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嫡女重生之一世荣华_分节阅读_第64节
小说作者:沐榕雪潇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523 KB   上传时间:2015-08-11 14:11:10

  那媳妇就是红顺的妻子、披红的嫂子翠花,她进来看到披红,马上就哭成了泪人。披红怕暴露两人的关系,把头扭到一边,偷偷饮泣。

  杜氏一见这几个婆子媳妇进来,就摆正了坐姿,用森冷阴沉的目光居高临下盯着她们,令人不寒而栗。几个婆子都低垂着头,但仍能清晰感觉到来自杜氏的逼迫,那种天然形成的主子的威严不容许她们有任何逆反的心思。杜氏见这些婆子都乖乖臣服于她的压力,就放下了心,她谅这些婆子也不敢说实话。

  虫七身穿黑色短褐,腰间插着一根竹笛,笑意吟吟走进来,轻咳一声,就站到沈荣华身后。沈荣华给虫七使了眼色,又冲杜氏和那几个婆子抬了抬下巴,虫七会意,轻轻吹了一声口哨。听到他的口哨声,那几个婆子下意识地往一起挤了挤,身体轻颤。那种来自生命底限的恐惧比杜氏干巴巴的逼迫更让她们害怕不已。

  “下面所跪何人?家住何处?速速报上姓名。”刘知府拿起惊堂木连拍了三下,他也知道这几个婆子才是此案的关键,之前做的审问不过是铺垫而已。

  几个婆子报上姓名,并言明她们的住处就是杜氏的庄子。翠花见几个婆子回答得很利落,赶紧看向披红,没得到任何暗示,只好报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刘知府摆足官威,冷眼盯了她们一会儿,指名让一个姓毕的婆子回答问题,其他人做补充。并言明若毕婆子撒谎,其他人若不更正,所受的惩罚比毕婆子更重一层。

  “本府不再一条一款审问你,你自己说,从你们来到篱园开始说。本府已掌握大量证据口供,你说的话是真是假,本府一听即明。毕婆子,你开始吧!”

  毕婆子给刘知府磕了头,瞄了杜氏一眼,接着又看了看虫七,开口道:“回大人,正月二十八那天,庄子里的管事红顺跟民妇几人说大姑娘来篱园了,身边伺候的人不多,让我们几个老婆子第二天到篱园这边当差。他还说太太去京城还没回来,让我们都听命于大姑娘,还嘱咐我们不要跟沈家和篱园的下人打交道。”

  “你们一共来了几个人?”

  “回大人,八个。”

  刘知府和卢同知对了一下名单,点头道:“你接着说。”

  毕婆子又说:“民妇几个来了篱园,何嬷嬷就跟我们说沈家二姑娘和大姑娘不对付,让我们找机会给大姑娘出口恶气,最好找个傻小子把沈二姑娘的名声毁了,再逼死她。民妇几人就轮流盯着沈二姑娘,一直在寻找机会。”

  “太恶毒了,太阴险了。”沈恺站起来重重跺脚,若不是在临时公堂上,他肯定会去踹那几个婆子,之后,他又转向沈慷,咬牙道:“真真是欺人太甚了。”

  沈荣华轻叹一声,笑着说:“父亲不必动气,不管谁生害我之心,我都能安然无恙。再说这只是何嬷嬷的毒计,又不是大老爷、大太太或大姑娘主使的,你又何必大发脾气?若真让你知道人心有多险恶,你岂不是要拿刀子杀人了?”

  沈恺重重冷哼,狠狠瞪了杜氏一眼,说:“我饶不了那个姓何的婆子。”

  刘知府冲沈恺摆了摆手,又说:“毕婆子,你接着说,不得有任何隐瞒。”

  “是,大人。”毕婆子愣了片刻,又说:“二月初一那天晌午,民妇几人去找何嬷嬷,跟她说沈二姑娘和两个守门的小厮走得很近,问她是不是尽快找个机会动手。何嬷嬷说不必了,大姑娘有了更好的计策,这一回沈二姑娘就是不死,也会生不如死。民妇几人问她是什么妙计,她说等晚上大姑娘会亲自告诉我们。”

  沈慷和杜氏互看一眼,对毕婆子的话没做出任何反应,一直安静听着。沈臻静躲在花树后面,用力绞着手帕,暗暗咬牙。她知道沈慷和杜氏已商量好为她脱罪的方法,即使几个婆子把她交待的事情都说出来,她的父母也能保全她。但她仍担心不已,她不害怕自己会获什么罪,而担心杜昶知道了真相会怎么看她。

