门拜见。

  闻得林如海又得了宣康帝的赏赐,听说八百里加急进宫时他也在,宣康帝竟未曾让他避开丝毫,贾母并贾赦贾政等人顿觉与有荣焉,早已等在家中了,相见后,贾母便命奶娘抱着贾宝玉上来拜见姑父,一时竟忘记询问贾敏母子三个如何了。

  宝玉被奶娘抱在怀里,因尚未留头,便未束冠,饶是这么着,头顶一点胎发仍旧缀着珍珠和金坠脚,打扮得十分华丽,穿着大红缂丝八团兰花小袄,银红二色金百蝶穿花裤子。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浓眉长睫,明眸皓齿。项上戴着赤金累丝项圈,又有一根五彩丝攒花结绦子,系着那块从胎中衔来的五彩美玉。

  林如海目视良久,顿时想到了黛玉在荣国府里备受风刀霜剑,也唯有宝玉一人略可安慰,可惜林如海游荡之间,知晓不少细事,既云爱护黛玉,何以都将灾祸引到黛玉身上?便是贾宝玉极好,也不是林如海心中的乘龙快婿了,遂转而对贾母并贾政等人道:“此子天资颖慧,若好生教养,规引入正,必然是前程不可限量。”

  贾母自是欢悦,笑道:“咱们家功名传世,富贵百年,如今子孙虽多,却都比不得宝玉,实在是有着天大的造化,将来须得劳烦姑老爷好生提点一番了。”

  贾政虽恨宝玉抓周只抓脂粉钗环来顽,然终究是自己的嫡子,又衔着通灵宝玉,故面上严厉,实则疼惜,听了林如海和贾母的话,他忙谦逊道:“不过是性情乖张诡奇一顽童罢了,哪里就有妹婿说的这样好?”

  贾母不满地瞪了贾政一眼,又满脸慈爱地命奶娘将宝玉送到身边。

  林如海说话间,又摘下腕上一串沉香手串作礼。他身上除了玉佩、扇子等物外,余者一概不戴,今儿还是想着来贾府,方择了一串沉香手串套在腕上,乃笑道:“今日过来,竟未有好礼,唯有圣人昨儿所赐手串,给宝玉顽罢。”

  贾母闻得是圣人所赐,自觉体面,忙命宝玉拜谢。

  宝玉见林如海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清俊非常,举手投足间令人见之忘俗,实不似伯父、父亲一般,心中亦觉亲近,笑道:“多谢姑父。”

  林如海听他口齿清楚,心中一叹,确是佳儿,资质较林睿不遑多让,他上辈子做的诗词歌赋林如海亦曾见过,尤其是芙蓉女儿诔几乎可与黛玉之葬花词堪称双璧,奈何贾母溺爱太过,致其一味娇养,不知约束教导,竟成了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

  即使贾宝玉如此,却非林如海心中佳婿,贾宝玉固然心地良善,又天然一段风流,不同俗流,见解非同一般,实高于世人之上,然而他却是偏激太过,更重皮囊,实际上,男子并非一无可取,女子亦非白璧无瑕,阴阳相合,方是正道。

  又听贾母说道:“宝玉实在是由不得我不疼,今年才两岁,已经由他姐姐教导识字了,可见将来定在珠儿琏儿之上,定能光宗耀祖。”

  贾珠和贾琏皆在旁边,听了贾母的言语,贾珠心中黯然,自从贾宝玉出生后,他在家中地位确实大不如从前了,幸而还有父母疼爱,但也只是一味督导自己读书上进。贾琏却是微微撇了撇嘴,不以为然,难道夸赞宝玉,非得贬斥他们才好?望了贾宝玉一眼,贾琏眼底掠过一丝厉色,听贾母处处流露出来的意思,似乎全然不顾他们大房,让宝玉继承家业了,难怪父母心中不忿,幸而他们早早地有了打算,不然,一点子都捞不着。

  想到此处,贾琏看向林如海,姑父如此夸赞贾宝玉,可见也瞧出贾宝玉资质不差,只不知道他如何看待贾母的打算。姑父曾经说过,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想必不会和贾母一样只顾着宝玉,而撇开他和贾珠。

  果然,听得林如海笑道:“府上几个哥儿都是好的,琏儿珠儿已中了举人秀才,想来明儿宝玉亦然,一门三进士,那才是光耀门楣呢。”

  贾政听了,欣然道:“若能如此,我便放心了。”

  林如海又对贾母说道:“只有一件,宝玉如此资质,实是钟灵毓秀,想来岳母并内兄夫人对之极钟爱,但是后生却不宜如此,溺爱太过未免致其荒疏学业,而后一事无成,因此,宝玉须得好生教导方能成才。”

  贾政赞同道:“妹婿说得不错,将来必定好生严管宝玉。”

  贾母却有些大不以为然,道:“宝玉天生异象,如今又随元春识字,聪明可见一斑,哪里用得着严加管教?何况宝玉生得单弱,更该谨慎,一味严管反而不好。”

  林如海暗暗叹息,宝玉虽是天生的性情,但终究还是溺爱太过,想来是因贾珠之死,导致贾母一干人等都不敢十分令其读书,唯恐他和贾珠一般落得早亡的下场,只是贾珠早亡,皆因呕心沥血苦读太过,反误了身子。

  看向贾珠,觉得更苍白憔悴了些,林如海不禁有些心疼,若是他的儿子,哪能如此?宁可晚些入世,也不能罔顾身体,遂关切地道:“珠儿怎么比上回见更憔悴了些?依我说,竟是好生调养身子要紧,你才多大年纪?瞧着倒比我还弱些。”

