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_分节阅读_第39节
小说作者:双面人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872 KB   上传时间:2014-08-11 14:24:01

  送走林如海后,贾琏拉着贾珠进去,垂头沉思,才进二门,忽然止步,道:“有了。”

  贾珠问道:“有什么促狭主意了?”相比较贾政夫妇,贾珠心里对贾琏却是十分亲密的,毕竟贾琏真真为他着想,不曾因两房嫌隙而对他冷眼旁观。许多事贾珠心里明白,也觉得不妥,但是他是晚辈,又是长子,焉能对父母指手画脚。

  贾琏嘻嘻一笑,头往贾珠处一歪,悄声道:“横竖人人都知道大哥哥身体弱,竟是明儿一早装病罢,到时候我买通给你诊脉的太医,让他跟老祖宗二叔二婶说须得好生静养,不然有损寿算,相信到那时,老祖宗第一个听太医的话,这样你好生歇几日,待身子骨好些,再听听姑爹有什么主意,和我一起学习骑射。”

  贾珠原是老实人,道:“哪能如此哄骗老祖宗和老爷太太?”

  贾琏板着脸道:“难道你为了读书,竟要送命?你可知道今年贡院里头抬出来的学子,有两个回到家没过几日就死了。你这样弱的身子,在家读书尚且常病,哪里抵御得了贡院里的寒气?姑爹也谆谆教导过,身体要紧,你总不能死读书,竟成了呆子。就算二叔望子成名心切,你也得知道,姑爹那样有才华的人快三十岁才参加殿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咱们年纪轻轻的急什么?这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贾珠颇觉有理,一时也觉得读书力不从心,恐令贾政大失所望,若是生病,想来贾政不好督促太过,便应了贾琏的主意,贾琏方欢喜起来。

  兄弟二人携手到了贾母房中,回禀林如海已去的消息。

  贾母摆摆手,命他们各自回房安歇,自己望着宝玉,忽然想起黛玉来,不觉心中一动。

  ☆、第041章:

  黛玉只比宝玉小一岁,乃是巡盐御史的千金,和宝玉岂非天生一对?

  贾母最疼宝玉,但凡是好的都想给宝玉,别的也都不顾及了,今听林如海对宝玉赞誉甚高,不似贾政对宝玉总是吹胡子瞪眼,想来也觉得宝玉好,林如海如今位高权重,若有这样的岳家帮衬,何愁宝玉前程?

  贾母越想,越觉得此念不错。

  黛玉乃是自己嫡亲的外孙女,贾敏又是自己最疼的女儿,将来黛玉进门了,还能不和自己亲?贾母既如此疼爱宝玉,自然不愿宝玉将来的媳妇远着自己,反亲近王夫人去。

  贾母又想到黛玉抓周日得了宫里的赏赐,这是何等的体面,便是公主郡主也未必能得到那样的恩典,这样好的女儿,若是不早早下手,惦记着她的人家好多着呢,竟是早早定下要紧,想到这里,贾母当晚便叫来贾政,向他吐露自己和林家结亲的意思。

  贾政最敬佩林如海,又听黛玉抓周只抓了诗经笔墨,远胜宝玉,听林如海言谈之间极疼此女,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忙笑道:“一切但凭母亲做主。”

  贾母叹道:“我都是为了宝玉。”

  贾政忙躬身道:“宝玉那个孽障,竟让母亲如此费心,实是儿子的不是。”

  贾母嗔道:“你骂宝玉作甚?没听到姑老爷对宝玉赞不绝口?我早说了,宝玉有天大的造化,不过是脾气奇诡些,终究没什么要紧,单是这份冰雪聪明,府里上下谁人能比?将来若能得你妹婿扶持,还怕没有如花似锦的前程?”