  “到了晚上,何嬷嬷把民妇几人叫到了角房,当着大姑娘的面说沈二姑娘要把龙头节当禁烟节过,四房那边的眼线已鼓动好沈家四姑娘和六姑娘跟沈二姑娘对着干。沈二姑娘让禁烟火、吃冷食,她们就要以祭拜沈阁老为名烤肉吃。她们烤肉吃是其次,要把沈二姑娘烤得外焦里嫩才是正经,到时候,沈二姑娘死了或是重伤,自然要惩罚沈家的四姑娘和六姑娘,一并除去好几个讨厌的人。”

  “大姑娘年纪不大,真是恶毒,一箭双雕,好心计,大太太教养不错。”吴氏连喘了几口气,转向沈臻静,“我倒要问问大姑娘,你说什么,你六妹妹就听什么,她怎么讨你厌了?你要害死谁我不管,你陷害六姑娘不觉得亏心吗?”

  吴氏见沈臻静不言语,又紧紧拉住沈臻萃的手,母女俩相对落泪,好像被人害得很惨一样。万姨娘听到毕婆子的话,也恼恨不已,又见吴氏奚落杜氏和沈臻静,也想插嘴,被沈恺使眼色制止了。沈恺听说要把沈荣华烤得外焦里嫩,也很气愤,但他看到沈荣华不动声色,就知道沈荣华成竹在胸,无须他横插一脚。

  杜氏冷哼一声,说:“奴才的话四太太也较真,毕婆子说得很清楚,那些话是何嬷嬷告诉她们的,不是大姑娘说的,四太太要讲理就到牢里去找何嬷嬷吧!”

  “怎么就不能较真了?毕婆子说得很清楚,当时大姑娘也在场,肯定听到何嬷嬷的话了,为什么不阻止呢?”万姨娘实在不想被忽略,不顾沈恺制止,就摆出二房主母的姿态,说话的声音很高,语气也很愤慨,“事情闹大了,就推给奴才了事,放火烧毁祠堂的事是不是最终也要推给奴才呀?”

  沈慷见万姨娘冒昧开口,语气又尖锐敏感,摆出当家人的威风,可直接斥责万姨娘又觉得不合适,就转向了沈恺。没等沈慷开口,沈恺就冲他撇了撇嘴,脑袋歪到一边,摆出一副看热闹的态度,气得沈慷猛烈咳嗽,差点吐了血。

  “别说这里是公堂,有外人在场,就是家族议事,也不是什么猫儿狗儿都能随便说话的。”杜氏以极昼蔑视的眼神瞪了万姨娘一眼,又转向吴氏,说:“四太太还不知道大姑娘的秉性吗?她最是随和懂礼的人,跟谁也没个脾气。大老爷重伤在床,我又不在她身边,她就更没主意了,肯定凡事都听那些刁奴的。四太太是一房主母,是长辈,我不在时,你该教导大姑娘才是,这出了事……”

  吴氏瞠目结舌,原来话可以这么说,沈臻静惹出祸来倒成了她这个长辈失职了。她一直认为自己舌尖嘴巧,这回不得不甘拜下风,比起杜氏,她还差得太远。

  万姨娘被当成了猫儿狗儿,非常不愤,高声说:“自己的女儿没教好,倒……”

  “肃静,肃静。”刘知府看够了热闹,忙制止了这群妇人,让毕婆子接着说。

  “第二天早上,何嬷嬷又把民妇几人叫到后罩房,让我们在门外等。何嬷嬷进去之后,就听到大姑娘跟何嬷嬷说孙亮办事不错,不但买到了火油,还弄到了火雷粉和红罂籽。何嬷嬷问火雷粉和红罂籽有什么用,孙亮往房顶上撒了浸过煤油的刨花,着起大火来就是烧不死二姑娘,也能把她给毁了。大姑娘说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有最好的结果,这火雷粉要是把祠堂和茗芷苑炸塌了,肯定会有人死伤,前院要是不起火会被怀疑,就用火油把前院的门房和倒座房点燃吧!”