  贾珠忙躬身道:“多谢姑父提点。”

  贾母方看向贾珠,顿时心疼不已,忙对贾政道:“你怎么看着珠儿的?瞧你把他逼成什么样儿了?他才多大就考中了秀才,你还有什么不足?满京城里除了琏儿得圣人恩典,谁家还能比得上珠儿长进?竟是听你妹婿的话,缓一些儿,让珠儿养好了正经。”

  林如海也道:“瞧珠儿比琏儿还大两岁呢,倒不如琏儿长得高,也不及琏儿气色好。虽说读书要紧,总也不能因为读书,误了别的,君子六艺,骑射也算其中之一呢。”

  贾政看了贾珠一眼,果然不如贾琏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只是贾琏天生的淘气,常和一干纨绔子弟骑马打猎,哪里又比得上贾珠勤奋?故嘴里答应,心中却不以为然,家里金奴银婢伺候着,人参燕窝吃着,难道还能作践坏了爱子的身子不成?

  贾母也知贾政一心盼着贾珠成才,如今贾琏已是举人了,贾政对贾珠更加严厉了,只得转移话题,问道:“敏儿他们母子三个可还好?”

  到了此时,贾母方想起忘记询问贾敏母子三个如何了,不禁十分惭愧。

  林如海知其意思,含笑道:“有劳岳母记挂着,一切安好。”

  贾母嗔道:“我自然知道你照顾他们的好,只是睿哥儿如今多大了?上学读书了不曾?玉儿我还没见过呢,生得如何?喜欢什么?明儿你回去,我预备些好东西给她。我倒想见见玉儿,偏生相隔千里,一时竟难得见了。”

  林如海淡淡一笑,道:“睿儿早在三岁启蒙,五岁上学,如今将满十岁,学业平平,不及珠儿琏儿多矣,小婿打算明年送他到姑苏书院读书,也好结交些同窗好友,免得他坐井观天,一味自高自大。玉儿年纪虽幼,却生得好聪明清秀,因她抓周时只抓了些诗经笔墨,想来颇有祖宗之风,小婿已打算好生教导她读书了。”

  听了林如海的话,各人面色各异。

  贾珠和贾琏见过林睿,哪能不知道林如海话里谦逊,林睿才思敏捷,小小年纪甚似林如海,如今若不是年纪太小,早就能考试了,只是林如海早前说他太小,尚未明理懂事,待他十三四岁时方令其去考试,并不急于一时。

  贾赦如今只认为自己儿子第一,但他也知道林如海的本事,其子聪明伶俐,岂能真的学业平平,若是平平,也便不是林如海的儿子了。

  贾政却是深信林如海,愈加期盼贾珠一朝金榜题名,扬眉吐气。

  贾母则道:“才多大的孩子?姑老爷竟舍得送他出去?留在姑老爷身边,难道姑老爷竟请不起先生了不成?至于玉儿,小女孩儿家,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的瞎子便好,怎么倒和哥儿一样打算正经教导她读书?”

  林如海听到这里,暗暗一叹,贾敏能读书识字,多亏了贾代善,不然按贾母所想,贾敏同凡俗女子有何不同?不过黛玉和三春等姐妹由李纨陪侍针黹诵读,他却是知道的,姐妹们作诗,贾母也并未十分约束。

  因此林如海笑道:“小婿只睿儿此子,自然须得严厉些,不敢溺爱,何况姑苏离扬州不远,又是祖籍之地,熟识之人,自然放心好些。”

  贾母听了,只得作罢。

  宴毕,林如海归家,贾赦贾政等亲自送出,林如海连称不敢,请其留步,二人作为内兄,便理所当然地应了,复命贾珠贾琏二人相送。

  林如海意欲上马时,忽然回过身,看向贾珠贾琏二人,语重心长地道:“你们这一辈只你们兄弟二人读书有成,前程似锦,虽是两房,也是兄弟,莫管长辈如何,你们竟是相互扶持才好,朝堂之上,仕途之中,总是自家人护着自家人些,哪里全靠外人去?琏儿,我对你十分放心。倒是珠儿,你万万不能因为父母督促太过,误了自己的身子骨。”

  贾珠贾琏听了,躬身应是,唯有贾珠一脸苦笑。

  他们对林如海比对父母更敬重些,林如海这样的人物,才堪称严父、慈父,严而不厉,慈而不溺,偏生不是他们的父亲,只好听自己父亲的话了。

  贾琏忍不住道:“姑爹教导得极是,上回姑爹说的话我也跟二叔叔说了许多次,二叔叔嘴里答应了,偏给珠大哥布置了许多功课,功课尚且做不完,如何习学骑射?开春有一点子料峭之意,我倒是好好儿的,珠大哥却病了好一场。”

  贾琏越发明理懂事,也就越发瞧贾政不妥。

  林如海虽恨王夫人不曾善待黛玉,但和贾珠相处日久,倒真不忍他早早亡故,偏生贾政王夫人这对做父母的,竟为了前程逼迫贾珠如此,听了贾琏的话,想了想,道:“我在京城还得停留几日,容我想个法子罢。”

  贾琏急道:“姑爹且先出个主意,我瞧珠大哥竟受不住了。”

  林如海笑道:“你们竟读书读傻了不成?这一点子小事还用我出主意?琏儿你最是个机灵不过的,且给你哥哥出个主意罢。”

  贾琏一听,贾珠却先笑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林如海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