  贾政脸上掠过一丝笑容,严父慈母,他何尝不疼宝玉?只是有贾珠珠玉在前,宝玉抓周在后,他心里难免更看重贾珠些,何况如今赵姨娘又有了身子。

  贾母又道:“你妹婿的学问你是知道的,咱们家亲上加亲,再好不过了。”

  贾政想了想,道:“只不知妹婿愿意不愿意。”

  贾母眉头一挑,道:“你妹妹是我嫡亲的女儿,怎么就不愿意了?何况天底下哪里还能挑出比宝玉造化更大的人?再说了,你外甥女嫁到咱们家,不必担心公婆刻薄,也不用担心受委屈,再好不过了。你只管放心,这事我有主意。”

  贾政一想不错,黛玉嫁到别人家,难免有些委屈,哪里比得上嫡亲的外祖母和舅母,不看僧面看佛面,总不会像别人家那样对她挑三拣四,于是躬身应是。

  贾政道:“这件事要不要跟太太说一声?”

  贾母摇了摇头,道:“还没影儿的事,跟太太说做什么?且先藏在心里罢,等有了眉目再跟她说不迟。”贾母最明白王夫人的性子,未定之前,竟不能让她知晓,免得她为了自己的私心,竟不愿意这门亲事。

  贾政不解贾母心中所想,只得答应。

  但是王夫人何等人物,在荣国府里哪里没有人,纵然在府里不如贾母之势,总有那么几个常给她消息的人,很快便知道了贾母和贾政说的话,他们在里间说,有人在碧纱橱里照应宝玉,自然就听到了只言片语,告诉了王夫人。

  王夫人不觉动了气,自己嫡亲的儿子娶媳妇,难道她这做母亲的竟做不得主?她如何不知贾母的意思,无非是想让宝玉媳妇更亲近她而非自己。

  贾珠定的是李家小姐,李守忠乃是四品国子监祭酒,书香清贵,贾珠读书出仕难免都要李家帮衬,又是贾政定下来的,将来李家小姐进门,王夫人不好十分弹压,毕竟贾政不过从五品,若给了李纨委屈,说不得她竟回娘家哭诉,李家恼了,恐对贾珠不尽心。因此她只想着将来宝玉说亲,必定得是自己满意的,哪里想到,贾母竟要做主娶贾敏之女。

  王夫人如今忌惮林如海,不敢对贾敏如何,但是林如海却斩杀了自己娘家的族弟,她哪里能毫无芥蒂地迎娶林黛玉做儿媳妇?自己当初盼着凤姐进门,好与自己亲近,贾母看中黛玉,未尝不是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她绝不能让自己的儿媳妇亲近贾母。

  王夫人偏生做不得宝玉的主儿,只能盼着林如海不答应。

  却说林如海从贾家出来,次日又去沈家拜见,别处都没过去,因宣康帝如今忙着北疆之事,一时不得空召见他,他便操心起张大虎的婚事来。

  张大虎如今虽已五品,却是寒门出身,京城中名门世家都嫌他根基穷酸,连房舍都没有,不愿以千金许嫁。明知张大虎文武双全,将来执掌京营,位列一品,那些小官小吏之家的女儿,林如海却又看不上,不免有些烦闷。

  顾越来见他时,见状,关切地道:“什么事情值得你如此?”

  林如海忍不住道:“还不是虎子的事儿。他如今已是二十来往的年纪了,我虽未当他是亲儿子一般,但亦作晚辈待之,偏生他父母俱无,亲事自然该由我做主。”他想着令其母子团聚,但是名不正言不顺,不好去打听赵家的事情,只好暂时搁置。

  那年顾越同林如海从金陵回姑苏,自然认得张大虎,如今进京一下船便见他来接林如海,心中自然又多了三分好感,听了林如海的话,莞尔道:“你在京城停留不了几日,如何料理他的亲事?又什么烦心的?他现在虽然有官职有品级,却没有根基,寻常官宦之家择亲必然是看不中他。不过,他在御前走动,不是没有人家愿意和他结亲。”

  林如海叹了一口气,道:“我倒是想给他择一门好亲,只一时不得满意的。那些愿意和他结亲的,未尝不是因为他在御前走动,我哪里看得上。”

  说着,又笑道:“虎子满腹经纶,武艺高强,从武举出身,高中状元,撇开出身不提,那些世家子弟又有几个能和他一较高下?不是我自夸,十个里有八个比不得他。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太看重出身未免太浅薄了些。”

  顾越扑哧一笑,想了想,颇为认同林如海之言,张大虎的确出色之极,便是他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比不上,不由得玩笑道:“若是你愿意,看我女儿如何?”