  “没、没有,她、她胡说,我没有……”沈臻静听到毕婆子这番话,当即就懵了,她确实让孙亮买了火油,但没让孙亮买火雷粉和红罂籽,连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她都不知道,毕婆子受人指使,红口白牙地陷害她。

  “肃静,肃静。”刘知府正听得认真,突然被沈臻静打扰,很是气恼。

  “不、不是,这死婆子陷害我,根本没有的事。”沈臻静连让孙亮买火油的事都否认了,又拉住披红,说:“披红,你一直在我身边伺候,你来告诉他们。”

  刘知府敲响惊堂木,“把她拖下去严加看守。”

  杜氏看到两个衙役朝沈臻静走过来,赶紧制止他们,又上前抱住沈臻静连声安慰。沈臻静被陷害,又急又气又恨,抱着杜氏大声哭泣,说有人陷害她,并高声痛骂。声名性命攸关,她不顾形象,也早把杜昶在场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了。

  “坐下,有娘在,你什么也别怕。”杜氏拉着沈臻静坐到身边,轻声安慰。

  刘知府看了毕婆子一眼,转向其他几个婆子,问:“她说的可真实?”

  “真实、真实,全都是真的,请青天大老爷明察。”那几个婆子赶紧跪地磕头,保证毕婆子所言真实,并补充了一些细节,毕婆子的口供更完整了。

  “毕婆子,你接着说。”刘知府看了看卢同知,两人都摇头悲叹不已。

  “民妇说的都是真的,民妇接着说。”毕婆子喘了两口气,又开口道:“大姑娘吩咐何嬷嬷把火油和火雷粉装好,再跟孙亮说清楚,让他埋进炭盆里,并做上记号。何嬷嬷又问那红罂籽怎么用,是不是给二姑娘的人吃了,还说那红罂籽有毒。大姑娘就说四老爷一家最不是东西,无情无义,惹出事来就想跑,该狠狠教训他们一家才是。她、她就让人用红罂籽喂马,还说最多走出二里路,马就会发狂,肯定能摔他们个折胳膊断腿,回不了府,还得乖乖回来,就……”

  “小贱人,你好恶毒。”吴氏和沈臻静离得很近,抬起手就狠狠抽了沈臻静一个耳光,把沈臻静打倒在地,她又抱着沈臻萃一边哭一边骂。

  披红赶紧扶起沈臻静,一不小心,沈臻静的帏帽脱落了,落出了她那张满是伤疤的脸。她知道自己的脸曝了光,赶紧用双手捂住,大声尖叫哭骂。杜氏狠狠瞪了吴氏一眼,抱住沈臻静拍背安慰,披红和文嬷嬷等人也都轻声劝说。

  沈慷见沈臻静闹起来了,很着急,知道沈臻静被冤枉,气得差点吐血。他几次想开口说话,都被自己的咳嗽声打断了,又用眼神向沈恺和沈恒求援。沈恒满脸沉思,好像在考虑这件事该怎么处理才有最好的结果。而沈恺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作为被谋害的一方,没有损失,也是一件值得庆幸和得意的事。沈慷看到他这两个兄弟的神态,又气愤又失望,剧烈咳嗽了几声,终于吐出血来了。

  “肃静肃静。”刘知府重重拍响惊堂木,厉声说:“尔等若在聒噪喧哗,就将尔等全部拖出去。毕婆子,接着说,你们几个给她做补充。”

  毕婆子又交待了一些细节上的事,比如何嬷嬷教她们怎么取得沈荣瑶和沈臻萃的信任,又给了她们一把大锁,打昏守祠堂的小丫头,锁住祠堂的大门不让沈荣华跑出来,火球飞上祠堂的房顶,她们又如何逃跑、如何被抓等等。其他几个婆子听到毕婆子说话,都连连点头,又交待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刘大人,妾身有话要说。”杜氏走到公堂正中,很大方在跪倒在地。

  “沈大太太客气了,不知沈大太太有何事要说?”

  杜氏提了一口气,说:“我想问这几个婆子几句话,请大人恩准。”

  刘知府与卢同知互看一眼,点头说:“你问吧!时候不早,不能耽搁太久。”

  沈慷看到杜氏出面了,赶紧让随从扶了他一把,要用最坚定的方式给杜氏鼓劲。沈恺和沈恒知道杜氏的手段,也清楚她想为沈臻静脱罪,都轻叹了一声,沉默了。吴氏母女和万姨娘达成一致,都摆出一副想看杜氏热闹的模样。

  沈荣华挑起嘴角暗暗一笑,杜氏肯定要想尽办法给沈臻静脱罪,这在她意料之中。不管杜氏如何巧舌如簧,也不能控制悠悠众口,只是给聪明人平添一些谈资笑点罢了。她希望杜氏给沈臻静脱罪,只要杜氏一开口,她就会顺水推舟。杜氏给沈臻静描补得越圆满,也就越掩盖她陷害沈臻静的事实。

  “多谢大人。”杜氏转向毕婆子,直入主题,问:“你刚才说何嬷嬷把你们带到了前院的后罩房,你们在门外,根本没看到大姑娘,只是听到了声音,对吗?”

  毕婆子想了想,说:“是,太太,老奴几人等在外门外,没……”

  “行了,我知道了。”杜氏怒目圆睁,厉声呵斥,“披红,你这个贱人,主子哪里亏待过你?你们兄妹因金嬷嬷之死与二姑娘结仇,想害死二姑娘,竟然让主子为你挡罪。在后罩房里与何嬷嬷密谋的人明明是你,你竟敢陷害主子,好大的胆子,好毒的心肠。文嬷嬷,你还愣着干什么?快让人把披红这小蹄子拿下。”

☆、第八十六章 裕郡王世子空降津州

  在场的人听到杜氏的话都愣住了,连被点名的文嬷嬷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杜氏很聪明,她明知沈臻静被冤枉了,也知道是沈荣华设计的。可她当务之急不是替沈臻静辩白洗冤,而是把罪责全盘接下,再找披红当了替罪羊。孙亮死了,婆子又全部被收买了,洗冤的难度太大,还是找人替罪省时省力风险小。只要能保全沈臻静,牺牲一个丫头不算什么,收拾沈荣华来日方长。

  打着主子的旗号犯事的刁奴也不少见,不多披红一个,而沈臻静顶多是失察而已,伤不到筋骨。杜氏只需小用手段,就能把这件事永远压下去,直到淡忘在人们的记忆里。至于奴才,活着不就是替主子卖命的吗?再忠心的奴才也一样。

  若不是今天听杜氏说起,沈荣华真不知道红顺和披红兄妹是因为金嬷嬷才恨上了她。红顺和披红的娘跟金嬷嬷是干姐妹,红顺还是金嬷嬷的干儿子,两家关系很近。沈荣华一剑就要了金嬷嬷的命,金嬷嬷的家人也被杜氏远远打发了。

  杜氏最擅长嫁祸于人,她把打发金嬷嬷家人的原因说成是怕他们再惹恼沈荣华,从而被削了脑袋。这样一来,金嬷嬷的家人恨沈荣华杀了他们的亲人,也恨因沈荣华失了前途。红顺作为金嬷嬷的干儿子,恨沈荣华在情理之中,披红利用沈臻静杀沈荣华也理所当然。所以,披红今天能了沈臻静的替罪羊也顺理成章。

  “披红,你恨二姑娘心狠手辣杀了可怜无辜的金嬷嬷,可你别忘了,你们是奴才,二姑娘是主子。”杜氏演刚刚完痛心疾首的戏份,又变得语重心长,“你想替金嬷嬷一家出口气,想法也没错,可你手段太过狠毒。你不只毁了篱园,害那么多人无辜死伤,还败坏了沈家的名声,也害了大姑娘。”

  披红伫立在花树旁,静静听说杜氏的话,没有一点反映。众人各色眼神落到她身上,她依旧神情淡漠,好像杜氏再说一件与她毫不相干的事情。

  沈慷明白杜氏的想法,长吁了一口气,心里慢慢平静了。尽管杜氏推披红出来顶罪与他们原先的计划有些出入,但无伤大雅,能保全沈臻静最重要。沈恺和沈恒也都看懂了杜氏的心思,沈恺冷哼摇头,而沈恒只是无奈叹气。

  “是呀!披红,你确实太狠毒了,你想害人,结果害人不成反害己,你想嫁祸于人,可惜手段太过愚蠢。”沈荣华站起来,冲着沈臻静站立的方向,脸色沉谨傲慢,“你恨我,有本事直接冲我来,何必牵连这么无辜之人?且不说死伤的下人,就看看府里的主子,哪个对不起你?大老爷弄得浑身是伤,大姑娘还烧了脸、毁了容,二公子昏迷不醒、生死不知,大公子突然消失了,也不知道情况会怎么样。四老爷一家与你有什么仇?你看把他们一家摔的,你真是……”

  “行了,住嘴。”沈慷高声呵止沈荣华,顿时吸引了诸多目光,又觉得不太合适,马上叹气说:“刁奴欺主,放肆妄为,真是沈氏一门的不幸呀!”