  林如海闻言,顿时一怔。

  顾越确有一女,闺名顾逸,年方十四岁,生得秀丽出众,性情温柔刚强,也精通琴棋书画,先前顾家坏事,没人愿意登门求娶,后来顾家远在粤海,顾夫人不舍得她嫁在当地,恐顾越回京,与女儿相隔数千里,故如今仍旧待字闺中。

  上辈子顾逸所嫁的人家倒和顾家门当户对,名声甚好,奈何成婚不久,便露出本性来,贪杯好色,不让贾琏,甚至犹有过之。原来为了说一门好亲,之前洁身自好的好名声都是装出来的,若非忌惮顾越步步高升,恐早和孙绍祖对待迎春一般了。即便如此,丈夫好色,婆母刻薄,顾逸的日子过得并不如何顺心,兼之丈夫宠妾太过,膝下并无儿女。

  想到这里,林如海虽觉张大虎绝对配得上顾逸,但想到两家门第,他便道:“虎子虽说出身不好,但论及本事人品,确实配得过,只是你舍得女儿下嫁?”

  顾越呵呵一笑,道:“你教导出来的,我有什么信不过?”

  他本是一句说笑,但细细想来,倒觉十分相配,忍不住道:“你知道,我素来不在意那些世人眼里的规矩,下嫁又如何?圣人的女儿选驸马,难道不是下嫁?你自己也说了,英雄不问出处,何况虎子又有这样的人品本事,我女儿过去便有品级,又没有什么糟心的亲戚闹腾,比嫁给那些倚仗父母权势仍是白身的世家子弟好多着呢!”

  林如海不禁喜悦起来,两家结亲,既能为张大虎择一贤妻,又能免顾逸上辈子凄惨之境,在他看来,竟是两全其美的好事,然而他嘴里仍道:“难为你看得上他。”

  顾越笑道:“我越想,越觉得不错,如海兄你看呢?虎子如今乃是五品,只比我低一品两级罢了,但是他年纪轻轻,将来未尝不能高升,他为人又正派,至今不曾拈花惹草,颇有你的风范,

  我有什么看不上的?说实话,我倒觉得,我还不如他呢。”

  林如海大笑,道:“不是我说,虎子确实好得很,将来说不定你我都不如他!”

  说着,神色严肃道:“只有一件,虎子虽非我亲子,但是我却不曾怠慢过他,他出身原不好,若是你们家看不起他的出身,或者令千金进门后亦自恃出身高贵,这门亲事竟不结为妙,免得将来反生嫌隙。虎子还有一母,至今不知下落,一个女人家流落他乡,指不定遇到过什么,若有一日同虎子团聚,你这女儿也不能瞧不起婆婆。”

  顾越正色道:“我女儿我如何不知?夫妻相合、婆媳和睦才是兴旺之兆,我们家经历了这么些事,又受尽世人冷眼,我女儿绝不会自恃出身便瞧不起他人。”

  林如海听了,方欢悦起来,道:“这么说,你当真看中了虎子?毕竟他是从武。”

  顾越道:“若虎子不是你教导出来的,我还不放心呢!便是从武又如何?我讲究这些劳什子。你若答应,便遣官媒提亲,若是虎子不答应,便就此作罢。横竖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也不指望她嫁给达官显贵替我们家拉拢势力,只盼着她嫁得平安,过得顺心。”

  林如海点头道:“我同虎子商议一番,你只管放心。”

  送走顾越,林如海叫来张大虎,便说替他择了一门亲事,乃是顾越之女。

  张大虎怔了怔,随即道:“我是什么出身?哪里配得上顾家的千金?何况我现在无家无业,一年只有那么些俸禄,又凭什么娶亲呢?没的玷辱了人家小姐。何况宫里传来消息说,北疆战乱,我想效力军中,这一去,不知生死,更不敢答应了。”

  林如海闻言,亦是一愣,他倒是忘记了,张大虎从军,少不得别离。

  张大虎恭恭敬敬地道:“老爷替我回绝顾家罢,我原是一无所有的人,数日便要随军出征,不敢耽误小姐终身。”

  林如海想了想,道:“虎子,你同我说实话,撇开家业和从军,你愿意不愿意这门亲事?”