  杜昶把这一幕幕看到眼里,听到耳里,也永远记到了心里,他的嘴角挑起冷笑。他是宁远伯府的旁支子弟,没少得宁远伯府资助,可他不喜欢他们,认为他们不聪明。刚才,他看了杜氏的表演,佩服不已,认为杜氏值得合作。他恨比他聪明的人,但他更恨沈荣华,为报复沈荣华,向杜氏投诚借力不失为捷径。

  沈荣华没想到杜氏会千方百计替沈臻静脱罪,却没想到杜氏会弃车保帅,如此干净利索。可怜披红这忠心的奴才,就这样替主子挡了罪,结果自是悲惨。披红替下的罪名中,有一多半是沈荣华施手段强加给沈臻静的。看到忠厚而无辜的披红替罪,沈荣华满心歉意,可事情闹到这一步,她不知道该怎么帮披红。

  披红听到众人的话,没害怕,也没喊冤,她松开沈臻静的手,慢腾腾跪倒在地。她伺候沈臻静十年,比谁都清楚杜氏母女的手段。“有幸”成为主子的替罪羊,为了她的亲人,她只能把罪名照单全收。因为杜氏要舍弃她,就不会给她任何回旋的余地,她不乖乖认罪,就是死,也会死得很惨,不如痛痛快快去死。

  “不、不是她,披红是冤枉的,她……”红顺媳妇知道小姑子当了沈臻静的替罪羊,结局肯定生不如死,就爬到杜氏身边哭泣哀求。

  文嬷嬷叹了口气,冲两个婆子挥了挥手,三人一起过来抓披红。见披红一脸灰败的绝望,没有半点反抗的意思,文嬷嬷一脸兔死狐悲的苍凉。她认识披红十年了,披红是什么性情她很清楚,如今落到这般结局,只能自认倒霉。

  沈臻静得知杜氏要让披红替下顶下全部罪责,先是松了一口气,悬起的心又放到了肚子里。她见披红没有半点反抗的意思,似乎是心甘情愿替她顶罪,又紧咬嘴唇,满眼歉意。她偷偷看了看杜氏,想要替披红说句话,最终也没有勇气开口。她在心里一遍一遍跟自己说,披红虽说伺候她十年,但总归是奴才。尊卑有序,奴才就该替主子卖命,披红替她顶罪也理所当然,这也是规矩。

  “披红,我……”沈臻静轻叹一声,不敢看披红灰暗的眼神,又低声说:“你也知道我被陷害了,我也是冤枉的,你放心去吧!我会替你报仇的。”

  “多谢姑娘。”披红跪下来,恭恭敬敬给沈臻静磕了三个头。这三个头磕灭了披红所有求生的希望,也磕断了她与沈臻静十年的主仆情义。

  没等文嬷嬷三人把披红拿下,就有两个衙役带着篱园的婆子走过来绑了披红,把她带走了。红顺媳妇嚎啕大哭,披红只是长叹了几声,但最终也没有落一滴泪。他们走到门口,就见几个衙役押着红顺和两个庄丁进来。兄妹一见,就明白了彼此的处境,他们挣扎哀告哭求,想最后说些什么,但最终没有机会了。

  “禀大人,小人等抓住了杀害孙亮的嫌犯红顺,找到了人证物证。”衙役将一个脏旧的荷包呈上,又把红顺和两个庄丁押到堂中跪下。

  “此案稍后再议。”刘知府面色沉谨,扫了荷包一眼,就让师爷拿到了一边。

  “先将嫌犯和证人押到一边,容大人严谨思虑片刻。”卢同知冲衙役挥手让他们把人带到一边,又低声问刘知府,“大人觉得此事哪里不对?”

  刘知府沉吟片刻,站起来往外走,到了外面,他望着沉入西山的落日,长叹一声,对卢同知说:“本府在考虑火油、火雷粉和红罂籽的来历。”

  卢同知点了点头,说:“大人虑事周到,这件案子虽说是内宅争斗,也要如实写入案宗。朝廷虽说严禁百姓私自种植红罂,灵源寺就有一个庄子专门种植红罂做药用,想弄到红罂籽并不难。火油允许民间储存,但每户不超一斤,而火雷粉却严禁民间制作使用。毕婆子供出火雷粉,倒也是实话,却给我们出了一个大难题。篱园的东西跨院建造结实厚重,建成也没几年,不是几个火油铁盒就能夷为平地的。这件案子传出去,上锋审核倒好说,下官也怕引来兵部干预。”