  张大虎面上掠过一丝羞涩,低声道:“顾大人这样看中我,我自然是受宠若惊,哪有不愿意的道理?老爷替我择了这门亲事,想必小姐品格极好。”

  林如海听他实话实说,顿时一笑,道:“你愿意便好,横竖凭着你的本事,不难打拼出一份家业。再说,便是作亲,也不是在眼前成亲,顾家小姐还没及笄呢。这样,我再问问顾大人的意思,告诉他你要效力军前,若是他仍旧愿意结亲,等你平安回来,功成名就,咱们便遣官媒上门求亲,你看如何?顾大人不在意,你也就别妄自菲薄了。”

  张大虎到了这样的年纪,早就想着娶妻生子了,偏生如今又要从军,便暂时搁下,但是他本就是满腔雄心壮志,丝毫不认为自己比那些世家子弟差,既然林如海如此言语,顾越又看中自己,答应又何妨?林如海待他极好,必然不会择一门不好的亲事。

  听张大虎说自己愿意,林如海便又去了顾家。

  顾越一听,反倒赞赏起来,告诉林如海道:“虎子若是从军,只管放心去,等他回来,你们登门求亲,横竖我要留女儿在家中几年。”

  张大虎自然对顾越感激不尽,顾越不嫌他出身,以千金许之,他还有什么不足?

  倒是顾夫人有些心疼女儿,想让女儿嫁入书香世家,琴瑟和鸣,但是听了顾越细说张大虎为人,乃是文武双全,才学上并不比自己儿子差,只是从了武而已。又有林如海作保,他们家深受林如海好处极多,林如海乃是正人君子,既云张大虎前程似锦,那么便不是谎言。对于张大虎出征,顾夫人倒不如何在意,原说了,等他平安回来便结亲,若是不曾归来,自己家自然是给女儿另择他人,倒也耽误不了女儿的终身。

  如此一想,顾夫人也觉得张大虎这门亲事不错,不管如何,女儿低嫁决计受不得委屈,张大虎没有父母,女儿过去便能当家作主,便是母亲找了回来,她非官场上人,一概应酬交际都得自己女儿出面,想来亦不会刻薄女儿。

  不日,张大虎果然请命出征北疆,宣康帝爱其勇武,宫中不差他一个龙禁尉,又听林如海极为推崇,说他有勇有谋,便允了。

  出征之前,张大虎用自己的俸禄请人打了一对金簪,乃是按着自己画的花样,原想送给顾小姐的,但是他想到自己此去不知生死,何必送了这样的礼物,反坏了顾家小姐的名声,又让她惦记着,因此便揣着金簪上马离去,竟未送出。

  林如海得知后,仅是一笑,只盼着他平安回京,再送给顾逸。

  在这些日子里,林如海又去了贾家一回,闻得贾琏给贾珠出的主意,不禁哑然失笑,贾珠已歇息许久了,脸上有了一点血色,见了林如海,倒有几分羞赧。

  林如海此来,乃向贾政举荐了一位极有名的先生,令贾珠贾琏过去读书。

  和贾家家学里的贾代儒相比,林如海荐举的这位周先生名气更大,学问更好,在京城开了一家私塾,因他性子不好,又是自家的私塾,寻常人难进,若不是林如海曾经以一副棋胜了他,又在京城几年,颇有来往,贾珠和贾琏未必进得去。

  只有一件,进了周家的私塾,便得住在周家,五日方回家一日。

  贾赦毫不在意,贾政欣然应允,知儿子此去,学业必然进益,成名可望,忙亲自封了贽见礼,带着贾珠过去拜见,择了上学之日,命贾珠和贾琏一同入塾。

  林如海便是瞧在周家私塾的规矩,贾珠此去,不再受贾政夫妇督促,周家学中不独只学四书五经,亦有君子六艺,若是能安安稳稳地在周家求学,想必贾珠不会落得早早亡故的下场,对于贾家,到如今,他已是仁至义尽,将来全靠这兄弟二人担负了。

  倒是林如海来贾家两次,每次见了贾母,总是夸赞宝玉极多。

  林如海鉴貌辨色,又深知贾母脾性,听她夸赞宝玉的时候,经常提起黛玉,他若再猜不出贾母的打算,便不是林如海了。想必贾母也知道宝玉和黛玉年纪甚幼,彼此身份悬殊,方不好明言,只盼着他心里明白。

  林如海暗暗冷笑,别说他看不上贾宝玉,便是贾宝玉天下有一无二,他也不会同意女儿嫁入贾家,难道上辈子他所见都是虚无缥缈的么?