  “虽说是内宅争斗,性质何止是恶劣?三十六计差不多用全了,本府不得不佩服她们。别看都是年纪不大的女娃,倒甩给了本府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大人以为这件案子该怎么判?还请大人提点下官几句。”

  刘知府摇头哼笑,“呵呵,本府只能实事求是地应付着判。”

  篱园之事,从头到尾,刘知府和卢同知基本上清楚了。沈臻静煞费苦心,使用连环计,又借刀杀人,想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结果被沈荣华反将一军,又将计就计,弄得沈臻静害人不成反害己。杜氏要收拾残局,保全自己的女儿,只能弃车保帅。最后,这诸多罪名不得不由一个无辜的丫头去承担。

  事到如今,刘知府和卢同知也只能顺水推舟,按照杜氏给的台阶往下走,对外还要宣称公事公办。这不是刘知府和卢同知想要的结果,可津州内阁大学士府非同一般,而他们必须按官场的潜规则做官,就必须这么做,反正也无伤大雅。

  卢同知寻思了一会儿,低声说:“灵源寺下属的一个庄子里种红罂,肯定储有红罂籽。灵源寺又是历经两朝的寺庙,经历过战火纷争,私藏火雷粉倒也不足为奇。听说灵源寺现任方丈与宁远伯府的老伯爷颇有交情,又把杜公子引为忘年知己。这位痴心错付、此生不二的不二禅师是个妙人,只是人在红尘外而已。”

  刘知府明白卢同知的话外之音,案宗里要写明火雷粉和红罂籽的来历及出处,灵源寺倒也合适。杜昶和不二禅师是忘年至交,想拿到火雷粉和红婴籽也不是难事,反正杜昶现在也是嫌犯。他忖度半晌,多方衡量考虑,最后点了点头。

  卢同知见刘知府点了头,也暗自松了一口气。所谓无巧不成书,破案亦是如此,需要诸多巧合和奇迹把案子屡顺。杜昶自被当成嫌犯控制,一直没喊冤,总拿着学子兼才子的姿态和官府讲道理。没做过官或是没跟官府打过交道的人可能不知道官府只能和百姓讲理,若百姓和官府讲道理就犯忌了,才子也一样。杜昶可以用车拉,就看杜昶能不能把道理讲通,且用这些道理保住自己了。

  一个衙役匆匆跑来,低声说:“禀大人,裕郡王派人来传话。”

  “在哪里?”

  “回大人,他们等在篱园大门口。”

  裕郡王萧允是谨亲王原配所出的嫡长子,是江阳县主和小王爷萧冲同父异母的兄长。萧允虽说只是郡王,可得皇上信赖,在朝堂上也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八年前,萧允刚被封为郡王,就查了一宗大案,保下了即将家破有亡的刘知府。从此,刘知府奉裕郡王为主子,死心蹋地效力,很快就成了裕郡王的亲信。

  篱园出事之后,大长公主只说让刘知府接下这个案子,却没有告诉他该怎么审、怎么判。事出之后,刘知府就给裕郡王送去了消息,接连这几天,他往京城送信就没间断,可裕郡王却没有一字半句的回复。刘知府第一次只审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下人,第二次却延迟到两天之后再审,就是在等上面的指示。今天,篱园的案子基本上审清了,裕郡王的指示也到了,好在他还判决,还有回旋的余地。

  刘知府沉思片刻,对卢同知说:“子昂(卢同知字子昂),你同我一起去。”

  “多谢大人信赖。”

  两人一前一后向篱园大门走去,衙役和师爷跟在他们后面,与他们保持了三丈的距离。到了大门口,刘知府在淡淡的夜色中看清来人,赶紧上前施礼。

  “下官见过大人,一点小事,怎么还劳大人跑一趟?”

  来传话的人是裕郡王府的长史官,也姓刘,四十岁上下的年纪,对刘知府很客气,“刘大人审案辛苦,无须多礼,本官来传话只是顺路而已。”

  “辛苦大人了,下官正等裕郡王的指示呢。”

  “王爷没有什么指示,只是让本官告诉大人凡事留一线。篱园之事已在京城权贵名门之间流传,说什么的都有,但还不是人尽皆知。王爷希望大人尽快将案子审清上报,别弄得京城众说纷纭,影响沈阁老的身后之名。五皇子过几天会来津州视察圣上驾临的防卫工事,是皇上派来的,他肯定也要去外祖家看一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4页  当前第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2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嫡女重生之一世荣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