  他未曾报复贾家,并不是他忘记了女儿的委屈。

  他自觉女儿有那样的下场,几次反省,多是自己思虑不周,只想好好地补偿女儿。

  因此,对于贾母的话,林如海总是不置可否。

  大军出征后,宣康帝虽挂念北疆,但却有空召见林如海了,又叫他进宫来,细问盐政琐事,并日后打算,林如海趁机不再去贾家听贾母说话,数日后宣康帝令其回南,他也只是去贾家辞别,再无言语可说。

  贾母见林如海不曾动心,倒有些失望,旋即精神一震,写了一封信夹在林如海捎带回去给贾敏的礼物中,女儿贴心,总会愿意和娘家亲近,亲上加亲,岂不甚好?

  林如海淡淡一笑,权当不见,径自带回南方。贾敏上辈子几次三番地说贾宝玉生性顽劣,不喜读书,连带黛玉对贾宝玉印象极差,若不是后来自己送黛玉进京,焉能生出情分。贾敏又知自小结亲的不好,在贾琏亲事上尚且如此小心,哪能早早将女儿许出去,何况她不是不知道自己择婿的条件,再怎么和娘家亲近,也越不过自己亲生的儿女。

  林如海走后不久,顾越便进宫当差了,因他在宣康帝跟前走动,宣康帝念着老相国从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见他才气极高,为官几年并未贪墨分毫,倒和其兄颇为不同,便把从他兄长手里抄没的顾家宅邸赐还于他。

  顾相一生清廉,又不曾外放,居住的一直是祖宅,作价千余两。

  价值一千多两银子的宅子在宣康帝和旁人眼里算不得什么,然而旁人见宣康帝如此举动,便知顾家又要起复了,心思转了转,竟是和顾家交好要紧。

  却说顾越接到圣旨后,立即打马到了顾宅门口。

  望着破败的宅邸,漆色剥落的朱门,没了悬挂其上的匾额,饶是顾越风流不羁,生性豁达,仍旧忍不住热泪盈眶。

  他自小长于此处,严父慈母,虽说不如林家那般富贵无匹,但在京城亦是一流,谁能料到父丧后传给大哥没几年,便因大哥获罪入了官。当初入官时,大哥家中所有悉数官卖,他本打算折变了东西,用得到的银子把此处买下,不曾想宣康帝交代了留着,故未得手,只买下了大哥家的女眷,恐他们在京城倍受耻笑,遂送到了田庄上过活。

  顾越静静看了半日,回首对跟随自己过来的管家道:“圣人恩典,将咱们的老宅子发还于我,一会子你去账房支银子,好生修缮一番,不日咱们便搬回来。”

  管家听了,躬身应是,道:“老爷这样出息,老太爷在九泉之下,终于能瞑目了。”

  他原是顾家的大管家,忠心耿耿,看着顾越兄弟们长大,甚受顾相倚重,事败被卖,又被顾越托人买了回来,仍让他做了管家,因此对于顾越,他心中感激非常,如今圣人发还祖宅,自然替顾越欢喜。

  顾越嘴角掠过一丝笑意,回到家中,见顾夫人在看帖子,便问是怎么一回事。

  见丈夫回来,顾夫人放下手里的帖子,起身上前,命人沏茶,笑道“想是见到咱们家又要起来了,除了原先一直与咱们交好的几家外,各家各户都送帖子来请咱们赴宴吃酒呢。”

  顾越走过去翻看了几张帖子,都是如今在京城中十分体面的人家,淡淡地道:“自古以来,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没什么要紧,你心里有数就好。横竖我五天上班,一日休沐,没那么多清闲工夫,倒不必十分来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9页  当前第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13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林如海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